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壯
摘 要: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改革背景下,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均注重創新與變革,以期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內容,深入掌握課程理論體系。將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高中數學教學,有助于提升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成效,優化課程教學的各項內容,提升高中階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促進我國高中現代化數學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與實踐路徑。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了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融入數學傳統文化,并提出具體的融合策略,為我國高中階段現代化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教學 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1.022
在高中階段,數學作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其課程內容與知識體系相對復雜,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同時,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也會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課本知識掌握程度出現差異化。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遵循教育理念和相關要求,將數學傳統文化引入其中,優化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傳統文化作為國家的民族之魂,對于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我國傳統文化是千百年來無數勞動人民、文人志士智慧的結晶,更是高中生所需要關注、掌握、傳承、弘揚的重要內容。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數學教學,可以有效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使學生了解數學的學科魅力、建立學習興趣,加深對數學以及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現代教師應當充分體會傳統文化對學生成長、發展的價值意義,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深度融合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從而增強課堂的生機與活力,實現學生健康、全面、良好的成長。
一、將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1.推動高中數學發展
現階段已經有許多教師認為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需要引入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引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欲望,能夠幫助學生更加良好地理解數學的魅力。高中階段的數學課程,邏輯性、抽象化程度相對較高,要求學生需要構建科學的邏輯思維,并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在實踐場景中解決各類問題。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氛圍普遍嚴肅,導致課堂中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并不高,降低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與效果,對數學教學現代化的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通過將傳統文化與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整合,從而為課堂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有效改變學生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枯燥、乏味的認知,在拓展自身邏輯思維寬度與廣度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其構建立體化的思維空間,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現高中生高質量成長與發展,有效推動了我國高中數學教學的現代化進程。
2.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如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逐步加快,許多外國文化已經滲透至我國青少年群體中。同時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學生和家長對于外來文化并未產生排斥心理,甚至感到新鮮,并出現對國外文化的重視程度高于我國傳統文化的現象。高中階段的學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自然而然會缺乏傳統文化保護與弘揚意識。因此,這就導致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受阻。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在教科書中很少會占用篇幅詳細描述我國傳統文化,這也造成高中階段的學生難以全方位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因此,高中數學教師需要有整合傳統文化的具體策略,在恰當的時間,以合理的視角,幫助學生加深對傳統文化的感知程度,促使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對自身發展的良好價值,進而建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意識與習慣,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措施
1.挖掘文本教材中蘊藏的傳統文化
現階段,伴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持續推進,現代化教育中對學生道德素養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我國傳統文化內容較為豐富、類型多元,同時傳統文化對于數學領域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當忽視傳統文化的價值和意義,應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科學、有效滲透相應的內容,從而最大程度發揮出教育的功效。具體來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掌握課程知識內容。在編制高中數學教材時,雖然已經有意識地將傳統文化內容引入數學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但客觀來看整合程度仍較低。數學教材注重對數學知識概念、解題思路、步驟方法等內容的講解。因此,為有效將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進行深度融合,應當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在深度挖掘課本知識的基礎之上,將其與傳統文化進行關聯,進而能夠在展現出教學魅力的同時,實現對學生性格、品質的養成,幫助學生成為更加優秀的人才。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科學落實每個教學環節,將傳統文化素材融入教學課堂,確保學生能夠深刻感悟傳統文化,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探索數學課程知識。
2.科學落實數學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應用
數學學科源自生活,又將回歸生活。我國古代對于數學思想的探究相對豐富,不僅僅有《九章算術》等著作,還在諸子百家中有所體現。因此,對于高中數學教學來說,教師需要正確認知學生的學習狀況、興趣愛好、性格特征等,從而能夠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在較為熟悉的情境下更好地理解與掌握知識點。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簡單依靠傳統的方式開展教學,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環境下,無法深度融入課堂。而是需要凸顯出數學文化在生活場景中的實際應用價值,鍛煉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確保學生可以正確解答各類數學問題,掌握答題的方法和技巧,深化學生對數學傳統文化的感悟,提升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新時期的教師需要整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傳統文化科學、有效地融入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欲望,并能夠在探索過程中迸發出由內而外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表面積計算”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首先在課堂中引入圓柱體、圓錐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并引導學生探究公式中的邏輯關系,然后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充分引入數學傳統文化。教師可以舉例:在校園的花壇中有一個形狀為圓錐形的花盆,該花盆的母線長度為40厘米,如果一只蝸牛從花盆的底部出發,繞著花盆爬行一周并回到出發點,最短的爬行路線是多少。在面對此種問題時,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可以得到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科學運用所學知識、已知條件,解出答案。教師還可以將古代有關計算此方面內容的數學故事講給學生,將古人的解題思路與學生分享,提高數學傳統文化的運用成效。
