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文峰中學 朱紅琴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高中階段,是學生知識積累與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對班級管理的策略進行及時的調整與創新,從而確保學生身心健康與學習成績的穩步發展。學生自主管理作為一種順應當前教育趨勢,且具有創新性與科學性的管理模式應運而生,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熱愛班集體的同時產生責任意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種管理模式比被動管理模式具有更理想的效果。基于此,作為高中班主任,應當正確認識班級自主管理的內涵,發現當前班級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把握自主管理模式的優勢,并且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制定出普通高中班級自主管理的科學路徑。
班級自主管理,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在班級的學習生活中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打破了傳統管理模式中以班主任為主體的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比起傳統的管理模式,更為順應學生的發展階段,符合學生心理成長的特點。高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已經形成,心理方面已經較為成熟,渴望表現出個性自我,因此班級自主管理的形式有利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切實提高。
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普遍走向成熟,具有明確的是非觀念與規則意識,同時在這一階段,不少學生都迎來了青春期,自我意識得到發展,傳統的被動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他們當前的心理發展情況,甚至還會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師生關系建設,還有可能會給班級管理帶來不穩定的因素。而自主管理模式不僅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趨勢,還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獨立心理,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保障了學生的自尊心,真正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踐活動中。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理念得到了創新與改變,傳統的“鎮壓式”班級管理容易導致班級氛圍嚴肅、凝重,致使學生的情緒心理壓抑化,導致學生在學習與生活的雙重壓力下產生心理問題。同時,過于沉重的班級氛圍也不利于學生之間互幫互助、溝通友誼、坦誠互信,致使班級管理呈現出低效化的狀態,如果一個班級中的學生不熱愛這個班級,那么這個班級就無法在班級建設方面穩步前進。而自主管理模式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狀。自主管理模式能夠讓班級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全過程,體現出學生“班級主人翁”的意識,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班級是我家”的思想認識,從而發動每一位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建設集體,為班級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自主管理模式下的班級目標明確、規章制度透明、責任落實、監督有效,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生活井然有序,建立起師生間、生生間的信任。在這種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中,學生不用被瑣事所困擾,大家擰成一股繩,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不斷邁進,促進班級建設效率與成果的不斷提升。
學生是班級的主體,也是班級的重要建設者。然而,在被動管理的模式下,不少學生經常存在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態度,這是因為傳統機械的管理模式并沒有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分子,從而缺少集體責任感與班級建設的熱情。班級是一個集體,班級建設的優劣也會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成長過程產生無法忽視的重要影響,因此激發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是保障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因素。自主管理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這一點,讓學生在班級的大事小情中有討論權、決定權甚至選擇權,當學生在班集體中有了話語權,自然會覺得班級生活與自己息息相關,從而樹立起集體責任感。集體責任感就像班級的“定海神針”,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夠為了集體榮譽而奮斗,那么即使沒有規章制度的約束與教師的口頭說教,學生也能夠自主自覺地遵守班級紀律,班風也會因此得到顯著的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不再以程式化的教育策略限制學生的成長。因此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管理模式改變了教師為主體的現狀,學生成為班級建設與管理的主體,而教師只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的天性得到了解放,依照學生的個性需求與發展方向,鼓勵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發揮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有些學生天性善于領導,有些學生善于溝通交流,有些學生善于協作,在自主管理模式下,學生的這些能力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與鍛煉。
保證一個班級和諧運轉的關鍵,絕對不是嚴苛的班規班紀,而是班風文化建設以及班主任的思想引領,然而在班級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許多班主任都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能夠真正約束學生的,從來不是規章制度,而是學生自己的認知與思維。高中生與小學生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級活動中做得好與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想與不想。然而,在當前的班級自主管理中,部分教師還采取著陳舊的管理策略,只注重制度約束,而忽略了人文關懷,致使班級管理效率低下、成果不佳。在班級活動中,只有班主任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感,營造出生生友善互助的環境,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與情感,才能夠推動自主管理的切實發展。
