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三孩生育政策是黨中央在面臨新的中國人口、經濟與社會形勢的變化與挑戰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同時三孩生育新政是對之前相關生育政策的調整與補充。本文首先通過闡述三孩生育政策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說明出臺三孩生育政策的現實意義;其次從人口結構的變化、經濟發展的需要、二孩政策的補充三個方面分析全面開放三孩的原因;最后從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個方面入手,提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的路徑探析。
關鍵詞:三孩生育政策;路徑;原因
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府審議了《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個《決定》發布之后,瞬間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積極而又熱烈的討論。《決定》指出,為了積極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為了國家發展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福祉,這一重要舉措的推行有助于我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這一重要舉措也就是: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1]
一、出臺三孩生育政策的現實意義
第一,黨和政府始終秉持“以人為本” 的執政理念,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實際上是黨和政府對此理念的堅持與進一步發展。當然,此項政策的頒布進一步拓展了民眾的生育空間,推動了社會與人口的持續發展。生育問題中的“以人為本” 主要體現在民眾有更多自由選擇的權利,生育選擇可以獲得更多的理解與尊重。如上所說,三孩生育政策拓展了民眾的生育空間,同時也體現了對生命價值的尊重及對生育意義更深刻的認識。
第二,三孩生育政策為平衡不同種群生育政策差異,解決生育政策差異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實現生育政策的合理性與公平性,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通過合理分析之后可以發現,三孩生育政策并不會達到明顯的鼓勵生育的目的,因此生育數量也不會有明顯的提升。但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種族生育政策差異的存在及其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因此,三孩新政對于解決相關問題的重要性是十分突出的。
第三,三孩生育政策是黨和政府對于先前生育政策的調整與完善。先前全面二孩政策可以避免因為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部分問題,而且在新增人口不會對公共服務產生較大壓力的情況下,鼓勵生育是促進經濟增長,維持社會穩定和家庭幸福的關鍵舉措。例如,人口的增加,可以促進相關行業的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增加。此外,人口和經濟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也會得到提升。既然三孩新政是對先前生育政策的補充與調整,那么三孩生育政策的意義和作用也應與之相似。但是,相較于之前的生育政策帶來的效果,三孩生育政策的預期效果可能會比較微弱,不過整體上是可以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的。
第四,通過對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清楚了解到0—14歲的人口呈現下降趨勢,而60歲及以上人口呈上升趨勢,這表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依舊很嚴峻。同時,根據人口普查結果了解到,我國人口的性別比也需要得到更多關注。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實,有利于緩解人口老齡化及社會養老問題,既可以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可以推動人口結構的調整與優化,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行,保持人口稟賦優勢。
二、出臺三孩生育政策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比例失衡,人口風險加劇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的老齡人口占比較大,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18.70%,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到了全國總人口的13.50%。相比于我國0—14歲人口17.95%的占比,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2]同時,我國人口性別比例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男性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1.24%,女性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48.76%,總性別比雖然較以往幾年有所改善,但基于我國14億的人口基數,它會影響適婚男女比例,從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不利于我國社會的整體發展。
此外,就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發現,盡管我國人口總數呈現出平穩增長趨勢,但是其總量增速呈現放緩的狀態。我國總人口較2010年上升了5.38個百分點,年平均增長率為0.53%。但相較于2000—2010年這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滑了0.04個百分點。尤其是2020年,我國的出生人口只有1200萬人,總生育率只有1.3,已經遠遠低于2.1的世代人口更替水平。根據人口學家的動態測算,在這樣的自然發展趨勢下,我國的總人口數可能在2025—2030年達峰并下降,屆時,長達數年的人口負增長必然影響我國發展。
(二)經濟發展的需要:勞動人口下行,社會矛盾凸顯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為8.8億人,但相較于2010年,減少了4000多萬人。其中占比68.55%的15—65歲勞動年齡人口,相較于2010年的74.53%下滑了5.98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面臨著勞動人口下行的壓力。眾所周知,勞動創造財富,對于國家發展來說,擁有勞動力人口至關重要。面對現如今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如果再不積極采取相關措施,勢必會造成我國勞動力短缺,進而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婚戀成本也在不斷上升,結婚后的育兒成本更是無法估量。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會為了減輕經濟壓力選擇晚婚或不婚、晚育或不育。長此以往,人們的生育意愿會越來越低,社會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本得不到有效的補充,勢必也會影響整個社會及經濟的活力。
此次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使我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故此,我們要采取積極的措施來拉動內需、刺激消費,改善國內的消費結構,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三)二孩政策的補充:政策效果不佳,生育比率下降
