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玲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基于教材編排特點,通過大概念、大情境、大結構、大問題來引領學生閱讀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形成對語文學習內容的結構化認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大單元教學
部編高中語文新教材和語文新課標中強調“進一步精選了學科內容,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建立不同文本之間的內在聯系,用核心素養融通跨體裁文本壁壘?!睘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語文大單元教學不僅是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也是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呼喚。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把核心素養下的語文大單元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呢?
一、把準核心素養下語文大單元教學的起點
如何才能把核心素養下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目標落到實處呢?首先就要把握大單元教學的起點,核心素養下語文大單元教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大背景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托,也是教師引領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載體。
(1)鮮明的時代感。實施語文大單元教學需要對教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部編小學語文教材進行縱覽就會發現教材中對于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以及延續紅色精神等方面非常重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對于立德樹人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民間故事單元為例,這單元內容就是以我國民間故事為主題,向學生展現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源遠流長。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家國情懷”,選編的《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節選)》《圓明園的毀滅》《小島》等課文都是圍繞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進行編排的,展現了每一位中華兒女應盡的民族責任擔當。另外,教材中還編排了不少關于科技發展等方面的文章,這些都是時代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對于大單元教學的實施及核心素養的落實提供了條件。
(2)濃濃的童趣感。部編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上主要是以適應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身心發展為前提的,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想象世界相連,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如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童年水墨畫》《剃頭大師》《肥皂泡》《我不能失信》等內容都與學生的童年生活緊密聯系,充滿著濃濃的童趣感。又如,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飛向藍天的恐龍》《琥珀》《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等以科普教育為主題編排的課文,這為兒童探索科學奧秘提供了條件。
2.大目標
核心素養下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目標應充分關注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個方面,教師要具有全局意識,切忌備一課是一課,這樣才能把大單元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1)關注人文主題。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的人文主題一般都編排在單元的導語頁,實施大單元教學就要先從人文主題引領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如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在單元導語頁,教材中就旗幟鮮明地指出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隨后本單元的幾篇課文和語文園地及快樂讀書吧中的內容都是緊扣人文主題進行編排的。單元人文主題是不同類型素材的匯集,教師在備課時要尋根朔源,找準引領學生進行大單元學習的落腳點,這樣人文主題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2)關注語文要素。語文要素是部編小學語文教材較以往版本教材的一大亮點,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指明了方向,這些語文要素不僅在單元導語頁明確提出,而且在本單元的課后練習、語文園地以及交流平臺板塊中均有編排,并且在整個語文教材中以若干個知識點的形式,呈螺旋上升趨勢分布在教材中的各個角落。以復述課文為例,從低年級的借助示意圖、關鍵詞講述故事,到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復述故事”,到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了解故事情節,簡要復述課文”,再到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這些語文要素中對學生復述能力的要求是逐步提升的,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大單元學習的時候,就要注重對不同冊次,不同單元中承載的相似或者相關的語文要素進行集中備課,從大單元著手,引領學生逐步由認知走向實踐,掌握語文教材中每個組件的功能,才能真正落實語文要素目標,把語文大單元教學落到實處。
3.大素材
在語文大單元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對大單元教學目標確定的重要性,還要關注一些容易被忽視的素材,緊扣單元大素材進行教學也是大單元教學的必由之路。
(1)豐富的題材。部編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中往往聚合了各種體裁的文本,教師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應注重發現和挖掘文本特有的教學資源,以實現不同體裁文本殊途同歸的教學價值。以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古詩三首》為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弘揚傳統文化提供了條件?!都埖陌l明》對于學生了解我國的四大發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趙州橋》一文可以使學生對我國在建橋史上取得的成就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主要從繪畫藝術方面的成就敘述了這幅畫名揚中外的原因。從課文選材來看,本單元課文都是與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我國傳統文化在不同領域的代表與縮影,學習這些課文對于學生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載體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基于本單元豐富的題材,設計出與文本內容相契合的大情境,以激發學生探究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讓學生在感知探究我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使傳統文化自然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2)多樣的體裁。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常常圍繞著一個人文主題編排各種體裁的文本,教師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要關注單元多樣文本的特性,以把單元教學主題和大單元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以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書海擷英須效率”,本單元編排的幾篇課文體裁不同,但主題是相同的,《搭石》是一篇很經典的散文,《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科普性說明文,《冀中的地道戰》是抗日時期的故事。在語文大單元教學背景下,不管它們是什么體裁的課文,都是需要圍繞著同樣的閱讀主題展開的,作為語文教師,要把握住單元課文體裁多樣性的特點,靈活采用相應的閱讀方法,通過大單元活動來把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目標落到實處。
