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麗 張金松
摘 要:中職階段是學生們進入到社會之前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習階段,這一階段同時也是對學生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階段。當完成這一階段的學習之后,學生們就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的內容進入到各個企業的崗位當中,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從這一方面來說,中職課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中職數學課程在所有的基礎課程當中又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當前階段,隨著教育體制不斷變革,傳統文化也逐漸開始進入到中職數學課堂當中,如何在工匠精神下將傳統文化滲入到中職數學課堂當中,已經成為當前階段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這一方面進行研究,以期能夠為這一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多幫助。
關鍵詞:工匠精神 傳統文化 中職數學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27
對中職學生來說,他們學習一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能夠更好地知曉中國上下五千年人們智慧的結晶,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傳統文化的內涵十分廣泛,傳統文化的很多知識與數學之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以醫學當中的藥方為例,針對不同種藥材的配比都有嚴格的規定,只有按照相應的配方進行調制才能夠將藥效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來。再例如我國古代的天文歷法、規圓、生律以及權重等相關內容都運用到數學的相關知識。因此,在工匠精神下,可以借助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解釋,使得學生們的民族認同感以及自豪感都能夠得到提升。在很久之前,一部分學者就提出要將傳統文化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進行教學,還有一部分人提出要將其融入語文課程或者思想政治課程當中,但是很少會有人將其融入中職數學課程當中,因此本文主要將會對這一方面進行分析。
一、工匠精神下將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數學課堂的現狀
1.學校方面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中職院校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都不會特意加強對傳統文化內容的滲透,對一些普通的學生來說,中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往往是重視職業教育而輕視知識教育,不注重對學生們的道德教育,進而導致學生們獲取傳統文化的形式十分單一。一般來說,學生們只能夠在語文教材或者思想政治教材當中才能夠接觸到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也很少會帶領學生們開展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實踐活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校認為傳統文化教育與學生們的職業教育之間缺少聯系,即使讓學生們掌握一些傳統文化,對提升學生素質所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小。久而久之,他們就不再將傳統文化作為學生的必學內容,進而導致整個學校當中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非常差,并且向學生們傳輸傳統文化的途徑非常少。由此可見,僅僅借助課堂教學以及社會活動宣傳等方式來向學生們傳授傳統文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2.學生方面
一般來說,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等方式了解一些傳統文化,不過因為受個人文化認知的影響,學生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并不能形成準確以及全面的了解。在對學生們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們盡管承認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過學生們同樣也覺得中國傳統文化和自身生活的聯系并非很多。以古詩詞為例,學生們掌握起來也相當艱難,同時,古詩詞的句式也并不受學生們的喜愛。另外有一些學生覺得中國古人們所重視的“孝”對于當代而言其實是一種愚孝觀念,與當前時代的發展主題不相符。此外還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情況就是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節日既不喜歡也不敏感,他們往往更加傾向于接受一些國外的節日,對于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節日不夠敏感,他們甚至認為我國傳統的節日非常迂腐。他們對于端午節以及中秋節等節日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放假休息這一方面,并不明白這些節日所蘊含的價值。與此同時,由于學生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時常會遇到與傳統文化相悖的事情,因此他們很難能夠正確評價中國的傳統文化,更不可能自己主動去了解傳統文化。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們對于學校所規定的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課程無法堅持下來,甚至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中職院校教學活動應該放棄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性非常低,進而使得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當中也不能夠借助傳統文化觀念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更不會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播。
3.教師方面
在對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師進行調查時發現,很少會有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到與傳統文化知識教育有關的內容。首先是因為教師的能力有限,而傳統文化的涵蓋范圍相對來說又十分廣,涵蓋了古裝服飾、傳統節日習俗、戲曲書法以及國畫等相關內容。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師對于這些傳統文化內容的內涵了解非常少,他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當中很少會接觸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一般來說他們也不會閱讀中國諸子百家的經典思想,針對一些古代的經典文學小說他們也只是聽說過,很少會主動進行學習。這就導致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師所儲備的傳統文化知識嚴重不足,由于他們自身所儲備的傳統文化知識不足,就更談不上對學生們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二、工匠精神下將傳統文化融入中職數學課堂的措施
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在數學這一學科當中其實已經具備了一些傳統文化的因素,而且在傳統文化當中的許多內容都需要依靠數學教學工作來實現,針對當前階段傳統文化知識在中職數學課堂當中的滲透現狀,要想使傳統文化知識更好地滲透到中職數學課堂當中,就需要從數學教學者、數學的相關基礎知識以及數學所延續出來的精神內容這幾個方面入手,在提升學生們對傳統文化認識程度的同時還需要對學生們的愛國情感進行培養,對當前階段學生們存在的一些不正確認知進行改變。
