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晨


關鍵詞:廣播影視;智能化;發展策略
根據《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廣播電視行業總收入11488.81億元,與上年相比,同比增長24.68個百分點,行業總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與此同時,2021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印發《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強“智慧廣電+公共服務”建設,優化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驅動力。面臨新發展局勢,廣播影視行業也要緊跟相關政策指導,加快實現智能化、智慧化轉型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探討數字化時代廣播影視智能化發展策略,以期為廣播影視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數字化時代廣播影視智能化發展現狀
傳統廣播影視數字化
近些年,隨著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廣播影視行業也得到飛速發展,廣播影視傳播體系與公共服務體系憑借其自身覆蓋范圍廣、傳播快速便捷等優勢,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目前,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國家日益重視“互聯網+”建設,尤其是針對廣播影視行業提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為廣播影視行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從目前廣播影視行業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廣播影視逐漸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如有線廣播電視向無線廣播電視轉變。其中,衛星、無線、有線等技術的整合對廣播影視的傳播網絡建設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數字音頻廣播、媒體云平臺、機載衛星電視等技術也得到了明顯提升。據調查發現,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實現膠片電影向數字化電影的整體置換,且是全球率先完成這一創舉的國家,構建了一套集制作、拍攝、放映、發行、管理、運營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數字化技術體系。
主流媒體新媒體化
自新華社發起全媒體平臺簽約儀式之后,我國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也陸續加入媒體開放平臺,該平臺不僅可以生產廣播影視節目內容,還具有渠道分發和版權追蹤等功能。同時,為推進廣播影視行業創新發展,廣電總局還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并指出,要大力建設新型傳播平臺,完善全媒體傳播格局,推進各級廣電媒體協同聯動,整合網上網下資源渠道,一體運營網上網下業務,集中力量做優主平臺、拓展主渠道、做強主賬號,建立健全資源集約、協同高效、方式創新、內宣外宣聯動的全媒體傳播矩陣,占據全媒體傳播主流地位。在政策指導下,一些主流媒體也陸續開通網絡賬號,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而且由于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速度快,主流媒體后臺可以及時接收到各種社會熱點和事件,助推廣播影視發展。例如,2021年以來,南陽日報社政務新媒臺、“直播南陽”云播臺、“梅溪視頻”云視臺、網絡技術開發平臺、南陽網等新媒體五臺(網)大力挖掘備類網絡平臺的渠道優勢,以南陽日報客戶端、微博、微信、人民號、新華號、今日頭條號、抖音、快手等平臺為基礎構建傳播矩陣,對新媒體呼號標識進行統一管理,集中打響南陽日報的口碑。
時政新聞報道融媒體化
數字經濟時代下,時政新聞報道逐漸融媒體化,廣播影視行業智能化發展進程不斷推進。“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據《2021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2021年3月,中國手機網民平均每天上網時長超過6小時,其中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過2小時。網絡用戶不斷增加,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進行交流已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基于此,越來越多主流媒體逐漸通過微博、微信、抖音、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等媒體平臺進行時政新聞報道,用戶隨時隨地可以觀看新聞資訊。以央視頻為例,用戶可以通過該視頻軟件隨時隨地地觀看時政新聞,打破傳統廣播影視的局限性。
數字化時代廣播影視智能化發展新趨勢
管理智能化
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廣播影視行業也應緊跟時代潮流,加快信息技術與廣播影視的有效融合,促使廣電設備管理智能化。事實上,廣播影視行業發展過程當中,設備管理是較為重要的內容,與廣播影視節目播出質量有著重要關聯。廣電設備管理效率越高,則表明管理流程越規范、合理,設備的有序運行,為廣播影視節目順利播出提供技術基礎保障。所以,廣播影視行業需要采取相應措施,加快廣電設備管理智能化:一方面,將涉及設備管理人員、使用人員、財務管理、設備采購、日常管理等綜合信息,全部納入智能化周期管理。另一方面,及時掌握設備采購時間、價格與型號信息,定期檢測和盤點設備,快速查詢設備故障次數與故障現象等設備維修信息,精準評估廣電設備運行狀態。與此同時,針對無使用價值、技術水平落后的廣電設備,定期進行折舊報廢處理,以此促進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
應用智慧化
《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中的深度融合、廣泛應用,優化重構廣播電視媒體內容生產技術體系,普遍應用新型智慧廣電終端,不斷拓展高新視頻、全場景視聽、云轉播、廣電5G融合服務等新業態在政用、民用、商用領域的應用范圍,加快數字化、智慧化應用。所以,廣播影視行業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不斷應用新技術,加快構建智慧平臺,為廣播影視行業發展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具體表現為:地方電臺、電視臺結合現有資源,應用智能信息技術,將播出機構、傳送機構、節目制作機構、應急廣播等連接在一起,整合資源,搭建智慧化新平臺,實現共建共享共贏。
全面高清化
2021年,廣電總局針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發展提供相關政策指導,并強調,要推進高新視頻發展;加快推進電視頻道、網絡視聽節目全面高清化,調整開辦4K超高清頻道,開展8K超高清電視技術研究和試驗;構建融合媒體云平臺新格局,加快構建廣電5G網絡。因此,廣播影視行業要深入貫徹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將有關廣播影視行業發展的政策指導落到實處,切實引進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廣播電視高清化發展,優化廣播影視服務,主要內容有:統籌高清超高清電視發展和廣電5G應用,支持探索調整開辦適應5G應用場景,滿足多終端需求的5G.4K頻道業務,加快地方播出機構的高清化改造進程。
