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起宏 向金玲 李韓 梅菲 馬麗華
摘? 要:該文梳理黨建對高校研究生“三全育人”的意義,結合作者所在單位的相關情況,實踐和總結黨建引領下的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以求能對高校、院系的黨建發展思路和研究生“三全育人”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黨建;研究生;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11-0017-04
Abstract: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Party building to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leadership of Party building is practiced and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relevant work cas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olutions for the Party building and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graduate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黨的十九大以來,教育部聚焦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啟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大力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近年來,在關于研究生教育的系列重要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都強調了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研究生人才的重要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建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性,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中心,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為核心,以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以構建協同育人機制為重點,健全“十大育人”體系,全面開啟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征程。就實際工作開展情況來看,高校黨建工作不斷常態化,研究生黨員隊伍不斷壯大,各高校院系黨建特色不斷增強。由此,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進一步開創新時代教育工作新局面,培育大批德才兼備的高質量研究生人才,落實教育部關于“三全育人”戰略要求,高校必須堅持黨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一? 黨建引領“三全育人”的意義
王占仁在《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一文中指出:“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3]”高校必須堅持黨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院系在落實具體工作時,需要厘清的概念有:黨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指的是什么,以及黨如何實現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
其一,黨對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指“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也就是做到對研究生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領導。 其二,高校各級黨組織本身都兼有建設發展黨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雙重任務,把黨的建設發展和研究生教育兩份重任融為一體才是時代使命。值此雙重任務之下,要想實現貼合實際情況的全面領導,就得以思想為引,在黨建引領的基礎上開展各項研究生教育工作;以育人為實,在落實各項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同時加強黨的建設。
其三,把所在院系的教師黨員隊伍建設好,有助于充分發揮模范教師的風范,提高教育教學、科研實踐和思想政治等具體育人工程的質量;把所在院系的學生黨員行列帶領好,有益于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朋輩引領作用,切實形成優良的學風院風校風。黨的建設是思想層面的巨大工程,有巨大的思想感召力;研究生“三全育人”是實際育人層面的偉大事業,有無限的社會影響力;黨的建設和研究生“三全育人”同向同行、共生共榮。
各高校院系思想政治工作者應瞄準黨建與研究生“三全育人”的關系,牢牢把握黨建引領的大方向,深刻把握“三全育人”責任內涵;在黨建引領下聚焦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和組織育人等“三全育人”服務體系;根據各院系存在的黨建特色、黨建成果和育人元素、育人邏輯,探索黨建與育人對接模式,融合黨建引領與研究生“三全育人”的協調關系,構建微觀的黨建育人體系。
二? 黨建引領“三全育人”的實踐探索
2019年以來,高校研究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武漢大學推出了《武漢大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武漢大學課程育人(課程思政)建設方案》《武漢大學科研育人體系建設方案》《武漢大學實踐育人體系建設方案》《武漢大學服務育人體系建設方案》等系列方案,積極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構建新思政觀引領的一體化育人體系;學院層面切實執行方案要求,加快推進黨建引領下的研究生“三全育人”改革步伐;基層黨組織建設成果顯著,學生德行修養和科研素養不斷提高。結合武漢大學和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實際情況,本文對高校研究生強化黨建引領,推進“三全育人”工作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 黨建引領組織育人
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建設,為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賦能。盛春、汪力在《提升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育人質量的路徑研究》一文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明確將‘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相結合作為組織育人的基本原則。強化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育人,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本質規定和必然要求。[4]”
