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現了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交融的特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人文主題的有效挖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前后關聯,加強語文要素的滲透,同時,教師要體現教學的整合,讓學生內化語文要素,嘗試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有機交融,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要素;價值;問題;策略
作者簡介:林麗麗(1982—),女,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實驗小學分校。
語文要素是指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能力、內容和習慣的養成。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設計的過程中,體現了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交融的特色,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把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點或者能力訓練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有效滲透。語文要素具有散點分布的特色,其在單元引導、課后習題、語文園地、習作等多個部分都有體現,可以說教材中的字、詞、句、段、章、篇都是教學點[1]。此外,語文要素的滲透包含語法、文體、分析、調查、研究、合作、審美、鑒賞等多項任務的分配和落實,因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感覺無從下手,焦頭爛額。推動語文要素落地,需要教師更好地理清脈絡,找準方向。
一、小學語文要素的價值分析
(一)語文要素落地彰顯核心素養
語文要素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熱點,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的雙線交融,為核心素養理念的實踐提供了重要參考。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真善美、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有正確認知,而且要立足學生的學習過程,引領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2],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與調查實踐,在學習語文的同時,運用語文,賞析語文,創新語文的呈現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語文要素有效內化,彰顯核心素養。
(二)語文要素對學生的學習發展具有引導作用
語文教學不僅要著眼于讓學生識得文字,理解語篇,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與表達溝通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教師在小學階段探索語文要素的有效落地,可以著眼于優秀的篇目,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語法使用方式,具備文體分析和文本解讀能力,從而讓學生可以圍繞一個觀點來表達、交流。這不僅對學生當前的語文學習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還對學生以后的觀察與思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三)語文要素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有效參考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體現了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交融的特色,每個單元的主題選擇和話題內容都呈現相關性,同時對語文要素的提煉也非常清晰。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圍繞語文要素進行有效設計,著眼于單元整體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升核心素養。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語文要素與課堂內容有機整合在一起,設計有層次的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發現文本的特色和魅力,讓學生更充分地理解文本。
二、小學語文要素教學的問題分析
(一)語文要素太多,難以有機整合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新觀點層出不窮,有群文閱讀、大單元整合、合作學習、翻轉課堂、跨學科學習,等等。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感到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
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的主題選擇和話題內容呈現一定的相關性[3],同時對語文要素的提煉也呈現明確的指向性,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既體現設計性,又兼顧各個語文要素之間的關聯與融合。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語文要素涉及的細節較多,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容易顧此失彼,難以將語文要素與課堂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教師既不善于對教材進行細致解讀,又不善于設計有層次的教學問題。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預期過高、教學實踐難以落地的問題。很多時候,教師只能通過口頭引導將語文要素呈現給學生,難以喚起學生內心的共鳴,而學生對語文要素的理解也不夠充分。一堂課下來,教師講解得很累,而學生能夠接受的內容又比較有限。
(二)教師對語文要素的理解表面化
語文要素包含很多細節,但語文要素教學并不是單純地將各個細節疊加,而是要圍繞一個中心點有效地向外拓展延伸,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學習、理解和內化[4]。
當前,部分教師對語文要素的理解表面化,將語文要素與課堂整體教學割裂開來。以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蜜蜂》的教學為例,其語文要素是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順序分析文章結構,同時還涉及詞語積累、步驟描寫、觀察與推測等方面。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著眼于幾個語文要素來設計問題,但不能圍繞核心要素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導致學生對語文要素的理解與對課文本身的理解不能有機結合在一起,課堂變成圍繞語文要素進行的語篇講解,語文之美不能有效凸顯。這樣看似進行了語文要素的教學,但是整體關聯性不強,也不能有效發揮人文主題的價值。更有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過度提取語文要素,使得教學目標零散寬泛,課堂教學內容冗雜,極易影響學生的專注力。
(三)語文要素教學以教為主
立足小學課堂滲透語文要素的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前期所學的語文要素在后期又會涉及,需要學生進一步鞏固深化,做到學練結合。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過分側重人文主題目標而忽視滲透語文要素的問題。教師的整體教學過程單純立足于教的層面,不能更好地與學生的學相結合。
