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賢
新課標要求體育教師通過教學實踐指引學生全面發展,除了要掌握運動知識、運動技能以外,學生還要接受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及其他先進精神理念的浸潤,滲透優秀中華文化,加強五育并舉,使學生的心理、身體、思想、行為、品格等方面可以共同進步。如何在新課標的驅動下助力學生全方位、可持續的發展,成為體育教師要探究的問題之一。本文通過研究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的策略,以期為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素質拓展訓練普遍應用于增強團隊凝聚力、團隊建設等領域,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能改進育人模式,為學生增強綜合素質提供良機,助力學生體質、心理、行為、品格等方面良性發展,同時有趣的拓展活動能讓體育課堂更加生動且有吸引力,這對教師導出體育知識并強化學生的體育技能有益。當前有些小學體育教師存在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度較低的問題,出現了融入目標模糊、課程缺位、方式單一等情況。基于此,為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研究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1 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的必要性
1.1 利于解決校園運動空間、運動器械有限的問題
小學體育課程室外活動較多,學生在打籃球、踢足球、跑步、跳遠的過程中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掌握體育知識以及運動技能,雖然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室外活動機會較多,但受場地條件及資金等方面的約束,部分小學院校存在運動空間有限及運動器材較少、老舊的問題,這就不利于學生在室外活動中多學習、多實踐。將素質拓展訓練與小學體育教學融合在一起,可以解決校園運動空間、運動器械有限的問題,一方面學校會積極引入拓展訓練項目,充分利用校內場地資源,搭建攀巖墻,設立獨木橋、單雙杠,為學生拓展訓練給予支持,另一方面學校會與素質拓展訓練基地尋求合作,同時消防救援及其他機構的拓展訓練資源能引入體育課堂,這使得體育教學場景更加的豐富、有趣,為學生多學習、多實踐提供條件。
1.2 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在以往的體育課上部分教師習慣先提出要求,再示范動作,如跳高、傳接球等,而后讓學生模仿,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的較為被動,很難主動的提問、探究、實踐。為了使學生能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解放手腳,教師要立足體育課堂融入素質拓展訓練,進而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思想狀態,調動學生自覺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進行“跳遠”的教學時,可以引用“青蛙過河”之一素質拓展訓練活動,教師設置起點與終點,兩點距離為30米,在這兩點之間鋪設硬紙殼,并將硬紙殼固定在地面上,要求學生從起點跳到終點,期間要跳在硬紙殼上,若雙腳接觸地面那么視為失敗,每位學生有3次機會。教師鼓勵學生勝不驕、敗不餒,在跳遠時能挑戰自己、勇敢堅定,在失敗中積累經驗,進一步掌握跳遠的技能,繼而有效展開小學體育教學活動。因為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具有參與性、多樣性及開放性,所以能減輕學生學習運動技能的心理壓力,優化其學習的狀態,達到培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目的[1]。
1.3 組建“雙師型”隊伍
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活動利于組建“雙師型”隊伍。相較于拓展訓練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拓展訓練領域的行業精英,體育教師素質拓展訓練活動設計與實施的能力較低、經驗較少,與體育教師相比,素質拓展訓練領域的專職人員存在很難把拓展訓練項目、體育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的問題,并不能賦予“空中斷橋”“孤島求生”等素質拓展訓練項目的知識性。這說明體育教師、專職人員可以優勢互補,通過組建“雙師型”隊伍在體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例如,教師在進行籃球傳球、接球的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大豐收”這一素質拓展訓練活動,引領學生想象自己是收割莊稼的農民,籃球就是地里的南瓜、冬瓜,達到構建拓展訓練趣味情境的目的,8名學生一組,接力運球,要在規定時間內把更多的籃球運到指定的位置,期間每人至少傳球、接球2次,其目的是確保學生能夠在素質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掌握運動技能,同時可以強化合作精神,樹立互助意識,接受集體主義的教育,還能增強規則意識。專職人員、體育教師需互相“取經”,在基于素質拓展訓練的體育教學活動中肩負各自的責任,其中專職人員負責提出教學建議,在場地規劃設計、基地拓展活動策劃的過程中獻計獻策,體育教師負責傳導知識、培育技能、制定規則,繼而在“雙管齊下”的基礎上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2]。
