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旭 張冠勇 戴俊良 尹霞



摘 要: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實施,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作為服務于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新技術、新領域的專業,培養的工業機器人人才質量還不能完全跟上國家發展的目標。因此,為盡快適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加快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素質人才,基于基于“課、崗、證、賽”背景下,創新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將專業課程與崗位、X證書、技能競賽深度分析與融合,構建四位一體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工業機器人技術 課崗證賽 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
1 引言
隨著國家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逐年攀升,國家的人口紅利在逐漸消退。制造業面對高成本的人力成本,開始使用工業機器人來代替人力勞動力。加之疫情在全球肆掠,給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是致命打擊,制造業不得不尋找新的勞動工具來代替人力勞動。國家“十四五”規劃時期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從中國2025制造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預測分析可以看機器人技術性人才的缺口是非常大,因此,作為高職院校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對地方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探索基于“崗、課、證、賽”融合的背景探索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2 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模式在人才培養領域的運用,覆蓋、貫穿和指導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人才培養模式是集成化的育人系統和方法范式。它是一種適切的方法設計,一種優化的程式規范.一種教學思想內容的載體,一種育人的智慧策略。2021年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勝利召開,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次國家層面對職教教育發展的一次重要部署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技能型社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會上傳達了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并提出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深刻領悟職業教育大會精神,著眼于“崗、課、賽、證”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分析四個環節的特點,定位人才培養方案。”崗”即崗位群核心工作任務表現為個體完成具體崗位任務所必備的職業核心素養。“課”指課程體系,即人才培養方案表現為與特定職業核心素養相對應的專業課程結構與課程模式。“證”即為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證書)。“賽”即為國家、省級、市級、校級各級各類職業技能大賽。
3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目標
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控制技術為手段,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工業機器人的結構設計、程序編程、驅動控制等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能夠對工業機器人產品進行安裝、調試、維修與維護方面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學生對工業機器人產品的附屬設備有一定的了解,例如:PLC技術、視覺與傳感技術、變頻與驅動技術等。學生畢業后能夠在工業機器人行業領域從事工業機器人相關的設計開發、程序控制、運行與為維修以及銷售客服方面工作。
4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崗位分析
從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主要面向的就業崗位分析。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技術崗位,包括:機械臂的設計安裝;工業機器人機械部件安裝:機器人機械部件檢驗、機器人工作站設計與安裝、機器人高級工程師、機器人應用編程工程師、機器人運行維護與管理、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經理、機器人維修調試員、機器人測試、機器人機械部件檢驗;銷售客服服務崗位:包括器人的維修維護工程師、機器人技術支持工程師、銷售客服工程師;其他相關崗位,包括:智能機器人生產設計、計算機相關崗位。如表1所示,為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對應的崗位群,以及圖1所對應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崗位群總體分布情況。
從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畢業從事的崗位群專業知識技能對比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占比最高的為工業機器人銷售和技術服務類崗位,其次呢是工業機器人設計能力和編程能力,另外對工業機器人電器控制與運行的能力以及專業讀圖以及繪圖能力的要求也是比較高。
5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按照教育部頒布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結合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崗位最新的需求,將最新的企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到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重構課程體系。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通用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同時,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知識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去。達到“崗課賽證”深度融合的專業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為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框圖。
6 “崗、課、賽、證”融通途徑
“崗課賽證”融通的途徑按照六個原則進行,即:資源共享、需求互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協調發展、相互融通的原則進行。將人才培養、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就業指導等方面開展深度交流與和合作,構建校企雙元“模塊化”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產業、專業、創新創業、就業“四業融合”,全方位培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緊缺技術技能型人才。
