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雨 李鴻飛 孫濤





摘要:蔬菜產業的發展對促進地區農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居民的飲食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全國多地的蔬菜價格波動現象頻發,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為明確影響山東省煙臺市蔬菜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以2010~2020年煙臺市各年蔬菜產量、蔬菜種植自然條件、城鎮居民消費能力、蔬菜運輸成本等指標數據為研究對象,基于因子分析模型,對作用于蔬菜價格變動的因素做進一步提取和比較。綜合結果表明,在上述因素中,自然條件、居民消費和運輸成本對近十年來煙臺市蔬菜價格波動的貢獻較高,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完善以優質蔬菜資源為導向的服務體系,建立現代蔬菜流通系統和規模化市場,提高、引導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偏好等多種宏觀調控政策或措施來穩定蔬菜價格。
關鍵詞:蔬菜價格;影響因素;因子分析法;煙臺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隨著中國農村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產品的現代化的進程逐漸加快,農產品的種植生產、流通集散也日益市場化,作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的蔬菜產業也開始呈現新的特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質量逐步提高,蔬菜的需求量的變化也越來越小,需求彈性系數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也逐漸趨于穩定,而蔬菜的供給量除了受天氣等自然災害變化的影響,其受生產、儲存和流通成本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作用也日益顯著。另外,蔬菜本身是一種價格敏感型農產品,受其他大宗商品行情變化,尤其農產品市場自身變化的影響較大,加上近幾年部分資本的投機炒作,蔬菜市場價格大起大落的異常現象頻發。孫光彩指出,蔬菜價格不合理波動及其價格暴漲暴跌的現象屢屢出現,嚴重影響了蔬菜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生產生活,既增加了菜農的種植風險,又不利于農民增收致富,也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近年來學術界出現了很多關于蔬菜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的研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蔬菜價格波動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劉玲認為近些年居民“菜籃子”中蒜、蔥、姜等常見蔬菜的價格接力上漲會引起更廣泛的菜價區域性持續上漲現象,其中生產成本的增加和過多的流通環節是推動蔬菜價格快速上漲的關鍵因素,供求不平衡問題是導致蔬菜價格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閆英杰、陸媛媛認為天氣變化的影響導致蔬菜價格出現大幅波動的趨勢明顯增加,降低天氣變化對蔬菜價格的影響有助于穩定蔬菜價格。
因子分析法源于20世紀初,包含針對變量的R型因子分析和針對樣本的Q型因子分析兩類,現常被作為回歸分析的鋪墊,廣泛運用于如市場調研等各行業的指標集合分析中。因子分析可根據變量本質,歸納組合其中隱藏的代表性因子,故可實現對蔬菜價格波動的潛在影響因素分析。目前該研究領域以中小型城市為單位的定量研究較少,學術界多見以一、二線城市或省為單位的質性或量性研究。本文基于煙臺市 2010~2020年近十年的數據,采用因子分析對煙臺市蔬菜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進行提取和解釋,據此對平衡和穩定該地區的蔬菜產品供需和價格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二、煙臺市蔬菜市場現狀與價格波動特征
近十年來,煙臺市蔬菜產業持續發展,各項指標整體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2019年煙臺市農林牧漁總產值1025.3935萬元,其中蔬菜園藝作物產值占5.62%。2010~2020年煙臺市蔬菜種植面積從4.2萬公頃變為4.08萬公頃,總體減少1.2萬公頃,而蔬菜總產量則由199.4萬噸增至234.53萬噸,10年增長了17.6%,年平均增長率為1.76%;單位種植面積的生產量比率提高21.1%,年平均增長率2.11%。
