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方
摘 要:通過梳理企業成長性與成本管控的有關文獻,文章分析闡述國內外研究現狀,發現企業成長性和成本結構和成本管控可能存在相關關系。文章通過借鑒相關研究成果,運用實證研究方法研究制造企業成長性與成本管控的關系,希望為成本管理理論與實務的研究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制造企業 成長性 成本管控 關系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3-040-03
隨著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加劇,企業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不斷攀升,企業的成本壓力在上升,而成本是企業價值源泉,也是利潤驅動力,因此,做好高效合理的成本管控可以使企業經濟效益得以提高,增強企業活力,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成本管控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在生產經營中不斷降低成本費用、較少資源浪費,對成本有效管控,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它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力的關鍵手段。將資金有效運用于提高產品品質、服務質量和人才培養上,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它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基于內部控制的手段進行成本管控,對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進行分析,剔除不合理的支出,控制重點支出,健全內控制度,可以幫助企業對經營業績的考核與評估。它有利于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有效使用。成本管控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實現經濟增長和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新模式,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資產的保值增值,促進社會經濟和諧發展。
一、國內相關研究回顧
本文在分析了以往相關文獻的關注點和研究結論后,發現在企業成本方面國內外研究現狀主要集中在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分析,對成本結構及成本結構優化的研究相對較少。在企業成長性方面,國外學者提出了不同角度的表現形式和影響企業成長性的重要因素,國內研究起步較晚,主要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對中國企業成長性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更適用性的研究,以及豐富了企業成長性的衡量指標研究,有利于定量、直觀地評估企業成長性。此外,國內外學者或多或少認為企業成長性與成本結構存在一定的聯系。但真正研究企業成長性與成本結構關系的文獻較少,有的也只是通過案例研究總結了這一生產現象且沒有統一方向。
惠恩才、馬明(1998)認為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分析是全方位的、動態的分析,帶有前瞻性的分析預測,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處行業和生產產品在國家宏觀調控和政策傾向影響下,會創造出其他行業無法比擬的成長環境。吳世農(1999)認為上市公司成長的真正含義是每股凈收益大于資本的平均成本和凈利潤增長。運用資產周轉率、負債比率等區分變量構建了衡量企業成長性的指標體系,為預測我國上市公司的成長性提供了判定工具。2006年有專家研究民營企業實現戰略提升和成本結構變化的關系, 并提出以成本結構的變化促進民營企業戰略提升的實現。
二、理論分析
(一)成長性定義分析
企業的生產能力代表了企業的成長性,可以體現企業利用資源的未來的發展可能性,往往會涉及到企業的人力資源、組織架構、經營水平、戰略規劃及可能影響企業潛在發展水平的一種預期。企業的成長性也是企業投資人、企業管理層、企業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非常重視和關注的一個綜合指標。
(二)成本結構定義分析
成本結構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其產品的成本構成的組成部分,即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類原材料、人力成本、制造費用等各種類型的成本數額占產品總成本的比例, 主要包含固定的和可變的兩種成本類型。一般從理論上分析,認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特點不同,產品的成本結構也會產生差異。
(三)成長性與成本結構關系分析
影響企業成本結構的因素很多,包括成長性、資本運營效率、企業經營年限的長短、資本結構等。本文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的成長性更強,對成本結構會產生好的影響,并且科技的發展會促使企業的成長性和成本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良好的改變。比如,很多工作可以由智能機器人來代替人工,生產效率更高,生產周期縮短,極大地減少了人力成本。但是,對內部管理的要求會進一步提高。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根據以上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企業成長性與成本結構中的人力成本占比正相關。
(二)樣本選取和數據來源
為了檢驗企業成長性對成本結構的影響,本文以我國A 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搜集了2016—2020年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所有原始數據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
(三)變量說明和模型設計
1.被解釋變量。本文選擇的被解釋變量是成本結構,我們使用人工成本占營業成本比重(laborcost)這一指標。成本結構反映了產品對于人工、材料、動力等要素的需求特點,通常人工成本占比越多,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企業側重于用人力而不是用機器。
2.解釋變量。企業成長性是本文核心的解釋變量。一般地,企業成長性是指企業不斷增強盈利能力,提高發展速度。營業收入增長率(sgrowth)是個廣泛且方便的度量指標,該數值越大,表明企業的成長性越好。
