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延杰
【摘 ?要】2022年以來,我國部分地區稅務機關啟動了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專項檢查,并同時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合規性作進一步的深入檢查。進入2023年,企業應當更加重視自身研發支出稅收優惠享受的合規水平,做好與研發支出相關的會計核算工作,避免企業面臨潛在的稅務風險。特別是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其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弱,更應重視相關制度與管理體系的建設,以期更好地實現自身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論文基于稅收監管視角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支出會計核算進行了簡單介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進建議,并針對會計核算人員的業財融合能力提出了提升策略,旨在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水平。
【關鍵詞】稅收優惠;科技型中小企業;會計核算
【中圖分類號】F812.42;F275;F276.44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4-0173-03
1 引言
近年來,稅務機關逐步加大了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監督力度。2022年下半年,我國部分地區稅務機關啟動了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專項檢查。通過這一專項檢查成果來看,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研發支出會計核算方面呈現出的薄弱環節相比于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更多、對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影響更大,也使其面臨潛在的稅務風險。具體而言,檢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研發活動與非研發活動區分不清、留存備查文檔過于單一和重復并缺乏足夠的支撐材料、研發支出與生產成本混淆不清、公共支出分配缺乏合理依據、研發人員崗位職能與工時投入不匹配、關聯方間委托研發成本明細不完備、研發支出資本化與費用化的判定不合理等。
在“智慧稅務”和“以數治稅”的稅收監管時代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研發支出等財務數據、非財務信息相比較于過去更加透明,所面對的監管環境、監管手段也更加全面系統,企業自身的稅務合規能力及會計核算水平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應當更加重視自身研發支出稅收優惠享受的合規水平,做好與研發支出相關的會計核算工作,避免企業面臨潛在的稅務風險。
2 稅收監管視角下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支出會計核算概述
科技型中小企業強化自身會計核算能力建設,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財務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實現自身既定的目標;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強自身的稅務合規能力以期有效應對相應的稅收監管。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想要做好研發支出會計核算工作,應當了解監管視角下自身相關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面臨的風險。
2.1 對研發項目的判斷
稅收監管視角下,部分企業在對自身所開展的研發活動是否符合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識別和判定時缺少相關依據和流程。因為缺乏針對項目性質的判定基礎,企業對不符合要求的研發活動進行稅收減免申報。具體而言,包括:①常規化的系統升級、迭代或簡單的產品基礎性功能改變等相關工作;②新系統或新產品開發完成后的相關運維及技術支持工作(即應當計入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的支出);③直接從外部采購軟件系統或設備后所發生的安裝、部署、測試(如試車)等活動。
2.2 研發費用計算與輔助賬準備
稅收監管視角下,企業研發費用的歸集邏輯缺乏足夠的合理性,其中監管的重點在于:①核查金額較大或性質較為特殊的各類研究開發費用的真實性;②核查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與加計扣除申報研發費用的差異及原因;③核查企業研發支出會計核算、處理(資本化、費用化)的依據是否合理。
2.3 項目管理證據鏈
稅收監管視角下,重點核查項目研發人員工作量投入是否有完整、合理的證據鏈佐證材料;涉及制造和工業領域的試生產,核查相關物資、原材料、存貨的消耗是否屬于發生在研發階段而非生產階段;涉及IT系統項目開發,核查企業是否留存了可以證實相關項目已經開發完成的系統運行視頻或截圖;涉及新產品或新設備技術開發,核查是否留存具有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符合相應檢測標準的產品檢測報告或驗收報告等證據鏈。
2.4 技術備查資料
稅收監管視角下,重點核查企業因為項目研發所支出的費用體量是否與項目研發內容相匹配,技術內容是否涉及并重點描述所研發項目體現出的技術新穎性和問題技術解決方案,如果是一般性的功能簡單描述和需求羅列則更容易被監管部門認定為非研發活動;核查備查技術資料中研發人員清單是否體現研發人員的崗位職責情況以及指定的項目經理或研發活動負責人;核查技術備查資料是否體現了項目技術成果,如取得的相應的知識產權(專利、軟著權等)、是否發表于權威的期刊文獻、是否獲得各級政府部門所設立評選的科技獎項等。同時,稅收監管部門針對項目名稱更為建議其能夠直觀體現項目技術特性,而不建議采用簡單概括名稱,并會重點核查歷年企業內外部名稱較為相似的項目在文檔內容上是否有重復的情況。
