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陽?何麗萍?葉月飛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健全家庭、學校、社會育人機制。浙江省義烏市繡湖小學(以下簡稱“學校”)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建立“書信+”家校社共育機制,創新“書信+”共育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新文化,從修養、品行、心靈、大愛四個方面培育全面發展的繡湖學子。
一、落實機制的基本框架
1. “書信+”育人理念:突出“書信+”育人功能,建立德育落實新機制
書信不僅是人際情感交流的載體,也能成為教育教學的素材。既能把那些覺得不好意思說或害怕說出口的話真實表達出來,自然流露情感,又能避免在電話或微信視頻中無話可說的尷尬,還能發揮書信文字可以反復斟酌修改的優勢,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以“書信+”為育人載體,是學校德育的必然選擇。
學校借助“書信+”構建共育機制,形成家校社共育合力,引領家校社育人新風尚,讓主題活動進校園、進市場、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能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進一步凈化家教家風、學風教風與社會風氣。
2. “書信+”實施目標:豐盈“四書”內涵,引領家校社共育
構建“書信+”與“繡湖四書”共育體系,探索新的家校社共育方式方法,促使師生家長共同實現精神成長;促進父母與孩子一起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在閱讀書信中成長,形成良好的家風;通過“書信+”活動,提升父母與孩子的自身素養,培養和諧的親子關系,幫助家長樹立家庭教育的科學觀念,有效指導孩子的全面發展,促進孩子的快樂成長;促使社會力量注入學校教育,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為家庭教育給予指導,滿足學生社會發展的需要,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以“書信+”為載體,結合書韻活動、親情家書、心理健康教育、假日小隊等多種形式,探索互動的家校社共育機制,建設樂學、好學、善學的家校社共育成長文化。
3. “書信+”育人體系:以“四書”共育撬動人的全面發展
學校“書信+”育人體系(見圖1),以學“繡湖四書”為載體,以文字之書修身、實踐之書拓能、心靈之書潤心、社會之書融家,激發學生學習活力、生命活力、健康活力,打通家校社界限,將教育子細胞(家庭、學校、社會)串聯共融,建立學習共同體、教育共同體、成長共同體,提升學生家國情懷、社會關愛、人格修養、自我認識的綜合素養。
4. “書信+”實施路徑:挖掘書信活動的多元文化與育人價值
(1)主題系列化
年級有主題,每個年級確定一個主題,各年級圍繞主題開展書信活動;節日有主題,各節日活動結合書信展開,如重陽節、清明節、教師節等,以書信為載體育人。
(2)形式多樣化
呈現形式多樣化,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各個年級書信呈現的形式不一,有卡片式、讀寫繪、留聲書等;活動形式多樣化,依據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有讀書信、寫書信、演書信、品書信、評書信等。
(3)對象多元化
“書信+”從家庭父母與孩子的親情“家書”,到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家書+”,最后融合為家校社的“書信+”,書信的對象越來越多元。作為一種視覺傳播媒體,書信還可以開創有聲化形式,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受到教育。
二、特色做法與創新之處
繡湖小學以“書信”為載體,依托學“繡湖四書”途徑,形成“一信兩翼三全四書六活共成長”的“書信+”共育體系,從而實現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促使師生家長共同實現精神成長。
1. 開辟特色路徑:形成“一信兩翼三全四書六活共成長”體系
通過多年的積極實踐,學校形成了“一信兩翼三全四書六活共成長”的“書信+”共育體系,通過活動育人、課程育人、協同育人等多種途徑展開。
(1)存一冊書信,記錄“書信+”育人過程
“一信”指“書信”。經過認真設計,二十余次修改,“書信手冊”以書香為主體,凸顯暖色,給人以溫馨之感。小冊子記錄下學生的成長檔案,閃爍著愛和智慧的光芒。
(2)拓兩翼課程,打開“書信+”育人通道
“兩翼”指家庭和社會。走心教材導家書,學校開發“書信+”教師指導手冊和學生手冊,讓教師和學生實踐有了理論指導;書韻課堂寄書情,以校本書韻課為抓手,充分挖掘書信育人功能,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化身信使,表達愛,傳播愛;溫情親子大課堂,每學期開展親子大課堂,在書信中共尋愛的線索,親身體驗愛的經歷,共同記錄下愛的感言。
(3)促三全育人,明晰“書信+”育人方向
“三全”指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學校搭建各式德育平臺,鼓勵學生敞開心扉,把想法、體會寫成書信,表達出來。搭學校主平臺促全員育人,利用“繡湖之聲”、學校公眾號的傳播效應,面向全體學生,曬“朗讀者”有聲書信,鼓勵全員參加書信教育活動;架家庭暖平臺促全過程育人,通過孩子和父母手拉手,互讀、互寫、互通書信,幫助學生學會溝通,更好成長;展社會大平臺促全方位育人,“書信+”活動走進社會,面向大眾,引發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4)學“繡湖四書”,搭建“書信+”育人載體
“四書”指“繡湖四書”,包含文字之書、實踐之書、心靈之書和社會之書。學校各年級有豐富的書信主題,圍繞“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核心素養關鍵詞,制訂不同年段育人目標,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形成“書信+”德育課程,實現全面發展的育人總目標。
學“文字之書”修身—促學風,育修養。“文字之書”以“閱讀+書信”的形式,通過與家人、朋友間的書信交流,搭建家校協同育人的橋梁,促進親子溝通,提升家庭成員的文化涵養、人格修養。學校結合書韻特色,營造閱讀氛圍,倡導書信寫作,注重人際溝通,構建自我、家庭、學校和社會“四位一體”的兒童成長德育平臺,提升“學文化”品質,建設良好校風,推動“家文化”傳承,建設良好家風。居家防疫期間,學校公眾號推出200多封與戰疫英雄對話的書信,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學校公眾號推出100多封與革命英雄對話的書信,傳承紅色精神。
