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是一種依托數字技術,通過信息網絡,以及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傳播形態。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興媒體大量涌現,憑借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巨大優勢,新媒體很快贏得了大量用戶的青睞。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發布的關于新媒體市場的調查分析報告顯示,2018—2023年中國新媒體行業企業數量呈現逐步上升趨勢,至2022年末中國新媒體行業企業數量超4000家。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新媒體正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逐漸式微,不僅用戶數量不斷減少,市場收益也迅速下滑。因此,傳統媒體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已經成為眾多從業者重點討論的話題。新媒體的興起讓傳統媒體面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媒體工作者應正視新媒體的挑戰,從內容時效性、內容特色等方面著手,彌補自身的不足,并采取正確的策略積極應對挑戰,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然后探討傳統媒體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必要性,最后結合具體實踐,分別從媒體理念、內容創作、傳播渠道拓展等方面,探索提高傳統媒體競爭力的具體途徑,希望能為促進傳統媒體健康發展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挑戰;競爭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3-0112-03
根據CTR監測數據,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38家廣電媒體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開設頭部賬號共計82個,其中,“央視新聞”抖音號粉絲量已經過億,河南廣電有6個頭部賬號粉絲量均超過千萬,新媒體的影響力可見一斑。面對全新的信息傳播環境,傳統媒體只有正視新媒體帶來的系列挑戰,積極探索有效的途徑,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才能與新媒體齊頭并進,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1]。
(一)內容時效性不足
新媒體是依靠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在信息傳輸速度上有先天優勢。尤其是5G技術的運用,進一步提高了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效率[2]。新媒體基本實現了對信息的實時送達。相比之下,傳統媒體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才能達到信息傳播目的,具體包括信息采集、編輯、發布等,削弱了新聞的時效性。在傳統媒體發布信息之前,很多人就已經通過新媒體獲得了相關信息,從時效性上來說,傳統媒體很難滿足受眾需求,導致傳統媒體的競爭力逐漸降低。
(二)傳播渠道單一
新媒體信息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還可以通過衛星、數字電視等多種渠道進行傳播。以廣播、電視、報紙為代表的傳統媒體,信息傳播渠道相對比較單一,尤其是報紙、雜志等紙媒,發行渠道較為固定,在內容傳播方面存在明顯的局限性[3]。傳播渠道單一也是導致傳統媒體影響力不斷下降的重要原因。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用戶獲取信息的場景越來越多樣化,如在汽車站、公交站、地鐵站、電梯間,甚至是在快速移動的車輛內,用戶都可以通過新媒體接收信息,但上述場景不適于接收傳統媒體發布的信息,這直接導致傳統媒體用戶數量斷崖式下滑。
(三)缺乏自身特色
長時間以來,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固定的程式,內容風格比較嚴肅,對用戶的吸引力明顯不足[4]。而新媒體在內容生產方面更注重用戶體驗,甚至會運用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需求,并根據用戶需求有目的地推送定制化信息,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傳統媒體由于無法及時與用戶互動,在生產內容時往往是按照計劃進行,更注重完成任務,較少考慮用戶的感受。因此,部分傳統媒體的內容缺乏鮮明的個性特色,難以給受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削弱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用戶流失嚴重
在傳統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掌握著信息傳播的主動權,受眾往往只能從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獲取信息,傳統媒體的受眾規模龐大[5]。但是隨著新媒體的興起,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巨變,對傳統媒體的依賴程度不斷下降。與此同時,新媒體信息具備碎片化的特征,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新媒體瀏覽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信息獲取自由度更高,新媒體也因此成為很多人獲取外界信息的首選渠道,傳統媒體的用戶快速分流,其所占的市場份額也不斷減少,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
