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玲
一、課標要求分析
新課標定義“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應“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以回憶性散文和人物傳記為主要學習任務,在進行單元整合的過程中,以單元寫作“學寫傳記”為單元整合的核心任務,學習活動以學寫人物傳記與發展思維能力為目標,以怎樣寫好人物傳記為驅動,開展系列實踐與探究活動。“融·樂”課堂中,“三融”,即融合五育、融通技術、融匯四評,“六樂”是指樂研、樂學、樂教、樂動、樂思、樂創,讓學生主動探究人物傳記的寫作。
二、學情分析
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寫作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傳記寫作,這是本單元的終極目標。在“人物傳記學習任務群”的組建下,學生已經通過整合《列夫·托爾斯泰》《美麗的顏色》和歷史課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從選材特點、寫作手法、人物刻畫、語言特色等方面探究人物傳記的藝術特色,提高學生語言品析能力,培養辯證思維,為人物傳記寫作做鋪墊。但我們會發現單元傳記課文都是節選,沒有呈現完整的人物傳記;此外只有他傳,沒有自傳,這給學生閱讀人物傳記、學寫人物傳記造成一定的困難。這一課段主要是單元的延伸,讓學生在閱讀課外資料中學會傳記寫作獨特的架構,為接下來的寫作實踐做準備。
三、教學目標
1. 對比閱讀,學會傳記的謀篇布局;
2. 人設建立,學會傳記的選材塑人;
3. 真實敘述,學會傳記的真實表達。
四、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比閱讀課外資料,學會傳記的謀篇布局;通過人設建立活動設計,學會傳記的選材塑人;通過語言文段的分析,明確傳記語言真實化表達的途徑。
五、教學方法
討論法、品讀法、點撥法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同學們,我們在對比閱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美麗的顏色》和歷史課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過程中明確了傳記寫作藝術化表達。今天我們要再進一步學習該如何寫出一篇傳記。
(一)對比閱讀,學會傳記的謀篇布局
活動設計:對比閱讀以下三篇文章——《魯迅自傳》(魯迅)、《柔石小傳》(魯迅)、《同桌小傳》,思考傳記該如何謀篇布局,小組討論分享。
師明確:1. 開頭介紹人物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出生年齡、籍貫、職業、家庭情況等。2. 文章主要內容為人物的生平經歷。橫向式: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在作文中可以運用小標題將文中的幾“塊”內容連綴起來。縱向式:人物在不同時間段的生活經歷,例如:童年—青年—壯年—老年。3. 最后可以總結人物的主要成就,或議論抒情。
【設計意圖】在對比閱讀中學會傳記寫作的謀篇布局,讓學生能夠按圖索驥,在此基礎上選材組材,對傳記寫作心中有明確的架構。
(二)人設建立,學會傳記的選材塑人
活動設計:請同學們根據人物形象設置,選擇相關的事件材料塑造獨一無二的班級人物。
人設:學優生、擅長社交的人、內向自卑的人
選材:1. 作文大賽一等獎;2. 喜歡獨處;3. 總是在公共場合大聲說笑;4. 詩詞歌賦樣樣精通;5. 課間總追著老師請教問題;6. 在陌生環境下人人皆朋友;7. 走路總是低著頭;8. 堅持一個星期讀一本書;9. 說話總是支支吾吾。
朋友的人設是:她 / 他。
師明確:1. 學優生:作文大賽一等獎、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堅持一個星期讀一本書;2. 擅長社交的人:總是在公共場合大聲說笑、在陌生環境下人人皆朋友;3. 內向自卑的人:喜歡獨處、說話總是支支吾吾、走路總是低著頭。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讓學生為每一個人設選擇不同的材料,讓學生明白人物傳記寫作需要用最典型事例來體現人物精神,學會在寫作過程中根據人物的核心精神品質來選擇材料。
(三)真實敘述,學會傳記的真實表達
活動設計:思考真實的語言和事件可以從哪里獲取?
師明確:1. 面對面采訪獲取第一手資源;2. 學會引用(自傳、他傳、日記等具有真實性的來源)。
【設計意圖】將傳記寫作回歸于傳記的基本特征——真實性,明白傳記的藝術表達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
(四)課外閱讀推薦
《著者略歷》(老舍)、《居里夫人傳》(艾芙·居里)、《居里夫人自傳》(瑪麗·居里)、《名人傳》(羅曼·羅蘭)
七、學習評價
請采訪你們的家人或朋友,寫一篇小傳,或為自己寫一篇自傳,字數不少于500字。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的單元整合設計中的一部分,在“融·樂”課堂的“三融”“六樂”的基礎上,將對本節課做以下思考與反思:
第一,立足單元整合,拓展引導寫作。本單元整合設計,立足于“人物傳記”,以語文學習任務群為驅動,通過專題學習掌握人物傳記基本特點和寫作。拓展閱讀明特點,牽線搭橋學方法是單元整合中的重要內容,這充分發揮了“融·樂課堂”和“樂研、樂學、樂教、樂動、樂思、樂創”的“六樂”要求。
第二,以學生為本位,情景激發興趣。這節課的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進行任務設置,活動設計一“對比閱讀,學會傳記的謀篇布局”,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合作討論,自主發現人物傳記寫作的特點,培養學生對比思維與總結材料的學習能力。活動設計二“人設建立,學會傳記的選材塑人”中就用“人設”這樣的話題將寫作中“選材塑人”內容教學趣味化。課堂張弛有度,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充分體現“六樂”要求。
第三,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環節清晰。本節課的一大亮點就是教學目標明確,學會傳記的寫作技巧,從傳記寫作的“謀篇布局”“選材塑人”“真實表達”三個方面,授之以漁,讓學生在學寫人物小傳時能夠有的放矢。這一堂課為學生搭建了知識的橋梁,融知識學習與快樂學習為一體。
以上是本節課設計上的亮點,但在課堂呈現之前需要完成單元四篇課文的教學,與兩篇人物傳記的整合對比教學,時間緊迫,仍有很多不足。以下是筆者對本節課的反思:1. 前期準備倉促:前期的教學準備略倉促,人物傳記的基本特點的滲透無法做到真正的落實。2. 教學指引不夠明確:教學過程中有的指引不夠明確,例如沒有考慮到學生可能對“謀篇布局”這個詞語不太理解。3. 文字內容較多:在教學過程中,呈現的材料內容是比較多的,有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
融樂課堂理念下,需要進一步對教學進行優化設計,不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讓課堂真正成為啟迪學生思考、助力學生提高素養的好課堂。使用課外資料、小組探究等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創造高效、互動的課堂,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讓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