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
聲樂表演藝術中最為常見的兩種表現形式為合唱與獨唱,兩者之間存在較多的差異,但是兩者對聲樂功底、歌唱技巧以及發聲技巧均有較高的要求;現階段合唱與獨唱兩種形式之間存在部分沖突,對聲樂表演藝術的提升及進一步發展十分不利。本文闡述了合唱與獨唱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分析了合唱與獨唱對彼此間的積極影響,并提出了合唱與獨唱有效融合的相關策略,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有益參考,促進合唱與獨唱的共同發展與提升。
聲樂藝術表演中的合唱與獨唱形式是較為重要的兩種體裁,在聲樂藝術實際表演中較為常見,且對聲樂的發展均有著重要意義及影響;合唱與獨唱之間是一種和諧共生、相輔相成的關系,但其在演唱效果、審美標準、音域表現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差異。獨唱聲樂表演者大多認為合唱聲樂訓練不重要,僅重視自身的音色、氣息、演唱技巧等方面的獨唱聲樂訓練,而忽略了合唱聲樂訓練,導致其在合唱中會出現不良的生理反應,同時也無法將自身聲音融入合唱整體中,更無法達到合唱指揮對音域、表現力等方面的要求,進而影響舞臺情緒。而合唱表演的整體水平及效果與每一位合唱成員都有直接關聯,若合唱聲樂表演者不注重自身獨唱能力的提升,則無法提高合唱表演效果。因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應了解合唱與獨唱之間的關聯性,對其聲樂相關訓練中的異同點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更好地進行合唱與獨唱的教學,使聲樂表演者能夠意識到獨唱與合唱聲樂訓練對彼此的重要作用,進而更全面地掌握兩種表演形式,使聲樂表演者在聲樂演唱中能夠適應各種形式與難度的演唱;使獨唱表者通過合唱聲樂訓練保持演唱狀態、提高演唱技巧,使合唱表者通過獨唱聲樂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功底以及演唱水平。
一、合唱與獨唱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一)合唱與獨唱的相同點分析
合唱與獨唱均是聲樂藝術的重要表達形式,且表現形式都是以人的聲音為主,表演基礎是發聲,同時需要良好的聲樂功底、歌唱技巧以及正確的發聲方式。在合唱與獨唱發展過程中,合唱因其多人合作表演的藝術表達形式而被認為不需要過高要求個體唱功,進而被認為音色不理想、歌唱水平不高的聲樂表演者可以被忽略,這是對合唱的一種誤解。其實合唱對團隊整體演唱的統一性與協調性要求極高,合唱表演要想體現出完整性、統一性以及協調性,需要每一位合唱者的力量,每一位合唱者均需要具備優秀的發聲以及歌唱技巧,以此集合集體力量完成合唱表演。例如在需要進行弱聲、輕聲等特殊藝術聲音處理的合唱作品中,作品的完整性、統一性以及特殊藝術聲音的完美融合,需要每一位合唱表演者具備深厚的唱功以及優秀的演唱技巧。在獨唱作品表演中,也需要表演者具備良好的音樂唱功以及演唱技巧,只有其對音樂基本功深入研究、練習,使其音樂功底扎實,才能在獨唱藝術表演中呈現出完美且正確的作品演唱。因此,合唱與獨唱對聲樂表演者的聲樂功底、發聲方法以及歌唱技巧均有較高要求。
(二)合唱與獨唱的不同點分析
合唱與獨唱之間也有較多的差異性,前者更加注重整體的統一性與協調性,而后者更加注重個體表現,兩者在審美標準、演唱方法、音域與音量以及發聲狀態等方面是顯著不同的。
在演唱方法方面,獨唱是一種完全體現個體唱功的聲樂藝術表演形式,其十分注重獨唱者的個性表達與詮釋;獨唱表演者不僅需要深厚的演唱功底,還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音色和發聲技巧,使其能充分體現出自身個性,進而能夠在社會獨唱藝術表演中脫穎而出,使自身獨唱表演事業得到不斷發展。與獨唱不同的是,合唱需要突出作品的協調與統一,所以合唱表演中的每一位聲樂表演者均需要對發聲部位、發聲狀態、音色以及對作品情感的表達等方面做好統一與協調處理,所以在合唱團練習過程中,成員均需要對其他成員的發聲、音色進行觀察與聆聽,進而使自己的音色能夠與合唱表現出的整體音色更加契合,從而實現完整、統一、協調的合唱藝術表演。
