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 黃秋石 徐珊珊 何桂玲
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新時期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仍存在實踐不足、導向不明確等問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加大力度打造以實踐為導向的模式和體系。文章以實踐為導向探討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旨在通過闡述“雙創”實踐教育模式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為“雙創”模式的實踐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實踐導向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5-181-02
一、前言
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年年遞增,大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和社會各界正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案,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國內外不同學科、不同市場環境下都有不同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我國大多數教育模式主要集中在專業和素質教育課程方面。目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仍以傳統教育模式為主,重課堂知識而輕實踐等問題仍存在。因此,有必要從實踐方向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整體發展水平出發,改善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不足之處。
二、大學生與創新創業教育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新時期,大學生如何勇立潮頭、積極作為是不可回避的人生之問。大學生是社會上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群體,他們思想新、思維敏銳、條條框框少,對創新創業有著天然的熱情。創新創業是一種難得的經歷,它啟迪著年輕人,不僅蘊含著成功的奧妙,更能培養不懼失敗的勇氣和品格,這種品格,是事業成功的良好基礎。
客觀地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無窮的創造力和豐富的內涵,而大學生的作用就是要成為創新創業的推動者。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大學生有專業知識、有創造力、有批判性思維、有創新能力,大學生創業已經成為創業大軍的重要力量。因此,培養他們的創新和創業潛力對國家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創業是一個復雜的、多層面的概念,創業能力是多方面的,能力的體現是發現和把握機會、戰略策略、協調資源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1]。
(二)實踐出真知
在實踐中尋找人生的意義,勇當時代先鋒。當今的社會環境是創業的時代,在眾多著名創業前輩的引導下,創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該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及時改變自己的陳舊觀念,探索創業的可行性和積極意義,在大學期間規劃好人生,提前為創新創業做好準備。
積極的創業者會主動出擊,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源于創業者內心的追求,而不是一種被動的選擇。只有認真分析自身和周邊環境的特點,將創業當成一項事業細致規劃,充分把握先機,你才能體會到創業帶來的成功和快樂。創業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如選擇創業項目、籌集資金、成立創業企業、組建創業團隊等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戰。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和要求,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可從以下三方面開展:創新教育模式、素質教育模式和實踐教育模式。
(一)創新教育模式
創新教育模式對于高校來說,是改革教育機制,是大學的新使命,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促進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大好機會。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也要注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既要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又要依托專業教育。
(二)素質教育模式
素質教育模式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即將進入社會的人,大學生遲早會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耐挫能力、抗壓能力和承受能力。此外,通過加強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為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正確的思想和科學導向。同時創新創業教育也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因此,在高等院校中開展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促進社會進步與和諧、促進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以及推動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作用[2]。
(三)實踐教育模式
