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蓉 趙偉
【摘 ?要】后疫情時代,推進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降本增效、有效緩解疫情影響及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然而,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進程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人才匱乏、資金受限、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致使數字化轉型進程受阻。基于此,論文從人力、財力以及物力等角度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如何從困境中破局以及具體的轉型路徑進行了闡述與說明,以期為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積極參與數字化浪潮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大數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F276.3;F49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4-0073-03
1 引言
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契機。面臨充滿動蕩性與不確定性的環境,開展數字化轉型亦成為大勢所趨。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既是此次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亦是轉型過程中的主戰場。那么,中小企業應如何突破自身資源的限制來走出轉型困境,又應遵循何種轉型路徑來順利實現轉型,值得社會各界深入思考。
2 大數據時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意義
后疫情時代,積極尋求和實現數字化轉型逐漸成為企業的共識。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一方面,對于企業自身來說,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實現重大業務改進、迅速復工復產、創造更多價值的重要路徑,而且是有效應對后疫情時代沖擊、實現與數字經濟接軌,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對于社會來說,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力軍,積極實現數字化轉型能夠為社會提供大量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同時,為社會輸送具備數字技能的優質人才,進一步為數實融合提供新鮮血液。與此同時,從長遠角度來看,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有助于縮小與大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進程和數字化轉型能力上的差距,從而為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的整體提升、增強國民經濟發展動能以及數字中國的建設作出貢獻。
3 大數據時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拷問
3.1 人才匱乏之拷問
3.1.1 認知拷問
數字時代,在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修課而非選擇題的今天,中小企業中仍然存在部分職員難以對轉型樹立正確的認知。一是缺乏對轉型必要性的認識,即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較為淺顯,將數字化轉型與電子化辦公劃等號,認為企業貿然轉型的意義不大。職員對數字化轉型必要性認知的欠缺將致使企業錯失數字化轉型的良機,逐漸喪失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二是缺乏對轉型復雜性的認識,即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簡單看作線下線上業務的重組,對數字化轉型涉及的技術、內容、組織管理、需求等復雜性估計不足。缺乏對轉型復雜性的認識,將致使企業缺乏長遠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和規劃,以至于后期出現轉型過程混亂、轉型效率低下等問題。
3.1.2 技能拷問
技能不僅局限于技術、能力,還包括綜合素質。縱觀轉型的整個過程,上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下到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和落實,以及轉型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均亟需大量的人才,包括:具備大數據思維、掌握大數據技術的技能型人才;具備戰略性思維、全局思維與系統思維的管理型人才;具備良好溝通能力、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協作型人才。那么,企業是否具備優質人才,現有的人才儲備又能否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力支撐,值得深入思考。
3.1.3 道德拷問
技術和技能固然重要,但人員的道德和品質同樣不容忽視和缺位。隨著云計算、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據侵犯、竊取的現象屢屢發生,數據的安全性更是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企業內部人員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參與者,由于對企業的基本狀況十分了解,在人工智能等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更容易獲取企業在轉型過程中的核心數據和關鍵數據。數據是企業的命脈,一旦泄露,將使企業迅速處于不利地位,失去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話語權。因此,轉型對企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4 心理拷問