煙臺市蔬菜產業健康良性的發展,對保障城鎮居民的菜籃子、促進農民增收以及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來,煙臺市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不僅增加了菜農利益損失的潛在可能性,也給城市與農村居民生活帶來了較大不便利,對蔬菜產業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圖1顯示,近十年蔬菜零售價格指數隨時間呈現波浪式運動形態,價格定基比指數大于100的年份有 7年,變化平均值為7.96;小于 100的年份有 3 年,變化平均值為-3.81,進而估計蔬菜零售價格指數的變動范圍。
2010~2020年煙臺市蔬菜零售價格定基指數的平均值為104.75%,最大值為122%(2010年),最小值為93.8%(2017年),標準差為7.75%,間接反映了蔬菜零售價格波動幅度大的特點。2010~2011年,蔬菜價格降幅最大;2011年起蔬菜價格明顯呈現增長-下降-增長波動形態;2018年起,蔬菜價格呈明顯的負增長趨勢。總體來看,近些年煙臺市蔬菜價格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
三、煙臺市蔬菜價格波動影響因素概述
(一)蔬菜產量
除了基于供需理論對蔬菜價格變化的解釋外,不同地域的蔬菜產量對價格的影響作用不盡相同,故其價格變動模式也應具有一些獨特規律。目前,煙臺市蔬菜產業還未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水平還很低,單家獨戶的傳統生產方式依然占主導地位,這種分散經營的方式使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普遍存在。如由于存在大量散戶,難以統計,不易引導,或導致盲目種植,某一種蔬菜市場供應量大幅上升,生產者蔬菜滯銷,價格縮水。再如針對一些反季節蔬菜,部分囤貨商在其蔬菜市場短期缺貨的時候形成壟斷,瘋狂坐地起價,引起蔬菜價格的暴漲。
(二)居民消費能力
蔬菜價格可以延伸到物價上升層面,概括來講,(蔬菜價格)物價上漲受通貨膨脹影響較多,當前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也在提高,蔬菜市場的貨幣流通量就會增加,進而導致蔬菜產品價格上漲。同樣農藥、地膜、化肥等蔬菜生產要素價格也相應提高,使得蔬菜生產成本上升,蔬菜價格上漲。另外,消費水平的變化也影響著蔬菜產品配送方式和配送價格,進而促成了蔬菜成本價格的變動。
(三)種植自然條件
一方面,煙臺市蔬菜產業受惡劣天氣災害的影響較大,尤其在大陸性季風氣候作用下,地區雨雪、霜凍等天氣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等特點,使得部分蔬菜受災難以避免。同時煙臺市菜農種植耕作的組織化程度不高,普遍缺乏農業保險意識、蔬菜的災后修復處理知識,整體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薄弱,因而相對放大了自然災害對蔬菜產量和質量的負面效應。
另一方面,光照、氣溫兩大天氣因素是蔬菜健康生長的必備條件,年光照時數和年平均氣溫對蔬菜質量和供應量都有作用,由于蔬菜生長發育受種植天氣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較大,最終反映到蔬菜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大。
(四)蔬菜運輸成本
蔬菜運輸成本包括地區流通成本和保鮮成本。流通成本方面,由于煙臺市蔬菜消耗多為自產,異地多靠貨車短途運輸,其成本變動主要由石油價格變動而決定。保鮮成本方面,蔬菜作為一種“時效性”很強的產品,在地區流通過程中主要靠運輸設備耗油發電來達到其低溫、中等濕度的保鮮條件,基于對數據可獲得性考慮,筆者默認該部分保鮮費用的變動也反映在當年石油價格的波動上,進而也影響到蔬菜成本和其市場定價。
四、蔬菜價格波動的影響因子分析
(一)模型的設定與變量選取
蔬菜價格波動受眾多因素的影響,為分析各因素對蔬菜價格變化的影響程度并確定主要的潛在影響因子,本文構建因子分析模型,以年平均蔬菜零售價格指數為被解釋變量(Y),逐一分析居民消費能力水平、地區蔬菜種植自然條件、蔬菜運輸成本、蔬菜生產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解釋因子。某一年的蔬菜零售價格指數可由該五個公共因子X1,X2,X3,X4,X5的線性組合表示如下:
Y=μi+ai1X1+ai2X2+ai3X3++ai4X4+ai5X5+ai6X6+Ui(i=1,2…N)
解釋:μi為總平均,ai1、ai2、ai3、ai4、ai5為因子載荷,Ui為特殊因子。