在音域、音量方面,獨唱只有一個表演者,所以演唱中只有一個發聲部,無法演繹寬泛的旋律,只能演繹單旋律作品。但是合唱藝術表演中,合唱者可以是多個男性和女性,所以合唱能夠演繹出三個八度的音樂曲目。由此可見寬廣是合唱音域特點,同時合唱表演中的表現力反差以及音域強弱與合唱人數有密切關聯,例如若在合唱中運用弱聲則可以演繹出細聽綿綿細雨的氛圍;若是運用強聲則可以演繹出排山倒海之勢,使聆聽者感受到力量。與獨唱藝術演唱形式相比,合唱在情緒、風格以及種類等方面均可以將作品進行完美演繹,合唱的參與面、表現力以及普及性均是獨唱無法做到的。
在發聲狀態方面,獨唱表演中需要聲樂表演者將作品的情感結合自身音色通過不一樣的方式演唱出來,盡可能地表現聲樂表演者的獨特個性,即獨唱聲樂表演者可以運用抒情、激情或其他方式詮釋自身對作品的理解與表達。而合唱大多數要求合唱者以半聲、輕聲、混聲以弱聲為主,要求聲樂表演者能夠對自身氣息控制良好,在合唱中表現出富有感情、聲音線條清晰柔美以及自然等效果,同時能夠對氣息、音量進行自如操控,使合唱整體呈現出協調、統一效果。
二、合唱聲樂訓練與獨唱聲樂訓練對彼此的有利影響
(一)合唱聲樂訓練對獨唱的有利影響
一方面,合唱聲樂訓練有助于克服聲樂表演者上臺演唱的緊張、膽怯心理,幾乎所有的聲樂表演者在上臺演唱前期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膽怯等心理。聲樂表演者最重要的便是發聲部位,人在緊張狀態下會出現身體僵硬、表情不自然等現象,對聲樂表演者的發聲十分不利,而聲樂演唱屬于表演學科,在舞臺上進行演唱時需要與觀眾進行一定的交流,所以聲樂表演者需要克服緊張、膽怯心理,使其能夠在舞臺上全身心地演唱。合唱訓練能夠提供與其他聲樂表演者相互交流與學習的機會,同時也能在不斷地合唱訓練與實踐中逐漸克服上臺表演的緊張與膽怯心理。眾人一起進行音樂作品演繹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緊張情緒,多次上臺訓練以及演唱實踐能夠使自身得到鍛煉,增加舞臺經驗,進而可以有效克服膽怯、緊張心理。
另一方面,合唱混聲可以將音域擴展三個八度甚至更多,進而合唱聲樂訓練對聲樂表演者的音準、和聲的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音準與和聲的感知與聲樂表演者的聽覺系統有直接關系,合唱不僅具有人聲交響化特點,節奏美、復調美、和聲美,還具有千變萬化的旋律感,這是獨唱無法具備的,所以聲樂表演者進行合唱聲樂訓練能夠鍛煉其對音準、音高以及和聲的感知能力,為其和弦以及多聲部旋律演唱打好基礎,同時也可以使其更好地理解調性與調式,提高音準及和聲能力。
(二)獨唱聲樂訓練對合唱的有利影響
一方面,獨唱聲樂訓練能夠提高合唱的整體演唱水平,合唱演繹效果是由每一位合唱成員的音樂素養決定的,若合唱中存在聲樂技術水平不高的聲樂表演者,則合唱演繹效果會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業余合唱團中,成員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聲樂基本功、演唱方式以及對合唱的理解也存在較大的不同,進而無法體現出合唱演繹的整體性與統一性效果。而獨唱聲樂訓練能對個體的音樂素養及音樂水平進行針對性提升,科學系統的獨唱聲樂訓練以及實踐可以糾正其錯誤的發聲方式與技巧,同時能夠磨煉其音樂功底,進而提升其音樂演繹各個方面的水平。只有合唱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具備優秀的音樂素養及演繹水平,才能提升合唱團的整體水準,在合唱演繹中體現整體性、統一性以及情感表達。
另一方面,獨唱聲樂訓練能夠拓展合唱聲樂作品的演唱難度與音域,要想在合唱作品演繹中有更好的表演效果及風格表現,便需要提高總音域。一般在混聲合唱、男生或女生合唱的有效音域分別是在三個半八度以上、兩個半八度以上時,就能演繹出不同風格的合唱聲樂。合唱聲樂訓練總音域的提升能夠增強各個成員的信心,還可以提升高低音區的演唱質量,例如可以通過獨唱聲樂訓練將合唱成員中的男女高音從C3演唱超越至A2、G2,并給予演唱成員針對性的合唱整體聲樂訓練,便能夠實現合唱聲樂演繹的總音域達標,同時也可以運用更高的演唱技巧去完成難度更高的合唱聲樂作品。
