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我作為貴州民革基層組織的代表,到北京接受表彰。手捧民革全國示范支部的獎牌,回望來時路,我百感交集。2013年,民革遵義市委會對三支部班子隊伍進行調整,我臨危受命擔任民革遵義市直屬第三支部主委。當時的三支部,人心渙散,活動停滯,工作難以開展,連續幾年在全市年度考核中名次墊底。在民革遵義市委會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圍繞全市工作大局,帶領支部黨員團結協作,砥礪奮進,積極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廣泛開展社會服務,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從2015至2021年,支部連續七年獲民革遵義市委支部年度考核“一等獎”。2019年,獲評民革全國示范支部(第一批)。
民革遵義市直屬第三支部從全市排名墊底的支部到全國示范支部,作為曾經的支部主委,我認為有10個方面值得總結。
一、準確定位做表率。要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就要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定位,發揮好表率示范作用,為黨員提供周到、熱情、細致的服務,深化服務理念,不斷增強支部凝聚力。三支部黨員以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為主,受黨員企業發展困難等多種因素影響,工作從曾經的省市先進,變為幾乎停滯狀態。我剛到三支部時,第一次支部會議,只來了幾個人。面對壓力,三支領導班子經過協商,決定迎難而上,并探索實施“五心”工作法。一是精心。每一次組織生活會都精心設計,認真組織,注重辦會質量。二是耐心。每一次開展活動,先在微信群、短信預通知,活動前一天溫馨提醒,當天再次提醒。安排年輕黨員專門接送70歲以上的老黨員。三是用心。對支部黨員撰寫的簡報、提案、調研報告,我都用心把關和指導,認真修改和提煉。遇到改動較大時,及時與他們溝通,達成共識。四是細心。平時細心把握黨員的思想動態,增強民革黨員對組織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五是愛心。樹立為黨員服務的思想,維護黨員的合法權益。堅持每年春節、重陽節開展慰問老黨員活動。黨員生病住院,組織支部班子前去慰問。黨員家中紅白喜事,班子成員總是第一時間到場,與黨員們結下了深厚感情。一次慰問活動中,一位老黨員拉著我的手說:“你們對我,真是比我親生兒女還好啊!”
二、建章立制強學習。思想政治建設是參政黨的根本性建設,是自身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決定自身建設的方向和效果。支部先后制定了組織生活制度、黨員學習制度等10余項工作制度,不斷提高支部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充分利用組織生活會,宣傳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達執行民革遵義市委會的決議。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提升黨員政治素養。開展新黨員入黨培訓、聽老同志講民革歷史等活動。建立每兩月一次的組織生活會制度,采用“主委講+副主委(支委)講+黨員座談交流+總結”方式,組織支部黨員學習民革章程、民革黨史、統戰理論、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支部積極訂閱《團結報》和《團結》等報刊雜志,讓黨員了解和熟悉參政議政和社會服務工作,學習和借鑒各地工作經驗。
三、團結協作明分工。開創支部工作新局面,必須團結班子成員,團結全體黨員,營造民主、團結、和諧的環境,做到“懂民革、會協商、善議政”,把大家的意見轉化為集體意志。針對支部成員的所長進行工作分工,各司其職,發揮優勢。每年初召開班子會對全年工作任務進行分工,并以責任分解表的形式進行落實。每月底召開班子會對各項任務進行跟蹤。有時也會在微信上“云開會”,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班子成員在服務大局、服務支部、服務履職工作的原則下,發揮聯系上下、內外、協調各方的樞紐作用,配合越來越默契,黨員參與積極性提高了,支部工作也邁上了新臺階。
四、比學趕超聚才智。站穩政治立場,抓民革黨章學習,增強民革黨員對組織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弘揚正能量。對支部黨員的一些不良思想,支部班子會積極與黨員溝通,并進行正面引導。堅持支部全員參與信息宣傳工作,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全面展示支部黨員的風采和工作成績,在支部營造出良好的比學趕超氛圍。按照保證質量、重視數量、優化結構、保持特色的總體要求,千方百計發展優秀人才。2013年以來,共發展黨員16名,均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博士1名、處級干部1名。我參加2018年民革中央舉辦的主題征文比賽獲二等獎,參加2019年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征文比賽獲優秀獎,同時獲評貴州省《團結報》征訂先進個人。黨員汪彥嶼的微課獲評全國高等醫學院微課制作大賽一等獎。