轉型過程中的種種壓力、困難對職員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轉型過程中,員工會由于自身的切身利益受到影響、自身具備的職業技能難以滿足職業發展的需求,從而對轉型產生抵觸、不滿和畏懼情緒,甚至出現沖突、對立的情形,在陷入發展困局的同時,不得不面臨職業生涯重新規劃的選擇。同樣,對于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承擔起做好轉型過程中頂層設計和謀篇布局的重任的同時,面臨著數字化轉型可能隨時受阻、轉型成果甚微甚至企業瀕臨破產的惡劣情形。
3.2 資金受限之拷問
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投資大、耗時長、見效慢成為其顯著和鮮明的特征。資金投入貫穿始終,由此對企業的資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企業的資金既要滿足日常經營的需要,又要滿足自身數字化轉型的需要。例如,轉型前期要面臨高昂的軟件設備、技術引進以及人才引進的支出,轉型中期要面臨復雜的業務流程再造以及管理模式變革等方面的支出,轉型后期要面臨開發新興商業模式及維護轉型成果的支出。此外,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資金有限,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根深蒂固,因此,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惡化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致使內部資金鏈斷裂、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斷。
3.3 物力薄弱之拷問
基于物力資源角度,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主要面臨技術引進難、應用難、數字化轉型戰略構思難以及平臺推動難的問題。在技術引進層面,中小企業由于存在配套化的基礎設施薄弱、資金受限以及優質人才匱乏等問題,致使其關鍵技術引進以及核心技術研發難以順利進行。在戰略層面,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量身定制的數字化轉型戰略、方案與規劃。中小企業雖規模相似,但多數企業基于成本效益的原則,在未考慮企業自身發展階段、發展水平的情況下,選擇單純模仿、復制同類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及步驟,致使后期在轉型進程中出現轉型戰略與轉型進程不匹配的問題。在平臺層面,企業外部缺乏規范化、安全化、體制機制健全化的平臺,致使中小企業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發展空間不足。企業內部由于缺乏統一且集約化的數據中心與平臺相對接,難以有效利用現有平臺的各項資源,解決轉型進程中遇到的問題,致使轉型進程受阻。
3.4 政策完善之拷問
在政策層面,中小企業面臨政策差異不顯著以及政策缺乏針對性的問題。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政府部門陸續出臺和頒布了一系列推動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政策,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相關支持性政策的口徑和標準大多統一,但不同的中小企業所處的數字化轉型階段不同,對優惠政策側重點的訴求也會不同。可以說,缺乏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的一些關鍵性舉措,未能因地制宜、因企業制宜。從政策扶持的重點來看,仍傾向于國有企業和大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中小企業難以獲得或享受到與國有企業和大企業同等的政策優惠和扶持。
4 大數據時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破局
4.1 人才匱乏之破局
4.1.1 認知破局
中小企業要優先轉變中高層管理者和部分基層骨干的認知。通過人員外派,實現人員走出去、觀念引進來。通過討論會、座談會的形式,糾正對于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偏差,解決好思想認知的問題,使其充分認識和主動了解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以及轉型過程中的艱巨性、復雜性。當認知的偏差予以糾正時,企業的管理者和在職人員才能更加全身心地以更為積極和主動的方式參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
4.1.2 技能破局
首先,重視對高端復合型人才的選拔和培育。通過舉辦相關財經論壇、財經座談會、財經沙龍來增強員工對數據技術的敏感度,真正將數據技術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提升工作質量,進而驅動價值創造。其次,追求時效性與高質量的統一。在條件具備、時機成熟的情況下,開展校企合作,聯合設立大數據智能中心與實驗室,為企業未來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和儲備打下良好基礎。
4.1.3 道德破局
在轉型過程中,對員工的技術培育和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以技術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科學決策,而德育維護企業自身利益,合法合規健康發展,促使企業基業長青。在人才培育的過程中,除了要在技術上下足功夫,在道德素養方面同樣要予以重視。財務智能化時期,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下,企業數據的安全性難以得到充足且有效的保障,財務舞弊的手段愈發多元和隱晦,故注重對員工的德育教育至關重要。
4.1.4 心理破局
員工在轉型過程中的心理狀態應引起企業的關注和重視。對于轉型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員工及時給予激勵,對于難以適應轉型過程的員工及時提供技術上的培訓和心理上的疏導,使其盡可能克服轉型過程中的消極情緒和抵觸心理,以更加積極樂觀以及飽滿的情緒和狀態投入轉型工作。企業可適當地通過舉辦轉型互助沙龍以及心理互助小組等方式使員工的身心保持健康。同時,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要鼓勵員工參與、關注員工感受和體驗,加強人機協作。
4.2 資金受限之破局
