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柄文
摘 要:國外設計政策體現在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體現在設計行業。其中服務設計作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聚焦行為、流程和環境的創新以及由此帶來的效率、效益體驗和意義的改變。無論是在基礎建設還是對外交流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相關服務建設。中國作為“一帶一路”的主建設國家,應發揮自我優勢,倡導互聯互通的優先領域,為沿線國家服務設計提供建設解決方案。服務設計中以用戶對象為中心,強調協同創新的原則,與設計政策本身的性質有耦合性,故可以通過分析國外一些已實施的案例,總結出其服務設計的特點。本文通過對成功案例的總結分析,并結合實情為我國的服務設計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外設計;服務設計;借鑒與啟示
一、我國服務設計現狀
(一)涵蓋范圍
服務設計作為多學科的融合產物,其研究的本質是關于人、物、行為、社會、環境之間的系統設計,以及整個系統的服務與體驗。早在1949年,IBM就提出了“IBM Means Service”,服務設計概念的萌芽開始出現;1969年,成立了最早運用服務設計的咨詢公司“Cambridge Consultants”;千禧年后,服務設計的價值逐漸被認可,國內對其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服務設計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是合理化工業進程、社會穩定和人民福祉的有力保障,也是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的可行規劃方法。
(二)交融互通
當下,服務設計在國內依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中國正在積極推動支持服務設計的相關政策出臺,成立對服務設計提供資金支持或學術研究的社會組織,舉辦服務設計相關活動。但由于服務設計剛剛得到國家相關部門關注,政策尚不完善。在《2020中國服務設計報告》的調研中,調研對象主要選取了服務行業的從業者、設計師以及政府公務員。該群體是有較強服務意識、對服務質量較為敏感的相對專業人士。在調研對象中,86.6%的受訪者認為國內服務設計行業尚未成型,38.06%的受訪者在企業中運用過服務設計,這說明受訪者普遍認為中國服務設計發展程度不高,服務設計理念在企業中被較少運用。
(三)政策制定
基于服務設計的交叉特性,它涉及了設計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廣泛內涵。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同時也是應用服務設計的一門產業,兩者在原則上都以人為本,高度契合。近年來由于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格局巨變,以及疫情帶來的環境沖擊,中國旅游業面臨著巨大挑戰,正在尋求改變和機遇。“文旅融合”作為現下的熱點話題,也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文化主題的旅游、酒店以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為主體,讓各類文化主題元素的活動全方位融入產品和服務中,以此通過文旅方式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振興鄉村,提升文化軟實力。
二、國外設計政策典型案例
設計政策的概念最早出現于歐洲,各個國家在關注到設計政策的價值后,用自己的辦法摸索出一條適用本國的設計政策實行之路。歐洲的設計政策制定大多由政府進行推動,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設計政策與設計促進計劃,由企業實施,共建國家設計系統。歐洲的設計政策中曾多次提到用創新推動經濟發展,關注自身文化產業并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有國家特色的設計政策之路。
1991年,服務設計正式在設計領域作為學科被Bill Hollins和Gillian Hollins提出。設計政策的價值在被重視和肯定的同時,服務設計作為設計工具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案。
(一)英國設計政策典型案例
英國作為最早關注設計政策的國家,已經有不少政策實施案例。國家制定政策使用的非強制手段讓企業、機構和民眾都更加容易接受,產生了較好效果。其政策傳播方式將“管理”和“設計”兩者結合,先后經歷兩次改變:第一次將“管理學”引入“設計”領域,最后促成皇家藝術學會設立“設計管理獎”;第二次傾向“管理學”,就企業管理和效率提升做出戰略性產品設計與策劃。2016年至今,英國的Design Competition Creative 3將主題定為“創意3”,分為三個領域——生活、兒童、戶外,尋找開發由年輕設計師提出的設計想法原型的企業。英國堅持了近90年的鄉村保護運動,下設機構組織健全、結構嚴謹,在保護鄉村土地的同時保護鄉村文化,重視民眾參與,打造出美麗、平靜和能陶冶性情的鄉村景觀。
(二)芬蘭設計政策典型案例
芬蘭的設計政策啟蒙時間較早,在20世紀中后期便已有萌芽,當時芬蘭的上層管理者意識到設計政策對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尤為重要,到20世紀90年代,芬蘭政府便開始制定國際設計政策,自此設計政策在芬蘭興起。芬蘭的設計發展來源于它的文化,芬蘭設計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已經產生品牌效益,芬蘭設計成為芬蘭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內容。芬蘭設計不是簡單地物化北歐傳統文化,也不是創造經濟收益的工具,而是依靠政策的引導和支持。芬蘭的國家設計政策主要經過了四個重要時期:建設時期、技術發展時期、國家創新系統時期和國家設計政策時期。芬蘭根據自我國情,適度調整設計政策的指定方向,持續維護芬蘭設計這一招牌,呼喚創新并注重服務設計,注重人才培養與知識流動。芬蘭希望通過“設計主導城市發展”這一戰略實踐,塑造赫爾辛基這一城市品牌形象,并期待通過設計產業和旅游來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三)意大利設計政策典型案例
意大利在設計政策上具有高分散性,即國家創新體系并不是由一個國家政府部門進行全權管理和政策方向制定,而是分散于各個分支機構中,各個體系之間互相協調,相互支撐,形成整體。意大利充分利用本國文化氛圍濃厚的優勢和悠久的藝術歷史,來奠定設計政策與服務設計發展的基礎。2015年,由米蘭理工大學發起、國家投資舉辦的Next Design Innovation,旨在支持年輕人才的預孵育,能夠結合設計和嵌入式技術,試驗新的模擬數字制造工藝。該措施可以提高本地的制造能力,同時在企業產品的設計、分銷和企業與企業之間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聯系,最終使設計師受益。
三、國外設計政策對我國服務設計的借鑒與啟示
