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閔 珊 甄曉陽 郝可意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技術密集型創新主體,在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天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按照“遴選+入庫+培育+認定”的工作機制,推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量質齊升。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9198家,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比重超過60%。目前,國內先進省市不斷出臺政策,鼓勵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而天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在全國排名有所下降。因此,天津亟須研究分析高新技術企業現狀,學習先進省市優秀經驗,不斷優化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環境,推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邁上新臺階。
2021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排名前5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和山東。本文選取2021年上述5個省市火炬統計相關數據,與天津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總量指標可以反映出各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群體的規模特征和經濟貢獻。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來看,2021年天津高新技術企業入統企業數9118家,位列全國第12位,與先進省市相比,天津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為廣東的1/7,江蘇的1/4,浙江的1/3,與天津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現實需求存在差距。從高新技術企業增速來看,“十三五”期間,天津高新技術企業年均增速22.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占全國高新技術企業比重逐年下降。從經濟貢獻來看,2021年天津納入火炬統計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742億元、凈利潤612億元、出口總額909億元、上繳稅費369億元,分別為2017年的1.91倍、1.63倍、1.27倍、1.27倍。從科技投入來看,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603億元,科技活動人員20.5萬人,兩項指標均約為廣東的1/10,天津高新技術企業整體創新能力較弱(如表1所示)。

表1 2021年先進省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體情況表
高新技術企業戶均指標是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021年,從戶均經濟指標來看,天津高新技術企業戶均營業收入15071萬元,略低于先進省市;戶均凈利潤672萬元,僅為先進省市的1/2甚至1/3,這反映出天津高新技術企業主要聚集在傳統產業,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發展還較為薄弱,盈利能力有待提升;戶均出口額997萬元,低于沿海先進省市(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借助得天獨厚的沿海地理優勢和改革開放政策優勢,高新技術企業出口具有較明顯優勢,外向型企業占比較大);戶均上繳稅費405萬元,不足2017年的60%,也與先進省市有較大差距,這是因為近幾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從戶均科技指標來看,天津高新技術企業戶均科技活動經費內部支出661萬元、戶均科技活動人員22人,均低于先進省市,因此還需在鼓勵企業科技創新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如表2所示)。

表2 2021年先進省市高新技術企業戶均經濟科技情況表
經濟效益是衡量經濟活動的綜合指標,是量化分析判斷高新技術企業經濟效率的重要方式。2021年,天津高新技術企業凈資產收益率7.27%、凈利潤率4.46%,與先進省市存在較大差距,同期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為11.16%、凈利潤率為6.89%,兩項指標均低于全國水平。從人均產出來看,天津人均工業總產值100.83萬元,在6省市中處于中間位置,反映出天津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如表3所示)。

