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青
摘 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需要融入思政教育,各學院的專業課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在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精神指引下,會計核心課程《財務會計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內容都將發生相應變化。結合該課程實踐具體論述會計專業課教學中如何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及效果分析,并對課程的“思政”建設方向進行了思考和探析。
關鍵詞:課程思政 財務會計 建設方向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3-215-02
為了落實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精神,高校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專業教學全過程,各學院的專業課課程思政是主要的傳播渠道。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相結合,使專業課程能參與高校的育人工作,體現高校育人價值。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中心環節,將思想政治理念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從學生價值塑造和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個方面著手,必須通過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緊密結合,結合會計教育特點,切實落實到課程講解的具體內容中。
一、《財務會計一》課程思政結合點
《財務會計一》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學中思政案例的結合,首先要根據該課程的性質及教學目標及想要向學生傳遞的思政元素及內容進行具體分類,便于對教學案例素材進行有效選擇和融合。例如,在講解教材第一章存貨中涉及到增值稅稅率變化的知識點,可以結合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稅收制度的幾次變遷,并融入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背景及變化:就是避免了營業稅重復征稅、不能抵扣以及不能退稅的各種弊端,而實施增值稅可以達到“道道征稅、層層抵扣”的目的,最終可以有效地減少重復征稅,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有利于企業降低稅負。更為重要的是,“營改增”會改變市場經濟交往中的價格計算體系,把營業稅的“價內稅”變為增值稅的“價外稅”,并會形成增值稅進項稅額和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抵扣關系,這將從深層次上影響到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及各企業的內部結構重新架建,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從而最終惠及民眾。會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營改增”知識點的講解增加大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在講解無形資產章節時,可以結合中美貿易戰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被美國商務部列入了管制“實體名單”。融入企業應當加強內部研發和自主創新的科技理念,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企業必須踏踏實實搞研發才能貫徹落實科學發展戰略。企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才能真正實現“科技興國”。作為當代大學生更需要踏踏實實學知識,為成為科技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在講解職工薪酬及借款費用時,為了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發生的人工成本,必須明確規范職工薪酬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要求通過對企業研發人員職工薪酬可準予資本化的規定,增加研究開發經費投入將會極大地增加企業對科技研發投入的積極性,最終增強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職工薪酬概念范圍外延的擴大,也充分體現了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及以人為本的思想。
最后講解企業會計報表時,樹立只有充分、如實披露相關信息才能降低信息不對稱,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理念。強化法規意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有責任有擔當的良好職業素養和遵紀守法的職業操守和道德規范。所以,專業課程思政的出發點是為了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影響大學生學習及職業發展的切實問題,能夠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
二、《財務會計一》課程思政建設方向
在高校“課程思政”大背景指引下,《財務會計一》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內容將會有相應變化。
1.教學內容的變化。《財務會計一》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內容需要有深度、廣度,滲透專業思想,重點難點突出,邏輯合理,結構清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在大思政的理念的引導下,《財務會計一》教學內容將體現思想性、理論性、現實性與前瞻性,理論與實踐并重。結合財務會計教育特點,精心提煉各章思政要點,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法治觀和道德觀,充滿正能量、誠實守信的合格會計學生。課程思政目標得到實現,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科學與人文精神的培養。
2.教學理念的變化。長期以來有一種片面理解,認為思政是思政課程老師的責任,與專業課無關。其實,每一門課程的授課老師都要擔當起“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所以具體到會計專業課程必須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教學理念必須符合學科專業與課程要求,體現立德樹人思想,強調高階能力以及情感價值的課程思政目標。教師要利用網絡教學培訓平臺主動提高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會計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3.教學模式的變化。借助不同的展現手段,將傳統的教師單一授課轉型為多方位的課程呈現。綜合運用大學慕課、微課等多種新技術手段,線下線上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有效使用智能終端和網絡,使專業課活躍起來,將課程的空間和形式進一步延伸。教學組織有序,教學過程安排合理。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更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使枯燥的專業知識更加直觀、生動和有趣,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未來職業奠定了良好的專業基礎。
三、《財務會計一》課程思政建設實施
第一,需要每位教師把“立德樹人”職責落實到每節課內容的講解,每個練習和每個案例的選擇和編寫中,經過老師們的提煉和精心講解,形成一屆屆學生的價值培養及認同。對教學目標、內容、評價、方法等教學各要素分析全面、透徹,能夠凸顯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同時會計學教研室教師例會進行研討,集思廣益,實施案例共享,拓寬思路。能夠對專業課程思政效果開展有效分析和總結,形成具有較強輻射推廣價值的教學新方法和新模式。
第二,教師要對課程講解中的思政環節進行記錄及反思,形成良好的總結習慣,同時在會計教研室活動中進行分享、提煉和總結,切切實實落實到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
第三,適當增加課程思政時間。課堂教學環節中應當適當增加思政教學時間及內容,根據每個章節內容設計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通過課堂中精心提煉的思政內容和案例分析,將教育思想融入課程體系,是每一位教師的歷史使命。
教師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并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切實擔負起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專業課思政建設,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教師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會進一步落實教師教書育人職責,豐富與完善會計專業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模式。也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政治、職業素養。隨著課程思政教育的不斷深化與改進,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也將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 史曉芬.《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13)
[2] 田麗麗.《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探究[J].會計師,2021(13)
(作者單位:太原科技大學 山西太原 030024)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