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網絡技術的發展,短視頻迅速崛起,并在信息傳播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視頻+直播”類APP大規模應用,短視頻的用戶數量和市場規模已經超越傳統網絡媒體,并且仍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相較于傳統的電視之類媒體,短視頻具有較低的門檻和寬松的審核環境,受眾可以通過短視頻分享工作生活、傳遞信息、商業帶貨以及開展社交,可以說,目前已經進入視頻化生存時代。在視頻化生存時代,短視頻新聞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其在信息傳播、輿論導向、社會教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機制更是成為受眾、媒介、現實的勾連機制,成為全媒體時代傳媒生態演進的新方向、新范式。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從視覺文本、敘事邏輯、交互化傳播特征分析短視頻新聞的視覺表達機制,通過分析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的基礎依托、核心內容和實現路徑,明確了視頻化生存時代短視頻新聞未來的發展方向,只有從本質上把握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的作用機制,才能明確短視頻新聞生產與傳播的關鍵點,然后在后續視覺表達中進行定向優化,從而實現傳播效果的最佳化。文章旨在為優化短視頻新聞生產流程、整合新聞傳播環境提供現實借鑒。
關鍵詞:視頻化生存;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交互性;作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4-0086-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浙江省社科聯項目“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短視頻的創新機制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00403102
近年來,隨著帶有拍照攝像功能的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短視頻在社會傳媒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作為一種深受受眾喜愛的新興媒體,短視頻具有獨特的優點和魅力。和傳統報紙媒體相比,短視頻沒有那么高標準的文字要求;和廣播媒體相比,短視頻沒有對播音的苛刻要求;和電視媒體相比,短視頻沒有高標準的拍攝及制作要求。較低的進入門檻和相對寬松的內容要求,使短視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迅速風靡全世界,獲得了數量龐大的用戶和忠實的粉絲。尤其是一些擁有巨大流量的短視頻APP,如抖音、快手、火山等平臺的出現,受眾依托短視頻可以分享工作生活、傳遞信息、商業帶貨以及進行社會交際[1]。當短視頻具備社交和電商屬性后,傳播力和影響力是驚人的,目前來看,短視頻的用戶數量和市場規模已經超越傳統網絡媒體,并且仍然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9.62億,占網民整體的91.5%[2]??梢哉f,短視頻已經成為我國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媒介方式之一。短視頻作為“流量之王”,對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并逐步衍生出一種視頻化生存方式,即短視頻已經成為生活與媒介勾連交互的界面,現實生活和視頻化生活彼此交融,創造了一種具有較強開放性、兼容性的視覺傳播景象[3]。而在視頻化生存語境中,短視頻新聞作為核心構成,視覺傳播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個短視頻傳播生態的邏輯走向,甚至大眾媒體新聞生產的內在范式。
目前,中央傳統主流媒體平臺和地方媒體平臺幾乎都開設了抖音號和快手號,新聞專業化力量的加入,一方面反映了短視頻平臺巨大的傳媒影響力,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短視頻新聞的規范化和專業化[4]。作為流量巨大的媒體平臺,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的價值觀正確與否、輿論導向是否正確,都對受眾有巨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機制進行深入剖析與研究。
視像化場景在短視頻新聞的視覺表達中處于核心地位,文字已不再是首要的意義符號系統。從某種意義上講,短視頻新聞是一種以視覺為主導的新聞樣態,強調通過豐富的、具象的視覺元素傳達新聞信息,注重圖文、動畫的綜合運用,這種融合性的視覺文本是其視覺表達與傳播的基礎[5]。
