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娥
摘 要:在高中英語的學習中,閱讀和寫作是兩個重要的板塊,其中閱讀是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受制自身詞匯量的影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閱讀教學的正常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會帶領學生事無巨細地講解,占據課堂寶貴的時間,學生的各項能力也無法提升,英語閱讀能力低下。針對以往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英語教師可以應用支架理論指導教學,圍繞語篇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構建出不同的支架,輔助學生開展閱讀,幫助學生從中積累更多的詞匯和句型,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本文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入手展開分析,以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為目標,將支架理論與日常教學相融合,構建閱讀支架,降低語篇的閱讀難度。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支架理論;應用策略
支架理論是指一個人的思維、行為和情感水平都處于不同的支架層次中,并且支架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每一個支架層次包含了相應的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以及對世界和自己的認知。支架理論主要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感和愛的需求、尊重和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在閱讀中學生能夠借助不同的文化,經由教師的指引厘清語篇內容,把握文章的脈絡,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而從實際教學來看,受到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閱讀教學效率低下,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甚微,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無法得到提升,對語篇的理解十分有限,而閱讀是考試的必考內容,學生閱讀能力不達標,在考試中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基于此,英語教師要進行反思,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而支架理論的出現為英語開展閱讀教學提供了指引,在支架理論的輔助下,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支架”,輔導學生開展閱讀,激活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中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重中之重。而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高中英語教師會把控著整堂課程,從閱讀相關的單詞入手,幫助學生打通字詞關卡,詳細講解閱讀中涉及的語法知識點,然后給予學生時間閱讀,讓學生逐字逐句地翻譯語篇內容。而學生閱讀能力有限,無法獨立完成語篇的翻譯,但是迫于教師的壓力,需要完成翻譯任務,由于對文章主旨并不了解,不清楚文章背景知識,翻譯只是將單詞簡單地拼湊起來,語句缺乏連貫性,而在此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英語知識點,無法學以致用。英語閱讀意蘊深厚,教師在教學中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閱讀語篇之前,為學生補充相關的知識,如語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文學常識,為閱讀的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知識[1]。
其次,部分英語教師教學理念陳舊,對閱讀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將重點放在習題的講解上,忽視了對語篇內容的解讀,導致學生對語篇的理解有限,做題的效率和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帶領學生分析語篇內容,逐字逐句地翻譯,對語篇中的知識點開展分析解讀,在此基礎上開展習題練習,引導學生依據教師傳授的閱讀方法,文章中定位篩選有用的信息。這樣學生會忽視對語篇的分析,對閱讀技巧產生依賴性,面對理解性的題目一頭霧水,此類題型的錯誤率也比較高。在此模式下,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語篇內容,閱讀浮于表面,閱讀教學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會造成消極的影響。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引入支架理論,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重視對語篇的分析解讀,推動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閱讀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2]。
最后,在現階段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師長期處于應試教育制度下,思想觀念也會受到影響。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課下開展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然后布置相關的習題,通過大量習題的練習來檢測學生對閱讀技巧的應用情況,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專注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部分學生閱讀能力有限,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限,長期如此,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會受到打擊,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熱情也會被磨滅殆盡。基于此,高中英語教師要適當減少課業量,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應用支架理論,構建問題支架、情境支架、合作支架,提高閱讀教學的吸引力,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閱讀中,推動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3]。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支架理論的應用策略
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要想借助支架理論構建高效英語閱讀教學,要在思想層面對支架理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認知,通過搭建問題支架,搭建合作支架,構建情境支架,更好地開展閱讀教學。
(一)搭建問題支架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理論的應用能夠改善課堂教學現狀,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在應用之前,英語教師需要對閱讀教學展開深入分析,明確閱讀在英語學習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分析以往閱讀教學中的不足,結合問題制訂整改措施。以往閱讀教學最突出的問題在于,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保障,對語篇的閱讀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無法獨立完成語篇的閱讀。針對這一問題,英語教師可以構建問題支架,圍繞語篇內容設置相關的問題,在問題的輔助和引導下,推動學生自主閱讀語篇,深入思考分析語篇內容,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比如:高中英語北師大2019年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冊Unit 5《Humans and Nature》Lesson 3《Race to the pole》,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需要學生學習理解“英雄、勇士”內在的含義,梳理和概括Amundson and scott兩位探險家南極比賽的經過和結果,能夠對文中直接引用的Scott的日記內容進行分析,并真實感受到他們的內心世界。語篇中介紹了兩組人同時出發去南極途中所發生的事情,并講述了探險過程中他們是如何面對困難的。英語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支架組織教學,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思維。在PPT中展示南極洲的圖片并設置簡單的問題,“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tarctica?(你對南極洲了解多少?)”“Why do you think explorers go to Antarctica?(你認為探險家們為什么要去南極洲?)”“If you had the chance, would you venture to Antarctica?(如果你有機會,你會冒險去南極洲嗎?)”引發學生思考在南極會遇到的困難和去南極探險需要做的準備,激活相關詞匯,形成閱讀期待,同時也激發同學們的熱情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接著引入閱讀主題,給予學生時間快速瀏覽文章并獲取段落大意,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而進入精讀環節,圍繞語篇內容設置啟發性的問題,如“Would you say that Scott and his team are losers? Why or why not?(你會說斯科特和他的團隊都是失敗者嗎?為什么或為什么不呢?)”“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hero in the real life?(你認為現實生活中英雄的主要角色是什么?)”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理解文章,理解文章中人物表達的深層次含義,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4]。