2.5 研發人員
稅收監管視角下,重點核查企業核心技術人員和輔助研發人員在研發項目中的投入情況(如工時分配)是否合理;研發人員清單中,重點關注非技術專業的研發人員在項目中的職責與工作內容,以及所分配的工時;對于制造和工業領域,重點關注生產線人員(即非必要的技術人員)在研發項目中的職責與工作;對于IT系統開發項目中,重點關注產品崗位的研發人員在研發項目中的職責與工作。
2.6 與高企資質的勾稽關系
高新技術企業認證是科技型中小企業能夠享受相應稅收優惠的必要條件,因此,相關資質的取得也是稅收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領域。稅收監管視角下,重點關注企業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與與為取得高企資質所申報的研發費用之間的差異,從監管角度看二者研發費用范圍的口徑有趨同的趨勢。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稅收監管機關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核查、監管日趨嚴格且精細化。特別是隨著金稅四期的開發上線,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新的科技力量,各地稅收監管機關針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專項檢查將會更嚴、更精準、更全方位并且更加注重企業研發管理全流程工作的完整合規程度是否達到監管機構預期的要求。因此,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根據內外部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以幫助自身提升研發稅收優惠合規水平,建立完善合規享受研發稅收優惠的研發管理體系,更好地滿足政策要求并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3 基于合規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目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會計核算改進建議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強化自身會計核算能力的過程中,應當針對上述6個稅收合規能力的重點監管領域分別采取相應的策略和應對措施,下文對此展開論述。
3.1 準確判斷研發項目性質
企業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法,輔助判斷自身所開展的研發活動的項目性質是否符合相應的稅收優惠條件,并將其貫穿于會計核算工作的始終:①以行業標準判斷。對于大多數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其所處的行業已經普遍存在針對測定、評判科技是否屬于“新知識”、“創造性運用科學技術新知識”或“具有實質性改進的技術、產品(服務)、工藝”等相應的技術參數或行業統一標準,那么企業就應當優先按此參數或標準來判斷自身所開展的研發項目是否屬于稅收優惠政策所界定的研究開發活動。②以目標或結果判斷??萍夹椭行∑髽I應當重點了解自身所開展的研發活動的目的、創新性、投入資源(預算),以及是否取得了最終成果或中間成果(如專利等知識產權或其他形式的科技成果)。在以此標準進行判斷時,企業應當了解國家推出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的目標是鼓勵企業開展相關活動,而并不是完全以是否取得相應的結果、產出為界定依據。③實質性判斷??萍夹椭行∑髽I可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判斷自身開展的研發項目所取得的成果是否對自身產品或服務產生實質性的改進效果。針對這一判斷標準,企業可通過定量(如具體功能或相關數據的大幅提升)和定性(如實質性改變企業產品或服務方向和場景)的方法進行分析,并結合會計核算工作進行詳細的記錄和說明。
3.2 做好與研發費用相關的輔助賬設置
①針對研發支出資本化與費用化處理,企業的會計核算人員應當與研發部門人員進行充分溝通,綜合考慮目前的會計處理是否合理合規,并準備研發支出的會計處理的解釋說明以應對核查。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應當重視發揮內部審計與外部第三方審計工作的作用,針對特殊性、非常規會計處理進行必要的溝通與咨詢。②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應當對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會計核算情況展開適當調研,重點關注相同的費用類型在同業內是否存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如果存在這一現象,應當充分并了解其背后原因并判斷哪種會計核算方式更合規。③在項目研發費用計算時,重點關注金額較大且稅收監管機關重點關注的費用類型處理是否合理。④仔細檢查輔助賬中摘要的填寫信息是否合規。⑤若涉及關聯方之間的委托研發,注意留存集團內部轉讓定價報告作為委托關聯方開發的合理依據;若涉及境外委托研發,注意留存相應的委托文件及境外研發費用占比證明文件。⑥在研發費用與非研發支出分配說明中,針對研發活動所使用的設備、所產生的損耗需要加強解釋說明,并留存相應的證明資料。
3.3 完善研發項目管理鏈條
①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在日常研發項目資料管理過程中,應當與研發人員保持持續溝通,共同關注項目產生的知識產權等技術成果,并將這些技術成果體現在備查材料中;②企業會計核算人員在日常研發項目資料管理過程中,應當注意收集完整的底層基礎資料(包括需求文檔、設計文檔、項目總結、測試報告、驗收報告),并做好相應的記錄;③企業會計核算人員應當做好與企業管理層之間的持續反饋,建議企業針對研發活動所取得的項目成果以申報發明專利、發表學術期刊等方式進行體現,協助財務管理部門提升稅收合規能力。
3.4 加強對技術備查資料的整理和保存
①梳理非技術崗位的研發人員參與研發項目的環節與職能;②項目名稱命名上體現技術成色并避免與過往年度項目名稱過于相似;③體現項目取得的相關知識產權、發表的期刊以及獲得的獎勵等;④在技術備查材料中,項目創新點的表述尤為重要;⑤項目周期的填報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項目實際情況與體量進行合理安排。
3.5 做好研發人員管理
