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院 甘肅慶陽 745000)
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嚴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對患者生存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其屬于生理性疾病之一[1]。作為全新護理模式之一的舒適護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中發揮著重大作用,有較高的價值,可以提高醫生與患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治療成效充分發揮出來,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安全感。與其他科室相比,心血管護理工作具有更大難度,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緒,這要求應用舒適護理對其進行調解,為正常開展治療工作提供保障[2]?,F報道舒適護理應用于患者中的成效。
選擇2020 年1 月~2022 年2 月在我院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0 例,將其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比組,每組患者各40 例。80 例患者的病情都與心血管疾病診斷標準保持一致,其中高血壓心臟病20 例,冠心病心絞痛19 例,心臟病10 例,心肌梗死6 例,心律失常3 例,無癥狀心肌缺血12例,高脂血癥10 例。
實驗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齡51~77 歲,平均(65.23±2.31)歲。
對比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齡50~74 歲,平均(65.05±3.21)歲。
納入標準:被確診為心血管疾病者;知曉本次試驗同時簽訂好責任書者。
排除標準:精神障礙者;有其他嚴重疾病者;不能有效配合本次調查者。
本次實驗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人數等,差異并不顯著,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1 對比組應用常規護理。引導患者科學用藥、正常休息,加強病房通風換氣,根據情況給予吸氧操作,鼓舞患者適當活動,密切關注患者治療中的各項指標;將有效措施應用于具有很大情緒波動的患者,使其情緒得以緩解。
1.2.2 實驗組應用舒適護理。主要內容包括:
(1)環境舒適護理。為患者創建整齊干凈的居住環境,保持適當溫濕度;將每日的通風與消毒工作做好,保證患者夜間充足睡眠,應用淺色系床單、被罩、窗簾,為患者營造溫馨氛圍;定期將床單和被套更換,第一時間將病房垃圾清理干凈。
(2)飲食護理。叮囑患者科學飲食,禁止暴飲暴食,避免損傷脾胃;合理搭配飲食,增加飲食的多樣化,多吃含有維生素、粗纖維的食物,限制飲用甜食、咖啡、濃茶,勸導患者戒煙酒。嚴重患者必須先禁食,然后逐漸向流食、半流食、正常飲食等過渡,為患者的健康飲食提供保證。
(3)疼痛舒適護理。心血管疾病治療中,患者難免出現劇烈疼痛、升高血壓、心臟停止跳動等狀況,這要求護理人員根據情況合理應用藥物控制,對患者疼痛程度、頻率、位置等進行了解,實施有針對性護理。
(4)生理舒適護理。為了使患者的舒適感得到提高,護理人員可以從多方面出發,將腰背部疼痛與排泄等方面的護理支持提供給患者。部分患者難以排便,導致腸道感染或疾病,必須指導其按時用藥、飲食均衡,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有效監管,同時對其腹部進行按摩,鼓舞患者多喝水,促進排便。
(5)心理舒適護理。入院后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會產生不良心理情緒,這要求護理人員給予關懷和鼓勵,尊重患者喜好與信仰,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第一時間將患者不良情緒消除,促進患者依從度、安全感與舒適感的提高。
應用滿意度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分數進行分析,采取百分制。大于90分表示十分滿意,69-89 分表示滿意,小于68 分表示不滿意,(十分滿意+滿意)/總人數×100%=滿意度。
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比較,主要劃分為4 個方面,分別是家庭功能、運動功能、社會功能、生活功能,采取百分制,越高的分數代表患者恢復越好。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成效,主要分為3 個級別。顯效:護理結束后,患者明顯恢復各項指標狀況,部分患者能夠下床輕微活動。有效:明顯改善患者疾病數據,但是恢復并不徹底。無效:護理基本沒有改變患者疾病狀況,甚至加劇了嚴重程度,(顯效+有效)/總人數×100%=總有效率。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 分析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應用(%)表示,檢驗比較應用χ2,計量資料運用()表示,檢驗應用t,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是92.50%,對比組患者滿意度是62.50%,實驗組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n(%)]
實驗組患者4 個方面的評分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組別 例數 生活功能 社會功能 家庭功能 運動功能實驗組 40 78.34±5.25 80.42±5.21 81.23±2.18 77.31±2.37對比組 40 60.13±3.21 70.21±5.51 77.09±2.51 67.22±2.31 t 18.7159 8.5154 7.8758 19.2821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實驗組總有效率是100.00%,對比組總有效率是80.00%。實驗組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成效[n(%)]
心血管系統疾病嚴重影響我國居民健康水平,對我國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十分不利?,F階段,我國不斷改進和發展的醫療技術,促進新型護理模式的產生,即舒適護理。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發作比較突然,很容易引發不良心理情緒,如焦慮、恐懼等,加上此病具有較多并發癥,較長病程等,治療時間十分漫長。這對醫護工作人員提出嚴格要求,必須充分運用專業技能增強患者自信心,優化患者用藥,從而實現良好的治療成效。舒適護理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提高患者配合度,通過對環境舒適護理、飲食護理、疼痛舒適護理等的應用,縮短醫護人員與患者距離,增強患者自信心,端正患者心態,從而提高治療成效[3]。
比較常規護理與舒適護理,舒適護理的優勢更加明顯,并且得到患者及其家屬認可,主要分析如下:
第一,舒適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當明白,患者過于波動的情緒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生活質量與生命質量[4]。
第二,護理人員應當制定日常飲食規劃,注重調節患者飲食攝入量,保證患者科學飲食,提高患者免疫力,促進患者快速恢復。
第三,用藥護理在患者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尤其是能夠規避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除此之外,本次研究還表明,應用舒適護理之后,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是92.50%,對比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是62.50%,實驗組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是100.00%,對比組護理總有效率是80.00%,實驗組明顯比對比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看來,有必要加強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使患者對不良事件因素與早期征兆進行充分了解,同時教會家屬基本應急措施。例如,患者一旦出現頭暈或嘔吐等不良狀況,護理人員應當告知家屬必須立刻臥床休息,為了防止嘔吐引發誤吸等狀況,應當讓患者側臥。心血管患者的癥狀、病理、發病原因等都存在很大差異,必須以患者情緒、心理、生理等狀況為依據,實施針對性的舒適護理,從而使患者的舒適度不斷提高,加快患者恢復健康[5]。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應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價值比較高,可以對患者不良癥狀進行有效緩解,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改善,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舒適度、滿意度、安全感,加快患者恢復健康,同時有利于將良好醫患關系構建出來,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