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軒
近? 日,我作為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成員前往上海,以“釋放消費潛力,推進消費升級”為主題進行專題調研考察。在今年頗為不尋常的大背景下,此次調研具有特別的意義。作為今年經濟工作核心——穩預期的關鍵,無論是從對外降低外需依賴度還是向內重構由內需主導與推升的經濟與市場,消費必定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穩韌性、提彈性的關鍵。于個人而言,這也是我在當選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之后,閉會期間履職的第一場調研活動。
從4月18日考察團一行到達上海,到4月21日離滬,在為期4天密集而豐富的活動中,我獲得的一個最大的感受是:上海這座在商業活力領跑下的城市,在充滿海派文化的城市名片打造過程中,為中國城市消費活力的激發開創了一整套高度體系化且極具參考價值的復蘇模式。
夜間經濟:政府變身“產品經理”,精準回應新都市人需要
此次行程的第一個晚上,在上海新天地對夜間經濟消費場景的考察令我印象最深刻。考察中,我們一行人走過斑駁的石庫門、幽深的弄堂,在品牌旗艦店、酒吧、餐廳、咖啡廳的完美融入中,感受到五光十色、永不停歇的海派生活氣息,而熱火朝天的夜間消費背后,新商業活力被不斷激發……
夜間經濟作為城市消費“新藍海”,為城市帶來諸多產業發展機會。其發展反過來又會帶動更多的消費,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一個城市經濟的發展。從物質消費到文化消費,上海的夜間經濟正呈現出多元化的夜間經濟業態。
分析上海夜間經濟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以產品化思維、從目標用戶的需求角度出發來進行打造。例如新天地石庫門建筑群外表保留了當年的磚墻、屋瓦,每座建筑的內部則按照現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節奏、情感世界度身定做,無一不體現出現代休閑生活的氣氛,這也正是新天地街區能夠吸引年輕消費者、釋放可持續夜間經濟活力的原因所在。其次在于城市管理運營軟實力的全面配套提升。據了解,為了優化夜間經濟營商環境,上海推出了諸如放寬外擺位限制、在重點區域增設臨時道路停車場、在重要節點延長地鐵運營時間、增加夜間交通配套等一系列政務服務,極大地提振了夜間消費市場的信心。
綜上,上海黃浦區以老城市記憶為基點、以拉動新居民消費為核心進行的一整套“組合拳”,包括建筑設計、商業業態組合、文化煥新、體驗創新、優化政務服務等方面的經驗,值得各地借鑒學習。
高端消費:嫁接文化符號,滿足精神訴求
在新天地感受了夜間經濟的持續活力之后,考察的最后一天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有著“海上第一名園”之稱的靜安區張園。經過重新規劃改造,曾經記憶里那個充滿“七十二家房客”煙火氣的張園,其魅力穿越了時光,在新功能中被激活。
如今,在“東靜西鬧、沉浸無界”的核心框架下,歷史的積淀與城市時尚活力在張園完美交融。特別是在張園西區,包括迪奧(DIOR)、古馳(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一眾國際高端品牌云集,高端消費在供給端發力,依托與中國本土文化的嫁接,獲得來自需求端的認可,煥發出全新活力。據了解,2023年春節假期期間,張園日均客流量達到了1.5萬人,最高單日逼近3萬人次。
張園高端消費呈現出活力的背后,是當地政府堅持市場化、國際化路線促進消費提質再造的理念。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力和消費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消費者對品牌特別是高端品牌的文化精神層面要求越來越高,呈現出消費“文化升級”趨勢。張園的實踐,正是將中國消費者的本土文化訴求與國際化品牌運營深度融合,在穩定并拉動高端消費需求的同時,成功實現了“世界會客廳”的功能打造,向世界展現出一個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中國,值得其他同類城市在增加中高端消費比重的實踐中參考借鑒。
(作者系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