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婷婷
居? 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這是對全過程人民民主最簡單的詮釋,閔行區浦江鎮永康城第三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鎮人大代表羅潔通過聽民聲、納民意,鼓勵居民全過程參與自治,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有效調動社區居民參事、議事、共事的積極性,讓每一位社區居民都能成為民主社區建設的參與者。
核酸亭變身民生服務“小窗口”
“小區的事讓居民自己作主!”永康城三居委將居民們的意見——核酸采樣亭改造事宜提上議程,通過召開巾幗議事會、樓道入戶宣傳和微信群意見征集等方式,實現了居民提出的核酸亭初步改造方案,閑置的核酸亭被賦予了“新角色”——康欣驛站·黨群服務點。
小小的核酸亭“變身”為黨群服務點,內部不僅配備有針線盒、醫療箱、工具箱等日常用品,為居民提供縫紉、量血壓等便民服務;還匯集了人大代表、老舅媽團隊、業委會成員和黨員志愿者,他們輪流坐班,搭建起“民意連心橋”;更與共建單位美凱多公司打造“小許到家”服務點,方便居民采購生活物資,成為“物資中轉站”。對此,一位小區居民點贊道:“自從核酸亭再利用以來,走出家門就可以量量血壓、補補衣服,倒個垃圾都可以順路借本書看看,生活在這樣的社區真的挺幸福!”
核酸亭再利用,以“小窗口”服務社區百姓“大民生”,通過民主知情、民主表達、民主協商,實現了小小核酸亭的“變身”,這亦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代表接待日“你說我辦”
“居民的事情由居民商量解決,有訴求可在這里反映,有疑問可在這里得到解答,有好的建議可在這里提出。”永康城第三居民區通過摸索和實踐,不斷完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
每周六都是康欣驛站的“代表接待日”,在一次接待日活動中,小區李阿婆吐槽道:“我家水龍頭壞了,自己買了個新的,請物業上門裝一下,居然還要收上門費!”了解情況后,人大代表當即與物業負責人電話溝通,經過協調,形成了新方案——對小區內長期交物業費的居民提供免費上門服務。在康欣驛站里,人大代表、老舅媽團隊和志愿者們通過接待服務群眾、幫他們排憂解難,為打造和諧鄰里注入“民主”動能。
垃圾廂房變廢為“寶”
永康三居下轄和康苑、浦欣苑兩個市區動遷小區,住戶以老年人和租住人員居多,垃圾分類存在居民分類意識和投放觀念薄弱、基礎設施和管理能力欠缺等問題。
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指引下,羅潔作為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帶領社區發揮自治、共治、聯治作用,建立了黨員先鋒隊和社區志愿隊,在機制保障上形成聯席會議制度并建立分類獎懲制度,依托兩個小區創建“紅色物業”契機,制定“志愿者+”工作法,引導社區居民爭當垃圾分類的“宣傳者” “督導者”和“引領者”。在居民主動參與下,社區提升了整體宣傳氛圍、打造了循環生態環境,濕垃圾也從源頭實現了有效減量,一個獨具特色的花“浦”園廂房誕生了。小區舊貌換新顏的同時,民意表達渠道進一步暢通了,群眾的民主意識也增強了,參與更積極,垃圾分類推進更順暢、成效更顯著,進一步推動基層治理由“政府主導型”向“居民自治型”轉變。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又是居民區的黨支部書記,小區居民的訴求和愿望是我努力的方向。”羅潔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在她的帶領下,永康城三居委積極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在社區中的實踐,努力做到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家家戶戶都有發言權,人人都有參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