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強
近幾年,我國教育改革步入了關鍵時期,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了全新的要求。小學數學作為一門重點學科,始終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關于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也一直眾說紛紜。在此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只有不斷創新數學教學理念及方法,才能有效改善數學教學效果,夯實數學學科基礎。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其數學學習需求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不能對所有的學生采用同樣的教學方式,而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進行因材施教。
小學數學教學的其中一項重要手段就是布置作業,適當的作業有助于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的鞏固復習,也能鍛煉其實踐能力。為積極響應我國的“雙減”政策,教師應采取作業分層設計的方法,盡可能減輕學生肩上的負擔,避免其學習壓力過大。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了如指掌,為其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確保各水平學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提起對數學的興趣。本文主要針對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作業分層設計進行了探究分析,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雙減”政策下分層設計作業的必要性
“雙減”政策的推行是為了幫助學生減壓,減少作業量,教師則是雙減政策的最終落實者。在全面實行“雙減”政策之前,大部分教師都會給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且作業量往往都較大,需要占據學生大量的課堂及課后時間,缺乏差異性的作業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部分學生難以通過完成作業掌握更多的知識。針對這一問題,分層設計作業的優勢則能得以體現,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從而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作業的布置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教師不僅要適當減少作業數量,更要重視作業質量的提升,讓學生能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更高效地鞏固所學知識。此外,教師應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作業管理體系,在保證作業多樣化的同時,還要確保作業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避免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被無意義的作業所占據。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原則
(一)作業與教學目標統一原則
經調查了解可知,相當一部分數學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導致作業內容與教學目標脫節。教師要明確布置作業不是為了讓學生能正確完成每一道題,而是要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達到此次教學目標。針對此,教師應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共同探討數學作業的形式和方法,并結合實際教學現狀設立一個明確且合理的教學目標。
(二)趣味性與層次性兼顧原則
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都是以某一問題為例,引出相應的教學知識點,且全班需要完成同樣的數學作業,體現不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另外,“雙減”背景下,學生往往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而具有趣味性和層次性的作業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
(三)多樣性與適度性兼顧原則
傳統的作業設計模式已逐漸被淘汰,當前教師應以數學教材為依據,布置更具多樣性的數學作業。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很容易出現思想跑偏、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避免學生對數學作業喪失興趣,教師可布置多樣性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另外,數學作業的數量不宜過多,避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在布置數學作業時要盡可能做到適度適量。
三、“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方法
(一)加強課堂訓練
小學數學教師在安排課時,要以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習效率為依據,且課時安排要符合小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數學基礎水平及解題能力,難度要適中且具有創新性;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訓練,還要適當利用課余時間鍛煉學生的數學能力,讓學生能將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
(二)及時整理錯題
為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應要求學生對作業中出現的錯題進行分析整理,并及時更正。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主要通過作業正確率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作業的設計非常關鍵。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既要以本節課的知識點為中心,又要聯系到以往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分層設計課后作業
合理的作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設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題目,學生可自主完成作業或以小組合作形式解決問題。需要注意的是,作業設計應具有層次性,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需求。
(四)設置合理的分層作業內容
數學分層作業的設置要以各個階段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小學數學作業內容設計非常考究,需將多個零散的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在課程劃分方面,教師應充分考慮到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數學知識點的難度;數學作業布置最忌諱的就是一成不變,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水平和學習能力,布置具有層次性的數學作業,從而順利達成數學教學目標。
(五)增加探索性作業的比例
數學教師首先要明確作業設計要達到的目的,然后結合當前教學內容布置相應的數學作業。對較為復雜的數學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線上平臺進行教學,學生可針對該平臺中的數學問題進行合作、探討,最終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此外,小學數學知識點雖然不多,但抽象性較強,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只有反復地進行習題練習,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從而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最后,教師應適當布置一部分探索性的作業,讓學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發揮,既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又能在玩中掌握更多數學知識。