表3 2021年先進省市高新技術企業經濟效益情況表
規模優勢是地區科技實力、抗風險能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綜合體現。一方面,天津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后備力量不足,每萬家企業法人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212家,位居全國第三,這既體現了天津企業的科技含量高,但也意味著培育潛力將盡,亟須用更寬的視野來尋找增長點,擴展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另一方面,天津龍頭企業較少,以傳統生產型企業為主,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對產業創新的技術推動能力不足。
從企業方面,研發活動需要大量的人、財、物投入,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單憑企業自主增加研發投入存在很大困難,企業開展創新研發活動意愿不強,研發投入不足。同時,政府研發資金總體投入不足、企業融資困難也是制約技術創新投入的重要因素。
人才是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核心,是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近年來,天津高新技術產業高層次科技人才愈發匱乏,高素質人才招聘困難,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嚴重,高新技術企業自身未能很好地用好人才、留住人才,這對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造成了嚴重制約。
政策服務主要局限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后端環節,對企業創新研發、科研管理等前端環節的支持引導還不足,面向科技型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財稅金融政策還不多,政策服務重心需前移。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市場化服務機構發展較快,但市場化服務水平參差不齊,過度同質化競爭現象普遍,市場化服務亟須引導規范。
2020年,廣東修訂印發《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細則》《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地市科技部門工作指引》,進一步規范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程序。一是健全工作體系,規范科技、財政、稅務三部門在企業認定申報核查、資格復核、舉報投訴等職責分工,通過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不斷提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監管工作效率。二是加強認定前抽查核查,針對不同企業類型,明確核查形式、核查內容、現場核查對象,通過核查工作標準化、信息化,實現申報核查全覆蓋。評審通過企業中,結合國家備案抽選重點行業,對抽選企業開展二次資格核查,不符合條件的企業不報送備案公示,嚴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質量關。三是加強評審專家培訓與管理,面向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專家,采取“專業培訓+水平測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考試合格的專家才具備評審資格。加強專家評審結果監測、監管,對不遵守評審紀律、趕工敷衍出具評審意見、評審分數與實際情況背離嚴重的,一經核實確認將納入誠信記錄并移出專家庫。
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本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政策堅持提質增量的原則,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擴大高新技術企業后備隊伍。一是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對入庫培育企業實行動態管理、跟蹤服務,形成“發現一批、服務一批、推出一批、認定一批”的培育機制。二是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形成科技創業團隊—初創期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入庫培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企業培育鏈。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發展,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引導社會資本支持企業發展,提升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持續發展能力。三是優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載體,發揮科技園區、工業園區和經濟開發區等企業培育載體的作用,提升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服務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對符合條件的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免征房產稅、增值稅。
為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江蘇提供多維度獎補政策,以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一是入庫獎補,對處于培育期的入庫企業根據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省、市、縣財政按一定比例給予獎勵。二是首次認定獎補,對入庫培育首次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企業給予不低于30萬元的培育獎勵,其中省級獎勵額度不低于15萬元。三是研發費獎補,對通過評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全面執行國家研發費用175%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基礎上,有條件的高新區、其他各類開發區、市(縣、區)可再按25%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標準給予獎補。四是技術攻關獎補,對高新技術企業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項目和重要標準,省及設區市予以積極支持;省級重大工程建設、產業技術和技術標準研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應用示范項目由高新技術企業承擔的比例不低于70%。五是上市獎補,對擬在科創板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省財政在企業取得輔導備案受理通知書、企業完成輔導備案、企業遞交申報材料進程中,分階段逐漸加大比例給予總額300萬元以內的資金補助。
山東按照科技型企業成長規律,積極構建科技型企業孵化培育、成長扶持、推動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體系。一是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引導各類主體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參與創辦科技型企業,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庫,給予精準服務和支持。二是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優化企業申報流程,簡化申報材料,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獎勵、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省財政對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按照比例給予獎勵,全面強化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扶持。三是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建立科創板上市企業培育庫,加強對入庫科技企業的專業輔導和培育扶持,建立高成長型高新技術企業信息庫,推動人才、成果、社會資本等向企業集聚,發揮領軍企業在區域行業中的帶動作用,引領區域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天津要學習先進省市經驗,加快完善企業培育發展體系,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創新型企業培育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要緊盯創新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符合天津產業發展方向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源頭培育。一是用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將基本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的企業列為培育重點,“一企一策”分析弱項短板,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服務,力爭在三年內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二是突出載體培育。引導各類孵化載體的創新資源向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大學科技園等孵化載體建設,著力營造小微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良好生態。三是完善培育體系。通過完善科技企業培育機制,打造創業團隊—科技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科創板上市企業培育機制,構建高新技術企業“蓄水池”。四是強化政策落實。對科技型企業加強培育引導,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切實優化政策服務軟環境,營造有利于創新型企業成長的營商環境。
針對企業普遍存在的融資、貸款難問題,可以通過實施更有針對性的財政、金融政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一是優化補助政策。對首次認定、重新認定、異地遷入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資金獎勵,實施研發投入財政補助、稅收增量獎勵支持政策,支持引導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扶持和鼓勵高企發展。二是改善科技金融生態環境。通過設立創新引領基金,帶動社會資本重點加大對高新技術骨干企業和高成長企業的投資,支持高新技術企業開展研發和成果轉化,加速企業發展壯大。三是落實政策優惠。科技、財政、稅務部門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同推進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充分釋放政策紅利,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如何增強核心競爭力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要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技術創新是關鍵要素。一是大力開展產學研用聯合攻關。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加強與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其他創新主體的產學研用合作,參與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技術創新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等各類創新平臺的建設。二是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天津圍繞構建“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定期發布人才目錄,面向全國乃至全球引進高層次緊缺急需人才,打造創新人才聚集地。三是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百強榜,以上榜企業為重點,發展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骨干高新技術企業,引領帶動相關行業創新能力整體躍升。
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要繼續深入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力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一是加大科技招商力度。以產業鏈為核心抓手,集中攻堅信創、高端裝備等12條重點產業鏈,積極與國內外相關的公司、研發機構和人才團隊溝通、交流,引進一批研發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管理水平高的優質企業。二是提升企業核心技術能力。鼓勵高新技術企業牽頭或參與各級各類重點研發計劃,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圍繞企業、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開展共性技術、核心技術、前沿技術科研攻關,以關鍵技術產業化帶動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三是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打造創新主體集聚區是自創區的重要戰略定位,要充分發揮自創區的政策優勢,支持自創區內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引進、平臺建設、掛牌上市等活動,共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知識產權聯盟等創新合作組織,讓自創區成為企業培育的優質溫床,使自創區成為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