①評估研發人員填報工時的合理性,重點關注研發職責和輔助研發的人員,確保申報項目的工作量在合理范圍內;②重點關注管理層人員參與研發活動所耗費的工時,并將其承擔研發職責和管理職責的時間進行明確記錄和區分。
3.6 梳理研發費用與申報高企資質間的勾稽關系
①由于企業高企資質的申請往往不是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職責,因此,會計核算人員在準備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調和溝通,在滿足稅收合規的基礎上協助企業滿足相應的評定標準;②在企業和集團層面建立統一的針對研發稅收優惠的管理機制,確保不同稅收優惠的口徑與風險評估管理能夠保持緊密的聯系,最大限度避免潛在的稽查風險。
4 會計核算人員業財融合能力的提升策略
研發活動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業務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滿足稅收監管部門的要求、提升企業稅收合規能力,是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自身研發支出會計核算能力的主要目標,與此同時,企業應當以此為抓手,同步提升相關工作人員的業財融合能力,在提升合規能力的基礎上實現輔助企業業務活動開展這一更高目標。
企業應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在研發支出會計核算工作中進行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之間的協同與整合,實現管理轉型與體系建設,在追求更高效率的同時保障質量,達到質效兼顧的目標。具體而言,企業應當從戰略目標、管理思維、人力資源3個方面入手進行變革與轉型:
從戰略目標層面來看,企業需要在明確企業的總體戰略與運營模式的前提下,重新審視自身的會計核實工作并對其進一步細化。將業財融合的理念貫穿于細化后的各個階段并確定每個階段分別要實現的融合目標。同時,需要在每個階段評估相關工作對企業財務活動和業務活動帶來的影響,并以此作為工作開展有效性的衡量基準。
從管理思維層面來看,企業應當以國家宏觀稅收優惠政策的指向為依據,重視研發活動在企業業務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并相應提升對會計核算能力的關注程度。會計核算人員不僅僅需要整理與記錄研發活動中形成的財務數據與信息,還應當關注各類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相關的非財務類數據與信息,并借助這些數據與信息,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將會計的監督、預測職能深入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圍繞數據進行深度的價值挖掘。因此,管理層應當樹立高度關注與業務經營相關性更高的目標,將會計核算和包括研發活動在內的業務活動進行充分融合,形成業財融合的雙向數據互動模式思維,使其能夠真正驅動企業發展。
從人力資源層面來看,想要實現會計核算工作中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之間的協同與整合勢必需要企業培養復合型人才,并且該類人才不僅要熟悉企業的組織模式,了解業務發展,明確研發活動開展的目標與背景,還應當充分掌握公司的總體發展戰略,能夠從戰略的高度審視自身工作的開展路徑。
5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廣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而言,合規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是其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性條件。隨著稅收監管環境日趨嚴格、相關政策日趨透明,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所處的市場環境、競爭環境,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與研發支出相關的會計核算水平。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應當以稅收監管重點關注領域為目標,從項目性質判斷、研發費用計算與輔助賬準備、項目管理證據鏈、技術備查資料、研發人員工時歸集和職責劃分、研發活動與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的勾稽關系6個方面入手,采取相應的針對性提升措施,以幫助企業提升合規經營能力,有效規避稅收風險。同時,企業應當以此以抓手,切實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業財融合效果,發揮會計工作為企業賦能的作用,幫助自身實現既定的企業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趙紅梅,李雅婷.不同生命周期科技型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實施情況分析——基于常州60家企業問卷調查[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23):129-130.
【2】吳松彬,黃惠丹.R&D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了企業基礎研究了嗎?——來自省級面板的實證檢驗[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2):3-16.
【3】余宜珂,郭靖,張再杰,等.激勵企業研發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國際經驗對比及評析[J].稅務研究,2020(7):81-85.
【4】孫自愿,梁晨,衛慧芳.什么樣的稅收優惠能夠激勵高新技術企業創新——來自優惠強度與具體優惠政策的經驗證據[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5(5):95-106.
【5】賀康,王運陳,張立光,等.稅收優惠、創新產出與創新效率——基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實證檢驗[J].華東經濟管理,2020,34(1):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