韓軼
武術作為我國獨有的文化瑰寶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和民族特色,在當今這個文化交流與碰撞的時代對武術文化進行發揚能夠提升軟實力,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而對于武術文化的繼承與發揚要選擇一批有天賦、對武術感興趣的少兒對他們開展系統的培訓,為我國武術事業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本文從彈跳能力在武術運動當中發揮的作用出發,探討了少兒武術運動發育特點和少兒武術運動員彈跳力訓練的最佳時機,最后提出了一些少兒武術運動員彈跳力訓練的科學路徑。以期為我國體育事業培養更多后備人才作出微薄貢獻。
武術訓練的過程中對于運動員的彈跳力訓練非常重要,一個優秀的習武者一定是具備輕盈、靈巧、飄逸的姿態的。因此現階段怎樣對我國少兒武術運動員的彈跳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也是武術訓練領域的熱點話題。
1 彈跳能力在武術運動當中發揮的作用
受到武俠類電影電視以及小說文化的影響,武術運動一直被大多數人所崇拜和喜愛,武術運動不僅包括電視當中看到的酷炫的武術動作,還包括了跳躍、翻騰、屈伸、跌撲、回環等一系列套路動作。在武術運動當中這些動作都體現了運動員的力量美,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對肌肉力量進行提升和對速度進行訓練是不可或缺的,而運動員肌肉的力量和敏銳的速度主要體現在他的彈跳力當中。
首先,良好的武術運動建立在運動員具有優秀的彈跳能力、有柔韌性、靈活性的身體基礎上面,這是由于武術套路當中一些跌撲、翻騰的動作需要運動員頻繁的跳躍,并且這一類跳躍與其他運動當中的跳躍有所不同,雖然在距離和幅度上要求不高,但是要具輕盈、飄逸的觀賞性和藝術性。
其次,武術運動雖然具有多種流派但每個流派和每種武術套路訓練過程中彈跳力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例如在少林長拳當中需要武術動作大開大合、具有明顯的節奏感,上躥下跳的動作比較多,需要運動員具有較強的彈跳能力去支撐一系列動作。而南拳在動作上注重步伐穩健、動作剛勁有力,對運動員彈跳力要求相對較少。
最后,運動員的彈跳能力是他們能否在做一些武術動作時在空中停留較長時間的基礎,是他們做出標準而富有難度的武術動作的保障。彈跳力的訓練能夠幫助青少年提升現實肌肉力量和爆發力,還能在長期的彈跳力訓練的過程中增加運動員耐力,提升少年運動員肌肉彈性,充分伸展他們的胸、腰、髖、膝、踝等部分,保證他們在完成武術動作時快速、有力。
2 少兒武術運動發育特點
2.1 少兒骨骼發育特征
少兒的骨骼正處在一個發育比較柔軟、軟骨成分比較多、彈性較大的階段。這一時期少兒骨關節窩比較淺,并且關節囊和關節周圍的韌帶大多薄弱且松弛,關節活動幅度與伸展的范圍比大,通過合適的訓練能夠使他們靈活性與柔韌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但少兒關節牢固性較差,在訓練過程中不當操作很容易導致脫位。此外,少兒肌肉雖然富有彈性、容易收縮,但其中水分含量較多,蛋白質和脂肪、無機鹽等成分含量較少,具有容易疲勞,也容易恢復的特點。因此對少兒彈跳著進行訓練時要注意對正確姿勢的培養,在前期為他們形成良好的身體姿態,在訓練過程中不可用力過度,防止骨骼變形,要將訓練重點放在柔韌性訓練上。
2.2 少兒心理發育特征
眾所周知,少兒心理發展處在人生當中最不穩定的階段,在情緒方面具有多愁善感的特征,但在思想方面精力十分充沛、思維具有極強的發散性。這對于武術運動訓練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也要著重觀察少兒在訓練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緒變化,在心理方面及時給予引導。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10年功”,武術運動訓練是辛苦而又枯燥的,需要有強大的精神力支撐,這就需要教練及時關注少兒訓練熱情,做好溝通與交流工作。
2.3 少兒神經發育特點
少兒的神經發育具有興奮性與抑制性交替的不均衡特征,在13歲之前少兒神經易興奮,神經敏感性較高,13歲以后少兒神經發育的抑制過程逐漸加強,興奮與抑制趨于平衡。在14歲左右,少兒皮質抑制、調節功能進一步加強,少兒的綜合分析能力顯著提高并且能夠快速的建立對外界的各種條件反射。到了14歲到16歲期間神經反應潛伏期明顯縮短,分化抑制能力不斷提升,對外界攝入反應過程中神經靈敏性高且神經物質代謝旺盛,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容易疲勞。
3 少兒武術運動員彈跳力訓練的最佳時機
