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潘年熙(1979~),男,侗族,貴州劍河人,劍河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課堂教學。
摘 要:案例教學法是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引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文章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現狀,發現實際教學中存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比較困難、案例內容的選擇不合理、缺乏多元化教學評價等問題,進而提出有效的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策略,并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例,進行案例教學法實例分析,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中;思想政治課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15-0127-05
一、 引言
在知網、萬方、圖書館等資源中收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并制定調查問卷,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進行調查,收集案例教學法的實際運用情況,總共發放問卷105份,回收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7份,為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撐。
二、 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現狀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經常使用案例教學法,從表1可以看出有80.41%的教師是認可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還有12.37%的教師不僅使用案例教學法,還會運用其他教學方法,只有7.22%的教師認為沒有必要運用案例教學法。說明案例教學法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教師也能夠認識到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在認可案例教學法的同時應該注重探索案例教學,充分發揮其自身教學功能。在教學中有24.74%和44.33%的教師認為學生是積極參與和一般參與,只有30.93%的教師認為學生沒有參與,說明案例教學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性,提高課堂吸引力。課堂中教師案例呈現方式是以口述為主,占比為47.42%,其次是紙質材料,占比為31.96%,然后是多媒體展示,占比為16.49%,最后是角色扮演,占比為4.12%,說明教師的呈現方式比較單一。案例來源是以網絡課件下載為主,占比達到49.48%,其次是教材案例,占比達到 31.96%,最后是自己選編,占比達到18.56%,說明案例教學的針對性比較低。在分析案例過程中教師預設問題的難度為中等,思考性比較弱,占比為 48.45%,不能充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實際功能。在課堂評價中只有14.43%的教師會經常評價,有 55.67%的教師偶爾評價,還有29.90%的教師不會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使得學生不能及時認識到自身問題,進而影響著案例教學法運用的效果。
三、 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一)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比較困難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依舊采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給學生傳遞大量的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學習,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比較單一,主要是口述案例和紙質材料案例,使得課堂氛圍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比較低,實際教學中過于注重講解案例,忽視了學生課堂參與和啟發思維,使得學生的全面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案例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而在實際課堂中教師的把控能力比較低,沒有全面理解案例,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比較少,在開展小組討論前沒有指出學習重點和難點,使得學生在小組案例討論中比較表面化,沒有深入分析案例主題,造成學生的理解和學習不全面。在討論結束后針對教師的提問,部分學生會積極參與,能夠提出和案例相關的問題,但也有學生會提出和案例無關的問題,使得課堂出現混亂,還有的學生直接陷入沉默,使得教師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導致教學實施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案例內容的選擇不合理
在教學中,教師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意識比較強,但是對案例內容的選取存在不合理,部分案例比較陳舊,缺乏時代性和針對性,使得案例內容和學生出現脫節現象,不能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得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認可度比較低。思想政治課存在大量的抽象知識,案例的寬泛性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師在選取案例后沒有二次開發,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教師沒有篩選和改編案例內容,為了節省時間直接使用案例,但是以往的熱點在當下并不適用,使得案例教學法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質量比較低。另外,教師沒有真正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案例選取過于繁難,導致學生出現畏懼心態,不然就是預設問題過于簡單,缺乏探究性和思考性,進而嚴重影響案例教學法的順利開展。而且教師過于注重案例數量,通過多個案例講解知識點,使得學生的視覺和注意力被混淆、分散,在轉換和銜接案例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困難,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產生錯位,案例越多使得學生的認知越淺薄,無法深度探究案例內涵。案例作為知識載體,在講解后應該通過問題分析和案例解剖,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感悟。案例分析過程中預設問題能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但是在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實際情況掌握不足,預設問題出現過難和過易的問題,并且教師的預設問題存在封閉、死板的現象,學生只能單方面地進行思考,對案例的分析僅限于課本知識,缺乏一定的延伸性和拓展性,使得案例教學的實效性不高。
(三)缺乏多元化教學評價
