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斐
【摘 ?要】國民經濟的轉型發展推動了市場經濟形勢的變動,這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帶來更大的挑戰,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采取一定的方式提升自身的發展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在此背景下,業財融合受到重視。業財融合的重點在于推進業務工作和財務工作的融合,為業務工作的開展提供財務保障,為財務工作的開展提供正確的方向。對此,論文從財務共享與業財融合的相關概述出發,對業財融合的重要意義展開探討,鑒于財務共享對于業財融合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對現階段業財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而后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可以在財務共享背景下推動業財融合的有序開展。
【關鍵詞】財務共享;業財融合;問題
【中圖分類號】F275;F270.7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3-0188-03
1 引言
在我國經濟轉型發展階段,企業面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要求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財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益,積極推進業財融合,構建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財務層面的支撐和保障。然而,現階段部分企業在業財融合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阻礙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有序開展,對此,應當以財務共享為背景,以業財融合為途徑,充分發揮財務工作對于業務活動的保障作用,助力企業持續發展。
2 財務共享與業財融合概述
2.1 財務共享概念
財務共享指的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信息化財務平臺為依托的新型財務工作方式,是對傳統財務工作的優化和改革,帶動企業財務工作有序開展。企業結合自身需求搭建財務共享平臺,實現財務工作流程的完善和再造,能夠有效提升財務工作效率,尤其是對于一些流程化的財務工作而言,財務共享具有更為突出的效果,如財務核算、費用控制等。同時,財務共享可以形成規模效應,有效降低財務工作的成本,規避各類財務風險,這對于企業提升財務管理的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2.2 業財融合概念
業財融合指的是現代企業立足自身發展情況,以業務活動和財務工作相互融合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業財融合打破了企業財務工作和業務活動相互獨立、相互割裂的局面,實現業務和財務的融合交流,并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使財務工作具有更明確的方向,而業務活動具有更強力的支撐。業財融合的推進對于強化企業風險管理具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在對財務人員、業務人員展開聯合培訓的基礎上,可以使雙方能夠主動察覺自身工作期間面臨的各項風險因素,并通過雙方的協作與互動,全面評估、分析和防范風險因素,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2.3 財務共享對業財融合的保障作用
前文提及,財務共享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信息化財務平臺為依托,這也決定了財務共享的信息化屬性,而業財融合恰巧是建立在企業具備較高的財務信息化水平的基礎上才得以有序推進的。因此,財務共享對于業財融合的開展和實施具有極為重要的保障作用,從這一點來看,企業加快財務共享平臺或共享中心的建設也是尤為必要的。
3 財務共享背景下業財融合的重要意義
3.1 提升企業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業財融合推動了企業財務管理流程的前置,相較于傳統的財務管理,業財融合可以推動財務工作融入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使財務人員能夠了解業務活動開展情況、業務流程,并站在財務的角度發現業務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出、分析其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控制方案或措施,這可以使企業的業務經營、業務決策具有更高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財務人員可以針對業務部門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為業務部門下一步的經營決策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發揮財務對于業務工作的支持作用,從而為業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保障,突出體現業財融合的價值。此外,業務部門可以根據財務部門給出的結果或者相應報告作出更為科學合理的決策,使企業保持正確的業務方向,充分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3.2 推進企業的精細化管理與風險控制
業財融合的推進需要財務人員詳細了解業務情況,深入業務工作一線,全面收集、分析各類數據,找出業務活動存在的問題并分析相關原因,尤其是在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領域,做好業財融合可以有效提升成本控制效果,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這既是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由于業財融合需要財務人員深入業務一線,這也使財務人員能夠發現業務方面存在的風險因素,并從財務的角度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評估,尤其是估算財務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而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風險因素轉化為風險問題,最大程度上降低財務風險、業務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
