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英語教學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教學育人的終極目標。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與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其中思維品質作為英語教學中一個嶄新的側重點,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與思維發展具有關鍵性的意義。批判性思維作為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得到重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有利于讓學生打破思維定式,客觀看待事物,并用創造性的策略分析和解決問題。基于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應當深刻認識當前英語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出現的問題,并運用科學合理的策略改進和優化。
一、當前英語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保障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只注重機械地背誦記憶,缺乏自身的分析和思考,致使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學生的思維能力難以得到顯著發展。在英語學科的教學實踐中,要想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得以發展,就應當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學生才能真正經歷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并從中有所思考與感悟。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唯分論”理念影響下,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經常采用“照本宣科”“題海戰術”等教學策略,這種單一死板的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還有可能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式,甚至打擊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要想讓學生的思維在教學活動中迸發光芒,教師就應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刺激學生思維,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搭建好起點。
(三)教學理念落后
新時代呼喚新人才,新人才依托于革新的教育理念。人才培養策略應順應時代發展步伐,教師也應當在教學設計中培養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全面型人才。然而,當前部分教師依然秉持落后的教育理念,將提高成績作為英語教學的唯一目標,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沒有真正落實核心素養。教師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試化的教學活動難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只注重對知識的記憶吸收,忽略了對所學內容的分析和思考,英語學習流于形式。
二、英語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實踐路徑探究
(一)營造民主氛圍,為學生的質疑提供機會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課堂氣氛常常呈現緊張的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即使想質疑,也會迫于壓力將思考埋在心底。因此,要想讓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英語教學中得以發展,教師應當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積極發言、敢于提問、勇于質疑,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給學生發展的空間。
以新版外研社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4 Friends Forever”的教學為例,在這一單元中,“Click for a friend”一課以網絡交友為主題,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On social media sites,people tend to post only positive updates that make them appear happy and friendly.”人們都喜歡將自己積極的一面展示在社交網絡上,但是這種自我呈現的方式是片面的,無法真正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么我們在社交網絡上是應該展示完美的自己,還是真實的自己呢?面對這個問題,不同的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些學生認為,應當展現全面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到真實的朋友。有的學生則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雖然人們在互聯網上表現出來的自己具有片面性,但其呈現出了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面,我們應當對互聯網上的網友保持戒心,但不應當批判他人的這種行為。同樣,我們也可以只表現出自己積極的一面,給他人帶來美好,給自己帶來自信。這位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教材不同,但也有自己的道理,而且學生的回答體現出了學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光芒。
作為教師,應當多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問題,即使學生的看法與教材內容或主流看法不同,也不應當出言批評,而是肯定其勇敢質疑的表現,站在學生的角度品味學生的答案,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批判性思維。
(二)豐富教學活動,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供空間
豐富的教學活動是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保障,只有改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打破固守成規的思維定式,學生才能從自身角度出發,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并科學合理地進行批判。基于此,教師應當推動教學活動豐富化、多樣化發展,通過課堂辯論、小組合作等形式為學生的批判活動提供充足的空間。
1.課堂辯論。
課堂辯論是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契機,能夠引導學生從多種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同一個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全方位發展,間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同時,為了駁倒對方的觀點,學生不僅要對己方的觀點進行深入挖掘,還要對對方的觀點進行分析與理解。課堂辯論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當從教材出發,結合所學知識,引導學生展開辯論活動。
以新版外研社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6 At one with nature”的教學活動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基點,設計辯題“人類開發利用自然正確與否”,讓學生展開英文辯論。在辯論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僅能夠得到顯著發展,還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學內容,將知識應用于實踐活動中。
2.小組合作。
課堂辯論雖然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在辯論活動中,學生的觀點無外乎正反兩個方面,不利于學生全面思考,而小組合作則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一缺失。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考,并給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表明自己的觀點,又能理解他人的思路,在探討中呈現多樣化的答案。同時,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他人的思維模式,意識到自己與他人在思考方式上的差異,博采眾長,學習他人的優點,改變自己的缺點。
(三)設計個性作業,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供契機
作業是教學成果的鞏固,也是學生學習效果最直接的反饋。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英語作業多以練習冊、試卷等書面作業為主,學生采取“題海戰術”,批判性思維難以提高。基于此,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一些個性化作業,在落實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提供契機,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個性,勇敢批判,打破人云亦云的思維定式。
以新版外研社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3 The world of science”教學為例,這一單元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了發明對人類的影響,并在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預測未來的發明。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內容后,為學生布置開放性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從“發明對人類的影響”以及“當前哪些發明弊大于利”的兩個主題中任選一個進行寫作。這種寫作任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學生的傳統思維,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讓學生突破固守成規的寫作模式,強化自己的分析與思考。
個性化作業能夠激發學生的批判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有意義、有價值,能夠被尊重,從而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批判性思維的作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深入落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新課程改革下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應深刻分析當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打造民主課堂、豐富教學活動、設計個性作業,為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供必要的保障與支撐,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