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姣 陳歡 長沙市中心醫院財務科
2021 年我國醫院總診療人次38.8 億,其中公立醫院診療人次32.7 億,占全國醫院總診療人次的84.2%,由此可見,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絕對主體,也是我國醫療服務改革的重心。
2021 年5 月國家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鞏固、增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更好地服務老百姓就醫難問題,首先,制度方面需要健全現代醫院管理體制,通過3-5 年的中期發展,逐步完善公立醫院機制體制,為公立醫院的運作提質增效,實現精細化管理。其次,在資源配置方面,不僅要注重物質、硬件改造升級,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還需要重視人才和技術,進而推動公立醫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1]。
財務智能化是通過運用智能感知、智能運用與智能預算等人工智能方式進行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通過快速獲取數據、高效的數據信息處理,提升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通過對財務數據進行統一的收集、歸類、存儲、分析,形成規范的大數據庫,經過智能化的財務數據處理、分析、利用,可升級優化財務資源配置,更好地輔助管理層經營決策,增強公立醫院競爭優勢[2]。財務智能化有效解決了信息孤島的弊端,實現各部門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財務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方式,將人力資源從重復勞動及效率低下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了單位人力資源效率。同時,通過對財務活動信息流及業務流的全流程管理,有效地提升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價值創造能力和決策反應能力。
1.國家政策的要求
2020 年12 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運營管理的指導意見》(國衛財務發〔2020〕27 號),該意見對醫院運營管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通過促進業務系統和運營系統融合,實現醫療資源全流程管理,通過建立智能化的大數據庫,推進醫院決策分析一體化平臺建設。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件中指出通過整合醫療、教學、科研等業務系統及人、財、物等資源系統健全運營管理;依據戰略發展和年度計劃,通過全口徑、全過程、全員性、全方位的預算加強全面預算管理;通過強化內部授權審批、預算、資產、會計、政府采購、信息公開控制完善內控防范財務、業務、法律、廉政風險;通過優化績效考核體系、改革內部績效考辦法提升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2.醫院發展的需要
公立醫院承擔著醫療、教育、科研、預防、保健等多項任務,收支、預算、成本管控等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對醫院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隨著醫改的深入、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推進,醫院的財務管理、運營管理壓力加大,迫切需要進行財務智能化系統建設,將部門間的多系統進行整合,統一數據標準,建立全面的醫院智能化信息系統。實現提質增效的發展方式,提升人力資源要素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性。
1.會計信息化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會計信息化也逐步滲透,先后經歷了電算化、信息化兩個階段,劉勤和楊寅[3]對我國40余年來會計信息化發展歷程、發展趨勢進行了梳理和展望,認為智能化將是財務會計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方向。會計信息化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結合,實現財務智能化場景在企業及事業單位探索和運用。
2.智能化技術的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各個領域的技術應用已經非常成熟。例如:光學字符識別(OCR)技術、規則引擎、RPA、資產識別與定位、數字簽名、移動審批與移動身份認證等人工智能技術在財務領域的運用已經非常成熟。人工智能技術在財務領域的運用減少了人工判斷產生的風險,提高了財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1.搭建預算、資產、采購、費用報銷自動化
將全面預算管理作為醫院管理的起點,全員、全業務、全過程地將預算管理貫穿于業務活動的各個階段,充分發揮預算管控職能。將報賬系統、科研經費管理系統和采購合同系統與全面預算系統關聯,所有職能科室經費報賬、科研經費報賬與資產采購均需在預算系統中申請后才能進入下一步的流程。在業務發生前即進行了預算效驗和控制,避免了無預算、超預算執行業務的風險,發揮了預算管控職能。如圖1 所示,搭建預算、資產、采購、費用報銷自動化平臺。

圖1 預算、資產、采購、費用報銷平臺
報賬管理系統使用OCR 與RPA 等新技術,實現移動端和非移動端填單、線上審批、線上付款、檔案電子化、資金到賬實時提醒的全周期報賬管理。報賬管理系統有效解決了報銷單據種類多,填報復雜、單據審批周期長、審核流程煩瑣的弊端,有效提高財務人員、報銷人員的工作效率。
科研經費管理系統關聯預算系統、報賬管理系統,及時反映當年支出。結合當年收入情況,通過關聯系統整體直觀的體現每個科研項目、課題當年科研經費的收支情況,有利于對每個科研項目、課題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分析。合同管理系統與預算系統、報賬管理系統、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關聯,更直觀地了解當年合同簽訂和履約情況。
2.物資入庫、會計核算往來核銷、醫銀直連付款自動化
