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應有之義和基本之策,為深入分析我國新型城鎮化的研究現狀,把握新型城鎮化進程的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采用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中以新型城鎮化研究為主題的核心期刊論文為數據來源,對我國近14年的新型城鎮化文獻的總體發表趨勢、來源期刊分布、研究機構分布、高頻關鍵詞等進行量化分析。研究發現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質量發展、城鎮化測度、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研究呈現出內容多元化、學科屬性強的特點。最后,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與建議,為后續研究提供依據和支撐,以期促進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城鎮化質量;文獻量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F29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1-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1.0001??引言
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我國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構建國內循環體系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路徑。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提出要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1]。2021年起,我國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目前,我國處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探索研究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現狀、目標和熱點,推動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成為了當前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目前關于新型城鎮化研究主要在內涵、測度以及路徑研究等方面。關于新型城鎮化內涵,學者們普遍認同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應與城鄉發展相結合,重要任務是讓更多的農業人口享與城鎮人口同樣的基本權力和服務[2],要注重遷徙人口與社會相適應,可以合理引導人口流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在保持以城帶鄉策略不變的情況下,應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契機[4]。關于新型城鎮化測度研究上,學者們構建了涉及人口、經濟、土地、生態和社會等多個角度的指標體系。如方創琳等[5]從經濟、社會和空間三方面通過29項指標對中國城市化發展質量做了總體評價。姚士謀等[6]對于新型城鎮化路徑發展也有研究,通過分析中國城鎮化特點,聯系具體國情認識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規律性問題,提出了新型城鎮化重要戰略的新思路,認為在新常態化下,應結合資源環境條件,因地制宜,適度發展,合理規劃,提升質量,走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城鎮化發展的健康之路。
因此,本文以中國知網2008-2022年核心論文數據庫為基礎,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學術期刊論文進行量化分析和熱點表征,從總體發表趨勢、來源期刊分布、研究機構分布、高頻關鍵詞等方面全面厘清我國近14年新型城鎮化的研究過程,聚焦新型城鎮化的研究熱點,把握新型城鎮化研究的發展趨勢,以期豐富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新型城鎮的創新研究,為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借鑒和現實參考。
2??研究設計
2.1數據來源
為清晰的梳理分析新型城鎮化的發展過程,客觀的發現研究過程中的高頻熱點主題和發展趨勢,本文對2008-2022年發表在中國知網期刊的相關學術文獻進行量化分析。研究樣本來自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高級檢索中,以“新型城鎮化”或“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為篇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年限為2008年-2022年,檢索結果為12933篇文獻,其中核心論文3210篇(包括SCI來源期刊、EI來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和CSCD)。檢索時間截止到2022年3月5日,對檢索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研判,最終選定3210篇核心期刊論文作為我國近14年新型城鎮化研究的樣本數據。
2.2研究方法
采用計量可視化分析方法,將檢索到的相關文獻導入中國知網CNKI計量可視化數據分析系統,在文獻總體發表趨勢、來源期刊分布、研究機構分布、高頻關鍵詞等內容進行統計量化分析,梳理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總體特征,探究新型城鎮化研究的熱點主題以及發展趨勢。
3.??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文獻量化分析
3.1文獻總體發表趨勢分析
為了清晰梳理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變化過程,依據近14年新型城鎮化研究文獻的數量繪制文獻發表趨勢圖,進行年代分布分析,如圖1所示??傮w而言,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文獻數量總體呈現先快速增長后平穩增長趨勢,說明新型城鎮化研究一直是各界學者研究的熱點,尤其是2013年以后,學術界對于新型城鎮化研究的關注度一直處于較高水平。
具體而言,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可以大致分為三個研究階段。第一階段是2008-2012年,這一階段處于研究的起步階段,發表的新型城鎮化研究文獻數量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總體數量較少,僅有44篇,占總數1%左右。第二階段是2013-2017年,這一階段處于研究的爆發增長階段,文獻數量總量最多,總量有2422篇,占比超過總數75%,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究其原因在于國家在2013年出臺了促進新型城鎮化的一系列政策,促進了這一階段的文獻研究。其中,文獻數量在2014年達到最高點,整個2014年發表的文獻數量占近14年的2成左右。第三階段是2018-2021年,這一階段處于研究穩步深化階段,發表的文獻數量為712篇,占比超過22%,相較上一階段總量略有下降,但增速逐年穩定,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3.2來源期刊分布
通過對文獻的來源期刊進行頻次統計分析,如表1所示,發現3210篇核心文獻分布較為分散,發表以新型城鎮化為主題的文獻數量超過10篇的核心期刊有12種,如表1所示,它們主要集中在《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學刊》《中國土地科學》《地理研究》《貴州社會科學》《改革》《農業經濟問題》《探索與爭鳴》《農業現代化研究》《地理科學》《社會科學》,占期刊總量的83%以上,總發表篇數217篇,占比超過6.7%。
在全部來源期刊中,CSSCI期刊的文獻有2062篇,占比超過64%,EI有10篇,SCI有2篇,可以發現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核心期刊論文質量研究層次均處于較高的位置。