(一)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
進入信息化時代,用戶對信息的需求量激增。人們需要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開展生產生活,與此同時,各種社會活動又會產生海量信息。因此,如何快速地獲取大量有價值的信息,成為用戶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而新媒體則很好地滿足了用戶對信息的需求,這也是新媒體比傳統媒體更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媒體需要積極地從理念、技術、渠道等多個方面尋求改進和突破,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進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6]。
(二)樹立媒體自有品牌
現階段,我國傳統媒體數量眾多,包括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等,但具有較大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傳統媒體并不多。究其根本,主要是部分傳統媒體對品牌建設重視度不高,難以獲得用戶的支持與信賴。傳統媒體提高自身競爭力,有利于促進品牌建設,而具有鮮明特色的自有品牌,也有利于提高傳統媒體的市場占有率[7]。
以揚子晚報為例,其結合自身已有資源和新媒體的傳播優勢,打造專屬的融媒體信息平臺“紫牛新聞”,通過富有特色的內容以及多樣化的信息服務,不斷增強自有品牌的影響力,從而達到與新媒體同臺競技的目標。
(三)增強媒體的公共影響力
讓用戶了解新近發生的事件,是傳統媒體最重要的職責,此外,傳統媒體還擔負著引導公眾,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8]。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才能擴大自身在用戶當中的影響力,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作用。
傳統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要堅持發布權威信息[9]。雖然隨著新媒體的迅速崛起,越來越多的用戶傾向于通過新媒體獲取信息,但新媒體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只有傳統媒體發布的信息才具備權威性。因此,傳統媒體要不斷整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突出信息傳播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向用戶傳遞高質量的信息,引導用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借鑒新媒體思維方式,改變自身理念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就要分析新媒體的優勢,借鑒學習新媒體的理念。
首先,要從“以媒體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自興起以來,新媒體就十分注重用戶體驗,無論是信息呈現形式還是內容生產方式等都力求貼近用戶[10]。而傳統媒體自誕生以來,更注重自身的權威性和專業性,很少考慮用戶的感受,和用戶之間天然存在疏離感。因此,傳統媒體要想提升自身競爭力,就要學習借鑒新媒體的理念,改變固化的思維模式,從用戶需求出發,積極變革,才能再一次掌握傳播的主動權,增強自身對用戶的吸引力。
其次,要認識到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當前互聯網技術在傳媒領域得到廣泛運用,不少傳統媒體已經認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紛紛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路徑,但是部分傳統媒體只是將信息內容簡單地“搬運”到網絡平臺上,并沒有認真分析網絡信息傳播的特征,以及不同的新媒體平臺的差異,導致轉型效率滯后,難以達到預期目標[11]。因此,傳統媒體要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就要向新媒體學習,提高對互聯網思維的重視程度,從信息采集、信息處理、信息發布等環節著手,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突破發展瓶頸,找到與新媒體同臺競技的方法。
最后,要著眼于長遠利益。傳統媒體要想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就要不斷拓展自己的格局,既要正視新媒體帶來的挑戰,又要看到新媒體帶來的契機,如可以與新媒體合作,進駐新媒體平臺,在新媒體領域精心布局,通過合理規劃,借勢新媒體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實現破繭重生。
(二)積極與新媒體融合,拓展傳播途徑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升級,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包括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前者憑借信息實時傳達,后者憑借豐富的視覺效果,迅速獲得了大量用戶的認可。相比之下,傳統媒體信息傳播速度慢、傳播途徑單一,在競爭當中處于劣勢。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傳統媒體需要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借助新媒體的優勢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12]。