數字化時代廣播影視智能化發展策略
加強廣播影視節目智能化監管
近年來,海西州廣電系統以推進廣播電視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深化廣播電視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為重點,推動廣播電視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慧化發展。一來,推進應急廣播建設,二來,創新監管運行機制,加快智慧廣電體系建設,提升全州廣播電視監管智慧服務能力,實現轄區內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和網絡安全的科學化、精準化管理。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有效提升了海西廣播電視的網絡傳播質量及智慧廣電內容生產質量,為提升廣播電視服務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所以,為了創作出更優質的廣播影視節目,廣播影視行業也應將智能技術融入廣播影視節目制作中,加強智能化監管。
目前,隨著廣播影視行業日益發展,廣播影視節目類型和內容逐漸豐富起來,相應的廣播影視節目監管工作量也隨之增加。為保證廣播影視節目監管工作效率,廣播影視行業要合理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搭建廣播影視節目智能監管系統:一來,了解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狀況,結合廣播影視節目監管工作流程,以云計算平臺為基礎,搭建相應的系統架構。在此基礎上,全方面、系統優化各類資源配置,并將監管的內容按照實際進行細分,便于監管工作的開展;二來,從綜合角度出發,將智能檢索、智能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巧妙運用到廣播影視節目監管工作中,把握技術特征和應用關鍵點,全方位實現廣播影視節目智能化監管。通過搭建智能監管系統,及時發現廣播影視節目中的敏感內容,并及時預警,保證廣播影視節目質量。
順應時代積極融入新媒體環境
現如今,互聯網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微博、微信等各種社交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同時也豐富了市場營銷手段,市場營銷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這種情況下,我國廣播影視行業要想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就必須積極順應時代發展趨勢,踐行智慧化、智能化發展理念,融入新媒體環境,豐富廣播影視節目內容和節目呈現形式,滿足新時代用戶的實際需求。為此,廣播影視行業要積極轉變角色,通過借助媒體技術和平臺,豐富營銷手段,實現集束效應,以此滿足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現階段,許多行業都開始加大廣告投放力度,如電商行業、訂餐服務行業、在線旅游行業等。廣播影視行業也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網絡搜索引擎以及各種自媒體平臺創新其營銷方式,積極融入新媒體環境。與此同時,積極利用社交功能,如節目的收藏功能、評論功能、轉發功能、關注功能等,與網絡專題、廣告、市場調研、活動推廣等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廣告聯動效應。
圍繞智能技術豐富廣播節目呈現形式
2022年,山東衛視陸續推出《超級語文課》《戲宇宙》等文化節目。這些節目注重科技賦能,助力審美和創作飛躍,探索運用VR、AR、特殊攝影、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新奇特”視覺體驗,用新形式推動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同時注重移動優先,將文化節目精彩內容按小屏規律剪輯成中、短視頻,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傳播,吸引年輕人關注,呈現方式比較新穎。VR、AR等新技術的使用,豐富了廣播影視節目的呈現形式,為觀眾帶來更真實、奇妙的視覺體驗。因此,在數字經濟發展背景下,廣播影視行業也要深入應用新媒體技術,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豐富廣播節目呈現形式。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應運而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媒體內容生產方式、節目呈現形式以及內容分發模式,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感受。例如,廣播影視行業在制作歷史文化類廣播影視節目時,可以根據節目預設的文化主題和風格,巧妙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歷史人物故事動態呈現出來,讓觀眾直觀感受歷史的變遷,體悟歷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既能讓更多人喜歡上傳統歷史文化,又能傳播歷史文化。不僅如此,近年來,抖音平臺用戶逐漸增多,廣播影視行業可以制作“爭當文化傳承人”等相關主題的電視節目,再和抖音平臺合作,同時開展線上短視頻二次創作活動,搭建觀眾與節目之間交流的橋梁。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傳播節目內容,讓更多用戶關注節目,喜歡節目。
打造優質直播帶貨節目促進行業發展
打造優質直播帶貨節目,是促進廣播影視行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例如,2022年11月10日,央視頻和阿里媽媽平臺營銷策劃中心聯合出品《央young球迷之夜》這檔直播微綜藝節目。《央YouricT球迷之夜》聚焦世界杯足球主題,融合備類內容形式,將球迷劇場、趣味比賽、文藝節目等多樣化內容融合于同一舞臺,在聊球、玩兒球的同時,觀眾還逐一嘗試體驗了當晚的各項產品,完成直播帶貨任務目標。據統計,截至當月11日,《央young球迷之夜》全網直播觀看量1116萬,全網話題總閱讀量3.45億,全網短視頻觀看量3903萬,全網收獲14個熱搜熱榜。因此,廣播影視行業可以借鑒這種做法,重視直播帶貨節目邊界,避免出現過度娛樂化傾向,保證節目質量。一方面,節目主持人要時刻銘記直播帶貨節目播出的最終目的,把握直播帶貸節目自身的社會傳播力、影響力和引導力,將社會效益置于首要位置;另一方面,節目方要嚴守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格調,警惕其他電商平臺為了吸引流量、博眼球的無下限炒作、過度娛樂化的風氣。同時,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要明確節目播出的目的是吸引消費者,要不斷積累目標客戶,并根據節目主題風格的不同,將客戶進行細分,為他們精準推送直播帶貨節目,滿足其個性化消費需求。除此之外,廣播影視行業要豐富直播帶貨節目內容,從文藝節目到線上互動,再到趣味游戲,活躍節目氣氛,調動觀眾熱情,激發其購買欲。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廣播影視行業逐漸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如傳統廣播影視數字化、主流媒體新媒體化、時政新聞報道融媒體化等。在數字媒體不斷創新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廣播影視行業也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即管理智能化、應用智慧化、全面高清化。同時,加強廣播影視節目智能化監督川頁應時代,積極融入新媒體環境;圍繞智能技術,豐富廣播節目呈現形式;打造優質直播帶貨節目,促進廣播影視行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