3.3研究機構分布
分析不同的研究機構在研究新型城鎮化時發表的文獻數量,可以梳理出我國現有機構的研究成果,以及對新型城鎮化的貢獻程度,以期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微觀層面的研究和探索,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幫助。對文獻產出機構進行計量分析,發現我國新型城鎮化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我國雙一流建設單位高校和研究院等科研單位。
依據計量分析結果,進一步整理出了發文數量前10的發文機構,如表2所示,可以發現發表核心期刊論文最多的機構是中國人民大學,共發表了75篇,占比超過8.5%。其次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發表文章都在40篇以上。西南大學、東南大學、四川大學等發表文章都在30篇左右。
3.4高頻關鍵詞分析
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范圍和主題可以用高頻關鍵詞來反映以及分析,通過對3210篇核心期刊論文的可視化分析,如表3所示,可以發現目前研究的范圍廣泛,研究的內容細致,并且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熱點主題。具體而言,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大約集中在新型城鎮化、城鎮化背景、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鎮化發展、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等,同時這些高頻關鍵詞也是研究的熱點問題。
4.?我國新型城鎮化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
我國新型城鎮化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可以用熱點主題動態變化和趨勢特征來反映,如表4所示,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8-2012年),研究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發表的新型城鎮化研究文獻數量呈現緩慢增長的態勢,總體數量較少,僅有44篇。當時新型城鎮化的概念還未普及,各方面的內容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挖掘,同時也說明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的空間和潛力巨大。
第二階段(2013-2017年),研究的爆發增長階段,隨著國家在2013年出臺促進新型城鎮化的一系列政策,這一階段的研究文獻數量總量多,有2422篇,呈現出快速增長趨勢。伴隨著《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發布,文獻數量在2014年達到最高點,整個2014年發表的文獻數量占近14年的2成左右,這一階段貢獻出了大量的高質量、有內涵的文獻,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第三階段是(2018-2021年),研究穩步深化階段,發表的文獻數量為712篇,相較上一階段總量略有下降,增速穩定,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隨著2018年政府報告提出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學者們更聚焦于從宏觀和微觀層面研究新型城鎮化的平衡發展和優化路徑等內容。
2013年之所以會成為研究的分水嶺,究其原因在于國家在2013年以后出臺了促進新型城鎮化的一系列政策,如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2014年出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極大的促進了新型城鎮化的文獻研究,2017年十九大報告、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要構建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格局,這些因素都迫使新型城鎮化研究轉向更高的質量和水平。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2022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未來也會加大提高城鎮化質量的相關研究力度,可以預期會涌現出一批高質量的新型城鎮化研究相關成果。
5.?不足和建議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雖然2008-2022年我國新型城鎮化研究內容等方面有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5.1從研究內容來看,系統性研究較少
一方面研究內容雖然有大類的關注點,但是系統性較弱,研究較為分散,另一方面研究深度有待拓展,如新型城鎮化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管理學、經濟學、地理學等學科層面,研究對象也集中于宏觀單一角度,雖然有宏觀和微觀政策研究,但是缺乏實際狀況的深描,未來應緊密結合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等熱點,從多角度、多主體、系統性的研究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路徑。
5.2從研究方法來看,定量研究較少
目前對新型城鎮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內涵的建設、理論的應用、路徑的選擇等定性研究上,在研究方法上,盡管也有研究者在采用定量分析時,基于時間序列數據或是截面數據進行分析,缺乏數據研究的動態性及連續性,也忽略了區域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對其空間分布差異的關注度也較低。
5.3從研究視角來看,缺少微觀研究
從3210篇核心論文分析,學科研究比較明顯,宏觀研究較多,基于省域數據對全國進行研究較多,但是很少涉及到市級單位,同樣也很少涉及到微觀尺度來研究其發展,缺少微觀研究的支撐基礎,可進一步加強縣域單位新型城鎮化研究進程,聚焦縣域高質量發展。
6.?結論
本文以中國知網近20年發表的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論文為樣本,梳理了研究總體發表趨勢、來源期刊分布、研究機構分布、高頻關鍵詞、研究特點等,旨在為未來新型城鎮化研究提供借鑒,今后可結合國外期刊數據進一步深入研究新型城鎮化理念熱點表征相關問題。
參考文獻
[1]周愛玲,趙閏.城鄉融合背景下我國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0,41(12):229-236.
[2]黃祖輝.準確把握中國鄉村振興戰略[J].中國農村經濟,2018(4):2-12.
[3]陳明星,葉超,陸大道,等.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理論內涵的認知與建構[J].地理學報,2019,74(4):633-647.
[4]陳景帥,張東玲.城鄉融合中的耦合協調: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J/OL].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1-13.
[5]方創琳,張國友,薛德升.中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與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J].地理學報,2021,76(12):2898-2908.
[6]姚士謀,陳維肖,陳振光,等.新常態下中國新型城鎮化的若干問題[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6,35(1):1-4.
[作者簡介]郭垠杉(1993-),女,漢族,陜西商洛人,碩士,就職于咸陽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統計學專業,研究方向: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