一方面,傳統媒體可以進駐各大新媒體平臺,注冊賬號并發布信息。以人民日報為例,早在2012年7月22日,人民日報法人微博便正式上線,人民日報在新媒體領域的發展也由此起步。迄今為止,人民日報在新媒體領域的經營已長達10年,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自身影響力在國內主流媒體當中均處于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可以與新媒體合作,共建新的平臺,拓展信息傳播途徑。《四川日報》就聯合騰訊及四川省21家市級新媒體,創建新媒體平臺“川觀新聞”,通過技術互助、資源共享等方式,共同致力于打造具有極強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拓展報社的發展空間。
(三)創新呈現形式,提高內容競爭力
傳統媒體的信息呈現方式以圖片、文字、聲音、畫面等為主,在新媒體未出現之前,基本能夠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隨著新媒體的興起,信息呈現形式變得越來越豐富,短視頻、動畫、虛擬影像等信息呈現形式進入大眾視野,新興的信息呈現形式更加直觀形象,能給用戶帶來更新穎的信息接收體驗。
傳統媒體只有積極改進固有的信息呈現形式,才能增強傳播內容的吸引力[13]。在具體實踐當中,傳統媒體可以結合信息傳播的需求,采用多種形式向用戶呈現信息內容,優化用戶體驗。
以關于地方經濟發展類的報道為例,如果只采用“圖片+文字”的形式難免讓用戶覺得索然無味,即使傳統媒體花費大量時間,投入大量人力精心制作,用戶也不愿意花時間瀏覽新聞報道。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可以借鑒新媒體的做法,運用H5、動態圖表等內容呈現形式,使傳播內容更加豐富有趣,從而增強內容競爭力。除此之外,傳統媒體還可以對信息內容進行二次創作,將其轉變成各種不同風格的短視頻,再發送給用戶。相比“圖片+文字”的呈現形式,短視頻能夠帶給用戶更好的視聽體驗,可以顯著增強傳統媒體的內容吸引力。
(四)培養復合型人才,提高核心競爭力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積極尋求融合發展途徑,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與傳統媒體優秀人才儲備不足有密切的關聯[14]。
長時間以來,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相對固定,每個工作環節通常都有專人負責。分工比較細致,導致很多媒體從業者只了解自己的本職工作,對其他環節的工作知之甚少。很多傳統媒體從業者雖然具備信息采集、內容編輯等能力,卻沒有掌握新媒體技術,在視頻剪輯、圖片處理、數據分析方面顯得較為生疏,導致信息生產效率過于低下,削弱了傳統媒體的競爭力。因此,傳統媒體還要注意改進和優化人才培養機制[15]。要組織從業者參加相關的培訓或者行業交流會議,了解和掌握新媒體技術,同時還要為從業者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讓從業者通過實踐不斷增強自己的能力,掌握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方法,進而成長為復合型的傳媒人才,從根本上提升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要獲得長足發展,需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在借力新媒體的同時,從創新呈現形式,拓展傳播渠道,提升內容質量,培養復合型人才等多方面著手,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已有資源的價值,與新媒體齊頭并進,同臺競技,在正確引導輿論,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同時,不斷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劉錚錚.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傳播創新[J].視聽界,2022(6):91-93.
[2] 鄭磊.傳統媒體轉型之路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研究[J].科教導刊,2020(2):159-160.
[3] 于佳.大數據背景下傳統媒體突圍策略分析[J].中國報業,2021(10):26-27.
[4] 楊虹.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如何提高競爭力[J].中國廣播,2017(04):72-74.
[5] 董林潔.縣級電視臺提升媒體競爭力策略分析[J].新聞傳播,2020(11):119-120.
[6] 唐征宇.連接能力:傳統媒體平臺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J].傳媒,2020(22):62-63.
[7] 廖曉宇.以品牌形象為導向的官媒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26):35.
[8] 向晴.提升競爭力 掌握話語權: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使命與創新[J].傳媒論壇,2022(4):25-27.
[9] 江作蘇,黃嶺險.傾心打造公信力,應對新形勢下的話語挑戰[J].中國記者,2018(2):49-51.
[10] 趙麗巖.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提高競爭力的方法分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1(14):108-109.
[11] 唐湘利.探究大數據背景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J].新聞潮,2020(3):37-39,45.
[12] 張謙.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趨勢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7(12):28-29.
[13] 郝曉鶯.傳統媒體如何提高“內容”競爭力[J].視聽,2018(6):133-134.
[14] 蔡雯.“全媒體戰略”中的內容生產創新:對新形勢下傳統媒體轉型的思考[J].新聞戰線,2013(1):86-88.
[15] 曹軍華.從加強內部建設入手 增強媒體競爭力[J].今傳媒,2006(5):42.
作者簡介 張世巧,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