2 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的阻力
2.1 教學目標不明確
素質拓展訓練、小學體育教學差異較大,為了使二者可以融合在一起,并能發揮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教師要確立教學目標。當前有些教師存在基于素質拓展訓練的體育教學目標不夠清晰的問題,雖然融入了多種拓展訓練項目,但學生未能多學習、多實踐,體育活動趣味性較強、知識性較弱,進而降低了體育教學質量。
2.2 課程缺乏拓展性
將素質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活動,客觀上增加了體育教學實踐方案的拓展性,為更多內容引入小學體育課程奠定了基礎。因為部分體育教師不善于開發課程,極為依賴現有的教材,所以素質拓展訓練相關歷史文化、實施原則、特點等內容未能引入體育課堂,基于素質拓展訓練的體育教學活動較為盲目,這就會影響素質拓展訓練、體育教學融合育人的效果。
2.3 教學方式單一
通過對素質拓展訓練項目進行分析可知,一般情況下要借助特殊的障礙物、場地空間完成訓練任務,小學院校受師資力量、場地條件、設備設施等方面的影響,不足以把所有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引入體育課堂,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從實際出發,改進訓練項目,使之可以嵌入體育教學領域。有些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較為依賴現有的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實施的框架、計劃、手段,教法革新的能力較弱,繼而出現素質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活動融合渠道較窄的現象,不利于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有效的利用素質拓展訓練資源[3]。
2.4 素質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活動融合的體系不夠完整
為了使素質拓展訓練具有經常性,需完善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體系,因為有些體育教師素質拓展訓練活動設計與實施的經驗較少、教法單一,所以配套育人體系存在不夠完善的問題,出現了評價不及時、家校合作水平較低等現象,這就會降低體育教學質量。
3 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的策略
3.1 明確基于素質拓展訓練的體育教學目標
從整體來講,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項目為的是立德樹人,助力學生提升體育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塑造健全人格,身心健康成長,對體育運動產生興趣,具備運動技能,為學生今后學習體育知識及終身發展夯實基礎。因為“二十大”中的教育方針以及新課標均要求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體育課上要實現“五育并舉”這一目標,把德育、美育等教育滲入體育活動,讓體育課上的拓展訓練項目變得更有意義。例如,教師在進行速跑的教學時,可以融入“急速120秒”這個素質拓展訓練項目,在操場上擺放一些障礙物,設置3-5個“打卡點”,要求學生在120秒內完成速跑任務,速跑的途中學生需跳躍障礙,并在“打卡點”做出指定的動作,如比心、深蹲等,繼而讓速跑運動更具挑戰性與趣味性。學生在素質拓展訓練的過程中不僅能更加的專注,塑造勇敢、堅強等品格,還能增強規則意識,優化邏輯思維,實現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目標。教師在素質拓展訓練的過程中可以講一講消防員、醫務工作者緊急救援的動人事例,使學生能對“急速”有更加深刻的體悟,亦能在拓展訓練中想象自己是醫護人員、消防救援人員,能認真對待每一秒,每一秒的跑動都能全力以赴,在此基礎上把體育、德育關聯在一起,繼而依托素質拓展訓練落實教學目標。
3.2 有效開發課程
