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在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背景下,自主學習成為了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傳統的中學體育教育中存在著“教者發號施令,學者依循”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常常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是一種重“教”而不重視“學”的做法,忽視了教學的主體其實是學生。中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被動吸收導致了其缺乏運動性思維能力,喪失對體育的興趣。本文從初中生體育教育現狀出發,談論了加強體育教學中自主性能力培養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對初中體育教師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所幫助,進而促進初中體育教學體系的完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學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許多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也被廣泛應用,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發掘。在體育教學中,自主的練習與老師對知識和教學內容本身的關注都不可或缺,僅僅通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學生是很難將知識融會貫通的。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學習的投入度高,并且能夠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但是從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來看,目前我國的中學體育教學體系還存在著不少的缺陷。目前大多中學體育老師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性能力還未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少數老師對學生的自主性進行的自覺培養也收效甚微,因此,體育教學從業者目前亟需對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形成廣泛共識,并尋找一條有效的途徑來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做到學有所得。
1 初中體育教育現狀分析
體育自主學習模式是新課改后的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方法,它既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的教育體制改革,人民群眾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部分教師也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了青少年的自主性學習能力,然而收效甚微。一方面,大部分的初中生都是被動地進行知識學習,他們的自主性思維和自主性能力都不強,而教師忽視了這一客觀事實,機械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比較普遍的;而在培養學生自主性的過程中,多數老師沒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學計劃,這使得許多初中生對自主學習感到迷茫。另外,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方面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學生缺乏主動提高學習自主性的契機和激勵。
筆者認為,目前我國的初中體育教育現狀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1 忽視體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被視為學校教育的第一要義。因此,在中學整體的教學體系中,學校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忽視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隨著中考的臨近,體育教學的時間被各門科目老師所瓜分變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隨著教育的天平嚴重地向文化課傾斜,體育教育“名存實亡”。然而,即使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學習既要有方法,又要有休息。體育教育既是一種學習方式,又是一種讓青少年放松身心、強健體魄的活動。因此,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應更加注重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1.2 傳統的教育方式缺乏創新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體育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即以基礎運動為主,輔以一些學生的課外活動。許多教師仍未能擺脫僵化的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仍以自己的講授貫穿整個課時,使得學生只能模仿老師的學習方式,既缺乏持續探究的動力,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地吸收消化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無法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
教育的不斷革新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體育教學中,必須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將體育教學與學生自主運動相結合,才能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肥沃的土壤。
1.3 體育教育知識化體系存在局限性
提高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體育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傳統的文化課相比有很大的差異,對體育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新時代中學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然而,目前我國中學體育教學體系普遍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一些中學體育教育的標準化、系統化特點明顯不足,極大程度地限制了中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不管是為了提高中學體育教學的質量,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初中生的健康發展,中學體育都應該注重學生的自主性,而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怎樣通過教學上的調整和優化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這就成為了中學體育教師必須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2 培養初中學生體育自主學習性的意義
2.1 促進初中體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體育素質
自主學習本質上是一種學習思維和方式,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取得一定的學習成果,作用在體育教學領域,即充分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培養初中學生的體育自主學習性,最終是為了對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有所裨益,通過教學相長的方式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能夠使其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比如學會不同的運球姿勢的成就感、攻克跳高正確姿勢的喜悅感,從而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能夠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將老師傳授的書面知識作用于具體的體育運動中,不僅能夠完成學習任務,還能夠進一步將學習任務完成好,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
2.2 為其他課程的自主性學習提供啟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自主學習能力是終身學習者需要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自主學習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思維方式,在體育教學中培養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能夠促進初中生將自主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廣泛地運用于其他方面。比如學生在體育課上通過教師的自主性教學方式取得了成效,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自主性思維運用于數學、語文等等科目,在文化課上廣泛地使用自主性學習方式。成績運動兩手抓,提高學生的全方位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2.3 發掘學生自身潛能,適應時代變革
在當今高度發達的信息化社會,新興事物及技術層出不窮,個人很難依靠一成不變的知識和技能立足于世。身處時代的洪流之中,僅僅學好學校教授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人們必須主動適應變化的世界,不斷學習新事物。一個人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將決定其未來發展的潛力。一定程度上說,“學會學習”應成為新時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一旦培養了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自主學習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在初中階段很大程度地開拓青少年視野,從而促使其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根據生產生活的需要,即時有效地學習最新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時代的變遷。
3 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性的對策
3.1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思維