實踐教育一般包括實際操作、實習、社會調研等活動,其目的是通過實踐活動獲得感性知識、掌握實踐技能、培養獨立實踐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增長學生的實戰經驗,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3]。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模式,旨在向學生傳授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更加注重學生的人生態度和創業價值觀,以實現創新驅動、創業孵化,解決就業問題。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推出與學校實際學科和專業相關的具體創業教育措施,強調整合教育、科研和校外社會資源,共同推進實用型創業教育。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時期,高等教育應該緊扣時代脈搏,引領時代潮流,解決當下社會問題,但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創新創業課程以理論知識為主,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有效思維、勇氣和創新品質的實踐教育課程往往被忽視,創新創業課程未達到應有的效果。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方向。一是加強教育項目建設,設立創業基金,組織專業教師結合學生專業學習,建立創新創業項目庫,學生自主選擇項目,指導科研,開展項目研究,目前已積累了一定的項目資料和教育成果。其次,可以通過實施學校一體化、校企聯合管理模式,充分調動教學單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校地合作管理,加強實踐基礎的創建。三是加強競賽等主題實踐活動的聯合管理和合作組織,建立實訓和競賽管理機制,鼓勵學生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參加各級各類大學生創業競賽。
五、新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路徑
縱觀國內外成功的創新創業教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學校教學方法具有較強的實踐特點。學校和企業之間存在著一種無縫的聯系,這是一種真正的教育伙伴關系,而不僅僅是一種形式。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缺乏實踐的現象,從實踐教育的思路、內容、模式和作用出發,我們可以搭建創業實踐的平臺。
(一)強調知識整合應用課程
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重點是學生在實踐中整合和應用他們所獲得的企業管理的理論知識,并進行深入的研究。整合校友、商業各界力量,加強企業、行業和高校之間的產學研合作,提供實踐資源和機會。專門開設創業導師課程,可邀請業界知名企業家、經理人作為學校創業導師,定期到學校開展輔導、講座:積極聯系相關行業先鋒加入創新創業研究課題組,將最前沿的理念和資源引進學校,為學生提供實踐型課程。
(二)實行商戰模擬課程
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商業模擬實踐、商業計劃競賽、案例競賽以及各類科技作品大賽。通過比賽,學生們將從商業領袖、企業家、風險投資人、金融家等獲得關于商業項目的建議和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精神,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和實際工作中獲得的經驗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
(三)建立大學生創業社團,推行團隊協作課程
大學創業社團是多樣化的創業實踐組織,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建立社團,在各項程序均符合要求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社團地點并進行招新。在社團內部,可以提出多個創業項目作為社團的內部活動,并通過團隊合作實現創業項目的提出、創業項目書的編寫等工作[4]。通過社團在校園中營造出創業教育氛圍,借助對學生創業教育理念的宣傳,推動大學生參與創業實踐。建立大學生創業社團,給予學生實際的鍛煉機會:組織創新創業團隊,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四)創建創業學習鏈課程
教學程序基于“創業活動+創業導師+創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扶持基金”創業學習鏈進行。運用小組互動教學方式,通過加入真實的創業項目,加入創新創業團隊,讓學生體驗真實或近似的創業經驗,為他們提供創業學習機會和實踐指導,可實現教學、理論、實踐、就業與創業的一體化融合,有利于完善自主創業型人才培養。
(五)構造全球化商業環境學習課程
向世界先進的創新創業高校學習,打造國際創新創業交流平臺,開展國際創業培訓師的培訓項目,開拓師生的國際創業視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全球化商業學習環境?,F在許多網絡直播授課與“微課”等教學方式不斷普及,可以借用互聯網將教學視頻、圖像、音頻等數據上傳到網絡,運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通過“互聯網+”豐富學習內容,學生可以與國內甚至國際的老師和學生進行在線互動,提高他們的個人創新和創業能力。
(六)實施創新驅動課程
實施創新驅動課程,搭建創業實踐平臺。我們的最終目是培養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和持續培養創業師資隊伍,搭建創業實踐平臺,探索協同育人新機制。可以打造專門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在各學院建設創業基地,打造學生創業空間,完善學生創業項目培育機制。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微信平臺的創業功能,為師生提供創業的信息和技術支持。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模式是一個生態系統工程,需要國家、學校、社會、企業共同努力,形成良性循環。應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重視實踐教育,制定科學有效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模式,并使其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全過程。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加強實踐教學和職業規劃教育,提升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的積極影響。
[基金項目:2019、2018年廣東省高校科研平臺及科研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2019WQNCX113、2019WQNCX115、2018WQNCX168):2021、2019年度嘉應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YJG20210214、JYJG20190114):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2110582078S)。1
參考文獻:
[1]胡華中,基于實踐導向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教育與職業,2018(18):85-88
[2]李媛媛.基于實踐導向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2020年第四屆國際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學術會議論文集(卷一),2020 [3]張波,林雅琴,方奕淇.基于就業導向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以電子商務專業為例電子商務,2018(01):74-76
[4]夏利波.雙創升級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09):73-74
(作者單位:嘉應學院 廣東梅州514015)
[第一作者簡介:王敬(1990-),女,漢族,廣東梅州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