一般對少兒武術運動員成績呈現的最佳時機在14.4歲左右,女生在14.3歲左右。對少兒武術運動員的訓練一般要保持在6年以上,因此在一開始挑選武術學習人員時男生的最佳訓練年齡在8~9歲,女生在6~7歲。從人員的選擇到最終呈現出優秀的比賽成績這段時期內少兒武術運動員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身體機能也在逐步完善,在成長過程中存在著一個運動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這一敏感期指的是少兒運動員的運動素質基于身體自然生長和發育在某一段年齡發展的特別快。
一般少兒對于彈跳力方面的敏感期男生在7到10歲、13~14歲兩個階段,女生在7~11歲這一階段。因此教練可以通過這個敏感期以少兒學習發展特點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彈跳力的訓練,為他們進行后續的武術專項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少兒武術運動員訓練彈跳力的要點
少兒武術運動員具有極強的可塑性,隨著他們身體素質、神經系統和身體機能的不斷完善,他們所掌握的技術要領會越來越多。不過在進行日常武術運動訓練的過程中,青少年素質和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成熟,因此教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要循序漸進,從他們的長遠發育出發,在進行彈跳力訓練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教練在開展訓練時要保持訓練的全面性和廣泛性,這也是各項體育運動訓練的主要要求,特別是基礎訓練方面要從小培養,上肢下肢共同進行,建立系統、完善的培訓方案,確保少兒運動員在全面的培訓下取得武術能力的穩步提升。
二是教練在進行技術訓練時要與彈跳力訓練結合起來,彈跳力的訓練不僅能夠很好的提升少兒武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且技術訓練與彈跳力訓練的融合也使運動員不斷對武術技術技巧和動作進行反復回顧。
三是教練在設計訓練計劃的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將每一階段的訓練目標和訓練強度根據不同運動員的個人特征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要確保選擇的訓練項目符合人體運動規律,保證訓練的開展是在運動員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保證運動的量在少兒運動員可承受的范圍之內,避免因為訓練過度而造成肌肉損傷,不僅影響訓練效果還會給運動員身體留下健康隱患。
四是教練要發揮引導作用,提升少兒武術運動員對于訓練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少兒武術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抱有積極性和熱情性首先要讓他們對訓練的內容產生興趣。而少年人的性格特征就是“三分鐘熱度”,因此教練應該多學習教育心理學的各種理念與方法,引導運動員建立端正的訓練態度,運用各種有趣的訓練方法調動少年們的訓練興趣,通過多樣化的訓練項目避免反復機械的訓練打擊運動員們的熱情。還要根據他們容易疲勞也能快速恢復經歷的特點,采用間歇法或循環訓練法來調整運動員的訓練量。
5 少兒武術運動員彈跳力訓練的科學路徑
5.1 注重動力性力量與靜立性力量結合訓練
武術運動不僅有跳躍、掄臂等快速有力的動心力量的體現,更有一些靜態動作中靜態力量的展現。例如武術動作“金雞獨立”“虛步亮掌”當中要求運動員具備極強的身體掌控能力,能夠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身體的平衡力,也如武術當中的基礎樁功:弓步、馬步等,這些都是靜態力量的集中體現。基于此對于少兒武術運動員進行訓練要注重動態力量與靜態力量的結合訓練,首先在進行訓練時先安排動態訓練,再安排靜態訓練,通過這種有氧與無氧結合的科學方式讓訓練效果更佳。并且訓練中要根據少兒身心發育特點與他們所學習的武術技巧動作在靜態訓練當中增加不同的負荷強度,著重強調基本功和武術技巧當中的發力點訓練。其次在上肢和軀干部位的彈跳力、速度方面進行動態訓練時要與杠鈴硬拉等靜態訓練結合起來增強少兒肌肉力量,且在訓練時間方面不可持續過長,負荷量也要逐步添加,避免影響少兒骨骼的正常生長。例如可以讓運動員在生活當中在樹上畫一道線,或者在宿舍墻上標記尋找目標點進行跳躍訓練,在達到目標線之后再向下一個目標進行挑戰,使其彈跳力得到穩步的提升。
5.2 注重科學的訓練時間的安排
