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何岱眉 魯妍妍
摘 要:人才培養、德育為先。課程思政作為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夠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途徑。要堅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主、專業課教師為輔,確保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師高效實現有效配合,從而最終達到提升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授課的水平、促使學生更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課程內容、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7-003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7.01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該要求為新時代培養人才指明了方向。醫護類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培養優秀醫護人才的??菩詫W校,有其思政課教學方面的特殊性,具有特殊的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要求的導向。通過課程思政將新的教學方法引入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以思想政治專業課教師教學為主、醫護類專業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引導為輔,通過多主體參與、多元化吸引的方式全方位、系統性地實踐新的教學方法,以期提高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水平。
一、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醫護類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薄弱,不重視學習思政課
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的主體有一定的特殊性,學生在入學之前思想政治理論相對薄弱,掌握理論的程度相對較低,各學段銜接、分層實施、整體推進全程育人的效果并不顯著,理論縱向銜接的程度不高,認同思政課的程度相較于本科院校學生來說偏低。不少醫護類高職院校學生認為醫護專業知識才是他們步入社會的主要謀生手段,學好醫護專業知識、掌握一技之長才是他們主要的任務。同時,目前社會在選擇醫學生時考核其思想品德的局限性和時效性導致醫護類高職院校學生并沒有充分重視思政教育和思政素養,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和認同思政課的興趣。
(二)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自身不夠重視,缺乏創新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缺少吸引力
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教學的授課主體,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倡導者和傳播者,承擔著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培養高素質醫護工作者的使命。但是目前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受限于社會資源的分層布局、高職院校的發展前景和科研條件,醫護類高職院校很難吸引充足且優秀的思政課教師。同時醫護類高職院校部分思政課教師不夠重視思政課教學,個別教師自身的思想覺悟不高,理論基礎知識不健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式缺乏創新,教學內容缺少血肉,無法獲得學生的認同感。目前的思政課教育模式雖然堅持以課堂作為教育的主陣地,但是集中式地給學生機械性宣導和灌輸思政理論并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無法促使學生高效領會和接受思政課真正的內涵和靈魂,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再加上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雖然積極開展了思政課外實踐,但是實踐活動內容單一、針對性不強,缺少課后引導、鞏固和總結,整體效果并不顯著。
(三)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起步較晚,教育資源匹配性不足
普通本科高校思政課教育起步較早,師資隊伍完備,已經形成了系統性、體系化的授課方案和管理考核機制。然而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起步較晚,師資隊伍能力參差不齊,受限于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所處的社會層次,醫護類高職院校很難吸引優秀的思政課專業教師,教師隊伍質量的劣勢會降低整個思政課教學的水平。另外,受限于高職院校自身的口碑效應,學校更加看重學生專業領域的就業情況,教育資源和教學評價考核也會極大限度地向專業課教師傾斜。面對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目前出現的問題和窘境,改革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迫在眉睫。
二、在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研究及應用課程思政理念的現狀
(一)提出課程思政理念
自2005年開始,上海通過三個階段的發展,實現了初步探索學校的思政課程。第一階段,啟動實施“兩綱教育”推進以學科教育為核心理念的思政教育改革;第二階段,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整體規劃大中小學德育課程”,聚焦大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第三階段,將德育納入綜合教育改革重要項目,逐步探索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1]。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后,思政教育改革的重點逐步轉化為注重在課堂教育過程中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讓專業課教師參與思政課教學,自此開始正式全面提出課程思政理念[2]。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政理論課程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整體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3]。由此,課程思政成為新時代學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著力點和發展方向。王學儉、石巖在《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中指出: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的理念是協同育人,課程思政的結構是立體多元,課程思政的方法是顯隱結合,課程思政的思維是科學創新。課程思政是全面踐行“三全育人”和“大思政”理論的重要途徑,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4]。提出課程思政為思政課程建設和思政課程改革提供了研究和實踐的著力點。
(二)在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研究及實施課程思政理念的現狀
1.在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研究課程思政理念的現狀。龐建茹、陳潔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醫學專業教師育德能力提升路徑研究》中指出:課程思政是構建醫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格局的必然要求,醫學專業教師作為實施主體,其自身的育人水平直接關系著實施課程思政的成效,這就對醫學專業教師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果秋婷、張小飛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中指出: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水準,將“課程思政”引入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學改革方向。而近年來隨著社會增加對于高端綜合型醫療人才的需求量,要立足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課程全面探析其教學現狀和改革策略,以此為實現“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教學目標打下堅實基礎[6]。劉宇在《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護理專業踐行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研究》中指出:護生人文素質集中體現在關愛和尊重人,繼承和發揚仁心、仁術。如何將思政教育與護理學專業教育融合起來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并將這種教育理念傳遞給當代護生就成了新形勢下護理學教育不可回避的問題。開展護理學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打造黨和人民滿意的金課,提升護生的職業素養和思想政治素養,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7]。