(二)搭建合作支架
支架式理論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融合,能夠為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而教師也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支架式理論的輔助下,英語教師可以構建合作支架,打破以往閱讀教學的局限性,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專注力和學生主體的參與意識,促進與小組成員的合作探究,以便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對學生的發展能夠起到推動作用。比如:高中英語北師大2019年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冊Unit 3《Celebrations》Lesson 3《Memories of Christmas》,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需要學生能夠從文章中找到圣誕節作者和奶奶的共同經歷,梳理圣誕節發生的事情的順序,找出文章中所隱含的體現奶奶健康情況堪憂的細節。在語篇的學習中,教師要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劃分學習小組,將課堂教學與支架理論相融合,搭建合作支架,降低語篇的理解難度,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圣誕節的照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著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語篇內容。第一遍閱讀時找出文章的時間軸,第二遍閱讀后,分組討論每個時間軸里如何將具體時間進行排序,并標記出具體的方式,按照時間軸和排序梳理出奶奶的一些活動或者行為。在學生完成之后,教師要與學生開展活動溝通,在黑板上共同完成鍛煉的往事回憶的信息結構圖。在對文章中細節信息進行梳理歸納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熟悉到文章中的一些具體搭配,體會到語篇的語言表達方式。接著第三遍閱讀語篇,找出關于奶奶難忘的一些事件,在小組內討論交流,“Signs of deteriorating health(奶奶健康惡化的跡象)”,思考“The author remembers grandma every Christmas(作者每個圣誕節記起奶奶的原因)”,經由合作學習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5]。
(三)構建情境支架
在支架理論的輔助下,英語教師還可以結合語篇的內容構建情境支架,圍繞語篇內容選擇合適的素材,創設有利的學習情境,在班級中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閱讀投入更多的精力,全神貫注于文章的閱讀,借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語篇內容豐富,能夠為教師構建情境支架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師在課下備課時要收集相關的素材,如影片片段、視頻、動畫等內容,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構建情境支架。另外,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多加注意,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重心放在語篇的閱讀上,情境支架只是作為輔助工具,教學重心不能有所偏移。比如:高中英語北師大2019年版新教材必修第一冊Unit 2《Sports and Fitness》Lesson 3《Running and Fitness》,在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中,需要學生從文章中梳理出描述Jeremy及跑步的事實性信息,歸納總結跑步對勝利和心理健康的益處,分析3個語篇之間的聯系,梳理出文章的結構化知識圖。
課程內容由三個語篇組成,Part1中是Jeremy對網站的咨詢信,圍繞著跑步是否有助于保持健康、減少疾病展開;Part2中醫生回復了Jeremy,堅持跑步對健康很有好處,并為跑步新手提出了幾點建議;Part3中列舉了跑步應遵守的三個原則。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依據支架理論的指引,構建情境支架,讓學生在情境中開展深入思考。在課堂學習中,英語教師可以圍繞語篇的主旨創設教學情境,帶領學生在情境中熟悉新課的主題,在PPT中展示朋友鍛煉身體的照片,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的新詞描述照片,幫助學生在情境中認知和理解新詞匯,并拋出簡單的問題,如“Do you exercise regularly in your daily life?(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鍛煉嗎?)”“How do you keep fit and relieve tension?(你如何保持健康和緩解緊張感?)”激活體育鍛煉與健康的詞匯,為閱讀的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情境中學生能夠對語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師的帶領下突破詞匯難關,為語篇的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支架理論的引導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能夠大幅提升,“支架”與英語閱讀教學的融合,能夠打破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改善英語閱讀教學現狀,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關,消除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給予學生互動溝通的機會,拉近師生、生生的距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也大幅提升。與以往的閱讀教學相比,閱讀“支架”的應用,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降低語篇的閱讀難度,幫助學生重新樹立學習自信,對英語閱讀投入更多的精力,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能夠大幅提升,且經由學生自主閱讀掌握的內容,印象會更加深刻。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構建多種閱讀“支架”,為學生開展閱讀提供助力,增添英語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李佳佳.運用支架理論,優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以高中英語(譯林版)M4 Unit2 The olympic games的教學為例[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2021(6):68.
[2]陸婷.基于支架理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以人教版必修二Unit1 Cultural Relics閱讀課為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21(Z2):3-5.
[3]郭燕.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文淵(中學版),2020(6):907.
[4]朱惠.支架式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Unit 3 Reading部分Lost civilizations教學為例[J].英語教師,2020,20(1):124-126,150.
[5]李喬蓉.支架理論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建構[J].南北橋,2020(1):133.
[6]楊建國,蔡旭禹.支架式教學法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9(23):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