短視頻新聞的視覺文本,主要是通過不同視覺符號元素的組合構建全新的話語系統,并通過相應的媒介整合和交互來突出文本意義,強化傳播效果??梢哉f,短視頻新聞的敘事結構和話語邏輯,都是一種可視化實踐的外在表征,影響著信息與移動終端的深層交互,能夠為受眾提供全新的視覺體驗,或者說,短視頻新聞是一種基于可視性文本的媒介方式[6]。
視覺文本話語意義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物質媒介有效的信息交互和傳播基礎上,而短視頻新聞視覺文本的話語意義,主要源于移動終端的各個應用媒介,可以實現媒介內部及跨媒介交互,最終形成基于短視頻新聞的視覺表達系統,并通過相應的感官機制和心理機制完成視覺傳播[7]。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視覺圖像的反應通常是無意識的自然反應,具有較強的感官直接性。圖像通過色彩、光線、形態等視覺元素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系統,進而使人產生視覺刺激與反應。短視頻時代,受眾越來越追求甚至依賴視覺快感,所以越來越多的新聞生產者開始通過增加視覺元素來增強新聞吸引力。面對龐雜無序的信息流,受眾更傾向于選擇通過圖像這一熱媒介展開廣泛閱讀,以節省更多時間和精力。短視頻新聞將媒介技術和視覺元素進行多元整合,能夠有效縮短視覺表達的時差,以及視覺信息生產與傳播的成本,同時便于新聞產品的交互傳播,最終以較低的資源消耗實現最優的傳播效果[8]。
從主流媒體抖音發布的高點贊量短視頻新聞來看,受眾更加認同且主動參與互動、轉發的基本具有多元視覺元素共存的文本特點。在這些短視頻新聞作品中,動態視頻形式可以讓受眾全身心投入相應的視覺場景中,跟隨視覺元素轉變進行符號解碼,不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再加上聽覺刺激、精美畫面等輔助,受眾在獲得優質視覺體驗外,還能夠更加直觀、全面、高效地理解新聞內容,進而達到強化受眾黏性的效果[9]。
就新聞敘事邏輯演進來講,從最開始的純文字敘事到圖文交互敘事,再到圖文影音融合的非結構性敘事,這種內在邏輯的更迭決定了短視頻新聞敘事邏輯的可視化方向。具體來講,就是以視覺呈現的方式對新聞事件或話題進行敘事,利用融合性的視覺文本將枯燥乏味的數據進行直觀化、交互化呈現,在高效傳達新聞信息的同時,形塑一種強化受眾新聞信息視覺化認知的傳播理念[10]。
除了表層文本的可視化呈現外,短視頻新聞可視化敘事邏輯更多體現在圖像拓展上,即擺脫以往以語言為敘事中心的模式框定,構建一種開放的、去中心化的敘事結構。不管是圖文還是影音,所有新聞元素都可以自由組合,不存在所謂的優先級,也沒有固定的話語等級,視覺元素特別是影像的功能范圍被無限拓寬。影像不單單是服務于其他新聞元素的輔助存在,而是成為短視頻新聞可視化敘事結構的核心支撐,是主導短視頻新聞生產編排的方式手段[11]。如央視新聞抖音號曾推出一則悼念林清玄的短視頻新聞,以林清玄的一段演講視頻和原聲為敘事主線,中間穿插林清玄不同年齡段的照片,并對每一張照片進行文字說明。在這則短視頻新聞中,圖片、文字、原聲、演講視頻互為一體,且服從于演講視頻,文字服務于照片,形成了協同一體的可視化新聞敘事邏輯。這種敘事邏輯能夠進一步凸顯新聞主題和新聞人物,在視覺表達的過程中強化受眾形象認知。
短視頻新聞的可視化敘事邏輯也是其視覺表達的核心所在,無論是視覺元素的自由組合,還是影像功能的拓寬泛化,最后都指向了非結構性的開放敘事,就是視覺要素之間的敘事主導權不存在等級固化,不同類型的短視頻新聞能夠依據具體主題及突出重點,選擇相關視覺要素,進而形成不同的信息編碼系統和意義生成機制[12]。不同于融合性的視覺文本,可視化敘事邏輯是更深層次的符號建構,指向的是短視頻新聞的視覺表征,為后續視覺傳播提供內在支持。
就短視頻新聞語境來講,其視覺化表達過程屬于典型的編碼過程,受眾對新聞內容的接受、理解則是一個解碼過程。視覺表達的有效性在于新聞生產者編碼效用與新聞受眾解碼效用的一致性。全媒體時代,在信息技術的深層賦能下,新聞編碼與解碼結構已經從以往的單一線性轉變為多維交互性,并借此實現了視覺元素與媒介、受眾、現實生活的深層嵌入,而這也是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最終的實現階段[13]。
首先,傳統單一線性的新聞視覺編碼、解碼模式被全面摒棄,短視頻新聞的視覺編碼、解碼過程變得更加復雜,結構交互性增強,視覺權力流轉出現了根本改變[14]。
其次,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中的符號生產,在順序、流程上發生了明顯改變,特別是視覺生產者、接受者的角色邊界被消解,兩者的角色功能出現了融合。短視頻新聞受眾通過自身的二次創作、二次傳播以及分享傳播,兼具短視頻新聞生產者和傳播者的角色,并由此衍生了全新的視覺編碼解碼系統[15]。而在交互化的編碼解碼過程中,除了參與二次創作與傳播的生產型消費受眾外,反向接受普通受眾生產的短視頻新聞并進行挖掘加工的專業生產者也屬于生產型新聞消費者,使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機制變得更加復雜、多維[16]。典型的如2020年公眾人物王珞丹“尋鴨事件”,從個人求助迅速轉變為熱點新聞,并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短視頻新聞,形成了復雜的視覺權力流轉。