一是樹立大思政觀,整合高校教師黨支部教書育人的職業技能和黨建引領的政治功能。打破專業教師只負責課程育人和科研育人的認知壁壘,搭建起高校專業課程老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培育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良好環境,將高校研究生黨建工作和教學科研工作融而合一。一方面,學院建立考核機制,鼓勵導師科研團隊或課題組組織定期交流、論文寫作培訓、學術沙龍、學科行業前沿報告及交叉學科論壇等,在各種學術環境中培育研究生學術道德和科研素養。另一方面,學院建立“研究生談心談話溫馨行動季”等師生聯系溝通機制,落地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制度,落實導師作為黨建引領的政治角色,以心育心,以靈魂育靈魂,促進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二是踐行新思政觀,優化高校學生黨支部囿于專業的隔層設置和高低年級的橫向設置。學院將所有研究生黨支部優化調整為縱向黨支部,以同專業的導師所負責的學生為同一個黨支部,助推支部學術研討成果傳承和科研成果孵化,激發學生黨支部活力和創新力。一方面,研究生縱向黨支部的調整貼合導師責任制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形成以導師為中心的黨員教育培養良性機制;另一方面,縱向支部的調整和支部書記聯系會制度的設置,有助于發揮研究生黨支部政治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加之,學院設立德育導師聯系制度,為每一個學生黨支部配備一名德育導師,從專業方向和思想引領兩個方面影響學生、培育學生,以專業方面的黨建故事去熏陶學生、感染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院充分發掘導師這一制度優勢,并配合導師去立德樹人、三全育人。
(二)? 黨建引領課程育人
王學儉、石巖在《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一文中指出:“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課程思政是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發力的重要教育教學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各項戰略目標要求高校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5]”為此,深化教工黨支部的政治職能,為研究生課程育人賦能。
一是教工黨支部老師結合學科特色進行“課程思政”,創造性轉化育人課程,深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強化研究生課程育人導向。學院地圖歷史與文化等四門課程先后中標近2年的武漢大學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居于學校前列。老師們一直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為培養符合黨和國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前仆后繼。
二是致力于打造樣板教工黨支部,教師思政與課程育人同向同行,思想政治工作與教師事業發展同氣連枝。學院教師申請的《跨校跨學科研究生學術工坊與創新能力培養》等多個項目獲批武漢大學研究生導師育人方式創新項目。教師們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育有用人才。
三是教工黨支部將課程育人背負在肩的同時,一手不斷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和傳輸供血能力,不斷學習以更新知識儲備、改進教學手段,一手在提高學生學術戒律認識的同時加強自律,宣傳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修訂完善學術道德行為規范和學術誠信常態化教育管理辦法,以黨建帶動學風建設。
(三)? 黨建引領科研與實踐育人
劉宏達、許亨洪在《我國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的內涵、問題及對策研究》中提到:“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是教育部近年來提出的一項明確要求,是高校立德樹人過程中應當高度關注的一個戰略性問題,是高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項系統工程。[6]”在學校和院系黨委的引領和支持下,學院以黨建為抓手,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實踐育人活動。
一是牢固樹立“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方針意識,積極響應和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舉辦“科研素養訓練營”和“工程案例交流坊”,落實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提升研究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二是堅決遵從“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的黨中央指示,倡導學生參加“挑戰杯”“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全國性研究生創新實踐賽事,讓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互融互動,拓寬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視野。
三是對接學校實踐與社會實踐,把科研成果澆筑在祖國大地上,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寒假“回訪母校”、赴粵港澳大灣區和江浙滬等地進行行業調研、沉浸式黨史學習等活動,讓研究生們在社會實踐中增長社會責任感和愛民愛國情。
四是構筑政府、社會和學校協同聯動的“實踐育人共同體”,搭建社會實踐育人平臺,借助學院領導資源和校友互助優勢,共計簽訂40余家實習實踐合作平臺。
五是形成實踐育人經典品牌,不斷鼓勵學生打造志愿服務、扶貧支教和掛職鍛煉等特色品牌項目,培育學生提高實踐鍛煉和思想政治意識的用手動腦能力,將黨員黨性修養的提升貫穿到實踐育人的點滴當中。
六是為完善實踐育人體系,為實踐育人工作順利開展保駕護航,學院專門配備具有思想引領力量的專職管理干部和專業指導老師。
(四)? 黨建引領管理與服務育人
充分發揮黨員骨干的先鋒模范作用,調動教職工的育人初心使命。馮剛《服務育人理念在學生事務管理中的融入和深化》一文認為:“正確理解服務育人內涵,堅持服務育人理念,探索服務育人機制與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有效融合,是應對當前高校學生工作新任務、新情況、新挑戰,不斷提升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徑。[7]”
一是匯集專業老師、管理服務隊伍、離退休干部教師和校友等各群體力量,力爭做到全員育人。學院充分發揮青年教師的價值引領作用,提升研究生的學術能力和實踐能力;利用管理服務隊伍的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優勢,實現管理服務全過程育人;掌握離退休干部教師的信念支撐先例和各地校友的先驅經驗所長,實現管理服務全方位育人。