4 財務共享背景下業財融合問題分析
通過前文的論述不難發現,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具有密切聯系,而且財務共享可以為業財融合提供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推動業財融合的有序開展。同時,業財融合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精細化管理和風險防控具有積極作用。然而,結合財務共享情況來看,現階段的業財融合面臨一定的問題,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4.1 思想認識有待優化
業財融合是現代企業立足自身發展情況和需求而采取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對于企業自身的業務發展和財務工作開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部分企業對于業財融合認識不全面、不充分,導致業財融合受阻。在思想認識方面,企業領導者的觀點和態度尤為重要,但部分企業領導并未意識到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并未對其給予足夠重視,導致其他管理人員、基層員工并未有效配合業財融合的開展[1]。同時,從基層員工的角度來看,部分業務部門的員工認為業財融合應當由財務部門帶頭開展,業務部門被動配合即可,故而在業財融合期間缺乏足夠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業財融合的推進。
4.2 管理體系與相關制度有待完善
現階段部分企業嘗試推進業財融合,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然而,由于這些企業在業財融合方面處于起步階段,故而企業本身缺乏足夠的經驗,也并未建立起相應的管理體系,制度建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給業財融合帶來困擾。具體而言,管理體系與相關制度建設不完善主要表現在業財融合的權責和內容兩方面。從權責角度來看,業財融合的責任未能具體落實下去,導致部分財務人員或業務人員在業財融合期間出現不積極、不配合的情況,而且不明確的權責機制容易導致責任推諉、追責無人的情況,一旦業財融合期間遇到問題,必然會出現權責方面的糾紛。從內容角度來看,由于管理體系和制度建設不完善,業財融合的內容、工作流程和相應標準不夠明確,導致業務人員、財務人員在業財融合期間處于無據可依的狀態,勢必會給業財融合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
4.3 人才隊伍建設不到位
在企業推進業財融合的過程中,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的工作水平、專業素養對于業財融合的效果具有直接影響。業財融合需要具備財務知識、管理學知識并了解企業的業務發展現狀的財務人員,同時,業務人員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財務知識[2]。然而,從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內部缺乏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具體表現為財務人員對于業務狀況不了解,缺乏與企業管理、業務活動相關的知識,而業務人員缺乏財務知識基礎,導致雙方難以進行有效合作,對企業的業財融合造成一定的干擾。
4.4 企業信息化建設不足
前文提及,財務共享、業財融合具有密切聯系,而且需要企業具備較高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在財務共享的背景下實現業財融合。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部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未能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搭建相應的財務共享中心,未能有效推進業財融合的開展。與此同時,部分企業的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存在信息壁壘,甚至兩個部門之間的系統不兼容,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轉檔操作,而轉檔操作不當可能導致信息數據損毀,由此可見,信息化建設不足給企業的業財融合帶來一定干擾。此外,一些企業雖然著力推進信息化建設,但忽視信息安全風險防范工作,而業財融合使企業面臨新的信息安全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的業財融合帶來阻礙。
4.5 業財融合考核有待完善
相較于傳統的財務工作,業財融合跨越了部門之間的壁壘,打破財務部門、業務部門之間的界限,但這給考核工作帶來新的困擾[3]。如果缺乏完善的考核機制,則無法診斷業財融合的效果,也無法針對業財融合下一步的舉措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而在業財融合的情況下,相應的考核工作需要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聯動才能完成,但雙方的聯動不足,給業財融合考核帶來障礙,加大了業財融合推進的阻力。
5 財務共享背景下業財融合推進策略
5.1 強化思想動員,形成足夠重視
前文提及,企業對于業財融合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業財融合的最終效果,而部分企業對于業財融合的必要性認識不足,影響了業財融合的進度。有鑒于此,企業應當做好相應的思想動員工作,使企業上下各級人員對業財融合形成統一認識。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領導需要發揮關鍵的引導作用,領導應當對業財融合給予高度重視,給出明確支持的態度,進而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環境,為業財融合的推進作好鋪墊。具體而言,企業領導可以在公司總部會議上對業財融合作出重要指示,使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形成高度重視。與此同時,各級管理人員應當對業財融合形成正確認識,著力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業財融合的開展。此外,業務人員需要意識到業財融合的必要性,避免被動等待,而是應當主動出擊,主動與財務人員增加溝通交流,增進合作,就業財融合采取相應的策略,從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相互配合、通力合作。
