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臣,韋愷麗
(廣西水產畜牧學校,廣西 南寧 530021)
《水產微生物學》是中職學校水產養殖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水產養殖學課程體系中為專業課學習奠定必要基礎的先修課程。《水產微生物學》學習效果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學生后續專業核心課程相關知識的理解深度與學習效果,在學生整個專業的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但是當今中職學校的學生對于《水產微生物學》這門微觀抽象的課程難以理解。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我校積極探索融合信息技術整合課程各類教學資源,搭建課程資源庫,突破傳統的單線下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途徑的學習環境,借助藍墨云班課網絡教學平臺,整合教學任務書、教學實例和微課短視頻等資料讓學生進行先導學習或課后知識回顧,力爭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易于學生理解、學習,形成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的學習模式,不僅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了保障。
教育部在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國家、地方、教育機構、師生、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建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環境,提供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信息服務,建設并不斷更新滿足各級各類教育需求的優質數字資源,完善各種資源庫[2]。中職《水產微生物學》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對學生、教師和水產養殖相關企業都有積極的意義。
學生可以利用《水產微生物學》課程資源庫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本課程資源庫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補充,資源庫中包含有大量的操作實例視頻及微生物的構造、形態圖像、致病機理等資源,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微生物的微觀抽象概念。同時,課程資源庫還能開拓學生視野,通過展現 《水產微生物學》在水產養殖不同行業的生產實踐運用,讓學生更加了解行業對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使學生進行不同方向性的學習,達到專業化、個性化的培養目標。
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其根本目的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水產微生物學》具有理論多、理解困難等特點,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很難讓本就基礎薄弱的中職學生理解接受,甚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為本門課程配套教學資源庫有利于將最新、最優秀和最貼切生產實踐的水產微生物教學資源共享給學生,教師利用資源庫豐富的教學資源,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設計教學過程,從而激發學生興趣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
本門課程資源庫的建設融合了多家從事水產養殖生產服務一線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源和需求,一線企業將他們的人才培養需求及需要掌握的與水產微生物學相關的生產操作技能反饋到學校,學校再針對需求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資源庫,讓學生到資源庫中反復學習,以適應企業的人才需求,保障學以致用,精準定位。
本門課程資源庫的建設采用的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與企業的用的有機結合。為了建設具有實用性、前沿性的中職《水產微生物學》課程教學資源庫,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課程開發在前,資源建設在后,平臺同步跟進,邊建設邊整改的螺旋式提升思路(見圖1),具體如下:

圖1 課程資源庫螺旋式提升思路
學校秉承“農校姓農,服務三農”的初心使命,校領導高度重視《水產微生物學》課程資源庫的建設,課程資源庫團隊陣容龐大,由全校水產養殖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師共同打造而成,團隊的11名成員均為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其中正高級3人,副高級3人。課程資源庫團隊具有豐富的教學及實踐經驗,在教師團隊的反復討論與修改下,最終確定課程資源庫模塊,使其兼具專業性、科學性、先進性及可操作性。
傳統的《水產微生物學》教材內容涉及龐雜,部分教學內容與中職學生的工作崗位要求不相適應,甚至部分教材內容相對滯后,需要相關水產養殖一線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培養目標和崗位技術需求來進行調整、優化授課內容。課程資源庫十分重視水產養殖一線企業的評價與反饋,通過教師走訪企業、邀請企業相關負責人座談和向往屆畢業生訪談等方式緊跟水產養殖發展前沿補充、優化課程資源庫。
《水產微生物學》課程資源庫包括:課程介紹、課程標準、課程教案、實訓指導書、上課課件、教學視頻與圖片、試題庫與作業庫、企業生產實踐案例及企業崗位標準等模塊(見表1)。

表1 課程資源庫模塊

續表
學生提交后會看到作業題正確答案和解題思路,及時的為學生檢驗學習效果,同時后臺也會自動生成答題數據分析,供教師掌握學生學習信息,以便查缺補漏針對性教學。
學生是教學資源庫的主要使用者,教學資源庫的內容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使用熱情和積極性[3]。因此,在運用課程資源庫進行教學的時候應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中職生普遍存在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在傳統的課堂中常常會因為課程難度大、缺乏吸引力等原因,導致學生出現上課分心、講話、睡覺等不良行為。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之上增加“互聯網+教學”課程資源庫供學生進行線上學習可能會給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一些學生可能會認為這是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負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是要和學生做好解釋說明,讓其了解課程資源庫并不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也不會占用他們太多時間,而是他們掌握知識的重要法寶;二是要提升課程資源庫內容的吸引力,越是貼近水產養殖生產實踐的內容越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三是要控制每個知識點的時長,對于中職生來說時間太長的視頻或者微課會明顯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因此每個知識點時長要把握在5分鐘以內為宜。
將課堂分成課前預習階段、課堂教學階段和課后復習與拓展階段。課前預習階段是讓學生上課前進入線上課程資源庫,點擊進入對應章節中教師預先設置好的課前資源,主要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提出一個生產實踐中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如何使用水產微生物學的相關知識進行解決;課堂教學階段是主要知識點講解和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環節,在講解完知識點后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課前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課后復習與拓展階段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點和更深入學習的過程,學生可以進入線上課程資源庫相關章節觀看更多的配套視頻與圖片資源。
為了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可通過知識點測試、單元測試和期末測試等部分組成。知識點測試是學生在課程資源庫中觀看完相應教學視頻后彈出的測試題,學生作答后會立即反饋出正確答案和解題思路,用于及時檢測學生對當前知識點的學習效果;單元測試是學生學習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后,資源庫中會更具單元知識點隨機生成一套測試題,用于檢驗學生階段性的學習成果,系統除了會給學生反饋正確答案和解題思路外,還會為學生標記答錯的題目;期末測試是傳統的線下考試,用于檢驗學生對全部課程的整體學習效果,以我校水產養殖專業近5屆學生《水產微生物學》期末測試平均成績進行分析(見圖2),可見從2020屆學生開始利用課程資源庫配合教學后,平均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升。

圖3 近5屆學生期末考試平均成績
經過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不斷對《水產微生物學》課程資源庫進行補充和完善,共將PPT、圖片、視頻、文檔、微課等300余項課程資源上傳到課程資源庫供學生自主學習。在當前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線上教學和居家學習已成為常態,在此背景下課程資源庫對《水產微生物學》的線上教學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職《水產微生物學》課程資源庫的建設雖然涉及的課程范圍較小,但改變了水產養殖專業以往傳統課堂被動式的學習方式,創新使用了“互聯網+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和積極性,對于推動中職水產養殖課程的教學改革、教學手段的創新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