首先進行“課證融通”,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具備高素質高技術型人才,具備高質量就業能力。途徑為:第一,將工業機器人應用編程技術職業技能等級證書(X證書)標準融入到專業教學標準中,將兩個標準的共同點和銜接點作為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標準的修改方向。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循序漸進。根據學生學習特點合理安排授課時間節點,同時每學期都融入一些X證的內容,使得專業課程與X證書內容無縫對接。第二,職業技能培訓模板即實訓環節融通到專業課程結構中,以模塊化內容改革課程,合理優化專業課程理論課時量,增強實訓實踐教學環節,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第三、職業技能培訓內容融入專業課程內容。及時將職業技能培訓中采用的新標準、新規范、新技術、新工藝引入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搭建虛實一體的生產實踐環境。
其次進行“課賽融通”,增加學生對最新的行業技術的了解以及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職業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的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此,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大賽的指揮棒作業,將最新的技能比賽內容融入到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中去,構建一套完整的“國家-省-市-校”四級大賽比賽體系。重點研究國家和省級技能競賽內容,將大賽中出現的新技術、新內容、新規范消化吸收滲入到課程體系中。將比賽的訓練項目與實踐教學內容相結合、比賽的訓練方法與實訓教學方法相結合、比賽的評分規則與教學的考核規則相結合、比賽的職業素養要求與人才培養中職業素養課程相結合。構建了集“單項能力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創新能力訓練”“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7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團隊師資隊伍建設,是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工業機器人技術涉及知識面廣、實踐性強,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師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關鍵。通過“引育并舉、專兼結合、校企互流”三元機制,培養一支專兼結合立場堅、風氣正、能力強、數量足的復合型“四有”雙師隊伍,確保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提升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定期組織專業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選派教師參加課程開發、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以及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專項培訓。執行教師赴企業實踐輪訓制度,每學期、寒假、暑假派教師深入企業學習專業領域先進技術,提升教師的實習實訓指導能力和技術技能創新能力。
8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其中校內實訓室主要包括:技能訓練實訓室、能力拓展實訓室以及1+X證書試點實訓室。校內實訓室主要用于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時使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模式,利用校企共建校外工業機器人技術實訓基地,在大三上學期安排學生進行跟崗實習,學校選派專業技能過硬的教師。企業則挑選經驗豐富的一線技術人員共同承擔崗位實訓教學工作;在大三下學期基于真實的生產崗位的頂崗實習(頂崗),完全實現校內教學與職業技術崗位的“零對接”。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構建模塊化、層次化的競賽實踐課程體系。競賽實訓基地全天開放。作為第二課堂實訓室。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學生主體+導師跟蹤”的訓練模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常態化開展第二課堂實踐訓練,拓展學生實踐訓練時空。
9 結語
基于“崗課賽證”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動態變化過程,高職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的從開辦到現在僅僅7年的時間,畢業生4屆。每一屆畢業的學生質量越來越高,提高在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上進行“崗課賽證”育人模式的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得到明顯的提高,綜合素質明顯增強。后繼將繼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課程設置和內容,深入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為國家培養需要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項目基金: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課、崗、證、賽”深度融合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ZJGB2020340)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周揚程.基于“1+X”證書制度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22(15):82-84.
[2]曹元軍,李曙生,盧意.高職產業學院“崗課賽證”融通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07):50-54.2022.07.004.
[3]成靜.基于“崗課賽證”融合的課程改革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11):178-180.
[4]陳群和,宋曉帆.“崗課賽證”融通:職業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實踐指向[J].湖南教育(C版),2022(02):26.
[5]李斌.“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J].湖南教育(C版),2022(02):27-30.
[6]隆平,劉軍.以標準引領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新模式探索[J].湖南教育(C版),2022(02):31-34.
[7]周哲民,李瓊.類型教育視域下“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實踐探索[J].湖南教育(C版),2022(02):39-42.
[8]王欣,金紅梅.基于大職教觀的職業教育“崗課賽證”融合育人的學理基礎、內在要求及實施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2(02):21-28. 2022.02.003.
[9]程智賓,李宏達,張健.崗、課、賽、證融通培養模式的價值追問、學理依憑和實踐創新[J].職教論壇,2021,37(11):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