二是利用網站和公眾號的宣傳優勢,聯動各宣傳平臺做好維護更新,強化服務育人和網絡育人。學院安排專職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時更新黨建網站運營內容,實時更新黨史學習教育新聞、黨員發展進程和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內容,以研究生看得見、用得著的方式和學生保持平臺的溝通交流,構建網絡思想宣傳陣地和網絡日常服務管理平臺,提高服務管理效能。
高校院系既是實施立德樹人工程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作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好我們黨的最后一公里,高校院系這一雙重身份、雙重性質決定著它肩負著雙重使命。作為基層黨組織,需把政治功能擺在前,以黨的建設發展為思想引領,需把職責使命擔負,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因此,高校院系以黨建為思想引領、為主要抓手,來實現教育部實施的研究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必由之路。要想把研究生黨建和“三全育人”工作結合到深處、工作到實處,需要每一名高校工作者齊心協力、同心同德。在具體的育人工作中,我們也深諳很多細節和流程上的不足,所以研究生黨建+“三全育人”的工作體系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細化,形成專門化、一體化的育人工程體系,為適應黨和國家的需要培養一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接續努力、開創未來。
三? 黨建引領“三全育人”的思考
目前,分別實踐和研究高校研究生黨建和“三全育人”的案例和分析有很多,但是著眼于以黨建為抓手推進“三全育人”整體改革和落實的研究案例甚少。故我們試圖實踐和總結黨建引領下的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為高校、院系的黨建發展思路和研究生“三全育人”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 完善體系建設
以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首先,思想先行,打通高校工作者思想上的任督二脈,讓工作者認識黨建引領“三全育人”的重要意義。這就需要全院乃至全校上下一盤棋,不管是課程老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還是管理服務人員都得從思想上打通,從意識上重視。其次,制定具體育人板塊與黨建引領的具體關聯和相關條例,讓工作者們有條可依,同時讓研究生黨建引領“三全育人”工作規范化、系統化。積極落實黨的組織建設與“十大育人體系”的具體層面的對接,將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細化、深化、案例化、工程化。再次,調整完善高校工作者相關的考核標準,讓工作績效切實與黨建引領下的研究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掛鉤,以便于產生工作實效。掛鉤的相關項目需要集體研討,需要因校、因院、因專業制宜。最后,加強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相關組織建設、平臺建設、項目建設和協同育人機制建設。
(二)? 構建協同機制
充分發揮黨建思政工作在整體教育過程中的統領性意義,將研究生黨建與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方面整合起來,用政治正確、方向正確的黨的建設來促進各方面育人的實效。朱平在《高校“三全育人”體系協同與長效機制的建構——以全員育人為中心的考察》一中亦指出要建構“十大育人體系”協同和長效機制[8]。課程育人方面需要探索“課程思政”育人,擁有“無處不思政”的大思政觀;科研育人方面不僅要授人以漁,還有授人以思想道德,同時健全學術規范與學術道德相關的體系;實踐育人方面要將黨建思政的影響放在祖國大地上,讓研究生們在祖國大地上真實體會愛黨情、強國志;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方面要把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到位,讓研究生們在學校學院管理和服務中體會黨建思政,等等。總的來說,在黨建引領下開展各項育人工作,并在各項工作開展中深化研究生愛黨敬業的偉大情懷。
(三)? 健全考評機制
將“課程思政”“師德標兵”“我心目中的好導師”“導師育人方式創新項目”等一系列具有黨建引領示范育人作用的項目納入考核評優等評價激勵機制,以啟發廣大高校老師思考專業課程與黨建育人的協同關系,促進專業與黨建協同發展。將對研究生黨建促進“三全育人”的結果進行考核,考核結果納入教師黨員年終考核評議,并將相關結果納入全體教職工績效考核范圍。建立健全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相關的考評機制,爭取讓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思路入腦入心,讓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改革工作與每一位高效工作者息息相關,便于改革工作落地實施、強力發展。
(四)? 打造示范團隊
在全面推進研究生黨建引領“三全育人”工作中,培植一批具有院系特色的研究生黨建引領“三全育人”的示范項目;選樹一批具有模范帶頭作用的育人導師和思政工作者,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營造濃郁強烈的黨建育人氛圍;積極調研和整合,以培養和鍛造出一批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的研究生黨建引領“三全育人”的示范團隊。示范團隊先行,先進帶動后進,最后形成聯動,推進黨建引領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有引領、有榜樣、有未來。
參考文獻:
[1] 顧明遠.新時代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5-9.
[2] 鄭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若干思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思想理論教育,2017(1):4-9.
[3] 王占仁.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0(5):4-15.
[4] 盛春,汪力.提升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組織育人質量的路徑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9(12):74-79,156.
[5]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8.
[6] 劉宏達,許亨洪.我國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的內涵、問題及對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5(5):170-176.
[7] 馮剛.服務育人理念在學生事務管理中的融入和深化[J].高校輔導員,2017(5):3-9.
[8] 朱平.高校“三全育人”體系協同與長效機制的建構——以全員育人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論教育,2019(2):96-101.
基金項目:武漢大學基層黨建工作研究課題“強化黨建引領,推進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研究”(DJGZYJ2020-52)
第一作者簡介:雷起宏(1974-),男,漢族,湖北鄂州人,博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校教育管理、土地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