為了應對人口數量大幅減少的情況,國家自2014年以來先后實施了單獨二孩及全面二孩的政策,生育率出現了一定的回升。但其回升持續時間太短,此后不久生育率便出現了跌落。總結而言,“全面二孩” 政策的效果不佳,已經無法應對我國當前的人口問題。2018年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數不斷下降,尤其是2020年的出生人口較2019年減少了265萬人,降幅高達18%,居近年來降幅之最。[3]這說明生育二孩的需求已經封頂,生育率持續走低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我國人口已經開始從低出生、低增長的局面往更低出生甚至是零增長或負增長的方向轉變。
但就實施二孩政策剛開始時的生育情況來看,從2013年30%上升到近年來50%的出生人口二孩占比,以及出生人口性別比由2013年的118下降到目前的111左右,這說明適當放松對生育數量的控制,其成果是有效的,其優化生育政策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二孩政策的生育率累積效應已經基本釋放,目前的生育率回升已經不能抵消生育率下降,我國需要采取措施來提升人們的生育率。
三、實施三孩生育政策的路徑探析
為更好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我國要加強統籌規劃、完善政策協調及監督工作落實,發展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扶助關懷模式,優化生育政策,維護生育權益,促進我國人口的長期均衡發展。
(一)政府層面
1.加強政策宣傳力度
自1982年以來,計劃生育政策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實施至今已經對中國的生育意愿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這既是這項政策的成功之處,也是失誤之處。為了有效實施全面三孩生育政策,改善我國的未來人口結構,地方政府部門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并主動配合宣傳,一方面,要讓該地區每一個人都知道全面放開三孩這項政策,強化人民群眾對三孩生育政策的印象,保證全面三孩生育政策的普及性,降低實施難度,創造良好的群眾基礎,至少讓想生能生的人在思想上無所顧慮。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個體獨立性和自主性增強,尤其是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使新時代女性更喜歡有自己的生活,不愿意讓孩子束縛自己。政府部門應該針對廣大女性同胞做好宣傳工作,如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發布一些生育三孩的幸福感等文章來喚醒女性同胞的母性,從思想上提升女性同胞的生育率。
2.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政府部門應該完善三孩生育政策的相關政策配套銜接,實現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化,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更好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提供堅實保障。
第一,改革住房體制。高房價制約著育齡夫婦的生育意愿。對此,政府可以針對多孩家庭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購房優惠,如一孩房價九折,二孩七折,三孩五折的折扣力度;第二,減免家庭稅收。政府可以根據家庭孩子的數量適當減免部分社保繳費及個人所得稅。同時,針對多孩家庭發放適度的育兒津貼;[4]第三,優化教育體制。要增加幼兒園數量及培養優秀幼師,滿足不斷擴大的教育需要;第四,改革高考制度,防止教育內卷,減緩學生及家長的焦慮情緒;第五,加大醫療投資。大力培養婦科醫生和兒童醫生,綜合防治新生兒的出生缺陷,保障孕產婦及兒童的身體健康;第六,專項研究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劃不孕不育治療服務;第七,加強養老保障。政府應當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基本需求。
3.出臺女性就業保障政策
政府應該保護好女性在懷孕、生育中的就業合法利益,規范機關、企業等工作單位的用人準則,針對女性就業的不公平情況,尤其是女性因生育遭到用人單位性別歧視等一系列問題,政府應該采取針對性的保護政策和法律來切實保障女性工作者的合法利益。此外,可以針對女性的身體狀況適當延長產假,保障女性生育后的身體健康。
(二)企業層面
1.發揮市場作用
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市場經濟環境。故此,市場要發揮好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企業作為市場的支柱力量,應當遵循市場的發展規律,促進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減輕當代年輕人的就業壓力。同時,企業還應該加強自身產品質量監察力度,保證嬰幼兒產品的安全健康,讓消費者安心、放心購買此類產品。此外,全面開放三孩勢必會導致對嬰幼兒產品需求大大增加,如隨著三孩生育政策的出臺,托育服務類產品必將迎來新的創業契機。故此,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生產相應的產品。不僅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也能為企業帶來新的盈利點。
2.加大人文關懷力度
企業應該樹立“以人為本” 的理念,從人性化的角度出發,將生育友好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員工的工作現狀,特別是女性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及其生育三孩的意愿。企業工會要積極響應國家生育政策,做好相關宣傳工作。針對女性員工在懷孕期間要做好寬容性與理解性的支持行為,保障女性員工的合法權益。企業可以加強與員工之間的溝通交流,時刻關注員工需求,維護好公司員工的合法利益。
(三)個人層面
1.理性對待三孩政策
社會大眾應該積極配合國家工作,主動學習了解三孩生育政策的相關內容,對于三孩生育政策中不了解或不清楚的內容可以向當地政府尋求解答。之后,適育夫妻可以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慎重考慮是否要生育三孩,避免以后可能會出現的矛盾,或者說能將矛盾的可能性控制在自己能夠消化的范圍以內。
2.轉變傳統生育觀念
我國發展至今,傳統的生育文化及生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改革開放已經幾十年了,但上一代人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沒有完全被摒棄。所以,適育夫妻應該轉變自己的傳統觀念,同時也要做好家里父母輩的思想工作,不應當重男輕女,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家族的傳承與延續,應當歡迎每個小生命的到來。此外,還要改變以往把女性當成生育工具的想法,應該針對女性的身體狀況來決定是否要繼續生育,并且整個家庭都要積極參與到女性懷孕、生育及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來,建立好家庭之間的情感紐帶。
四、總結
實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助于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確保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社會穩定。三孩生育政策的實施不僅關系到每一個家庭,更關系到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故此,我們要正確認識三孩生育政策,完善三孩生育政策的相關政策配套銜接,促進三孩生育政策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振杰.從“國家計劃”到“個人自主”:我國生育影響機制的差異性研究[J].探索與爭鳴,2021,(7):170-176+180.
[2] 郭志強.健康養老向哪里發力?[J].中國經濟周刊,2022,(6): 102-103.
[3] 陳智.生育率下降是世界難題[J].四川省情,2022,(2):58.
[4] 楊曉雯.生育補貼政策體系探析:政策變遷、國際經驗與完善建議[J].財政科學,2022,(7):42-51.
作者簡介: 付欣然,女,漢族,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族地區政府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