對于資金有限、籌資難的困境,企業應重點解決資金如何投、怎么用的問題。數字化轉型應該堅持有的放矢的原則,堅持分主次、分重點,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降低開發和部署成本,將資金優先投入成本少、周期短、轉型效果明顯的事項上。同時,應充分利用公共云資源,在減少資金支出、保護企業核心數據的同時,加快、助力、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企業應具備一定的大局意識和前瞻性思維。年終留有一定的儲備資金,設立轉型與變革資金的儲備池,資金專人專項管理,為加快企業轉型進程、提升企業轉型質量提供充裕的資金保障。在資金投入及運用過程中,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督和管理。
4.3 物力薄弱之破局
對于技術的引進難、應用難的問題,應堅持對癥下藥。對核心、關鍵技術的引進、攻克來說,技術的引進上盡可能尋求多種途徑,技術的引進優先于技術的研發。在技術引進上有所側重,如優先引進數字化迭代較快的技術。在重視技術引進的同時,應重視技術的消化、應用和吸收。對于數字化轉型戰略構思難的問題,企業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聘請數字化轉型顧問,在綜合考慮所處的發展階段、經濟水平、綜合實力、現有的組織架構、人力資源、所處的市場地位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制定與企業高度吻合的定制化轉型策略與方案,企業自身也應不斷探索,不能只是一味地模仿,理應通過不斷探索、創新、超越,走出一條極具企業自身特色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對于平臺應用難的問題,中小企業應基于成本效益的原則,借助現有的公有云、智慧云等云平臺,實現轉型的互聯互通、協同共生。平臺應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專業化的顧問與咨詢服務,解決資源分散問題,實現難點痛點及時響應,進而營造平臺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為平臺發展壯大注入活力的良好氛圍。
4.4 政策完善之破局
政府各有關部門應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好政策的實地調研工作,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企制宜。在把握中小企業轉型痛點、難點的同時,為中小企業轉型提供便捷的優惠政策,盡可能使政策和優惠措施向精細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對于處在轉型陣痛期、轉型關鍵期的企業給予進一步轉型的政策優惠和支持,如通過在財政資金上予以支持、在稅收上予以優惠等方式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轉型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此外,應進一步完善平臺數字標準和安全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商業秘密數據、敏感數據的安全保護,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后顧之憂。
5 大數據時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之路徑
5.1 低階階段
企業的任務是初步完成、夯實配套化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后期數字化的轉型和建設做準備。在利用市場中現有的公有云資源、線上云資源,將更多的線下業務搬到系統、云和軟件上的同時,改變現有的生產經營模式,轉變為以數字化、在線化以及網絡化為主。階段目標在于完成初步的數字化改造,兌現數字化的初步收益,實現初步的信息化。
5.2 中階階段
企業的任務是實現基于企業內外部的全面轉型。對于企業內部,通過依托大數據技術以及初期積累的各項資源,完成對重大業務活動、組織活動等多方面的轉型,實現財務數字化、人力資源數字化以及行政數字化;對于企業外部,通過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系統,實現采購數字化、生產數字化以及營銷數字化,進而加強與上游供應鏈群和下游客戶群的交流與合作。階段目標在于將信息化向數字化進程推進,實現組織內部、外部協同轉型。
5.3 高階階段
企業的任務在于不斷增加以“云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群落、商業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通過技術不斷加碼、資源重組跨界的方式,開發出全新的數字化商業模式和版圖。階段目標在于享受數字化轉型紅利的同時,維護數字化轉型安全,鞏固轉型成果,創造和獲得更多潛在的企業價值。此外,在實現自身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同時,可帶動上下游的全面轉型,包括上游供應鏈、下游客戶群,進而形成協同化、集約化的發展,打造新型的商業生態系統。
6 結語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因此,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更應及時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積極投身數字化轉型的浪潮,獲得和創造更多價值。然而實現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在轉型的過程中,應努力克服人力、財力及物力等方面的限制,明確各個階段的任務和重點,遵循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原則,分步驟、分階段實施,使轉型的各個環節和過程有機銜接。同時,企業應明確數字化轉型既非企業發展道路上的關鍵拐點,也非終點,仍然需要敏銳感知當前形勢的變化,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數字化的浪潮中乘風破浪、勇毅前行。
【參考文獻】
【1】張繼德,張家軒.數字化轉型賦能價值創造的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商業會計,2022(18):4-12.
【2】杜輝,毛基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人機協作與員工工作意義感重塑[J].企業經濟,2022,41(11):15-27+2.
【3】孫新波,李祎禎.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組織效能的視角[J].企業經濟,2022,41(11):28-38.
【4】郭飛.中小企業如何進行財務數字化轉型[J].財務管理研究,2023(1):3-4.
【5】鄒婧,甘成久.基于SWOT視角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J].金融與經濟,2022(10):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