藥品、耗材、資產的采購、入庫、付款結算是醫院運營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涉及眾多供應商及醫院內部多個部門,整個流程跨越時間長,涉及發票、入庫單等單據數量巨大。財務智能化系統將采用OCR 與RPA 相結合的技術提升財務審核的效率性和準確性。通過掃描設備將大量的紙質發票進行數字化處理,利用OCR 圖片文字抓取技術獲得關鍵字段,鏈接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庫,自動進行發票真偽檢驗,將檢驗通過后的單據與業務系統中的大數據進行匹配,完成自動入庫操作,生成應付賬款憑證,從而大大提高財務核算效率。根據醫療耗材、藥品、資產管理系統與財務管理系統對接,將付款的信息傳送到財務往來核銷系統,通過財務審核形成往來核銷付款憑證傳送至醫銀直連系統進行付款核銷。通過財務系統與各關聯系統的互聯互通,實現了采購付款自動化、往來核銷自動化。通過多個系統的數據對接,在各個環節進行了數據的核對,實現了物資全流程管控,避免了財務人員的重復勞動,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對物資的精細化管理。
3.財務核算自動化
通過將各個系統數據的歸集,將財務系統與各系統建立接口對接,直接從其他系統獲取所需的數據,實現數據的轉換。由業務科室進行業務系統數據的建立、變動變更,將數據推送到財務系統相應處理模塊,引起財務系統獲取數據的相應變動。對于變動原因,同步在財務系統中進行備注。實現數據的實時共享,實現業務事件發起人驅動賬務處理流程。例如,科研項目經費專項管理通過預算系統、報賬系統、科研系統及物資系統的連接,建立專項經費至立項開始到經費下達、申請、審批、執行的全流程自動化。專項經費下達時,通知項目負責人下達資金金額,在預算系統中進行經費使用申請,通過移動審批與移動身份認證、線上審批實現事前審批的自動化。通過與報賬系統、物資系統的連接,共享參加培訓、實驗材料等支出事項的執行情況,進一步掌握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及預算執行情況。將科研工作流程與財務流程融合,為科研項目的進行提供實時的財務數據支持。醫院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每月都有員工考情、入職離職、人員職稱的變化、獎懲等情況發生,隨之而產生的是應付職工薪酬的變動,如有智能化財務系統將實時觸發財務工資薪酬在線管理的自動核算。
財務智能化系統的建設連接了醫院各業務系統,實現業務管理系統的對接,充分利用數據資源更好地發揮內部控制防范風險的作用。將內部控制流程嵌入到智能財務系統中,降低人工判斷的失誤率,提升內部控制的實時性和有效性,實現決策全流程留痕。利用大數據分析,抓住內控的薄弱環節,不斷優化控制流程。財務智能化建設通過建立財務風險評估模型,更快速、更全面地分析財務風險,識別關聯風險和非關聯風險,實現風險管控的全面性[4]。
財務智能化建設為管理會計的精細化發展提供了便捷的數據獲取、數據存儲方式。通過對醫院大數據庫建立智能化財務分析、業財融合分析、風險分析等多維模型,將醫院各個業務科室產生的數據進行抓取與分類,并輸入到智能模型中,利用智能化、可視化的業務分析,將更直觀地指導醫療業務的提質增效,助力公立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
醫院的風險管理模式面臨較大變化,財務智能化建設傳統的流程控制風險、人工操作風險轉變為了數據安全、信息系統風險。財務系統智能化應將傳統業務活動中不相容崗位隔離的原則,映射到財務系統智能化建設中系統授權審批流程中,嚴禁系統設置超級用戶,致使全流程數據的流失。財務智能化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視數據安全風險,將數據安全風險控制作為核心模塊之一同步建設,確保內部控制活動的高效實施。另外,醫療活動業務端口的數據抓取、存儲與調用、數據使用權限等因素使信息安全風險成為財務智能化系統的關鍵風險點[5]。
由于對風險控制重視的不足,導致無法保障財務系統的數據安全,出現錯誤、丟失和泄露信息數據的情況,難以提升醫院管理效率并降低醫院的經濟效益。
首先是認識的不深刻,因公立醫院智能化財務管理系統理念滲透至傳統公立醫療體系仍需一段時間,因此在智能化建設環節,存在醫院領導人員對智能化、信息化建設重視不足,并沒有深刻認識提升財務智能化和會計信息化水平的意義[6]。其次是資金受限,財務系統智能化改造一次性投入資金數額較大,公立醫院迫于全方位發展,導致資金流向醫護人員培養、醫療設備采購、醫療智能化等領域。
近年來,隨著我國臨床醫療智能化水平逐漸提升,公立醫院得到較快的發展,整體為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但醫院財務系統智能化建設的創新水平仍有待提升。
公立醫院財務智能化建設不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金、設備等資源,也需要投入時間。首先,要加強認知,增加與業內先進醫療機構的交流學習,理解提升財務智能化水平的意義;其次,為醫院的智能化建設樹立中長期目標和明確實施路徑,在政策上出臺相應的支持制度,包括資金、人員、設備等。
除了政策、資金支持以外,專業人員的培養也至關重要。財務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包括數據生成、內部流程控制、數據分析總結、信息安全等,為防止信息安全事件發生,醫院應當建立配套的隔離措施,比如數據訪問權限、流程控制、關鍵崗位分離、身份驗證及多重授權等形式限制數據泄露、濫用。隨著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需要處理的數據量將大幅提升,數據處理將更加復雜,需要配備信息安全管理專業人員。
財務智能化建設中原始信息錄入、數據流程監控依然離不開專業財務人員。特別是智能化的提升,對復合型人才需求更迫切。同時,控制風險成為智能化應用核心要素,不僅要對現有的財務系統智能化改造升級,也要把新的風險管理辦法嵌入智能化系統的設計階段。因此,醫院要注重培養智能化時代的財務復合型專業人員。
無論從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整體布局,還是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頂層設計要求,財務智能化建設都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中關鍵環節。財務智能化建設通過多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統一數據標準,建立全面的醫院智能化信息系統。實現醫院財務智能化、風險管控全面化和管理會計精細化。本文研究認為,通過加大財務智能化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水平、加強財務復合型人才培養,從而進一步提升公立醫院財務系統智能化建設的水平,促進醫院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