就短視頻新聞感知系統來講,相關短視頻新聞在視覺文本上不僅有圖文影音等視覺符號,而且有原聲、音樂、音效等聽覺符號。就短視頻新聞生產機制來講,整個事件從開始到結束,實際上就是一個受眾接受、受眾二次創作、主流媒體接受、主流媒體二次創作、受眾接受主流媒體等的短視頻新聞生產全過程[17]。同樣以王珞丹“尋鴨事件”為例,就視覺中心流轉來講,短視頻新聞受眾的視覺中心從王珞丹個人微博賬號轉到其他受眾抖音短視頻新聞,最后轉到主流媒體短視頻新聞,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了由個人求助到熱點介紹、科學普及,最后到法律教育的效用轉向??梢姡诙桃曨l新聞視覺表達的交互化編碼、解碼過程中,視覺中心、視覺權力、新聞效用都會出現復雜轉變,繼而對現實生活產生重要影響[18]。也就是說,短視頻新聞可以將個體化視覺關注擴大到整個社會層面,借此實現由特殊事實事件到普遍社會問題的視覺表達延展,而這也是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的根本指向。
在視頻化生存時代,短視頻新聞獲得了快速發展和進步,也有其獨特的表達機制和特點。和傳統的電視視頻新聞不同,視頻化生存語境中的短視頻新聞的視覺表達是一個動態、復雜的機制運行過程,融合性視覺文本是視覺表達的基礎,可視化敘事邏輯是視覺表達的核心,交互化編碼解碼能夠促進視覺表達的實現。只有從本質上把握短視頻新聞視覺表達的作用機制,才能明確短視頻新聞生產與傳播的關鍵點,然后在后續視覺表達中進行定向優化,以實現傳播效果最佳化。需要重點指出的是,在短視頻新聞的視覺表達中,要平衡技術泛化與新聞真實、視覺狂歡與價值嚴肅,尤其要避免為了流量而進行低俗炒作、斷章取義式地發布惹人眼球的不實信息等行為,避免陷入視覺表達的低俗、淺層化和無意義,從而影響自身的功能發揮和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曉培.視頻化生存:深度媒介化時代的社會重構與反思[J].青年記者,2022(19):19-21.
[2] 周宣辰.視覺·情感·價值:“短視頻轉向”視域下青年集體記憶建構的三重向度[J].理論導刊,2022(9):123-129.
[3] 謝思.融媒體背景下短視頻的傳播特色與創新[J].編輯學刊,2022(4):111-115.
[4] 柴冬冬,金元浦.數字時代的視覺狂歡:論短視頻消費的審美邏輯及其困境[J].文藝爭鳴,2020(8):79-86.
[5] 王英.注意力稀缺時代內容何以取勝:論新媒體和傳統主流媒體的融合共贏[J].中國地市報人,2022(6):72-73.
[6] 王衛軍. 5G時代傳統主流媒體掌握新聞傳播主動權的途徑[J].今傳媒,2022(7):1-4.
[7] 劉濤.傳統主流媒體時政新聞短視頻報道突圍路徑:以央視《主播說聯播》為例[J].新聞世界,2021(1):30-34.
[8] 田園子,李曉美.傳統主流媒體內容生產轉型中的新聞性研究:以《冰點·特稿》為例[J].新聞前哨,2021(1):86-87.
[9] 張曦.央視網“快看”:主流媒體短視頻的價值觀傳播與引導策略[J].傳媒,2022(4):62-63.
[10] 李逢春.智媒體傳播業態下黨史報道的創新表達:以封面新聞為例[J].傳媒,2021(22):44-46.
[11] 王碩.智媒體在2020年兩會新聞報道的應用及其思考[J].傳媒,2021(21):33-35.
[12] 余馨,程棟.傳承與創新:智媒時代西安城市形象的影視化傳播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1(8):83-85.
[13] 張靜.融媒體思路下廣播媒體短視頻的探索與發展:以“浙江城市之聲”為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6):127-129.
[14] 何明.更好的內容還是更大的流量?:用戶注意力視角下傳統主流媒體的融合挑戰[J].新媒體研究,2022(2):69-71,85.
[15] 杜笑笑.短視頻新聞評論的品牌構建分析:以《主播說聯播》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2(22):44-46.
[16] 李烈.地方黨報短視頻新聞運營與發展方向探析:以福建日報抖音號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2(22):102-104.
[17] 李子怡,郭可萱.短視頻新聞應用實踐及發展趨勢分析:以趣頭條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2(23):104-106.
[18] 李學孟.邊界、權威與知識形式:移動短視頻新聞認識論[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1):67-74.
作者簡介 葉大軍,記者,研究方向:電視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