1.將傳統文化因素植入到數學教學內容當中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傳統文化因素植入到數學教學內容當中,例如課前的導入環節當中,可以運用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們展示相應的內容,在課堂當中融入一些傳統文化的因素。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有關于觀察物體的相關內容時,需要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不同方位下的立體圖形,在這時就可以將一些具有中國風格的油畫植入到其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選是要將傳統的哲學文化與數學定理有機結合到一起,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古代所沉淀的哲學思想尤為豐富,從春秋時期的孔孟儒學到宋元時期的心學以及理學等,這其中既包含著當代社會的辯證法以及科學思維等相關內容,同時又包含著運動與靜止、絕對與相對以及實踐與認識的相關內容。其實,在中職數學教學當中也有這一方面哲學思想的體現,例如正數與負數二者是相互對立的,加與減、乘與除都是相互對立的。而且相關的一些數學概念以及公式也都是由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根據一定的現象積累出來的,有一定的規律可以遵循。因此,針對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需要將傳統文化當中的哲學思想與相關的數學知識結合到一起。其次就是將傳統道德文化與數學教學相互結合到一起。在傳統文化當中擁有勤儉節約、誠信、互助等內容,這對于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階段的中職學生卻不重視這些美德。所以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們優良品格的教育,確保學生們的思想素質能夠得到提升。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數列的相關內容時,可以與勤儉節約的美德結合到一起。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們設置這樣的情景:假設地球上現在的人口數量是70億,每人每天大約能夠節省1L水,那么人們每天能夠節約多少水,每個月又能節約多少水,每年呢?而從另一方面來說,當前階段我國的水資源相對比較缺乏,如果每個人每天多浪費1L,那么每天、每個月以及每年又是什么情景。當學生們計算完成之后就能夠深刻地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進而促使他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能夠積極主動地節約用水,最終達到勤儉節約的目的。最后就是要將傳統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結合到一起,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當中,數學已經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這是傳統文化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將傳統的數學文化融入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傳授學生們相應的知識,而且還能夠對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進行培養。早在三國時期,劉徽就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十進制小數概念的人,他準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相關概念以及加減運算的相關法則,因此,教師在對這一方面的內容進行講授時,可以將他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作為入手點。再如,教師為學生們講授二項式系數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為學生們引入南宋數學家楊輝《詳解九章算法》當中楊輝三角的內容,這是在世界范圍當中第一次給出關于展開式中各項系數排列的相關知識,比西方一些國家早了將近400多年。
2.對工匠精神的傳統文化體現形式進行強化
由于中職院校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們的相關技能進行培養,因此,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們多研究一些關于工匠精神的傳統文化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對學生們的合作能力進行鍛煉,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們樹立起克服困難的決心,更好地對學生們堅韌不拔的品格進行培養,這同樣也是對學生們工匠精神的一種歷練。此外,通過建立與工匠精神相關的傳統文化課題,不僅能夠有效活躍數學課堂的氛圍,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熱情也能夠激發出來,進而會對學生們的學習活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們在獲得滿足感的過程中還能夠掌握一些相應的傳統文化知識,這是對學生們工匠精神進行培養的一種方式。
3.運用問題引導的方式
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當教師帶領學生們復習勾股定理的相關內容時,首先可以詢問學生們畢達哥拉斯發現了什么定理,之后再詢問學生們為什么勾股定理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經過這兩個問題的提問,教室當中的氣氛將會得到改變,當氣氛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教師再繼續問學生們為什么西方人總是以最早發現這一理論的人的名字對這一理論進行命名。再回望我國古代,例如“地面運動儀器”是在描述自己的規則之后命名的。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西方人所崇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我們國家正好相反,人們更加傾向于發揮集體的智慧。在這時讓學生們回到課堂當中學習勾股定理的相關內容,為學生們解釋勾股定理并不是一個人發現的,而是早期辛勞的工匠發現的,他們經過多年的反復研究之后才得出了勾股定理的相關內容。正是因為這種責任感驅使他們展開對三角形三個邊長之間關系的探討,這樣的知識成果并不只屬于一個英雄,而是屬于全體勞動人民,這就是傳統文化當中工匠精神的體現。由此可見,運用這種問題引導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對學生們的傳統文化意識進行培養。
4.中職數學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而學生們則充當了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授課活動是學生們獲得知識最為方便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當中需要將自身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現出來,教師在日常教學生活當中的言語表達以及儀表儀容等都會讓學生們進行模仿,對學生們產生一定的影響。從這一方面來說,如果教師不具備足夠的傳統文化知識,不理解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之間的互通之處,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更無法開展對學生們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教師要想使學生們更清楚地了解傳統文化教育,就必須掌握相當大量的傳統文化教育理論知識。教師們必須對中國古代教育者關于如何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思路加以掌握,教師們需要掌握孔子仁義禮智信的傳統教育思想,還必須掌握孟子以及朱熹等人的教學思路,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教師們自己的教育能力,同時還可以更好地給學生們傳授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因為受到中職生源的影響,在中職數學課程當中教師往往只將現成的結論公式為學生們進行總結,而對于這一個公式的原理往往會直接一筆帶過,教師也只是要求學生們把這種結論牢記,而且會做題即可。教師們在實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總是習慣于使用專業的數學符號以及數理概念和學生們進行溝通,沒有意識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所具有的人文精神。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傳統文化來開展教學,通過對豐富的傳統文化進行運用能夠有效解決數學的死板以及無趣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詩詞以及書法等方式活躍課堂的氣氛,幫助學生們掌握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
綜上所述,在工匠精神下,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還要掌握一定的傳統文化,對學生們優良的品德進行培養,讓學生們掌握更多傳統文學以及傳統哲學的相關內容,真正發揮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朱連峰《將傳統文化滲入中職數學課堂——從三角函數漫談工匠精神》,《現代職業教育》2019年第15期。
[2] 陸勤芳《工匠精神下將傳統文化滲入中職數學課堂》,《文理導航》2020年第20期。
[3] 和永嫻《將傳統文化滲入中職數學課堂》,《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年第6期。
[4] 鐘曉娟《中職數學文化教學現狀及實踐研究》,四川師范大學2019年碩士論文。
[5] 楊仁俊《在高職數學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文淵(高中版)》2020年第5期。
[6] 李鳳俠《高職數學課堂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實踐探索》,《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年第10期。
[7] 丁艷梅《高職數學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方法探究》,《數碼設計》2020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