三、合唱與獨唱之間有效融合的路徑與方法
(一)改變獨唱聲樂教師對合唱的思想認知,提高其對合唱的重視度
獨唱聲樂教師應改變自身對合唱的不正確思想認知,要清楚認識到合唱具有優秀的表現力、廣泛的受眾群體以及良好的普及性,這些特點是獨唱聲樂不具備的,進而提高自身對合唱聲樂的重視度;同時很多優秀的獨唱聲樂表演者均是來自合唱團,還有歌劇院中優秀的獨唱演員也有很多是來自合唱團中,由此可見合唱聲樂訓練對聲樂表演者具有重要的意義及作用。
優秀的聲樂教師不僅應該追求獨特、個性、美妙的聲音,還應該引導聲樂表演者進行發聲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學習,使聲樂表演者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獨唱聲樂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扎實的聲樂演繹基本功、專業的聲樂理論知識以及靈活的教學方法,還應該了解聲樂的各種唱法,對聲音具備專業的鑒別能力以及選擇聲音的能力;在聲樂教學中還需要引導學生多思考、多練習,在合唱與獨唱聲樂訓練中區分著重點,前者著重將自身聲音融于整體團隊,而后者著重充分發揮自身的個性以及聲音特色,聲樂教師還需要在每次訓練以及演唱結束后進行分析與總結,認真體會聲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
(二)提高合唱聲樂教師的教學能力,凝聚合唱成員的團隊合作精神
一方面,在合唱聲樂訓練中,教師應對每位合唱成員的音樂素養及特點有詳細了解,利用動態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地發揮每一位成員的優勢,使合唱作品演繹得更加完美,充分體現出作品的統一性與協調性。在選擇合唱作品時,需要充分分析聲樂表演者的聲音特質、歌唱能力以及綜合條件,進而盡可能保留合唱成員的技術特性,實現與獨唱教學共同提高、相互促進的目標;也可以邀請獨唱聲樂教師進行每周指導,每周中安排一節或兩節獨唱聲樂課,不定期舉行聲樂觀摩會或組織合唱成員參加獨唱聲樂藝術比賽,以此提高合唱團成員的整體聲樂水平以及獨唱能力。
另一方面,合唱聲樂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合唱成員的團隊合作意識,因為合唱聲樂演唱需要盡可能地將自身聲音融于整體中,保證合唱演繹的整體性、完整性以及協調性,而不是獨唱中的個性體現,所以合唱聲樂表演者需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在聲樂訓練中需要多聆聽其他成員的聲音,盡可能地調整自身音色、音量,提高表現力,使合唱團成員的聲音能夠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進合唱整體效果的提升。此外,無論是合唱還是獨唱聲樂表演均需要表演者建立良好的聽覺系統,良好的聽覺系統能夠提高聲樂表演者的音準節奏、發音以及情感處理水平,所以在日常聲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合唱、獨唱聲樂訓練不斷提高聲樂表演者的視唱練耳水平,協助其建立良好的聽覺系統,進而提高聲樂表演者合唱與獨唱的演唱水平及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獨唱與合唱在聲樂功底、歌唱技巧以及發聲方式等方面具有共同點,在審美標準、演唱方法、音域與音量以及發聲狀態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其關系應該是相互促進、相互交替以及共生共贏的,所以合唱表演者可以利用獨唱聲樂訓練不斷提高自身音樂專業素養以及獨唱水平,進而能夠在合唱中更好地適應難度更高的作品;獨唱聲樂者可以利用合唱聲樂訓練調整舞臺演唱狀態,擴展音域,進而使自己獨唱狀態及效果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