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到了冬天,很多人都會愛上熱乎乎的烤紅薯。它又香又甜,美食魅力難以抗拒。此前,我和學生們在例會時一起制作美食,其中之一就是微波爐+空氣炸鍋制作的烤紅薯。發到網上之后,引來了很多人的問題:
聽說烤紅薯會產生大量的丙烯酰胺?
紫薯和紅薯有什么差別?
……
紅薯屬于甘薯的一種。這里就把甘薯相關的食品知識給大家科普一下――
甘薯有各種皮色和肉色,從純白色、淡黃色、橙黃色到紫色的品種都有,被稱為白薯、黃薯、紅薯和紫薯,甚至還有紫色和白色交織的“花薯”。黃色和橙色來自于類胡蘿卜素,特別是β-胡蘿卜素;而紫色來自于花青素,在花青素中又以矢車菊色素的類型居多。
甘薯的品種很多,有的特別富含淀粉,含量高達近30%,而還原糖比較少,適合用來提取淀粉、制作粉條。也有的淀粉含量在10%~20%之間,而還原糖含量比較高,能達到10%~20%,味道比較甜,這樣的甘薯就適合鮮食了。
可溶性糖就是能夠溶于水的那些糖,其中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乳糖等小分子糖,甚至包括低聚果糖。凡是讓人感覺甜的糖,都是能夠溶于水的,對果蔬和薯類來說,可溶性糖含量越高,就越好吃。在冬天,由于溫度降低,植物會把一部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糖,以便提高滲透壓,抵抗低溫和冷凍的危害。所以,甘薯在秋冬儲藏一段時間之后,糖度會比剛收獲時明顯上升,做烤紅薯就更甜。
甘薯中的碳水化合物,除了糖還有淀粉。從消化角度來說,通常把淀粉分為3個部分: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
快消化淀粉能夠被人體消化,而且能快速升高血糖,對消化不良的人來說,快消化淀粉能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更快地提供能量。但對需要控制血糖的人來說,一下子吃進去太多的快消化淀粉,對控血糖能力會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慢消化淀粉也能消化,可以緩釋能量,但因為消化速度慢,升血糖速度也慢,有利餐后血糖穩定。抗性淀粉則大概率不能在小腸中消化吸收,幾乎不升高血糖,而是進入大腸,被微生物所分解利用,產生氣體和短鏈脂肪酸。少量的抗性淀粉有改善腸道菌群和幫助控制血脂的好處,大量的抗性淀粉則可能造成產氣、腹脹和消化不良問題。
有研究發現,把黃色肉的甘薯放鍋中蒸35分鐘,會使糖含量輕微下降;而微波加熱5分鐘,卻會使糖含量上升(按樣品干重中的含量比較)。煮也會增加糖含量,但因為部分糖會溶入到水中,所以感覺并不那么甜。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微波加熱促進了淀粉的降解,產生了更多的葡萄糖和麥芽糖等。
蒸制、煮制、微波處理,都能讓甘薯中的抗性淀粉比例下降60%以上,快消化淀粉比例從生甘薯的不到10%升高到30%以上。但是,慢消化淀粉的變化就不一樣了。煮制和微波處理時,慢消化淀粉的占比從生甘薯的8%降低到1%以下,然而,蒸甘薯的慢消化淀粉保留率較高,還能達到7%左右。
所以,吃熟甘薯時,絕大部分的淀粉都能被人消化,加上其中的還原糖,都會升高血糖反應。相比而言,煮食和微波烹調的時候,可能升血糖的速度會更快一些。不過,微波烹調也有一個好處,烹調后胡蘿卜素的含量升高了將近1倍,可能是因為微波烹調后胡蘿卜素和蛋白質的結合物發生了分解,而且能更好地從細胞中釋放出來,所以實際得到的數量就會增加。
有學者研究發現,甘薯的口感和味道,和其中的β-胡蘿卜素含量、蛋白質和淀粉含量都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對黃肉甘薯來說,顏色越橙黃就越好吃。對紫肉甘薯來說,花青素含量越高,它就越不好吃;含糖量越高,它就越好吃。
對28種生甘薯的顏色和成分進行分析發現,總多酚的含量在28~117毫克/100克之間,其中紫薯品種明顯高于黃肉品種,胡蘿卜素含量在0~9.8毫克/100克之間。所以,吃橙黃色薯肉的甘薯,和吃胡蘿卜一樣,都是補充胡蘿卜素的好方法。測定還發現,紫薯對胰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很強,而且多酚含量越高,抑制蛋白酶的作用越是遙遙領先。這就能夠解釋,為什么紫薯吃多了之后容易胃堵腹脹,對消化不良者和胃腸疾病患者相當不友好。
烤紅薯和烤土豆、炸土豆等一樣,在超過120℃的烹調加工中都會產生丙烯酰胺,其中160~180℃時的丙烯酰胺產量最大,而這個溫度范圍,正好是食物烤制和油炸時采用的溫度。不過,相比于炸薯條,烤紅薯的丙烯酰胺含量還是要低很多。
雖然人們并不希望吃進去太多的丙烯酰胺,但又難以對它敬而遠之。這是因為,丙烯酰胺是在美拉德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一個副反應。油條、薯條、雞米花在油炸時變黃,面包、餅干、蛋糕、燒餅等在烤制時表面變褐,烤鴨、烤雞烤制后表面紅艷香濃……這些都是美拉德反應帶來的。
一般來說,對于同一種食物,美拉德反應的程度比較高,烹調后黃褐色比較重,質地比較香脆,則丙烯酰胺的產量也會比較大。油炸也好,烤箱、煎鍋、空氣炸鍋也好,道理都是一樣的。
不過,丙烯酰胺并不是一種高毒物質,少量存在時并不會明顯影響健康。我國大部分居民既不天天吃烤制和油炸菜肴,也不天天吃面包餅干蛋糕等焙烤面食,偶爾吃個烤紅薯是不用擔心的。
雖說如此,還是有一部分網友表示,吃空氣炸鍋做的烤紅薯片和烤土豆條之后,會感覺有點上火,表現為口干舌燥、嗓子疼痛,甚至臉上長痘痘。其中,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烤制食物(包括空氣炸鍋烹調的)水分含量低,在吃的時候,嚼碎的干燥食物會大量吸收唾液、口腔黏膜和咽喉部位的水分,造成黏膜局部脫水,干燥不適。干燥堅硬的食物碎片容易給黏膜造成小傷口,再加上黏膜脫水后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和炎癥,出現口腔、咽喉的疼痛不適。
二是烤制食物在高溫加熱過程中會產生促進炎癥反應的物質,簡稱為“促炎成分”。其中包括一些美拉德反應的產物,比如說,丙烯酰胺就屬于促炎成分。美拉德反應的末端產物AGEs也是促炎因子。烤得越是香脆焦黃,這些促炎物質含量就越高。
如果溫度過高,還會產生多環芳烴類物質,油脂氧化聚合產物,這些都是促進炎癥反應的東西。促炎成分吃得過多,也會誘發痘痘,或讓痤瘡更加嚴重。所以,如果發現自己對這些過度香脆的食物有不良反應,油炸、熏烤、焙烤、空氣炸的食物都需要少吃,甜食也要少吃,因為它們也是促進炎癥的。吃的時候,多吃生的蔬菜水果來搭配它。
總之,每一種食物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甘薯也不例外。吃了對健康有什么影響,只要細細體會,身體自然會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