5.2 推進業財融合管理體系與相關制度的完善
業財融合管理體系與相關制度建設不足給業財融合的推進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對此,企業應當從權責和內容兩個角度推動業財融合建設。具體而言,從權責角度來看,應當堅持權責一體的原則推進制度建設,將業財融合的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身上,可以有效避免權責不清的情況,避免業財融合期間出現“九龍治水”的問題,而且預防出現追責無人的情況。從內容角度出發,企業應當針對業財融合明確具體的內容、流程和標準,尤其是在流程方面,更要通過完善的流程推動各項措施有序落實,有效避免程序風險給企業的業財融合帶來阻礙[4]。在管理體系與制度建設期間,企業可以借鑒其他企業在業財融合方面的成功經驗,而后與自身的業財融合現狀相結合,這對于管理體系與制度建設具有重要助力。此外,鑒于業財融合是一項動態性、持續性的工作,故而相應的制度建設也應當是常態化的,確保制度內容隨著企業發展和業財融合需求的變動而不斷完善。
5.3 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
業務人員、財務人員的綜合素養關系業財融合效果,因此,企業應當著眼于人才隊伍建設,并將其作為推進業財融合的重要手段。具體而言,人才隊伍建設可以從下述方面開展:一是充分發揮傳幫帶機制的重要作用,組織業務人員、財務人員搭建互助幫扶小組,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學習,并參與集體培訓,對業財融合形成正確認識,而且增進對雙方的了解,既可以幫助財務人員了解業務情況,學習一些業務管理方面的知識,也可以幫助業務人員掌握一些基礎性的財務知識,建設復合型業財融合隊伍,從而為業財融合作好鋪墊;二是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從企業外部引進優秀人才,在引進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考查應聘者的財務知識,以及是否具有足夠的業務經驗,從而使新引進的人才為企業發展和業財融合增添助力,這也是推動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此外,在人才隊伍建設期間,應當組織財務人員、業務人員進行定期學習,以在崗學習的方式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更先進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業財融合和工作隊伍建設,有效提升企業的業財融合水平。
5.4 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注重信息安全風險防范
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推進內部的財務共享平臺或共享中心建設,搭配ERP系統突破財務與業務之間的壁壘,實現信息共享,為業財融合提供信息技術層面的支撐。部分企業在信息技術力量方面存在短板,對此,可以采取外部引進、聯合開發的形式,結合企業自身需求搭建財務共享中心[5]。同時,企業應當推動財務部門、業務部門之間的聯動,實現部門之間信息融通共享,提升信息系統的兼容性,有效避免信息數據受損或丟失。信息系統的融通和兼容可以與人才隊伍建設協同開展,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其更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信息系統開展業財融合。此外,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期間,尤其要關注業財融合背景下產生的新風險、新隱患,注重信息安全風險防范,通過智能防火墻、數據密鑰、數據庫等技術做好信息安全工作,避免出現嚴重信息安全問題。
5.5 強化業財融合考核,推進業財融合持續優化
在推進業財融合的初始階段,企業就應當構建相應的考核評價制度,尤其針對業財融合的效果進行考核評價,總結業財融合期間存在的問題與成功經驗,而后為下一步的融合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建議。同時,企業可以將業財融合考核結果與員工的薪酬相掛鉤,從而激發業務人員、財務人員投入業財融合的內生動力,對于表現消極的員工予以相應的提醒,而對于部分表現積極、全身心投入的員工,則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并在推進業財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示范效應,有力提升企業的業財融合水平。
6 結論
結合本文的分析不難發現,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密切相關,業財融合是國民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企業為了促進自身發展而采取的一種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風險防范和精細化管理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鑒于此,企業應當立足業財融合現狀,針對業財融合期間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具體而言,企業需要做好思想動員,對業財融合形成正確認識,積極推進管理體系和相關制度的建設與完善,針對業財融合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并推動信息技術在業財融合期間的應用,最后則要做好相應的考核工作,為業財融合的持續優化提供一定助力。
【參考文獻】
【1】邵慧,曹陽.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業財融合研究[J].財務管理研究,2023(01):109-114.
【2】呂彥花.業財融合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22(24):186-188.
【3】陳鶯.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業財融合的路徑選擇[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2(23):95-97.
【4】蘇博.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研究[J].今日財富(中國知識產權),2022(12):94-96.
【5】葛韻子.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業財融合發展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22(20):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