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思維是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前提。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他們在學習中的觀察力和自主性思維。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運用現場觀摩、競賽、游戲等創新的方式助力體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情境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自在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能在教學中提出自己的創意和觀點,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通過激發式的方法活躍課堂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從而起到教學的正向反饋作用。例如,運用現代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高難度的動作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仔細觀看,同時,老師還可以在演示的同時,對動作的基本原理進行講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理解力。
我們還可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分享體育明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進行“榜樣”教育,比如科比在早上四點鐘就會起床,因此有了經典的“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這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實施“榜樣”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自主學習的指導。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和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使他們改變過去的不良學習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進行啟發式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思維,逐步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
3.2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的重要因素。在新課改中,教師要重視和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作用。教師應從被動學習轉變為積極獲取,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掌握自己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在新課改的發展趨勢下,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主體性、全能性等方面的培養。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必須對其進行全面的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使他們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使他們的體育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為其他學習活動創造有利的條件。
具體而言,中學體育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制訂因材施教的學習計劃,并督促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而不參與個體學習計劃的具體實施。同時,針對不同目標的完成情況培養學生動態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老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計劃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根據每一階段學生體育成績的提升來確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督促學生個人根據不同的運動能力、不同的運動技能制定適合自己的個體學習方案,以學習目標的不斷自我設立和學習方案的自我完善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在不斷摸索和對目標的求索中探尋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學生的自主性培養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大部分學生的慣性思維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啟發性地、有計劃地、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3 體育教學中的自我發展和提高
體育教學和學生的運動活動作為中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可以作為培養學生自主性的載體。中學體育教師要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在日常體育活動中通過對學生自我發展和提高的要求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在籃球教學中,老師要傳授身體前移式帶球技術,然后進行身體后換手運球的示范教學。在此基礎上,老師應安排學生掌握身體后換手運球等自主學習的任務,如運用身體前移運球,進行身體后移運球等進階性任務,從而激勵學生的自我發展。在其他體育項目中,老師還可以根據運動的特點,通過對運動技能的自我掌握和課后考核來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學方面,它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從而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3.4 定期評估學生的自主性
要提高初中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綜合自主性,必須定期評估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關鍵。可以通過對布置給學生的進階學習任務進行階段性的評估,來更好地反映其自主性。完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評估后,在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同時,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通過對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主性培養策略的選擇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為初中體育教師積累更多的經驗。同時,對學生自主性的定期評估還可以及時調整學生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活動的效率。
3.5 以趣味性為抓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的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體育教師需要以“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重視興趣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育教學更具趣味性和實效性。
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活動性,以激發學生對體育的濃厚興趣,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和水平,為培養自主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中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較差,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與潛力,才能有效地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創造性的小游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體育積極性,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他們的自主能力。比如,在向同學們解釋“往前一步扔實心球”這一知識時,老師可以組織同學們做“目標投擲”“炸碉堡”等小游戲,讓他們對這門課充滿了期待,激發其學習興趣。其次,讓學生們從興趣出發,以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進行練習,并就投擲的效果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最后,老師再根據書面知識,結合實際操作進行總結和分析,向大家介紹有關實心球的投擲技巧。從而充分地發揮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和體質特點,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計劃,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從而使學校的教學更具趣味性和豐富性。
3.6 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教學環境
情境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它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該教學方法主要是根據教學大綱,利用多種物品布置場地、音樂渲染、視頻圖片、語言描述等方法,創造出一種特殊的情景或氣氛,使學生在情景中的潛在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從而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基本的目標是使學生充分發揮體育潛能,讓他們主動參與相關的教學活動,并按照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7 運用協作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現代教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日益豐富,其中,團隊協作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方法,團體合作是指將集體的力量與智力相結合,以達成學習的目的。目前的體育教學團隊合作模式多為體驗式,通過集體活動,既能讓學生在運動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感,又能學會分享,學會聆聽、相互協助、相互補充,從而全方位地提高體育教學效果。例如“籃球傳球”知識與技術,教師首先從基本知識、傳球特點、傳球要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講解,進一步進行現場教學對具體操作進行分解,最后將每個人分成不同的小組,分組進行協作訓練。在分組訓練中,學員將采用單手肩上傳球、單手側傳球、雙手胸前傳球、行進間傳球等多種傳球方式進行協作,并在課間組織一次集體籃球賽,通過傳球技術和得分來決定比賽結果,檢驗團隊協作的效果。
4 結論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加強學生的自主性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關鍵。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能動性作用,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作為主要抓手,輔之以教師的教授,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個體的差異化特點,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自我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進一步增強中學體育教育的實效性,從而完善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育體系,適應新時代體育教育的發展。
(作者單位: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