五、集智聚力勤履職。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的一項基本職能,是展示支部整體實力的重要舞臺。基層民革組織的負責人大多是兼職,本身都有繁重的本職工作,需要統籌好本職工作與黨務工作的關系,要善于抓住工作重點。擔任三支部主委以來,我和班子成員一起,緊緊圍繞全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題,深入學校、社區、農村廣泛開展調研,掌握實情,積極履職。通過大家的努力,每年調研報告、提案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2013年以來,共提交提案100多件,調研報告20份, 10余件提案被選為民革遵義市委會提案。其中黨員張俊撰寫的《關于加強小區物業管理、打造和諧文明城市的建議》被選為省政協聯組議會發言。楊睿撰寫的《關于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建議》被遵義市政協選為督辦提案。我撰寫的《關于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建議》、趙海燕撰寫的《關于整合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等調研報告轉化為提案后,被選為遵義市政協大會聯組議政會發言。許多提案和建議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采納應用,部分提案榮獲優秀提案表彰。2022年,我被遵義市政協評為2017—2022年度提案工作先進個人。
六、社會服務展風采。充分發揮黨員優勢,積極為黨員搭建服務社會、服務基層的平臺,展示黨員風采。新冠疫情期間,支部25名黨員捐款達9800元,10位黨員響應志愿者征集令,穿上“大白”“小藍”,協助居民區開展核酸檢測、抗原試劑發放、物資運送和上門服務等,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應有的力量。支部黨員張翼每年向遵義二中貧困學生捐資5000元。支部班子成員聯系社會愛心人士對遵義市特殊學校、桐梓縣特殊學校捐助價值人民幣30000元的康復儀器。在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中,三支部積極開展對正安縣格林鎮廣大村的精準幫扶工作,多次到正安縣格林鎮廣大村給留守兒童送去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在發現有智障兒童后,立即為他們聯系特殊學校,辦理殘疾證,讓他們享受社會保障政策。定期看望抗戰老兵和慰問臺屬,以及開展支部服務進社區等活動。
七、嚴格財務重管理。對于黨費的收取,支部規范財務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每年合理預算,堅持“量入為主、科學使用”的原則,活動經費有明細,有記錄,賬目清晰。財務賬目公開、透明。每季度在支部組織生活會上向黨員公布賬目,隨時接受支部黨員和民革市委會的監督。
八、聯誼交流共進步。“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每當有其他支部前來交流學習時,我們都細致地向他們介紹支部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參政議政、創建全國示范支部等情況,毫無保留地介紹做法和經驗。這種支部間的互相學習和交流,推動了支部工作的整體提升,達到了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效果。同時,我們還與中共基層黨支部開展聯誼活動,學習中共基層黨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的經驗和做法,踐行“以黨為師”。三支部還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與南京市溧水區綜合支部締結為友好支部,共建基層組織。
九、建小家帶大家。2019年8月4日,支部的黨員之家在遵義市銀河路桃溪河畔的一座小院內落成。黨員之家面積約150平方米,設有會議室、歷史長廊、書畫資料室和會客大廳。屋外是一處幽靜的庭院,院里花繁樹茂,有石桌石凳,空間寬闊。這里原本是支部黨員雷世熊的一處私人住宅,聽說支部有建黨員之家需要后,他自愿無償提供。支部黨員又捐款數萬元,按照“民革黨員之家”要求進行建設。在黨員之家,學習重要文件,舉辦歌唱會、讀書會、書畫展。在學習教育的同時,加強藝術熏陶,提升黨員品位志趣。在黨員之家,關注身邊熱點難點,開展履職大討論,舉辦提案專題培訓。在黨員之家,我們還自己動手,烹飪晚餐,既節省了開支,又促進了黨員之間的交流。黨員之家成為支部黨員的心靈港灣和精神家園。
十、明確主題強信念。支部活動有聲有色,才能激發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每次支部活動,我們必先擬定主題,如開展“不忘初心,銘記歷史”活動,看望慰問抗戰老兵宋長宏老先生;如開展“人間有愛”活動,到遵義市特殊學校、桐梓縣特殊學校捐助盲啞兒童、到遵義市二中捐助貧困學子;如開展“觀故居,走多黨合作之路”活動,到播州區陳鐵故居,赴重慶抗戰名人舊居參觀學習;如開展“矢志不渝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赴毛主席故居、遵義會議會址參觀學習;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召開支部班子民主生活會;如開展團結報社“品讀經典讀書會”活動,邀請名家講授歷史知識,共讀歷史經典;如開展“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活動,深入調研湄潭羊肚菌基地。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不斷增強黨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的熱情。
2021年初,三支部進行了屆中調整,副主委楊睿接任三支部主委。兩年來,新一屆班子成員在楊睿主委的帶領下,繼續前進,2021年獲評民革遵義市委會支部年度考核“一等獎”。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求實創新,努力建設新時代高素質參政黨基層組織。
(楊瀾,民革遵義市委會中山志愿者服務中心主任/責編 魏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