學“實踐之書”拓能—拓能力,育品行。“實踐之書”重在學生社會性實踐,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利用社會資源提升綜合勞動能力,開展假日小隊實踐活動,以書信的形式寫一寫收獲、感言等,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和家國情懷。學校以“假日小隊”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聯結家庭、學校、社會資源,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品行。比如,2021年2月五(2)班螢火蟲中隊響應義烏市政府“留義過年”的倡議,開展了“暖意濃濃·義起過年”的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小螢火蟲”們組織留義的同學以親情家書的形式架起了一座親情橋,同時為留義同學獻上了一份“新春大禮包”,此項活動參評市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獲一等獎。
學“心靈之書”潤心—潤心田,育心靈。“心靈之書”以心理健康教育為目標,以書信為載體,打開了青春期少年迷茫、自閉的心扉,協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力量,改善學生心理狀況,培育學生健康心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依托專業心理師團隊,通過心理劇、心理活動課、心理講座等形式,引導學生用科學方式應對出現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危機,形成健康積極的心態,并為有需要的學生和教師提供心理支持和幫助。設立班級心理委員,讓一群身心健康、善于溝通、樂于助人的學生參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師的指導下為同齡人提供心理援助,拓寬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學“社會之書”融家—護成長,育大愛。“社會之書”是在“繡湖一家人”的價值觀引領下,倡導周邊社區共學、共建、共育,著眼“和美家園”建設,通過開展調查研究,給職能部門及社會人士寫建議書、倡議書等,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愛。2020年3月,學校與繡湖社區開展首個家校社聯動項目,學生積極參與社區實踐活動。2021年10月,學生參加了“繡湖社區杜絕高空拋物現場觀摩學習會”,活動結束后,學生主動以書信的形式給社區居委會寫了倡議書,增進了學校與社區的聯結互動。
(5)展六項活動,豐富“書信+”育人形式
學校堅持“生活即德育,德育即體驗”的理念,將“書信”德育融入豐富多彩的體驗式活動中,鼓勵不同學段的師生、親友之間讀書信、繪書信、傳書信、演書信、評書信……
“親情暖心扉”共讀書信。活動營造了閱讀的良好氛圍,散發出濃郁的書香氣息,增進了親子關系、師生關系、鄰里關系,讓生活更加溫暖。
“真情巧告白”共悟書信。比如,結合防疫,教師給學生、家長寫信;學生給父母、白衣天使、警察、社區工作者、國外的親朋好友寫信,架設溝通的橋梁。
“溝通揚風帆”共繪書信。各年級孩子和父母合作,以各種方式繪制書信內容,這成為孩子和父母的珍貴回憶。
“故事大聲說”共演書信。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書信節目,在省、市會議上多次亮相,贏得了大家的贊賞。在學校十歲生日成長禮、畢業典禮、親子大課堂等活動中,多種形式的親子共演家書增進了師生關系、親子關系,架起家校溝通立體化橋梁。
“渴望入心扉”共評書信。學校組織評選“季度最美家書”和“年度最美家書”,將評選出的最美家書在學校的“繡湖之聲”廣播播出。
“秘密傳指尖”共傳書信。中國教育電視臺到學校錄播了“一封家書:父母在這頭,孩子在那頭”專題節目。活動前,孩子用心寫下一封封家書,將真情傳遞給父母;現場,孩子和父母幾度哽咽,甚至抱頭痛哭。理解的眼淚化作真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溫暖了大家的心。通過互傳家書,父母更真切地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為,解開了雙方誤會已久的心結,從而建立起民主、互助型的親子關系。
2. 育人文化升華:家校社共同體促家風校風社風優化
(1)共育體系成型——構建了“書信+”的家校社共育機制
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學校育人實現了德育體系中五個方面目標的優質達成,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關愛和人格修養,同時也讓學生認識了自我,優化了人際交往。
學生以“書信+”為載體,以文字之書修身,以實踐之書拓能,以心靈之書潤心,以社會之書融家,激發學習活力、生命活力、健康活力,從而全面提升綜合素養,促進健康成長。
(2)育人目標轉型——走向核心素養本位、核心價值本位
學校“學書問道、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得到普遍認同,以“文字之書、實踐之書、社會之書、心靈之書”為特色的“書信+”活動,成為繡湖小學鮮明的教育標識,知識文化、社會實踐、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得以融合發展,學校育人目標已從知識本位走向核心素養本位,走向核心價值本位。追求人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正成為全體“繡湖人”的共同愿景,成為繡湖小學的育人文化。
(3)共育文化升華——“繡湖四書”引領家校社共育新風尚
通過開展“書信+”主題活動進校園、進市場、進社區、進企業、進家庭,探索以“線上+線下”的方式,推動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等活動,形成家校社共育的強大合力,引領家教家風、學風教風與社會風氣的優化、凈化。2020年,“書信+”共育成為金華市五星級德育品牌。
教育的魅力在于創造,德育的價值在于喚醒。“書信+”推進家校社共育,以文字之書修身、實踐之書拓能、心靈之書潤心、社會之書融家,打開了多元育人的通道,讓每一位學生在家校社協奏曲中不斷提升生命價值,實現自我全面發展。
(作者系:1.浙江省義烏市繡湖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2.浙江省義烏市繡湖小學教師)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