其中居民消費能力水平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1)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來表示,蔬菜生產量用蔬菜年產量(X3)表示,種植自然條件因素分兩類,分別用年平均氣溫(X4)和年日照時數(X5)表示,蔬菜運輸成本用當地石油出廠價格指數(X6)來表示。具體數據見表1,模型中各變量的含義及預期影響方向見表2。本文采用2010~2020年數據,各類指數以上一年為基期,并對所有原始數據取自然對數。表中原始數據均來自《煙臺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0~2020》《煙臺市統計年鑒2010~2020》。另外,由于數據獲取的延遲性,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年平均氣溫、年日照時數、石油出廠價格指數等原始數據尚無法獲取,故用線性插值法補齊。
(二)結果討論
運用SPSS軟件對表1數據做因子分析,可行性檢驗結果如下:Bartlett 球形檢驗的近似χ2為 32.584,Sig 值為 0.005,拒絕原假設,各個變量間不獨立;KMO 值為0.651,說明各解釋變量之間有較強的相關性,適合做因子分析。
根據特征值大于1(見表3)的選取原則,確定兩有效公因子F1,F2。由表4得項目X1、X2、X3對F1的貢獻度最大,該三個指標含義可概括為蔬菜供給與消費需求對蔬菜價格指數的影響,故將公共因子F1命名為供需因子;項目X4、X5、X6對F2的貢獻度最大,可概括為蔬菜種植和運輸成本對蔬菜價格指數的影響,故將公共因子F2命名為成本因子。其中項目X4在F2因子的載荷量為-0.914,解釋為年平均氣溫與蔬菜成本因子之間存在較高的負相關,原因可能為極端天氣導致年平均氣溫過低進而造成蔬菜大量腐爛或減產,故單位成本投入所帶來的市場收益降低,則蔬菜的相對成本升高。綜合上述研究因子,認為煙臺市蔬菜價格指數主要受供需因素和成本因素的影響。
由表3列出價格指數的影響因素評價值F的表達式:F=2.656F1+2.279F1,結合表5的影響因子得分,代入計算得出煙臺市蔬菜零售價格指數的影響因子綜合評價指數及排名,見表6。
由表6可知,蔬菜種植自然條件變化對煙臺市蔬菜零售價格指數的影響最為顯著,包括年光照時數和年平均氣溫兩項因素。一方面,光照充足,年平均日光周期相對穩定,有利于滿足不同蔬菜的生長發育需求。另一方面,不同的蔬菜以及不同蔬菜的生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不同,適宜的溫度是滿足蔬菜健康生長、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故光照時數和溫度對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都有重要的影響,進而間接影響蔬菜供應的質和量。石油出廠價格指數在各項影響因素中排名第三,可以從煙臺市蔬菜成本構成的角度來解釋,煙臺市有廣闊的農村腹地,2020年煙臺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08萬公頃,加上煙臺市蔬菜產地分布分散,主要城區如芝罘、萊山等城市周邊、郊區、城中村、城鄉接合部都有蔬菜種植田,客觀上拉動了運輸需求增長。另外,蔬菜本身的生產環節與流通環節都需要有運輸的參與,蔬菜產業鏈冗長復雜、多環節流通加價的特點也導致了運輸費用對其產品價格的較大影響。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居民家庭消費產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蔬菜作為農產品和外部經濟環境密切相關,故其他產品(農產品和非農產品)的價格變動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影響的同時也會影響到蔬菜價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城鎮居民的實際收入中能用于安排日常生活消費的收入,它衡量的是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該指標的變動也影響著居民對蔬菜等初級農產品的需求量變化,進而影響到蔬菜零售價格指數。由得分可知兩因素影響程度大小分別排第五、第六名。而蔬菜總產量對煙臺市蔬菜零售價格指數的影響最不顯著,可能原因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蔬菜需求的彈性相對非農產品減小。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研究結果表明,在所選的影響因子范圍內,當前對煙臺市蔬菜價格起突出影響作用的因素是種植自然條件、蔬菜運輸成本和居民消費水平。針對以上研究結論,為穩定煙臺市蔬菜價格,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加強煙臺市蔬菜科研投資,促進蔬菜種子資源質量提升,改進和創新育種、種植方法,培育一批適合煙臺市生態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的獨特優良的蔬菜品種。