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雯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就業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物業企業作為第三產業,能夠為社會提供一定數量的就業崗位,是能讓人們獲得自身發展機會的重要產業。物業企業進行財務轉型、業財融合,目的在于穩定生存和長期發展,物業企業規模的擴大,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物業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一、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是一種財務管理、業務管理的融合模式,所形成的是業務、財務管理一體化的新型企業管控格局。業財融合模式的特征:從財務的角度來看,業財融合降低了傳統財務管理工作的分散性,減輕了財務管理工作開展的難度;從資金的角度來看,業財融合加強了對資金流動的管理,并以此促進了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的相互融合;從業務的角度來看,業財融合加強了對周期性業務的把控,使業務工作開展效果更加突出。業財融合是新時期商業領域企業發展的主要選擇方向之一,能夠有效推動企業在財務、業務管理方面升級。
二、物業企業
物業企業本身屬于服務行業,且業務開展過程中基本不涉及銷售部分的內容,企業業務管理主要在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開展。物業企業相較于其他行業的企業,更追求社會效益和品牌形象,追求在與客戶、供應商、合作方溝通過程中的高效和諧,兼顧企業的短期效益和長期發展。物業企業的財務管理不應局限于傳統的做賬、報銷、制作報表、報稅等工作,還應承擔起推動企業業務能力發展的重要責任。這也是物業企業財務轉型選擇業財融合模式的原因。
三、業財融合對物業企業發展的價值
(一)助力企業提升決策科學性
財務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形成的利潤量、面臨的風險,都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指向性,是企業分析、衡量自身真實發展情況的抓手,也是企業開展后續業務的指示標。所以,將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相結合,能夠提升企業決策的科學性,根據財務對業務開展的真實反饋制定業務端發展策略,可有效降低業務開展風險,提升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使企業決策更具科學性和可行性。
(二)助力業務端提質增效
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的相互融合,可以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幫助業務端進行人員、資金、渠道等方面的強化管理,從而有效加強業務端的風險預防和控制能力。以物業企業的供應商合作為例,與供應商合作屬于業務端的項目,財務部門可從項目的預算、實際成本、季度利潤獲取情況等角度針對供應商項目進行評估,為項目風險預判和控制提供一些切實的數據作為參考,幫助企業業務端全方位評估合作企業及合作項目,及時淘汰、換掉不合適、高風險的項目,將項目風險和項目收益調整在合適位置,提升業務端工作的質量和效益。
(三)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優勢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物業企業等特殊企業基本不涉及銷售業務,但任何企業都需要財務部門管理資金、資源。企業財務管理有以下幾方面優勢:從預算和資金管理兩方面全面了解業務工作的開展情況,采取業財融合模式,可充分利用財務部門對業務的分析和了解特點,推動業務端發展;形成完善的全面預算、成本管理等管理體系,不同種類企業可適用不同的財務管理模式和工具,進而促進企業發展;可培養了解企業業務活動發展的財務參謀人才,將財務管理的價值在企業發展中得到充分發揮,推動企業發展。
物業企業業財融合模式應用中遇到的問題
一、財務人員業務能力有限
企業想要走上業財融合的模式,需要財務人員從常規的財務工作當中走出來,走進企業的業務運行當中,站在財務管理的角度去分析、評估企業業務工作開展情況,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方式,使二者融會貫通,推動企業業務端的發展和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這套模式從融合之初就對物業企業的財務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財務人員了解業務工作,能夠將二者融合,但實際上大多數物業企業招聘的財務人員更適應常規的、與業務部門互不干擾的工作方式,能夠理解業務、融合業務的財務人才少之又少。物業企業想要培養具有融合業務能力的財務人員,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前期的大量投入足以讓多數企業望而卻步。
二、業務基礎管理不完善,缺少大數據作為支撐
數據是企業開展業財融合的重要基礎,財務人員在完成財務工作的基礎上要分析、評估、預判企業業務發展,需要以數據作為支撐,沒有大量的有效數據,難以保證分析結果的客觀和全面;業務端制訂業務開展計劃、企業做出發展決策,同樣需要海量有效數據作為支撐。但現實情況是,很多物業企業業務基礎管理薄弱,缺乏大數據管理理念,對大數據技術平臺的投入建設力度也不夠,對小區每天產生的物業費收繳、車輛出入、人員出入、故障報修、衛生保持等方面的瑣碎數據,難以進行有效的歸攏和分析,無法真正從這些數據的變化發展中提前預判風險和問題,業務改革難以切實得到財務部門的認可和支持,財務部門難以全面了解業務部門,不利于物業企業的轉型發展。
三、部門之間溝通不暢
以物業費收繳為例,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使得物業企業從住戶方收繳物業費的效率提升,但后臺所產生的數據想要被財務端應用,卻要打破系統間的壁壘。系統之間搭建起數據互通的平臺,有助于信息、數據流轉,也有利于部門之間業務溝通,畢竟部門之間主要職責不同,相互之間有一定的溝通障礙,清晰、客觀的數據是打破障礙的重要工具。
四、管理模式創新艱難
