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的教育思想主要有反對應試教育,抵制宋明理學;堅持學用結合原則,推崇君子之學標準;主張雜學旁收,力爭上游;要求相題立格,量力而行。這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們汲取與借鑒,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紅樓夢》;教育思想;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3)03-0113-03
一、反對應試教育,抵制宋明理學
《紅樓夢》誕生的時代,宋明理學盛行,深刻影響教育領域。理學家朱熹《四書集注》,是官方規定的學子必讀書目。朝廷科舉考試所用體式八股文,從題目確立到內容寫作,都必須以該書為依據。然而,清代初期,三大思想家尤其是顏元反對應試教育,抵制宋明理學。這種激烈的對抗,在《紅樓夢》的有關故事情節中便有所體現。如其第9回,寶玉將入家塾讀書,父親賈政找來伴隨李貴傳話:“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是先把《四書》一起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①第81回,賈政嚴令寶玉:“自今日起,在不許做詩做對的了,單要習學八股文章。”②他親送寶玉重入家塾,又求托先生賈代儒:“目今只求叫他讀書、講書、作文章。”③所謂“先把《四書》一起講明背熟”,就是字求其訓,句索其旨;熟讀為始,精思繼之;索其蘊奧,終有所得的套路。所謂“習學八股”“作文章”,就是按其固定格式,詮釋經書義理,不能表達個人見解,只是代圣人立言。所謂“讀書、講書”,就是專以讀講為學;讀講之余,繼以靜坐,體認天理;以主敬為其根本,以窮理而致其知。這便是從書本到書本,死讀書,讀死書,耗盡平生心力。此外,賈政命令兒子“不許做詩做對”,不許涉獵詩詞、古文,目的在于讓他全力以赴地應對科舉考試。由此可見,賈政是地地道道的應試教育的維護者、宋明理學的代言人。為了徹底揭露賈政的丑惡嘴臉,《紅樓夢》不惜采取矯枉必須過正的原則,對理學家提倡的一切讀書活動予以質疑。第82回里寶玉對黛玉說了一段話:“還提什么念書?我最厭這些道學話。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誆功名,混飯吃,也罷了,還要說代圣人立言!好些的,不過拿些經書湊搭湊搭還罷了;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④寶玉所說的“道學話”,正是理學家倡導靜坐讀書的話。提到“念書”二字,寶玉便大為反感。這與顏元《存學編》否定理學家全部讀書活動的態度是一致的:“若讀盡醫書而鄙視方脈、藥餌、針灸、摩砭,妄人也。”⑤寶玉說穿在這些“妄人”毒害下,讀書人的丑陋行徑:第一,打著代圣人立言的旗號作八股、治經書,從而達到“誆功名,混飯吃”的目的。恰如《存學編》所說:“今之治經者,為無用之文,徼倖科名而已,果何益哉?”⑥第二,“拿些經書湊搭湊搭”。既然是湊搭的東西,則不是浮言就是虛文。誠如《存學編》所說:“但問朝廷科甲,才能揣摩,皆騖富貴利達。浮言之禍甚于焚坑。”⑦第三,“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即所做學問,只不過是裝神弄鬼、招搖撞騙的把戲而已。又如《存學編》斥責的那樣:“或學訓解纂集,或學靜坐讀書,或學直捷頓悟。”⑧統統是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的勾當。
《紅樓夢》通過描寫賈政與寶玉父子的對立關系,真實地再現當時維護與反對應試教育、提倡與抵制宋明理學的兩個派別之間斗爭的激烈性。
二、堅持學用結合原則,推崇君子之學標準
孔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始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⑨孔子要求弟子們學習《詩》須重在應用,能夠運用其理念,辦好政務,運用其語言,應對外交。他倡導學用結合的教育原則。
《紅樓夢》第17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節,始終貫穿著孔子學用結合的教育思想。該回書介紹:大觀園建造工程告竣,賈政帶領眾清客及寶玉游賞,并命眾人題擬對額。寶玉一路的談吐、見解及所題對額,其水準駕眾人而上,他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創作實踐當中。該回一一記錄眾清客對寶玉正面贊揚和賈政貌貶實褒的話,如天分高,才情遠;不讀腐書;以一知充十用;才情不凡;能知道許多古人,記得許多舊詩;套得妙;妙解等。借此突出寶玉以學用結合見長的特點。
除了宣揚學用結合的教育思想之外,該回書還將寶玉樹為深得君子之學精髓的典型。
