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艾優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廣泛地接觸到各種文學作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文本,學生可以開拓思路,拓寬視野,學會分析和判斷。同時,閱讀還能提高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和認知能力,讓他們對自己身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更加了解,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一、拓寬課外閱讀渠道
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外閱讀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提供多樣化的閱讀選擇,如科普讀物、名人傳記、故事集等,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素材。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成立閱讀小組,引導學生定期討論閱讀過的書籍,分享閱讀感受和收獲,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書中的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課外閱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數字閱讀平臺有海量的數字圖書、期刊、雜志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并提供閱讀輔助工具,如在線字典、筆記、書簽等,方便學生隨時查找單詞、記錄感受、標記重點,使閱讀更加高效、便捷。
在開展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與同學互相推薦書籍,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高學生社交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使用閱讀類應用程序,借助設置讀書目標、管理書單等功能激勵學生閱讀。此外,一些閱讀類應用程序還有書評、推薦、排行榜等功能,既方便學生快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又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習慣,為其推送相關類型的書籍。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相關的數字化資源,如PPT、視頻、動畫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閱讀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閱讀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認知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優化班級閱讀角
教師要保證班級閱讀角的環境安靜舒適、明亮通風,可以在墻上張貼一些與閱讀有關的圖畫、海報,或者展示一些學生的閱讀心得,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教師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創設舒適的閱讀環境,組織有趣的閱讀活動,并適時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喜好、閱讀水平、閱讀方式等,據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此外,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閱讀比賽、閱讀俱樂部等,讓學生有機會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閱讀策略和技巧,適時就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促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三、布置課外閱讀任務
教師可以根據語文教學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基于語文教學需求布置課外閱讀任務是一項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工作,在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前,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閱讀興趣和能力水平,據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并提供適宜的指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分享,以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在布置課外閱讀任務時,教師要明確閱讀任務的目的和要求,確定閱讀材料的類型和數量,并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科普讀物、歷史小說、人物傳記等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閱讀筆記、閱讀題目、閱讀導讀等方式,提供閱讀指導,以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在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
四、科學指導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提升小學生閱讀素養的重要途徑,對學生語文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以保證閱讀指導的科學性。
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進行指導。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弱,如果給他們提供較難理解的閱讀材料,可能會讓他們產生挫敗感。因此,教師應該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并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指導。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材料。閱讀興趣是學生主動閱讀書籍的主要驅動力,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
再次,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開展課外閱讀不僅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基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閱讀材料中的內容,啟發學生的思考。
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不是一時的事情,它應該成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進行閱讀,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理念。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精讀法或略讀法閱讀文本。
(一)精讀法
精讀法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一種主要方法,其特點是理解精、閱讀慢、重點多、閱讀量少。這種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閱讀材料,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用精讀法時,學生需要關注文章的每個細節,不斷想象情境,全面理解所閱讀的內容。同時,學生可以用筆記本或閱讀筆記軟件,記錄每個細節和重點內容,寫下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想等。在精讀時,學生要注重思考,分析文章的結構、語言、情節等,尋找其中的隱含信息,并在閱讀筆記中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從而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
在精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線條,將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等重點內容標記出來,方便理解和記憶。精讀結束后,學生要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主動思考文章的意義、價值和影響,進而理解文章內容。同時,學生也要對自己的理解進行質疑和探究,以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和文學素養。全面閱讀、及時記錄、注重思考、突出重點和深入思考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提高閱讀水平和提升語文素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適當調整精讀的難度和要求,讓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樂趣和知識。
(二)略讀法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重要途徑,而略讀法則是開展課外閱讀的一種高效閱讀方法,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瀏覽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和要點,識別文章的重難點信息。略讀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在指導學生運用略讀法開展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仔細瀏覽文章的標題、摘要、目錄等信息,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讓學生明確自己閱讀的目的和重點。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把握段落的主旨和要點,特別是觀點和論證方法,同時關注文章中的關鍵詞、標志詞和連接詞等,理解文章的邏輯結構和信息傳遞方式,識別重點和難點信息。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概括、摘錄、標注等方法,提煉文章的重難點信息,方便后續的深入閱讀和理解。
五、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材料,并給予指導和鼓勵,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借助課內閱讀活動,在課堂上分享一些精彩的閱讀片段,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主動開展課外閱讀,發掘更多的閱讀資源。此外,學校可以設置“課外閱讀俱樂部”或者“閱讀角”,提供一些優質的閱讀資源,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學校還可以舉辦一些閱讀活動,如“讀書分享會”“閱讀大賽”等,讓學生通過分享、比賽等形式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六、促進家校聯動模式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重要途徑,而家校聯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教師要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學生的閱讀活動,與學生一起選擇適合其年齡和閱讀水平的書籍,并陪伴學生一起閱讀,一起分享閱讀體會,討論書中的情節和主題,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欣賞文學作品。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讀書分享會、閱讀推薦、朗讀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也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與家長分享課外閱讀的經驗和資源,鼓勵家長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并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豐富的閱讀資源,根據學生的閱讀需求和興趣,設計多樣化的閱讀任務,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樂趣。
結語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是拓寬學生閱讀廣度和知識面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并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豐富的閱讀材料和科學的方法指導,以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福泉市牛場堡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