3.將數學文化列入課前和課后學習階段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科學、有效的課前閱讀指導極為重要,同樣,合理、規律的課后復習也必不可少。前者可以促使學生在教學課堂中集中注意力,后者能夠加深學生對高中數學課本知識的掌握。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應當注重課前、課后兩個階段的學習。首先,教師應當注重在課前設計好有關傳統文化滲透的教學方案,由于傳統數學課堂主要以傳授解題思路為主,在現代化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針對與所講知識點有關的傳統文化故事、案例進行總結,并將這些內容借助多媒體、微課、在線課程資源等形式向學生講解,將其與數學知識點建立關聯。例如,在講解“勾股定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了解勾股定理誕生的背景,并搜集有關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故事,從而體會數學家探究數學理論概念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專注,主動探索相關理論知識。再如,在講解“正弦定理”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我國數學家梅文鼎的故事引入課堂,正是其在實踐和研究中對正弦定理的進一步總結,才明晰了正弦定理的應用價值和意義。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講述梅文鼎的故事,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建立初步的認知和了解,更好地完成課程知識的學習。
在課后階段,為了能夠更好地促使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融合,教師應當優化并完善課后的作業設計及評價體系。具體來說,一方面教師需要主動在課后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獲得學生的學習反饋,從而能夠在后續的課堂授課過程中加以改善,優化教學成效;另一方面,在作業設計方面,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所講內容,安排與之匹配的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作為課程作業的主題,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回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課后作業是學生掌握課程知識點、鞏固學習成效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課后作業的科學性、合理性、豐富性,并在課后作業中能夠體現出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內涵,進而在培養學生數學學科邏輯思維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數學課堂結束后能夠獨立、自主地閱讀數學家們的故事趣聞,并針對最感性的故事記錄自身的感觸與理解,在教學開始前可以發言分享,以講故事的方式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接下來數學課堂的教學。此外,高中學校還應當為學生開設一定的數學文化課外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學習數學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設置相應分值,作為考核評價的一項內容,從而推動學生對數學文化內容的關注。
4.充分利用傳統文化載體
我國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并且在許多領域均能夠呈現出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豐富課程教學的相關內容,還可以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需要研究數學文化內容與課堂教學結合的契合程度,以傳統文化為載體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的結構特征”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將窗花剪紙引入課堂,鼓勵學生展開探索,通過不同的創作形式制作出個性窗花和剪紙圖案。同時,在此過程中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將軸對稱、直線對稱軸等知識內容進一步呈現。此外,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主動創新教學內容。例如,借助骰子來學習有關概率統計的相關知識,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通過傳統文化載體主動探索知識內容,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和方法。此外,以傳統文化為載體開展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結晶,進而實現對學生情感意識和精神素質的培育,幫助學生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促使其傳承傳統文化。
5.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傳統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有效滿足新時期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對于數學技能的培養也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增強教學的效果。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營造高中數學課堂中的傳統文化氛圍。同時,教師應考慮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規律以及自身個體特點,并在此基礎上選擇科學、適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微課教學、創設特定情境、開展合作式學習、游戲教學等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學幾何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美學的概念引入課程中,通過鑒賞畫作的形式分析幾何問題,探索幾何知識點;再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提升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的立體化與形象化程度,將有關數學學科發展史、數學家的勵志故事等以視頻、圖片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一方面幫助學生有效認知數學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覆蓋面。在數學課堂的互動環節,教師還可以將數學文化與學生建立聯系,開展數學故事小品、演講等活動,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綜上所述,數學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分支,其擁有豐富的數學思想和精神。在高中數學實踐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了解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是數學教師的具體職責,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建設的關鍵時期,其視野應當被有效拓展,建立良好的探索精神。同時,在高中數學實踐教學中許多知識內容與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數學教師應當充分體會傳統文化對學生成長、發展的價值意義,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概念的過程中,深度融合傳統文化與數學教學,從而增強課堂的生機與活力。此外,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也需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搜集,及時發現并儲備一些與課程知識有關的文化內容,進而可以在課堂中可以及時運用,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豐富性,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幫助學生學習高中數學課程。
參考文獻:
[1] 唐恒鈞、王未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數學教科書——以人教A版高中數學教科書為例》,《當代教育與文化》2022年第2期。
[2] 李保臻、陳國益、張黎娜《我國傳統數學文化融入高中數學教科書(現實樣態與教學啟示——以2019年人教A版高中數學教科書為例)》,《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年第1期。
[3] 張志華、孟靜靜《淺談數學傳統文化在高中數學考試中的體現——2019年高考數學試題中的傳統文化研究》,《中學生數理化(自主招生)》2020年第5期。
[4] 梁禮華《突出創新思維 弘揚傳統文化——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教育現代化》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