荀子提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⑩的命題。此后,歷代都有學者提出“君子之學”的概念。其中《大戴禮記·魯子立事》的提法最具代表性:“君子既學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習也;既習之,患其無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能行之,貴其能讓也。君子之學,致此五者而已矣。”{11}其實,寶玉只是不愿意死記硬背《四書》等,對其他書籍則無所不讀,并非“愚頑怕讀文章”之輩。第18回中提到,他一路的談吐、題詠,涉及唐代常建、杜牧、許渾、羅鄴、崔國輔、錢翊的詩句,宋代歐陽修、蘇軾,明代唐寅的作品,《尚書》,《詩經》,謝靈運詩的典故等。毫無疑問,寶玉所學達到了“博”的標準。如前所說,寶玉這次將所學文化應用到創作實踐當中,對他來說就是一次實習活動,符合“習”的標準。該回書提到,見到奇花異草,賈政等或“不大認識”,或喚差名稱,寶玉則一一辨認其學名,還以《文選》包括《離騷》《吳都賦》《蜀都賦》為依據,羅列出眾人聞所未聞的許多芳草名。這又從一個側面證明,寶玉對許多科學知識,求其理解消化,達到“知”的標準。“行”,指能落實到行動上,能做事。寶玉參加此次活動,受到眾人包括賈政的贊揚,也算達到“行”的某種標準。該回書還說明,整個活動過程,寶玉總是讓眾人題詠在先,自己題詠在后,基本達到“讓”的標準。
寶玉“博、習、知、行、讓”五者齊備,達到“君子之學”的標準。在寶玉身上,寄托著作者推行“君子之學”的教育理想。
三、主張雜學旁收,力爭上游
如前所述,“君子之學”的首條標準是“博”。這一標準源于儒家的教育思想。孔子率先提出“博學于文”{12}的主張。孟子要求“君子深造之以道”,{13}是以“博學”為前提條件的。荀子所說的“知通統類”{14}原則,更是在“博學”的基礎上,實現人通曉多個門類知識體系。《禮記·中庸》重提“博學之”的口號。儒家的這些觀點,被《紅樓夢》改造為“雜學旁收”的教育主張,這一主張集中體現在對薛寶釵的描寫上。
《紅樓夢》第8回提到,寶釵譏笑寶玉“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15}寶釵正是以雜學旁收的底氣,爭勝于大觀園。第18回中,寶釵建議寶玉應該投合賈元妃之意,將詩稿的“綠玉”改為“蠟玉”。寶玉詢問,“蠟玉”可有出處?寶釵提醒他,出自唐朝韓翊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干”。寶玉洞開心意,稱她為一字師。{16}這足以說明,與寶玉的雜學旁收相比,寶釵有過之而無不及。第42回提到,惜春將為大觀園作畫。對此,寶釵指出:“你若照樣兒往紙上一畫,是必不能討好的。”{17}進一步強調其布局是有多少、主賓、添減、藏露、疏密、高低之分的。寶釵準確揭示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至少說明她懂得許多繪畫理論。到了第45回,寶釵前來探望一春一秋必犯舊疾的黛玉,修正黛玉的藥方,發表“平肝養胃,滋陰補氣”{18}之論,更表現出醫學知識的豐富。第64回中,寶釵認為黛玉《五美吟》,是“命意新奇,別開生面”{19}之作,這又證明她擅長文藝評論。在第18回里,元妃主持題詠活動,唯寶釵與黛玉的作品在眾姊妹中脫穎而出。在第38回里,寶釵創作的《螃蟹詠》,被眾人推許為“食蟹的絕唱!”{20}
《紅樓夢》將寶釵描寫成多才多藝的知識女性、雜學旁收的專家,借此倡導“雜學旁收”的教育主張。
司馬遷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21}《論語》:“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22}記錄了孔子的在各學科表現優秀的弟子。孔子經常組織弟子們開展各種與教學相關的競賽活動。據《論語》,孔子要求子路、曾點、冉有、公西華各自談論人生志趣,并一一評判他們的發言水平。結果,孔子用“吾與點也”{23}一句評語,實際上將這次競賽活動的桂冠授予曾點。
在古代,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要爭當各學科的頂尖人才。《紅樓夢》全盤接受了這種觀念,形成獨特的“力爭上游”的教育思想。踐行這種教育思想的主要人物是林黛玉。
黛玉將自己天賦的“五內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24}化作杰出的創作才能,化作力爭上游的資質。以《紅樓夢》第18回為例,大觀園內,開展題詠競賽,最具權威的裁判賈元妃,先后兩次做出裁決,“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所及”{25}“杏簾一首為四首之冠”。{26}所說的寶玉所作四首,其中《杏簾在望》一首,恰是黛玉代他所擬。實際上,此次活動中,唯有黛玉獲得兩項冠軍。第28回提到,一首長達五十余句的《葬花吟》,黛玉竟“隨口念了”{27}出來。作者“夸而有節,飾而不誣”,{28}真實地再現黛玉無與倫比的文學創作才華。從《葬花吟》的思想性、藝術性看,確立了其在全書所有人物詩詞創作中獨占鰲頭的地位。第38回敘述了黛玉作詩《詠菊》《問菊》《菊夢》,包攬了菊花詩創作前三名。
黛玉創作的詩詞,一次獨占鰲頭,一次兩獲冠軍,一次包攬前三名。這些事實,生動地注解著“力爭上游”的教育思想。再聯系《紅樓夢》攀上中國古典小說創作高峰的事實,作者則以非凡的創作成就,踐行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四、要求相題立格,量力而行
《左傳》說:“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29}墨子曾多次闡述量力而行的觀點,指出:“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30}又說:“量腹而食,度身而衣。”{31}還說:“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32}即把握分寸,能深入則深入,能淺出則淺出,能增加則增加,能減少則減少。《紅樓夢》繼承上述觀點,形成相題立格、量力而行的教育思想。這種教育思想,完整地反映在該書第78回“老學士閑征姽婳詞”的情節里。