四、“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分層作業要與學生學習情況一致
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理念,不能一味機械性地布置作業,而是要通過作業讓學生感受到一定的人文關懷,從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要想提高作業的合理性,教師首先要充分掌握學生之間的差異情況,并以此為基礎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學生數學基礎非常扎實,且邏輯思維水平較高;第二層次的學生具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基礎性的數學問題很容易解決,但遇到難題時總是束手無策;第三層次的學生往往數學基礎不好,數學成績相對較差,始終徘徊在及格線上。根據這三個層次學生的特點,教師可分別設計相應的A、B、C類作業。以“百分數”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為例,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設計具有層次性的作業。對于第一層次學生而言,對百分數理論知識掌握已經非常熟練,教師可為其布置A類作業,要求其找出實際生活中應用到百分數的例子;B類作業則更適合第二層次的學生完成,要求學生重點練習相關的數學題目,讓其能熟練運用所學知識順利解出題目,從而提高數學成績;而第三層次學生數學基礎相對較差,更適合C類作業,這類作業多為基礎性的數學題目,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百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其次要讓其能熟練地轉化百分數、分數及小數,然后做一些基礎性的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點。另外,教師可根據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便于學生互相探討、分析并共同解決問題。
(二)分層作業要兼顧綜合性和針對性兩大特點
分層作業設計并非只需做到針對性和個性化,同時還要確保作業內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根據作業的難易程度,可將其細分為基礎層次、拔高層次及挑戰層次。基礎層次的作業是針對所有學生布置的,這類作業難度非常小,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鞏固基礎知識,打好數學學習基礎;拔高層次的作業主要針對數學基礎良好且學習效率較高的學生,這類題目的難度相對較大,且大都為綜合性題目,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相對較高;挑戰層次的作業大都具有較強的探究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附加題,這類題目并不適用大部分學生,只適合少部分學習能力強且解題效率高的優秀學生。以“比和比例”部分知識的教學為例,基礎層次的作業內容主要為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質及意義,學生只需掌握簡單的理論知識即可;拔高層次的作業則要在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入一定量的計算,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比例解法及比值求法等;挑戰層次的作業題目則要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例,首先學生需要仔細閱讀題目掌握相關信息,然后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并通過計算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如行程類及飲料配比類題目。
(三)分層設計作業數量
“雙減”政策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減壓,因此教師不應布置過多的作業,避免學生的課余時間被作業所充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數學基礎水平及學習能力等,讓作業數量也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在為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布置作業時,只需要求其掌握教材上的基礎知識,計算量不宜過多;針對中等生,應通過作業練習,熟練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點,對重難點知識要多加練習;而優等生的作業則應更加靈活和創新,旨在提高其自主思索及發散思維能力,可適當地布置一些較難的課外習題。
例如,在學習基礎性代數知識之后,數學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作業內容的層級化設計。比如,對于綜合能力較弱的小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基礎計算類型的練習題,如“將已知數學公式補充完整”“看圖列出計算公式”“判斷以下算式結果是否正確”等等;而對于中等學生,數學教師則需要布置一些與重難點知識相關的數學練習題,如“根據文字提示列出數學公式”“將習題中的空缺內容補充完整”等等;針對班級學優生,教師則可以創設一些比較靈活的開放性數學習題,如“用班級男生和女生人數設計數學公式”“用教師的年齡和自己年齡設計減法算式”等等。數學教師給同學們布置層次化的學科作業,不僅減輕了學困生知識復習的壓力,還能使學優生的綜合數學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進而真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借此使“雙減”政策得到有效落實。
(四)分層設計作業評價
學生在完成作業后,需要由教師對此次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而作業評價環節也需遵循層次化原則,要綜合考慮不同學生的性格特征及心理素質。教師在評價作業時,不能只簡單地考慮題目的正確率,而應以激勵教學為主,適當的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對學習能力強且成績好的學生進行作業評價時,只有當題目的正確率達到95%時,才能給予對方優秀評價;而對學習能力一般但對待作業非常認真的學生,題目準確率只需達到80%,教師即可給予對方優秀的評價;針對學習能力差且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不應只關注其作業的正確率,還要重點關注其作業完成態度,只要態度足夠認真,且能完成所有題目,就可認為對方作業完成優秀,鼓勵學生更認真且積極的對待數學作業。
例如,當小學生完成教師布置的實踐類幾何知識數學作業之后,教師就需要對他們的作業完成結果進行層次化的評價。比如,數學教師給學優生布置的作業內容是讓他們找尋現實生活中的幾何圖形,并且,結合教材知識點計算出此圖形面積的大小。對于這部分來說,教師不僅要評價他們作業完成的質量,還要分析他們所選取的幾何圖形是否難于教學模具,是否能夠起到能力提升的作用。而對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設計的數學作業是讓他們根據已知的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求取幾何圖形的面積,對此,教師就需要判斷學生是否能夠讀懂文字內容,是否能篩選出其中關鍵性的信息,另外,還要判斷他們是否能靈活運用幾何公式進行圖形面積的計算。對于學困生來說,教師設計的作業是讓他們將表格填寫完整,如“根據長、寬、高數值求出圖形面積”,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只需要評價他們是否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任務,是否能夠認真對待數學作業,是否能夠得出準確的問題結果。數學教師采用分層評價策略能夠對小學生起到有效的激勵作用,同時,也能真正減輕他們學習的壓力,提高其知識復習的動力。
五、結語
作業設計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并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小學六年級學生在經過幾年的教育之后,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邏輯思考體系,且能自行解決一部分問題,“雙減”政策的全面推行,為其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作業分層設計的應用能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能讓不同數學水平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尊重每位學生的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與“雙減”政策的初衷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