二、核心素養下語文大單元教學的實施策略
核心素養下語文大單元教學與單篇課文的教學不同,語文大單元教學不僅要關注單元內部每篇課文的教學落實情況,還要關注每一課之間的相互融通與關聯教學,形成大單元教學“場域”,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
1.立足一個大概念
語文大單元教學中的“大概念”是指與語文相關知識、技能、素養等方面的教學,教師要依據單元不同課文的特點,本著“散而不亂”的教學理念對單元課文進行有機整合教學,簡單地說語文大單元教學要瞄準一個目標的達成,這里的一個目標可以為語文知識、文本主旨或者閱讀經驗等方面任意一個目標的達成。以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教師在教學時以走進寓言故事為大單元學習主題,以“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為單元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安排自然無可厚非,但是許多教師在落實單元學習目標時會將教學重心落在“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上,并以落實這個學習任務為主要目標在幾篇課文中間走個來回,讓學生通過閱讀寓言故事,明白每篇寓言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具體到單元課文中每篇課文本身,可以發現,《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這就需要教師在引領學生感受文言文特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再結合課文插圖去理解課文的寓意?!短展藓丸F罐》這篇寓言故事淺顯易懂,結合課文特點,教師不妨采用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的形式來學習課文,在學生表演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根據文中的描述,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適當進行夸大,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要告訴人們的道理。《池子和河流》一文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理解課文的寓意。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快樂讀書吧”讓學生向其他同學朗讀這些寓言故事想要表達的道理。這樣引領學生進行大單元學習,主題任務相同,而學習方法不同,這才是引領學生進行大單元學習的“大概念”??梢姡Z文大單元下的“大概念”教學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而是一種讓學生可以真正讀進去、走出來、帶得走的語文獲得。
2.創設一個大情境
在語文大單元教學背景下,教師基于學生單元學習內容特點為學生創設出適切的教學情境,可以消除學生與文本的隔閡。要想使大單元教學內容更加豐富,貼近學生,教師可以從學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真實學習需求出發,將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沉浸到學生真實的生活場景和實踐活動中去,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構建起情境與學生言語認知、生活經驗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以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學為例,本單元選編的故事極富趣味性,教師就可以從本單元課文特點出發,為學生創設出“趣味故事會”的學習情境,整個單元學習內容都圍繞著一個“趣”字展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讀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選擇出自己覺得最為有趣的課文,把它多讀幾遍,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先在小組內進行講述,最后小組代表推選優秀學生在班級內匯報交流。學生在講述故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立足于教材文本故事的基礎上,適當加上一些語言或者肢體動作,力求把故事講得趣味滿滿。在這個學習情境中,學生個人和集體的學習興趣很容易被調動起來,他們通力合作,指出對方講故事中存在的問題,不僅收獲了笑聲,收獲了知識,還開拓了思維,表達了思考,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中獲得了知識,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設置一個大結構
語文大單元教學不是把單元中各篇課文拼湊起來教學的“大雜燴”,而是與單元學習內容彼此勾連,彼此互補融通的有機學習整體,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大單元學習的時候,要能夠從綜合性、交織性、階梯性的特征出發,通過單元教學大結構的設置對單元學習內容進行統籌規劃,以使學生的學習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以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世界各地”,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苯虒W本單元課文時,教師就要注重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的綜合運用。為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初步體會課文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把這兩個單元的內容關聯起來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形成對“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結構化,系統化認知,幫助學生建立起完善的結構化系統,引導學生從初步體會逐步走向體會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在語文大單元教學中,注重對比,強調整合,從一體化,系統化出發設計單元學習任務,可以彰顯出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本質特點??梢?,教學結構化不僅是語文要素不斷提升發展的需要,更是人文主題沉淀筑基的需要,教師要以大單元學習目標為指引,扎實落實雙線目標,夯實學生的閱讀基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4.解決一個大問題
實施大單元教學的最終指向是解決問題或者讓學生掌握某項技能。教師應根據語文學科內容特點以及學生接受認知事物的特點,運用語文的方式來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讓學生在多角度,開放的學習空間里開展富有挑戰性的學習,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大問題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語文能力,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以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教師就可以以“怎樣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作為本單元統領學生閱讀的“大問題”,讓學生通過大單元學習能夠真正掌握有目的閱讀的基本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有目的閱讀的教學目標出發,讓學生回顧學過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讓學生說說提高閱讀速度對于有目的閱讀有什么作用。然后,教師再依據單元不同課文的不同特點,讓學生選擇怎樣的閱讀方法才能最快實現有目的閱讀。在語文大單元教學中,教師本著解決一個“大問題”的核心目標,引領學生從多個角度,開放的學習空間中探究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課文之間的聯系,提煉出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進而把大單元教學的目標落到實處,這樣引領學生學習,可以充分凸顯出“大問題”在大單元教學中的統攝作用,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教學的終極目標要求,并能夠從把握大單元教學的落點及課堂實施策略等方面展開教學,這樣才能把大單元教學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紅霞.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理解與設計運用—以統編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2(33).
[2]劉靖馨,王學文.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路徑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22(23).
[3]汪海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