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上海市應急管理局成立五周年。五年來,市應急管理局努力打造與上海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應急管理體系,實現了“上海城市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可控,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持續下降”的良好局面。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上海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作為重中之重,把有力防御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作為重大責任,著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線。
壓實擰緊責任鏈條。出臺上海市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制定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任務清單,明確市災防委成員單位災害防治職責。綜合運用督查督導、巡查考核、約談警示、掛牌督辦、失信懲戒、行刑銜接等剛性約束措施,有力督促主體責任、“一崗雙責”、“三個必須”責任落地。
提升安全排查治理能力。圓滿完成市區兩級綜合執法隊伍的組建,年度事故和監督檢查罰款首次超過1億元。圓滿收官上海市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對9個重點行業領域實施專項整治,督促整改隱患170萬項、重大隱患267項、突出問題232項,出臺制度措施715項。創立了進博會場館安全管控模式,實現布展工作“零事故”和重大事故“零發生”。
夯實防災減災基礎。出臺首個省級層面防災減災國土空間規劃,被評為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優秀案例。印發上海首個災害防治工作意見,統籌推進災害防治10項重點工程,全面開展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制定防汛避災安置場所運行管理保障標準,牽頭落實防汛避災安置場所1413處,全市具備70萬人規模的轉移安置能力。積極推進市、區、街鎮、居村、家庭“五級儲備體系”和市、區、街鎮“三級保障機制”建設,牽頭抓總做好森林防滅火工作。
提升災害事故應對處置能力。依托市消防救援總隊建設高空救援等關鍵力量,組建28支市級社會化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系統形成了由市總體預案、專項預案、應急管理單元預案等72項預案組成的應急預案體系,實現街鎮預案全覆蓋。提升突發事件現場處置能力,制定年度應急演練計劃,形成了以“滬應”綜合演練為牽引的應急演練格局,聯合救援模式得到優化提升。
發揮應急管理統籌協調職能。牽頭發揮市安委會、災防委、防汛指揮部、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等議事協調機構作用;與市政府辦公廳(市城運中心)共同承擔市城運應急委員會辦公室職責,與市水務部門聯合組成市防汛辦,推動相關部門落實安全防范責任。
有效提升應急管理綜合保障水平
強化整體防控、主動防控,提升城市應對風險挑戰能力。
法治保障能力取得“新提升”。在新安全生產法施行后,建立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府“雙組長”領導機制,修訂《上海市安全生產條例》,將安全生產放在城市“大生產” “大安全”的背景下進行總體布局,首設安全風險防控和社會共治2個專章。
應急管理數字化轉型取得“新突破”。依托“一網統管” “一網通辦”,建強“應急大腦”,搭建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布設安全風險監測和應急通信兩張網絡,建設危險化學品全過程監管信息系統、應急救援指揮系統等,形成應急管理信息化綜合應用體系。建設應急指揮融合通信平臺,實現長三角區域視頻會商、生產事故指揮調度、雨雪冰凍災害應對、危險化學品風險監測預警與流動流向管控等實戰化場景應用,探索實施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企業碼”、重大危險源風險數字孿生等應用試點。
社會共治體系構建取得“新進展”。融合推進社區創建,黃浦、閔行、松江、徐匯等4個區創建安全發展示范城市,自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組建以來,共96個社區建成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85個社區創建成市級安全發展和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第三方預防服務,累計風險保障金額187億元,覆蓋從業人員45萬余人。大力開展安全宣傳,筑牢人民防線。
深入開展“一體化”“高質量”應急管理區域協同
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年來,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應急管理部門緊扣“一體化” “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成立了長三角應急管理專題合作組,不斷深化應急管理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協同發展。
提升區域應對處置能力。加強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應急救援等場景應用協同聯動,研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信息發布機制,聯合開展長三角地區防汛防臺風聯合演練,探索開展長三角應急指揮聯動推演,提升區域應急指揮協同水平。
提升區域聯防聯控能力。建立了多種應急救援協作聯動機制,如地震應急救援協作聯動機制和森林防滅火應急聯動機制,并成功應對多次強臺風自然災害,確保汛期流域安全。在2022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簽約了《長三角一體化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聯防聯控協議》,三省一市公安、交通、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協同配合,努力解決危險貨物道路運輸跨省市安全監管難題。在重點時段、重大活動期間,開展安全生產聯合執法行動,推動落實區域內各類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設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應急指揮平臺,開通青、吳、嘉三地應急專線,不斷深化省際毗鄰區域應急聯動。
提升區域資源共享能力。《長三角應急物資協同保障協議》的制定使區域應急物資協同保障能力不斷強化。在2022年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刻,蘇浙皖三省第一時間向上海緊急調撥相關應急物資7.2萬件。
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治理能力。制定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應急管理政策、標準建設規劃和目標。如尚在探索階段的長三角安全生產領域失信懲戒制度和正在試點推進的長三角地區初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及繼續教育學時互認等。
成功舉辦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
在2021年成功舉辦首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的基礎上,5月8日—10日,上海市應急管理局會同江蘇、浙江、安徽應急管理廳及上海市貿促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應急減災和救援博覽會,以“推進高水平安全 護航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全災種、大應急”,通過展覽、會議、活動、科普等多種形式呈現,成效顯著。
首設“長三角主題市專區”。本屆博覽會展出規模達10萬平方米,觀眾數量近8萬人次,設立了應急防災減災、綜合救援裝備、安全防護、產業服務、安全科普和長三角應急管理成果六大展區,規模居全國首位。本屆博覽會還首次設立“長三角主題市專區”,合肥市作為本屆博覽會的主題市,集中展示近年來安全應急產業發展的最新成果。
央企外企共助應急管理。本屆博覽會匯集600余家參展企業和單位,注重吸引行業頭部企業和各領域重點企業,“含金量”進一步提高。本屆博覽會首次將中央國資企業中電科、中船集團、航空工業、中國信科和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等作集中展示,推動央企應急救援綜合平臺建設。巴斯夫、杜邦、3M等3家全球知名的在滬外資企業首次“合體”,共同展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實踐成果案例。
論壇研討群英薈萃。本屆博覽會舉辦了一場高規格、高水平的主旨交流活動,并圍繞應急管理、災害普查、城市安全、智慧消防、應急救援、礦山安全、核應急、綜合減災、安全生產、?;饭芾?、智慧城市、安全文化等主題,舉辦17場同期主題論壇和交流活動以及6場公益安全科普活動,在推動新時代應急管理協同發展、探討產業高質量深度融合、促進安全應急產業升級變革、增強安全應急文化建設、普及應急安全知識技能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營造全社會關注氛圍。本屆博覽會聯合央廣網、新華網、《中國應急管理報》和第一財經等戰略合作媒體,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工作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加強與消防、氣象、地震、醫療救援、紅十字會、團市委、教委、社會救援隊伍等的合作,與社區聯動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參觀體驗,組織開展青少年兒童應急安全知識科普體驗等一系列科普體驗活動,筑牢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將在堅持預防為主,大力推動安全關口前移;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持大安全大應急理念,構建立體高效的應急管理體系;堅持統籌協調,大力提高應急處置和保障能力;堅持科技賦能,持續提升應急管理現代化水平上持續發力,繼續加強應急管理事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