國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較多:加拿大的公民教育與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相通之處,其教育模式是課堂—校園—社會分層立體式,將課堂作為教育的主陣地。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側重于吸收當地文化和外來文化,如將忠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貫穿于愛國教育中,同時日本看重儒學思想,歷代都非常重視道德教育。而對醫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教學方面,如在對學生開展臨床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言行,通過自身的行為示范引領學生,促使學生切實提升職業道德的認知能力。例如,動物實驗在醫學實驗課中較常見,教師要將動物看作病患,通過具體的行為表現出關愛動物,促使學生能夠形成較深刻的記憶,引導學生的行為。如此一來,學生對于自身將要從事的工作就會形成更清晰的認知,并能夠從內心生發自豪感,在學生的意識中就會形成職業道德。
2.在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理念的現狀。提出課程思政理念之后,醫護類高職院校對于實踐該理念進行了初期探索,著力于各專業課教師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通過自身經歷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思政理論,但是具體實踐過程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和困難:(1)專業課教師自身的思政理論不全面,不夠重視思政教育,并沒有經過專業化系統性的思政教學培訓,缺少體系化和系統性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法的指導,存在協同效應不明顯等問題。(2)各個專業課教師并未從本專業的實際需求出發調查本專業學生所應具備的思政素質,不能實事求是、從本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將思政教育融入各專業課教學過程。(3)思政教師在課程思政過程中指導和幫助專業課教師不足,不能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提供指導和支持。(4)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界限不清,導致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無法確定自身參與的程度是否合理,無法充分發揮協同育人的最大功效。(5)醫護類高職院校本身不夠重視課程思政,在評價教師教學的質量時,在思政教育方面分配各項資源并不均衡。(6)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新的課程思政理念在教學方法沒有實質性變革的情況下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無法使學生產生共鳴,無法發揮課程思政的隱性育人功效。
三、在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實施課程思政理念的方法
(一)提取思政元素,融合專業課教學
醫護類高職院校學生所應具備且突出的思政素養與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所不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法,面向醫護類高職院校不同年齡段學生、醫護類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醫院的醫生及病人發放調查問卷調查統計醫護類學生所應具備的品質,通過整理、分析調查問卷之后發現,調查結果相對集中地認為醫護類學生所應具備并且相較于其他專業的學生應突出的品質包括:熱愛祖國、以人為本、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科學謹慎。因此,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需要將以上思政素養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達到突出思政課教學的目的。
(二)加強思政課專業教師對醫護類專業課教師的授課引導,實行集中備課制度
課程思政理念不是將思政課完全交由醫護類專業課教師講授,應該堅持思政課教師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加強思政課專業教師對醫護類專業教師的教學引導,更好地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教學過程中,優化專業課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的方式方法,不斷提出改進建議,逐漸形成系統化的教學方法、穩定的融入方式和不斷豐富的案例庫,推進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育水平。實行集中備課制度,對專業課教師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議,充分了解專業課教師授課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深入了解、不斷修正專業課教師的思政教育成果,最終實現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在協同育人的過程中有效配合。
(三)實施高校之間輪換思政課教師,組織教學研討會,解決教師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通過本科院校與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實行定期輪換,提升醫護類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組織思政課教學研討會,定期培訓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提升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能力和水平,從而整體提高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的水平,解決教師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四)優化醫護類高職院校資源配置,提升重視思政課教學的程度
醫護類高職院校通過資源投入和考核偏向等方式提升自身重視思政課教學的程度,同時完善考核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機制,提升教師重視思政課課程教學的程度。醫護類高職院校加大投入思政課教學資源的力度,提高教師的薪酬待遇和科研條件,給教師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盡最大努力引入更加優秀的思政課教師。
四、結語
本次研究和探索是在醫護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面引入課程思政理念的嘗試,后期隨著研究不斷深入和修正以及貢獻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最終將會形成一整套可供全國推廣的標準化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 邱開金.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路該怎樣走[N].中國教育報,2017-03-21(10).
[2] 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EB/OL].https://topics.gmw.cn/node_103479.htm.
[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25326.htm.
[4]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50.
[5] 龐建茹,陳潔.課程思政背景下醫學專業教師育德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603.
[6] 果秋婷,張小飛.“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J].科技風,2019(21):53.
[7] 劉宇.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護理專業踐行“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