武術訓練時間長、強度高,對運動員的體能有著巨大的消耗。因此,在對于少兒武術運動員開展訓練時要通過合理的時間安排,為他們培養良好的訓練習慣。首先由于個體身體機能的不同,每個運動員都有不同的興奮點和疲憊點,在身體狀態興奮時進行訓練,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嘗試一些困難的武術技巧的訓練和高強度的訓練,嘗試突破自身極限。但在疲憊狀態下的訓練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糟糕的狀態還會使運動員容易失去信心。因此,教練在安排訓練時間時要有的放矢,在安排訓練時勞逸結合,在訓練結束之后給予少兒運動員足夠的休息時間進行身體和精神方面的調節,教練也要在日常訓練中觀察不同運動員的訓練狀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熟悉不同運動員的興奮點和疲憊以及他們的情緒狀態,在他們處于興奮狀態時引導他們突破自己,在他們狀態比較差時開導他們進行正確的失敗歸因。或者教練還可以在一些武術基礎訓練結束之后將跳皮筋、打沙包等游戲融入到運動員彈跳力訓練當中,讓他們在輕松歡快的游戲氛圍中既達到鍛煉的目的又能放松身心。
5.3 提升彈跳能力的具體訓練
要想更好的提升少兒武術運動員的彈跳能力,讓他們在做出一些標準且難度較高的武術動作時確保身體能在空中停留的時間較長,就需要選取科學的彈跳力訓練動作對他們的身體機能不斷提升,這主要集中在對下肢肌肉力量的訓練。在日常訓練當中,教練可以通過蛙跳訓練、深蹲訓練等,深蹲訓練一般以10~15個為一次,一次做4~6組,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們要明顯感受到肌肉的酸痛,蹲下起來時要臀部發力,充分伸展胸、腰、髖、膝、踝等部分,并保證動作的完成快速、有力。此外,通過長跑、跳繩的方式也能夠很好的對運動員下肢的耐力以及整體的運動毅力進行有效訓練。這些訓練要循序漸進的進行,在少兒能夠跟上前期訓練強度之后逐步增加負荷,增加負荷時的重量至少要達到人體一半重量,在訓練開始前就為少兒運動員們講解正確的訓練要領,前期放慢速度注重動作完成的準確性,后期慢慢提升訓練量,并且與放松練習交叉進行,更好的提升少兒運動員的肌肉彈性。此外教練還要對少兒武術運動員的踝關節進行強化訓練,由于武術運動員跳躍幅度越大落地時踝關節所要承受的力度也越強,踝關節的強化能夠讓武術運動員在跌落地面之后關節有所緩沖,提升他們承受外力的能力。教練可以在每次訓練開始之前根據踝關節的特點設置訓練前的熱身動作,在訓練結束之后對踝關節進行放松,為運動員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最后教練可以借助沙坑開戰跳躍訓練。例如,通過讓運動員單腿交替跳躍或者雙腿聯系跳躍的方法盡可能的從地面向最高處跳躍,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復當中感受腿部發力的關鍵點,總結如何發力才能跳得更高。
5.4 注重武術精神品質的培養
武術文化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融入了優秀的中華民族思想與道德方面的傳統。因此對少兒武術運動員進行訓練的過程不僅要注重對他們的素質和能力進行提升,還要不斷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傳承與發揚中國傳統武術當中謙卑、敬畏、禮讓、堅毅、恒志的精神品格,讓少兒武術運動員從小樹立高尚的武術品格,通過訓練建立優良的作風、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發展。現在的少年兒童成長的環境十分優渥,少兒進行武術訓練是一個單調且枯燥的過程,需要在日復一日的磨練當中不斷提升武術技能,為了更好的對他們進行思想引導教練可以在訓練結束之后為少兒運動員播放《葉問》《少年黃飛鴻》等與武術文化相關的電影讓運動員們了解學習武術的真正意義,了解到這些民族英雄用武術救亡圖存的大義,在感受到豐富的武術文化內涵的同時以這些英雄學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建立學習武術的自豪感與自信心。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少兒武術運動員的彈跳力力訓練是一項科學、系統且長期的工作。而彈跳力作為武術運動員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是完成高質量武術技巧動作的生理基礎,良好的彈跳能力不僅能保證武術套路連貫、瀟灑的完成,還能幫助武術運動員展現一些高難度的動作。因此教練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始終將以運動員為本,要探索更多訓練方法,避免訓練的片面性。依據不同運動員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科學完善的訓練計劃、注意訓練的節奏。在注重基礎訓練的同時將武術技巧提升訓練進行融入,使少兒武術運動員的綜合能力得到長足發展。
(作者單位:云南省玉溪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