當時,賈政與眾幕友談及恒王和林四娘的故事,便命寶玉、賈環、賈蘭各作一首悼念性的歌詞。三位學子憑依各自的年齡、學養、見識、能力等,選擇了合適的體式進行創作,這本身就說明他們皆能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論及相題立格,理所當然地聚焦于寶玉身上。賈蘭率先寫出一首七絕,眾幕賓大贊:“小哥兒,十三歲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學淵深,真不誣矣!”{33}隨后,賈環寫出一首五律,眾人又道:“更佳!到底大幾歲年紀,立意又自不同。”{34}描寫至此,已為寶玉亮相蓄足氣勢。接著,寶玉指出:“這個題目似不稱近體,須得古體,或歌或行,長篇一首,方能懇切。”{35}徹底否定賈蘭、賈環所選的體式。然后,眾人轉口贊揚寶玉:“我說他立意不同!每一題到手,必先度其體格宜與不宜。這便是老手妙法。這題目名曰《姽婳詞》,且既有了序,此必是長篇歌行,方合體式。”{36}于是,寶玉幾乎一口氣兒念出一首長達46句的歌行,被賈政當場記錄在案。他的創作經過,真如張耒《東山詞序》所言:“滿心而發,肆口而成,不待思慮而工,不待雕琢而麗。”其間夾雜著眾人贊揚的話,諸如古樸老健,極妙;平敘最得體;用字用句,皆入神化;體貼至此;流利飄逸;句子也綺靡秀媚得妙;通句轉得也不板;布置,敘事,辭藻,無不盡美;鋪敘的委婉等。該回書中寶玉的創作過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相題立格、量力而行的教育思想。另外,該回書暗示,實用性的人才應該靈活運用各種文體,高質量地創作出各種題目、題材、內容和立意的文章。經過認真考證發現,古代的各種實用性文體,如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等,都被作者靈活運用,在書中均有相關精彩片段。作者通過創作實踐,體現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
注 釋:
{1}{2}{3}{4}{15}{16}{17}{18}{19}{20}{24}{25}{26}{27}{33}{34}{35}{36}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108,1065,1066,1067,100,210,522,559,833,469,5,210, 221,326,1027,1027,1028,1028.
{5}{6}{7}{8}顏元.四存編·存學編[M].北京:中華書局,1959:55,102,44,46.
{9}{12}{22}{23}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35,63,110,119.
{10}{14}章詩同.荀子簡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76.
{11}顧樹森.中國古代教育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0:24.
{13}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4:189.
{21}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1973:1938.
{28}范文瀾.文心雕龍注[M].北京:中華書局,1958:609.
{29}杜預注.春秋左傳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02.
{30}{31}{32}孫波注釋.墨子[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201,209,171.
(責任編輯 徐陽)
On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DONG Qing-yu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 opposing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and resisting Confucianism are the first opinion;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the second opinion; human should study hard in order to develop all round; setting up pattern and act according to your ability. These educational thoughts are still worthy of our learning and reference, and have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Educational Thought; Significance
收稿日期:2022-08-09
作者簡介:董清宇(1990-),女,漢族,內蒙古赤峰人,赤峰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