目前,市場上的物業企業有三種發展來源:一是新成立的物業企業,從誕生之初就向著提高服務效果、打造物業品牌的方向發展,從提升社會效益入手提升經濟效益,屬于管理模式不固化、容易創新的一種,但此類物業企業通常資金實力偏弱,市場競爭力暫時有限;二是房管部門改制分離形成的物業企業,管理模式更偏向于管理而非服務,在分離前就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管理架構,業財融合的阻力較大;三是房地產企業下屬的物業企業,管理模式更偏向于追求經濟效益,管理模式也已經基本成熟,采用業財融合模式的阻力同樣較大。
財務轉型下的物業企業業財融合模式落地措施
一、提升財務人員業務能力
在新時期,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才素質和能力是企業生存和長期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板塊。無論物業企業是否要落地業財融合模式,都應當積極提升各部門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升人才儲備質量。物業企業在確定業財融合模式為今后的管理改革方向后,應認識到這種模式對高素質財務人員的要求,加強對優秀財務人員的招募和對內部財務人員的培養,選拔出財務水平高、懂業務、有分析預見性的財務人員,推動業財融合管理模式的落地執行。財務人員的培養,需要從學習業務知識、融入業務經營活動、與各部門溝通接觸、了解企業和行業發展態勢四個方面發力,向著培養高素質、綜合能力優秀的人才方向發展。物業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行業企業,自身的利潤空間較小,利潤增長點較少,只有優秀的、深刻理解業務工作且了解瞬息萬變行業環境的財務人員,才能夠為企業利潤空間的擴大提供支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物業企業應建立針對參與培訓人才的輪崗制度,使財務人員有機會進入業務端實地了解業務端的工作開展情況,了解當前企業管理模式、財務管理模式中的不合適和不完備之處,尋找改革切入點。通過輪崗制度,物業企業的其他部門也能夠加深對財務部門工作的了解,從而在部門之間建立起溝通的基礎,為企業財務轉型、改革發展營造和諧的內部氛圍。
二、構建數據平臺作為支撐
大數據平臺是當下市場環境中物業企業需要的內部管理平臺和發展平臺,大數據平臺不僅可以將日常物業管理中形成的數據匯總在一起,供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分析,還可以實現不同部門系統之間數據的高效流轉,打破部門之間數據信息壁壘。資金流、信息流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財務人員對資金和信息所代表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更容易透過海量數據全面看待當前物業企業各項業務的開展情況,了解物業企業當前的運行狀況,從財務的角度提出有利于企業穩定生存、長期發展的建議。比如,物業企業的庫房每天都會產生物資流入、流出的數據,這些數據可直接匯總成表格、圖像的形式,存儲在大數據平臺,財務部門需要數據時可直接檢索調閱,或根據需求分析提取其中部分數據制成新的圖表,更有效地呈現信息價值。業務部門通過信息流、資金流,可全程監督業務活動的開展進度和效果,提前做好突發事件、高風險事件的應對準備,科學應用部門預算資金,實現低成本、高效益運行。物業企業決策層應重視對大數據理念、大數據平臺的應用,投入人力物力在內部建立大數據平臺,并將業務部門、財務部門的系統與平臺銜接,打破數據系統之間的壁壘,使數據充分流動起來。企業還需在內部構建分析數據、應用數據、用數據說話的文化氛圍,利用真實有效的數據來輔助企業部門成長,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三、打通部門間的溝通渠道
業財融合模式不僅僅是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數據融合、人員融合,還是物業企業內的組織架構融合。合理的組織架構有利于業財融合模式的落地執行,也有利于部門間的扁平化、高效溝通。溝通渠道是否高效,與企業組織架構的搭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組織架構科學、扁平,才能夠減少不同部門、上下級之間溝通所需傳遞的環節數量,才能夠縮短一項管理事務、一項改革措施落地所需的時長,為信息在企業內部的溝通和傳遞效率提供保障。
四、改善企業固有管理模式
慣性的力量是強大的,物業企業想要實現財務轉型、管理改革,需要打破原有模式形成的舒適圈,要從慣性的影響中走出來。意識、思想、認識是改善企業固有管理模式,走出慣性影響的重要力量。只有當物業企業從決策層到基層員工都認識到業財融合模式的必要性和價值時,才能夠真正為業財融合模式的落地創造環境基礎和內部條件。在落實執行業財融合模式前,物業企業內部需針對業財融合模式的價值和必要性進行宣傳,組織管理層學習探討,從思想上達成上下統一。在管理理念轉變之外,物業企業還需圍繞業財融合模式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如招投標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業財一體化管理制度、資金結算管理制度等。業財融合模式與管理制度相互配套,更有利于企業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適應新的內部管理模式,適應新的管理流程,扭轉固有的企業內部管理態勢。以預算管理制度為例,物業企業的業務端需從業務生產成本、資金收支角度出發,數據提交給財務部門做好預算編制和報表,對后續的業務活動進行合理分配;財務部門結合業務端的預算方案和最終的資金、資源應用情況進行評估,制定下一階段的業務部門預算目標,并針對本階段業務部門的預算完成情況執行激勵制度。業財融合模式的落實,需要多項制度相互搭配、相互銜接,要保證業務部門與財務部門相互輔助,以為物業企業的財務轉型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物業企業作為服務行業的類型企業之一,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需要積極結合行業發展趨勢進行轉型。業財融合模式是當前服務行業的主要改革方向,物業企業應當積極轉變管理理念、培養管理人才、推動信息化建設、夯實數據基礎、健全完善新的管理組織制度,順利將業財融合模式貫穿于企業內部管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風險應對能力,促進企業長期發展,以實現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作者單位:廣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