在英國、意大利、芬蘭這三個較有代表性的國家中,所表現出的設計活力以及為國家帶來的政治、經濟、文化收益來看,設計政策產生的價值功不可沒。這三個國家在政策的制定以及服務設計的運用上有著相同的特點,許多觀點看法值得我們從中尋找借鑒和啟示。
(一)重視設計價值
國家要注重創新帶來的價值,通過設計創新推動發展,要在不同領域之間相互協作,構成一套設計政策框架,在經濟、社會、教育、環保等領域應用創新設計方法,與相關政策結合,實現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資源互通。創造適合創新設計的環境,以解決當下社會問題和傳遞設計智慧為側重,統一協調,統籌規劃。在政策推行上,國家要適當控制強制規定的制定,借鑒英國在“輕推”戰略上的成功,讓設計師和民眾易于接受,使設計走進生活。
(二)關注年輕設計師
企業要重視年輕設計力量,緊跟時代步伐。大量舉辦的各類設計競賽和調研活動使年輕設計師有機會嶄露頭角,同時讓企業和政府能夠發現相關專業性人才。調查研究顯示,企業和機構逐漸傾向精專某一專業、同時兼具多項才能的復合型人才。這也側面說明政策鼓勵和設計的教育過于精細化,無法系統地為實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英國政府和機構舉辦過數量眾多的設計政策與服務設計的相關競賽,參與者多為在校學生和年輕設計師,主要目的是鼓勵相關人才良性競爭、選拔優秀人才、鼓勵國際間思維交流。中國也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國家戰略的驅動下,不斷優化設計創新環境,從高校教育中推動復合型人才的出現,加強校企合作、聯合研究和商業立項,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三)注重自身特色文化
在文化層面,設計政策的研究離不開對自身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意大利在進行設計政策的框架制定時深度綁定政策與文化的關系,將自身傳統藝術、傳統手工業繼續發揚,在繼承的基礎上走出了創新之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內地區產業差異明顯,特色產業融合不足,各地區的發展程度也不同,缺少與當地特色產業如畜牧業、紡織業、旅游業、工藝美術業的結合。中國文化底蘊深厚,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進一步挖掘文化價值內涵,激發生機與活力,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四、我國服務設計政策的實踐路徑
(一)立足鄉村,推動鄉村建設
鄉村蘊含著巨大的潛力。當各領域的研究者更多地將目光移向鄉村時,越來越多的問題被發現,同時背后更多的價值也被挖掘出來。2021年,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鄉村振興不只是經濟,還有文化的振興。農村發展過程以人為本,問題綜合復雜,適合使用服務設計的方法進行解決。創意產業可以為農村帶來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農村元素經過設計產業轉化為景觀設計、廣告設計、建筑設計來提升傳統農作物經濟附加值或開發特色農業旅游;以當地特色傳統手工業為主的鄉村提供產品設計、工藝美術創新,打造體驗經濟,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和多業態融合,為自身振興提供發展驅動力。
(二)立足云南,依托多元文化
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部,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沿陣地,是中國向東南亞和南亞開放的門戶。云南地域遼闊,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各地民風民俗存在較大差異,構成了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這成為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在云南鶴慶縣新華村,農業資源并不富足,當地居民發揮自己的手工藝專長,打造出了“鶴慶銀器”這一品牌,吸引了各行業的復合型人才加入鄉村的設計與建設中。經過不斷努力,新華村的銀器已經家喻戶曉,曾經的留守兒童、鄉村青年勞動力流失等問題也消失不見了。當地的文化命脈在手藝的代代傳承下一直延續著,形成了文化自覺,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礎上,作為傳播使者將中華文化向外輻射。該地區通過政策方針的引導,結合自身優勢,利用服務設計的方式,實現了多產業融合,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三)立足中國,促進產業融合
中國的國家設計系統框架,在國家、企業與各方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正日趨完善與成熟。服務設計的實施使政策得以體現,進而解決當下面臨的社會問題。問題大多綜合且復雜,想從中找出解決方法,常常要從單個領域突破,再融合聯通其他領域。產業融合將旅游業、管理業、設計業、手工業等各領域互通互聯,既提升了內部工作效率,又精簡框架,提高了整體價值。
五、結 語
國外服務設計政策中重視創新設計價值、重視本土文化產業的特點,對國內設計政策有借鑒和啟示的意義。在“一帶一路”背景下,設計政策的作用價值被不斷展現出來,政府制定的設計政策自上而下地確定了國家建設方向,建構了國家設計框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有必要觀察學習外國的設計政策經驗,并針對中國的情況,有取舍地借鑒轉化,摸索出一套適用于本國的設計路徑。
當下國內設計政策對中華傳統文化有相當高的重視程度,但將文化和產業相結合的設計政策仍然不充分。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研究和案例較少,在當下體驗經濟盛行的時期,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都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 許平.影子推手:日本設計發展的政府推動及其產業振興政策[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9(5):29-35.
[2] 蒲桂平.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旅游服務設計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20.
[3] 黃立群.服務設計在英國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0.
[4] 徐曉冬.國家設計系統建構視角下的設計政策比較研究[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20.
[5] 陳朝杰.設計創新驅動國家發展[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18.
[6] 王婷.基于旅游體驗的智慧旅游信息服務系統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