具體來說,教師按照教參將一些與主題有關的內容組合在一起,但是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為學生預留的表達與互動時間有限。這導致學生不能自主地抓取文本的關鍵信息,只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回答問題。
三、小學語文要素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素養為本,整體關照,凸顯語文要素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語文要素的滲透,要堅持素養為本,貼近學生的學習特點,讓整個教學過程前后關照,有序對應,從而推動學生的學習,服務學生的能力發展。
教師自身要能夠對教材各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進行有效的梳理,確立清晰的教學主線,再結合具體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有效學習。教師可以將文章的閱讀與學生的語用有機結合,融合課前審美性閱讀、課中習題綜合性講解以及課后實踐拓展,讓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有序對應。
例如,對于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課后習題“下面加點的詞語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學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可以讓學生嘗試用加點的詞語造句;還可以與“小練筆”結合,讓學生用加點的詞語描述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這些教學設計,既可以指引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又與單元目標“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互相呼應??梢?,教師結合教材的編寫特點,使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互相呼應,以素養為本,整體關照,就能有效凸顯語文要素。
(二)任務驅動,有機關聯,推動學生創新創造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語文要素的滲透,需要為學生設計具體而明確的任務,引導學生更好地投入學習,掌握學習方法。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語言實踐活動,通過任務驅動,更好地將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有機串聯,推動學生創新創造。
小學語文教材課文的編排匠心獨具,不僅文字優美,同時蘊含理、情、意、趣[5]。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創設鮮活生動的教學情境,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豐富學生的認知,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花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品味課文語言的生動和優美。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或表格,對文中出現的主要信息進行有效梳理,讓學生學會尋找中心句的有效方式。在找到中心句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中心句對文章的引領作用,并讓學生學會提煉、尋找不同文章的中心句。這樣,學生再進一步地細讀文本,可以在字里行間領悟大自然的美妙,體會作者巧妙的構思。
(三)運用資源,趣味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語文要素的滲透,要避免過度講解而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分享。教師要注重對課內資源的挖掘和整合,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趣味性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中,語文要素主要體現為形象生動地描寫景物。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圍繞“美麗”和“富饒”兩個核心詞匯,向讀者展示美麗的西沙群島。學生可以積累描寫景物的詞語,如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成群結隊等。此外,“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游動的時候飄飄搖搖;有的眼睛圓溜溜的,身上長滿了刺,鼓起氣來像皮球一樣圓?!边@句話,結合了比喻、擬人、說明等手法,既寫出了魚的品種多、數量多,又生動細致地呈現了魚類在海底怡然自得的狀態,令人心馳神往。教師可以運用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源,讓學生把閱讀與欣賞有機結合,進行趣味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趣味互動的過程中,可以讓他們選擇喜歡的文段,向同學介紹西沙群島,從而加深學生的語言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一些自然景觀、旅游勝地等資源,讓學生借鑒從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與同學交流,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綜合測評,修正提升,內化語文要素
測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測評環節的推進,旨在讓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有效地分析問題,從而學會從語文的角度進行有效的思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字、詞、句、段、表達方式、中心思想、論述過程等多個角度進行修正提升[6],讓學生更好地說出層次,寫出精品。教師通過綜合測評,指導學生修正提升,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內化語文要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認真地對待問題,做到不驕不躁、不氣餒。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既不能單純地圍繞語文要素而忽略人文主題,又不能僅僅強調人文主題而帶過語文要素。教師要積極推進語文要素與人文主題的雙線融合,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學習,全面提升核心素養。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進步設計具體的任務,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有效地突破學習重難點,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展示,并結合學生展示的成果進行有效的綜合測評,讓學生內化語文要素。
【參考文獻】
[1]余琴.語文要素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語文建設,2021(08):4-7.
[2]蔣惠霞.當前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的反思與改進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6.
[3]吳玲麗.精準落實語文要素的策略[J].江西教育,2022(09):44-45.
[4]劉榮華.語文要素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小學教學設計,2020(10):4-7.
[5]唐海燕.統編教材落實語文要素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教學通訊,2021(03):81-82.
[6]賴李真.指向語文要素的小學語文“自然化”教學構建[J].語文建設,2020(1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