3.控制變量。除了企業成長性,可能影響企業成本結構的因素還有資本運用效率、公司年限、資本結構等,所以我們選取以下8個因素作為控制變量。資本運用效率(roe),用權益凈利率衡量,計算公式為凈利潤與所有者權益的比值。公司年限(firmage),即公司上市至今歷經的年份數。資本結構(lev),用資產負債率率衡量,計算公式為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每股收益(eps),即凈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值。托賓Q(btom),也就是市場價值與重置價值之比,具體計算為(股權市值+凈債務市值)/期末總資產。虧損情況(loss),根據營業利潤是否小于0判斷當年是否虧損,以虛擬變量引入模型,如果虧損計為1,否則為0。營業收入(sales),直接用營業收入總額數據。董事規模(nob_d),對公司董事人數取自然對數。
本文在獲得的企業微觀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運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構建一個體現被解釋變量與解釋變量之間關系的回歸模型,并納入了多個控制變量使得被解釋變量的影響研究更加全面。在以往文獻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我們采取線性回歸的方法來定量分析企業成長性對成本結構的影響,設計了模型如下:
laborcost=β0+β1×sgrowth+∑βi×Z+∑indcode+∑year+μ
其中,laborcost是因變量,以人力成本占比衡量的成本結構;sgrowth是核心自變量企業成長性;Z是控制變量集,一共是8個控制變量,包括資本運用效率、公司年限、資本結構、每股收益、托賓Q、虧損情況、營業收入、董事規模。β0是常數項;β1是sgrowth的系數;βi是各個控制變量的影響系數(i=2,3,4,,,9)。indcode是行業虛擬變量;year是年份效應虛擬變量;μ是隨機誤差項,且與各自變量獨立。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檢驗
1.描述性統計。由表1可知,本文最后選取的樣本數量達4196個,但是托賓Q(btom)的數據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為 4030個樣本。被解釋變量人工成本laborcost的均值為0.109,標準差為0.168,說明各個公司成本結構差異性不大,平均看來營業成本中約11%屬于人力投入。解釋變量企業成長性 sgrowth的均值為0.186,即選取樣本中所有公司的營業收入大體上有著較好的增長,平均銷售增長率為18.6%。但表現最差的公司與最好的個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最小值是負增長, 最大值為27.9%的增長率。其他控制變量方面,營業收入總額的標準差數值比較突出,這主要是因為樣本營業收入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有很大極差。
2.相關性分析。由表2得知,成本結構laborcost與企業成長性sgrowth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16,說明二者之間的相關關系是正向的,但是這個關系在一定統計水平上并不顯著。成本結構與其他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02、-0.026、0.004、0.001、-0.011、-0.009、-0.003、0.004。此外,可以發現解釋變量企業成長性與控制變量之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聯系,但相關系數都沒有超過0.6,說明模型不存在完全共線性,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回歸。
(二)基本回歸分析與分組檢驗
1.基本回歸分析。當只對成本結構和企業成長性做回歸檢驗時,R2的值為0.002;F檢驗的p值為0.9983,遠遠大于任一顯著水平,所以不能拒絕原假設,,即認為模型總體是不顯著的。成長性指標的系數為0.172,t值約為0.86,沒有通過t檢驗,表示該變量自身對因變量影響的統計意義不大。當納入了所有控制變量時,R2的值為0.003,也就是說企業成長性、資本運用效率、公司年限、資本結構、每股收益、托賓Q,虧損情況、營業收入和董事規模共同解釋了因變量成本結構約0.3%的變化,這一解釋力度仍然很小;而且模型總體沒有通過F檢驗,證明模型對于A股上市公司全樣本是不適用的。從每個變量單獨來看,企業成長性對成本結構的影響系數為0.192,t值約為0.93,依舊沒有通過任一顯著水平的檢驗。除了公司年限的微弱顯著影響外,其他控制變量對被解釋變量成本結構的影響也沒有統計意義,這可能是因為全樣本的公司在行業、所有制等特征中各有差異,對于主題關系難以形成統一的結論,因為本文將在分組檢驗中進一步分析國有和民營企業中企業成長性對成本結構的影響。
2.分組檢驗。表3結果表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回歸結果存在很大差異。根據以上結構來分析民營企業情況。R2的值為0.007,所有自變量對因變量共同解釋的力度很小;而且模型總體F檢驗的p值超過10%,在任一統計水平都不顯著。企業成長性對成本結構的影響系數為0.199,但是沒有通過t檢驗,其他控制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也不顯著。關于國有企業,R2的值為0.095,意味著企業成長性、資本運用效率、公司年限、資本結構、每股收益、托賓Q、虧損情況、營業收入和董事規模共同影響了因變量成本結構約9.5%的變化。總體F檢驗的p值很小,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反映了模型具有一定說服力。就每個自變量而言,大多對因變量成本結構有顯著的影響。核心解釋變量企業成長性的系數為0.012,t值約為,對應的p值為0.048,通過了5%顯著水平的檢驗。
五、研究結論及啟示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企業成長性對成本結構影響的計量模型,我們發現在全部A股上市公司樣本中,企業成長性的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可能是因為全樣本的公司在行業、所有制等特征中各有差異,存在多種經濟因素的干擾,所以在該數據樣本中難以形成統一的主題關系結論。我們繼續將企業分為國有和民營兩個組別進行對比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國有企業子樣本中,企業的成長性對于成本結構中的人力成本占比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很可能是因為隨著人力資本的需求不斷升級,企業需要引入和留住更加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來匹配企業發展戰略,使得人力投入相對增加。民營企業子樣本中也呈現類似的正相關關系,但在給定的統計水平上不太顯著,可能是由于不穩定的招工政策安排使得有關人力成本的數據關系不太統一。
參考文獻:
[1] 惠恩才,馬明.如何分析上市公司成長性[J].金融教學與研究,1998(02)
[2] 吳世農,李常青,余瑋.我國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判定分析和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1999(04)
(作者單位:杭州領辰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