案例教學課堂以教師評價為主,部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只是通過簡單的詞語進行評價,如:回答得非常好,沒有評價學生回答的重點,對學生的問題沒有進行指正。還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區別對待,針對學習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和贊美,針對學習不好的學生則是非常沒有耐心,打擊著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信心,沒有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使得學生對自身的定位不準確。由于教師過于注重案例選取、呈現、分析等方面,忽視了案例評價和學生評價,只能根據主觀意愿進行評價,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部分教師直接忽視了教學評價,使得學生缺乏總結和反思,導致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和理解不足,沒有完整構建知識框架。教學評價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表現,而是一概而論,使得教師不能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不能針對性地選取教學內容,導致學生的思維突破受到影響。
四、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策略
(一)豐富案例呈現方式,深入開展案例分析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展示案例,如:語言敘述、圖片、視頻、角色扮演等,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實效性。教師還應該運用序列化的形式呈現案例,如講故事,一點點呈現案例,引發學生思維發散,將一個案例分為兩個或三個子案例,通過子案例的呈現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充分發揮案例分析的作用,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現場討論,引導學生舉一反三,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深入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出知識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案例關鍵點,將課本知識和案例問題有效結合,在小組討論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處理案例問題,積極開展小組交流和溝通,針對不同觀點進行分析,使得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產生新的觀點。同時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點評,針對討論中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的學生進行表揚,并鼓勵和引導不善言談的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使得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還要對討論結果進行評價,針對具有創新的結果進行肯定和表揚,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根據關鍵性問題和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
(二)注重案例教學法的開發,合理選取案例內容
教師作為課程的開發者和講授者,應該積極收集和整合相關案例和資源,構建案例教學資源庫,同時教育部門和學校應該給予大力支持,通過激勵方案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并鼓勵學生參與到課程開發中,使得案例教學法的開發素材更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應該組建教研組,加強集體備課,汲取眾多教師的教學經驗,彌補自身的不足,教師之間通過交流討論,優化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能夠有效節省教師的精力和時間,在討論中還可以產生思維碰撞和新的創新點,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選取案例內容時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時代性、趣味性,保證案例和教學內容的結合度,使得案例內容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關注近期社會熱點問題,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知識,還培養其核心素養,并且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更加自主開展思想政治學習,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
(三)實行多元化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運用案例教學法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探究學習能力,在課堂上實行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即時評價,依據學生學習中的表現直接進行評價,有效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能夠增加學生的記憶,教師肯定的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還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回答的動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當學生的回答存在問題時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指正,強化學生對問題的記憶,還能夠幫助其他學生改正錯誤問題,使得學生及時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另外,教師應該加強過程性評價,綜合性地考查學生的課堂表現和課后任務完成情況,在案例教學法結束后,教師應該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討論程度、素材收集、整合知識內容等方面,通過評價表簡要記錄學生的表現,根據評價表激勵和鼓勵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評價表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合理制訂教學問題和計劃,有效提升案例教學法的效果。
五、 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教學實例分析——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例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選取的教學內容為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中第四單元第九課第一框《市場配置資源》,從市場調節、市場失靈、市場秩序等方面介紹了市場經濟的一般性理論,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后期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2.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具有比較活躍的思維和探索精神,掌握了經濟常識的基礎知識,如《生活與消費》《收入分配》《生產、勞動與經營者》,并且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對經濟理論和經濟概念具有一定的認知,學習市場配置資源的知識是比較簡單的。
(二)教學目標
1. 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認識配置資源的優缺點,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
法治意識:讓學生明白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注重培養學生在經濟活動過程中要學法、懂法、守法的意識。
科學精神:掌握資源配置的手段,客觀地看待市場資源配置。
公共參與:資源是有限的,應該培養學生節約資源的意識,從小事做起,節約、珍惜資源,避免資源浪費。
2.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市場經濟的含義,了解資源配置的手段,認識市場規則的形式,掌握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