同時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線上方面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警預報,增加蔬菜種植知識、預防自然災害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渠道的數量,線下深入菜農種植一線,推進菜地質量修復、平衡科學施肥和災后蔬菜生產恢復等技術指導。綜合降低天氣等其他自然條件的變化對蔬菜生長發育的影響,在保證蔬菜品質、產量的穩定的同時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應急供應能力。第二,發展煙臺市蔬菜集約化、規模化生產。一方面,通過加快各區域蔬菜生產設施化、標準化進程,重點加大對煙臺市眾多蔬菜生產組織如種植合作社、蔬菜種植農場、蔬菜培育基地等建設和發展的支持力度,逐漸形成良性規模效應,客觀上有利于降低和穩定蔬菜生產環節的運輸成本。另一方面,改善蔬菜流通設施條件,落實蔬菜“綠色通道”政策。一是要加大運輸資金向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及相關配套設備的投入,降低運輸的能源消耗。二是要加快煙臺市農產品(蔬菜)批發市場的規范化改造和蔬菜產銷銜接地區市場建設,在提高流通過程的時間效率的同時逐步建立和發展現代蔬菜流通體系。同時,政府的交通運輸相關部門要努力研究政策要義并配合相應工作,結合煙臺市蔬菜行情,確定和擴大“綠色通道”的政策覆蓋蔬菜品種范圍,減少由于農產品運輸裝載等原因而產生的一系列高收費問題,支持和促成蔬菜的低成本運輸。第三,繼續提高煙臺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加強對蔬菜等農產品有機化綠色化的消費偏好的引導。一方面,相關部門應從生產、收入和物價三個方面來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生產決定消費,要繼續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大力發展生產力;收入是消費的前提,要繼續創造優質就業、完善社會保障;物價則影響居民購買力,政府應加強農產品市場宏觀調控,保證蔬菜及其替代品與互補品的合理穩定供應。另一方面,隨著煙臺市經濟的發展和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等質量認證政策的實施,煙臺市蔬菜產品的品牌化進程逐步推進,綠色蔬菜、有機蔬菜的市場占有率開始提高,相關部門應積極宣傳健康的消費觀念,引導居民綠色消費,并適配相應物價優惠政策等措施,提升煙臺市民對各類新生優質蔬菜產品的接受程度,逐步實現本地消費群體對蔬菜市場產品轉型和優化的適應。
參考文獻:
[1]岳瑞雪,譚硯文.蔬菜價格波動的共同影響因子與宏觀決定因素[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3):79-91.
[2]喻妍,田清淞,李崇光.我國主要蔬菜價格波動的關聯性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9,40(01):120-128.
[3]宋長鳴.農產品價格輪番上漲的理論解釋與實證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6(03):67-78.
[4]孫光彩.云南省蔬菜價格波動問題研究[D].昆明:云南農業大學,2017.
[5]劉玲.我國蔬菜價格波動特征與傳導機制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7.
[6]閆英杰,陸媛媛.天氣因素對蔬菜價格波動的影響研究綜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2):130-131.
[7]李崇光,宋長鳴.蔬菜水果產品價格波動與調控政策[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02):17-24+110.
[8]楊娟,錢婷婷,鄭秀國,趙京音,許葉穎.全國和區域蔬菜價格走勢特征及影響因素[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1,26(02):188-198.
[9]袁斌,陳超.天氣變化視角下易腐農產品價格波動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20,34(05):147-153.
*基金項目:中國農業大學URP項目一般項目(U20203114)。
(作者單位:李龍雨、孫濤,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李鴻飛,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孫濤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