為了使素質拓展訓練、體育教學活動能融合在一起,教師應開發課程,使學生可以在拓展訓練中掌握體育知識,亦可心理健康、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養,使素質拓展訓練、體育教學能維系“你中有我”的緊密關系,攜手發揮育人作用。例如,教師在進行接力賽跑的教學時,可以從學、練、賽一體化的角度著手開發課程,教師要將體育文化、運動技能、練習方法、比賽規則等視為課程開發的著力點,利用圖片、繪本、視頻等資源助力學生了解接力賽跑的歷史、運動要領等內容,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參與“勇者大闖關”這一素質拓展訓練活動,用以豐富接力賽跑的方式,比賽共計三關,每組參賽者4人,第一關為二人三足,第二關為二人背部運球、第三關為四人手握橫桿速跑,在速跑中設置立樁,四人需繞樁一周繼續跑向終點,按照要求闖過三關且用時最少的一組獲勝,進而在素質拓展訓練中引入比賽元素、滲入體育知識,有效驅動學生邊練邊學,使學生能在掌握接力賽跑技能與知識的同時增強合作精神,懂得團隊協作,強化集體榮譽感。基于素質拓展訓練開發體育課程,需教師解決“怎樣開展素質拓展訓練活動”“為何要把體育教學、素質拓展訓練融合在一起”等問題,在此前提下說明體育拓展訓練的方法、流程、原則等內容,確保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素質拓展訓練有據可依、規范高效[4]。
3.3 改進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方式
創新是體育教學活動推陳出新的內在動力,教師要充分的利用素質拓展訓練資源,使學生可以在體育活動中深入學習、全面發展、和諧成長。例如,教師在進行“足球運動技能”的教學時,可以將大單元教學法與素質拓展訓練活動關聯在一起,以“傳球+運球”“運球+射門”等教學實踐的要點為抓手創設素質拓展訓練方案。教師可以“我是得分王”為素質拓展訓練的主題,在球門不同的位置上設置九個得分牌,只要球射中了得分牌踢球的學生就能獲得相應的分數,分數1至9分不等,每位學生有3次射門的機會,累積分數最高的學生可以獲得一些小獎勵,如護腕、筆記本等,用以增強學生素質拓展訓練的獲得感與成就感。為了在體育課上更好的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教師可以推行“大單元+微課”的教學方式,用微課導出素質拓展訓練的要求、方法及足球運球、射門等技能、理論知識,學生可以在看視頻、聽音頻、看圖的過程中自學,教師鼓勵學生自學的同時積極提問,師生以問題為立足點高效互動,共筑活躍、開放、民主的體育課堂,顛覆學生被動學習體育技能與知識的舊態,學生亦可在素質拓展訓練中有良好的表現。因為學生實踐能力、自學等能力存在差異,所以部分學生可能會脫離素質拓展訓練活動,為了營造公平、高效的體育教學氛圍,教師可以實施“大單元+小組探究”的教學方式,以組內成員高效互助為著力點,分設體育拓展訓練小組,確保各組能高效利用微課、積極提問、合作實踐,并完成素質拓展訓練任務。改進素質拓展訓練融入體育教學活動的方式需教師做到學生為主,關注學生的表現與感受,在此前提下轉變教學方式,用學生的需求趟平素質拓展訓練融入體育課堂的道路。
3.4 完善素質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活動交融的體系
第一,組建校內體育教學素材庫,用以集中存儲廢舊硬紙殼、輪胎、木桿、塑料桶、泡沫等物品,這不僅可以減少體育拓展訓練項目設計與實施的成本,還能靈活的使用校內場地資源,用多種素材創設素質拓展訓練情境,為“穿越鱷魚池”“叢林穿越”“巧過梅花樁”等素質拓展訓練項目融入體育課堂提供條件,同時豐富多樣的教學素材可以讓素質拓展訓練場景更加的生動有趣,達到吸引學生參與訓練、高效學習、全面發展的目的;第二,注重家校共育,體育教師從“體質健康管理”的角度著眼,指引家長在節假日帶領孩子到素質拓展訓練基地游玩,體驗過獨木橋、攀巖、皮劃艇等項目,在鍛煉身體的同時優化體育品格;第三,小學院校要積極爭取機會帶領學生參觀消防救援隊、部隊等具有素質拓展訓練資源的機構,將校外資源引入體育教學活動;第四,注重多元評價,例如教師可在完成素質拓展訓練任務后,組織學生接受問卷調查,將學生視為評價體育教學融入素質拓展訓練效果的主體之一,同時剖析學生的感受,在此前提下調整教學對策,使學生能對體育課上的素質拓展訓練活動更加滿意,達到驅動其探究、自學、合作的目的[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入素質拓展訓練具有解決校園運動空間、運動器械有限的問題以及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組建“雙師型”隊伍的價值。基于此,教師要明確基于素質拓展訓練的體育教學目標,有效開發課程,改進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方式,完善素質拓展訓練與體育教學活動交融的體系,繼而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金.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路徑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05):182-184.
[2]劉曉娟.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觀察,2021,10(11):63-64+95.
[3]皮希慧.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融入策略淺談[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02):35-37.
[4]李麗明.素質拓展訓練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23):128-130.
[5]牛永霞.素質拓展訓練融入小學體育教學的途徑探究[J].農家參謀,2020(03):263.
(作者單位:廈門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