過程與方法:注重培養學生辨別事物本質的能力,鼓勵學生結合理論和實際提出問題和意見,全方位地認識市場配置資源的優勢和劣勢。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構建合理使用資源的觀念,養成自覺維護和遵守市場秩序的思想,并通過公平公正的態度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根本的理念。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方法
1.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市場配置資源方式和優缺點
教學難點:市場如何配置資源
2. 教學方法
在課堂上主要運用案例教學法,同時配合使用講授法、啟發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問答法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過程
1. 以圖片引入新課,引發學生興趣
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漫畫圖片《鋼材的煩惱》,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如為什么人們運用鋼材蓋房子、修鐵路、做家電產品等,鋼材還會出現煩惱,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進而引入新課。制定話題讓學生開展討論,如:人類需求的無限性和資源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還可以分成小組展開思考和討論,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最后教師進行歸納,人類發展和生存過程中需求是無限的,但是資源卻是有限性,所以為了更好地滿足需求,應該合理分配有限的資源。
2. 講授新課
首先,市場調節。讓學生觀看《肉票》視頻,并讓學生思考,假如自己生活在當時,應該如何購買豬肉?讓學生了解計劃經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了解到在那個年代實行的是計劃經濟制度,資源有限、供應緊張、計劃經濟等直接關系著居民的購買方式。而現在受到國情影響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在市場中自由購買豬肉,不管是計劃經濟制度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屬于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手段。教師再通過PPT課件為學生進行資源、資源配置、資源合理配置等知識的科普,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知識。引出市場經濟的含義,讓學生認識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手段是計劃和市場,進而利用豬肉價格變動的新聞視頻,制定疑問,引發學生思考市場配置資源過程。為學生提供收集的案例資料,如在非洲豬瘟疫情暴發后,豬肉市場經濟出現波動,價格逐漸上漲,使得人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導致人們擔憂豬肉價格會持續上漲。根據案例材料讓學生從市場配置資源的視角,進一步分析豬肉價格的趨勢,將學生劃分小組進行討論,并讓小組自主選取一名學生進行發言,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價,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并將各小組的發言進行總結,給出正確的分析,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獲得更多收益——擴大生產范圍——供過于求——價格下跌——收益降低——縮小生產——供不應求,進而形成一個循環,在擴大生產到縮小生產過程中屬于流入,而在縮小生產到擴大生產過程中屬于流出,讓學生根據市場調節分析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價格和供求機制可以更為準確地體現供求變化信息,有利于達到合理配置資源的目的,而競爭機制可以提升勞動生產效率,推進經營管理進步,提高科技發展,有利于實現有效利用資源的目的。
其次,市場失靈。通過課件展示槍支、消防物品、爆炸物品等圖片,提問學生這些物品能否進行市場調節,為什么。學生統一回答不能,給出的理由也是各式各樣,但其根本就是會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后果。通過案例材料:豬肉價格上升,在市場中出現很多病死豬肉,生產商擴大生產范圍,造成市場供大于求,養豬戶沒有掌握準確的市場信息錯失商機。引發學生思考市場調節的局限性有什么,學生經過討論得出存在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等缺點的結論,在材料中,生產商和經營者一味追求更多收益,自發擴大生產,沒有及時掌握市場情況,導致市場供大于求,所以讓學生認識到在市場經濟中應該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優點,積極克服市場經濟的缺點。
最后,市場秩序。居民說針對豬肉價格上升的現象,更加關心豬肉質量。向同學們提出“怎樣構建公平公正市場秩序”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提出規范市場秩序的意義和方法,規范市場秩序能夠進一步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借助國家宏觀調控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點,能夠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作用。在規范市場秩序過程中國家應該實行宏觀調控,進一步健全市場規則,如:市場準入、交易規則、競爭規則等,保障市場經濟正常運轉,同時制定社會信用制度,規范市場秩序。企業應該嚴格遵守市場規則,消費者應該保障自身經濟活動符合法律規范,并通過法律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在教師的引導下有效結合法律和道德,使得市場秩序更加規范。
(五)課堂小結和作業鞏固練習
1. 課堂小結
市場配置資源市場調節:含義、要素、優點
市場失靈:局限性、盲目性、自發性、滯后性
市場秩序:意義、措施
2. 作業鞏固練習
作業一:市場競爭環境下,適者生存是必然發展趨勢,那么市場經濟的作用主要是以( )來實現。
A. 企業的經營管理
B. 產品的價格、服務、質量、品種
C. 供求、競爭、價格機制的交互作用
D. 國家的宏觀調控
作業二: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外賣行業,而不去選擇快遞行業,主要是由于外賣配送的時間比較集中,工作時間比較短,還有豐厚的獎勵和補貼,其工作性價比比較高,因此很多快遞人員選擇外賣工作,造成快遞行業人員缺乏。通過所學知識合理解釋這一現狀( )。
A. 快遞人員的大量跳槽問題屬于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結果
B. 快遞人員跳槽的根本原因是外賣行業的優質待遇
C. 假如快遞行業降低成本,則會吸引大批的勞動人員選擇就業
D. 外賣行業和快遞行業屬于競爭關系,兩者在市場中是互補關系
(六)板書設計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應該豐富案例呈現方式,深入開展案例分析;注重案例教學法的開發,合理選取案例內容;實行多元化評價,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以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鄒京臻.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2.
[2]劉麗.高中思想政治課主題式案例教學法運用策略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21.
[3]許詩博.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21.
[4]李玲麗.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研究[D].通遼:內蒙古民族大學,2020.
[5]端維莉.案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D].安慶:安慶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