班干部在班級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自主管理的班級而言,班干部既是溝通教師與普通學生之間的橋梁,又是促進班級和諧運轉的齒輪,因此教師在選擇班干部團隊時,應當全面考慮。然而,在“唯分論”思想的影響下,不少班主任在班干部選擇方面失之偏頗,以成績好壞作為班干部選拔的基本標準。成績不是決定班干部工作成果的關鍵因素,能力才應該是班干部選拔的核心因素。同時,教師也應當讓學生明白,班干部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是一份責任,班干部在收獲榮譽的同時,也要承擔自己的責任,從而引導學生慎重思考、理性競選,避免“在其位不謀其職”的問題產生。
在自主管理的班集體中,制度保障發揮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由于自主管理模式下,學生需要自行管理班級事務,進行討論與決斷,因此為保證學生在管理過程中產生難以定奪或者情感用事,教師就應當制定出嚴格的管理制度,明確每一條班規的明細,從而提高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與效率,避免感情用事、優柔寡斷的情況發生。班級管理制度不僅是對班級監管的保障,還是對學生個人的自我約束,既能夠幫助學生在評判、管理、裁決班級事務中有所依據,又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出現對班集體不利的言行。在班級自主管理中,我們應當強調人文關懷,但也不能完全忽視規章制度的約束。
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方向,也是一個團隊啟航的風帆。有了明確的目標,青年學子才有奮發圖強的方向,有了明確的目標,班集體才有了建設的期待與規劃。而班級自主管理,對學生的服從性與責任感有著極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師應當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給學生確定大目標、小目標、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激發學生的團結精神與競爭意識,讓學生自覺維護班級榮譽,為班級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高一入學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在一張白紙上寫下兩個問題的回答:“你對自己高中三年的規劃是什么?”“你覺得什么樣的班集體才能幫助你實現自己的規劃與夢想?”教師可以在閱讀完學生的回答后,總結出學生們所共同期待的班級風貌,將學生理想的班級要素寫在黑板上,并且引導學生繼續討論下一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建設出這樣的班集體?”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團結精神已經在他們的心底扎下了根,每一個學生都有對自己與班級美好的規劃與憧憬,也希望為班集體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到了高二高三,教師要逐步將這些目標細致化、具體化,要求學生將班級的發展進行量化,在每一學習階段,或者每一次評獎評優時,要總結思考班級現狀與自己理想的班級相差多遠,該如何彌補這些差距。通過及時有效的反思,學生們可以在自主管理的過程中解決小問題、找準大方向,實現班級規劃的科學發展。
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領頭羊,也是學生自治、自理、自控以及自我提升的引領人。因此,一個優秀的班干部團體,對自主管理的實際效果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作為班主任,我們應當重視班干部的選拔工作,將自愿、競爭與指定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與個性特征,選擇適合的班干部。
為了提高自主管理的效率,鍛煉班干部的能力,培養班干部的責任感,教師可以適當進行“權力下方”,采取承包責任制,細化班級管理的各項事務,將這些事務指定給不同的班干部進行管理。而班干部也可以依據自己所管理事務的量進行“權力下放”,選擇合適的同學與自己一同協作承擔,在這種模式下,班級之中的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力量,讓每一位學生在各司其職的情況下形成一個團結合作的整體。以收發作業這件小事為例,教師可以把這一任務交由學習委員全權負責,學習委員又可以進行權力下放,將收作業的工作分給各科課代表,而各科課代表又可以將這項任務分配給小組組長。在這種模式下,不僅每一位負責的同學不用承擔過于繁重的班級事務,還能保證班級井井有條地運轉下去。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需要人文關懷,但是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也離不開制度約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也是如此。在自主管理的班集體中,學生的自主權比較大,在很多事物上都有裁決、評判、選擇的權利,為保證學生們的公平公正,避免班內包庇、獎罰不明的情況發生,班級管理必須以規范化的管理細則作為前提。
我班班規的制定細化到大事小情,無論是作業、衛生、紀律,還是日常生活、班級機會、體育鍛煉,甚至犯錯的懲罰機制、好人好事的獎勵機制都有明確的規定,將具體事務劃分給了具體的同學。除了核心班委成員外,我班還設置了分數記錄、公務管理、視力檢查、黑板報繪制、早讀組織、手機管理以及學雷鋒記錄等多個崗位,確定班級中可能會發生的基本事件都有對應的負責人以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與班級管理自覺性有所提升,即使離開班主任的管理,班級也能夠很好地運轉。例如,某一次早讀活動,我因故未能及時參加,班級紀律并沒有散亂,推開班級的大門,只見早讀組織已帶領同學進行早讀,紀律委員在一旁維持紀律,學習委員在安排早讀默寫工作……班級中即使沒有班主任“站崗”,也是一派有條不紊、規規矩矩的情況。因為學生們在規章制度的管理下,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情,也知道違反班級紀律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更知道想要讓班級建設穩步提高離不開每一位學生的努力與付出。
這種細致化的班級管理模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班級的運轉,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有著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
綜上所述,班級自主管理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級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踐行在了實踐過程中,有利于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營造輕松和諧的班級氛圍,激發學生的責任感,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該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策略,通過明確班級目標,選擇優秀的班干部,細化班級規章制度等方法,提高班級自主管理的效率與效果,為學生打造出一個有熱情、有激情、有能量、有方向的先進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