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機械課程教學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大環境下備受社會的關注。因此,在機械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堅持把理論和實務有機地聯系起來,注重課程內容的科學化,注重課堂內外的精彩表現,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創新創業 中職 機械課程 教學改革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machinery course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chanical courses, teachers should insist on organically linking theory and practice, pay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wonderful performanc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proces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teaching.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id-career, mechanical courses, pedagogical reform
1 引言
機械專業是我國工科院校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其招收的對象廣泛,人數眾多,是一門高就業的學科。因此,為了滿足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中職機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中職院校創新為了適應機械課程的改革,中職院校必須根據當前機械課程內容、學校狀況以及師生問題來進行改善。
2 分析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隨著國家的發展,對機械行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而且傳統的人才培訓方式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很難適應新時代的用人需求。目前,隨著中職學院的擴招,其畢業生的就業率逐漸下降。在當前我國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實施創新創業的教學,可以有效地減輕畢業生的工作負擔,激發他們的自立能力,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以適應他們的求職需要。而在當今社會,一個優秀的人才不但要具備專業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進而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進行中職院校機械課程教學改革,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進而可以幫助學生養成一個具有創新精神和全面素質的人,在未來職業發展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在高職院校進行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強創新性人才培養,并通過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來提高人才培養力度,從而確保為社會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和進步提供出人才保障,促進我國各項事業的穩定發展和前進,因此要引起充分的重視。
3 中職機械課程教學現狀
3.1 教學理念陳舊,信息化教學能力較弱
機械課程教學具有理論強、知識抽象的特點,且中職院校所用的教科書文字比較多,而且學生以前也沒有接觸過這些機械部件,如果沒有相關的圖片來指導,就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同時,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僅僅強調完成教學任務,實行填鴨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知識的掌握,使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且還有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理念的認識卻有一些誤區,認為通過PPT來展示教學內容就等于是在進行信息化教學[1]。
3.2 教學過程偏理論,輕實踐
當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普遍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模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多,學生就象一個看客。在日常機械課程教學中,理論知識的傳授一直是主要的,造成了學生實踐操作的嚴重不足。
3.3 課程內容多、難、雜,配套資源少
由于剛從初中畢業就進入中職接受職業教育,中職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儲備,基礎較差。但機械課程教學牽扯到了機械原理、機械零件、液壓等多方面的知識,這讓缺乏一定學習能力和想象力的中職學生很難理解學習內容,通常情況是教師講得吃力,學生聽得也是一頭霧水。如果老師僅僅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來進行教學,缺乏相應的配套資源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消化,進而就會導致學生對新知識學習興趣的降低,從而產生厭學現象。
4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中職機械課程體系建設
4.1 課程體系的建構
中職院校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征,堅持“緊跟第一課堂、充實第二課堂”的基本原理,并努力建立“雙元制”的專業教育體系。在中職教育實行的課程體制下,既要在校本上進行理論與實務的教育,又稱為“第一課堂”,而在職技訓練之外,又要開設“第二課堂”,二者互為補充,進而既能提高學生的求知欲,又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
4.2 “第一課堂”教學模式
初入中職院校的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性和好奇心,但在創造性方面卻相對薄弱。因此,學校要在機械課程專業學生入學的第一、二學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綜合素養課,使其更能提高學習興趣,拓展知識。比如,開設機械制圖、機械設計鑒賞學等專業課程,然后開設創業教育、職業規劃等基礎的教學,并設有創業案例等,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另外,中職院校還要對高年級學生開設一些創業課程,重點發展學生創新創業的技能,例如可以設立工藝設計、創新創業個案分析等,并讓學生分析、討論、總結致使創新創業的成敗原因,讓學生將自己置于“創新創業”活動的主要地位,發現、分析、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自身的創業意識和實踐技能[2]。
4.3 構建“第二課堂”教學模式
針對中職院校機械專業的開展實際情況,教師要積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社團活動、機械專業課外科技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機械設備展覽活動、畢業生匯報活動等方面活動,并要求學生做好書面紀錄。這樣的“第二課堂”可以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技能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環境。此外,為實現“引進、走出去”目標,中職院校還應積極開展校企間的協作,開展職業技能大賽,以充實和提高中職機械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
4.4 機械專業高職生學情分析
從有關資料來看,當前我國的中職院校畢業生大都來自于鄉村,他們具有較強的吃苦耐勞精神,而且很多學生在進學校學習前就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工作內容等都有一定的認識,進而對提高學生職業素養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由于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與機械打交道,可以形象、具體、清晰地認識“機械”;有的學生還能通過對機器的直觀感受,知道它的運行狀態,甚至可以從中發現一些問題,但也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創業并沒有太多的概念。
5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中職機械課程教學改革分類
5.1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理論教學改革
在傳統的機械課程教學中,老師們大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機械方面的知識,然而這種教學方法會使得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理解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與此同時,老師們為了節約時間,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其進行討論和解決問題,往往會在提出問題的片刻時間后就把答案公布出來,這樣會造成學生不能真正地了解學習知識點,且也會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遺忘程度增加。此外,中職院校的學生基本的學習技能水平很低,有的同學對學業表現出厭學、不受重視,有的甚至出現逃學、打架、敵視老師等行為,但老師卻對此漠不關心,一心只想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最后造成了兩人之間的交流很少,導致教學氣氛較差。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運用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做到既能讓學生體會到機械課程學習的實用性,又能滿足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渴望。筆者認為要想有效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進行理論教學改革,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實際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參觀演示教學法等教學方法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進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充實他們的實踐體驗[3]。
5.2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實驗教學改革
實驗是檢驗理論知識的唯一方法,進而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促進他們主動參加實驗是十分必要的,在大量的實驗中學生能夠掌握相似的力學理論和技術,可為今后進行創新創業打下扎實的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驗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進行實驗教學改革中,教師要合理地選取一些有教育性的實驗,不應該讓學生做全部的實驗,這樣做不但會耽誤教學時間,而且還會浪費學校的資源。同時,老師要按照教學大綱,向管理部門說明采購的儀器,并按照校內的教學條件開展廣泛的、有創意的教學,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較好的學習氛圍。經過多年的調查筆者發現,當前中職課程實驗項目包括機械零件辨認實驗、振動實驗、機械零件力學分析實驗等實驗。任何一項實驗都涉及到很多力學和技術,進而教師要主動更改常規的“示范式”教學方法,不能把實驗的步驟和要求說出來,而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具體而言,首先,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思維方式,要意識到實驗和理論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自學和引導也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進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學生的行為,一旦發現有問題,要及時地進行改正。但是,教師不能把問題的答案直截了當地說出來,而是要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去探究;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式,也就是說同學的實驗結果要由差異性,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進行學習;最后,老師要建立一套嚴謹的實驗制度,主要是對學生的著裝、操作流程、設備擺放、環境衛生進行要求,進而不僅能有效保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安全,還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
5.3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課程設計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因此,筆者建議中職機械課程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把機械設計和機械原理的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首先要確保同題的銜接,找到兩個相似且知識點共同的題目,并把它們編成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這樣學生就可以從各種問題中找到共同點,掌握機械設計、運動方案、機械設計等多個領域,并掌握其工作原理,進而自行設計產品;其次,可以借助多媒體,克服教科書單一教學的效果,比如,各種復雜的機械結構和動作,很難用幾張照片向學生呈現,但如果學生不能完全了解機械的運動規律和內部情況,就很難提高自身的效果,進而老師可以提前從網絡上收集大量的機械運動的錄像和圖片,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學內容,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最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選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例,且在知識點簡述過程中不能過于繁雜和枯燥乏味,因為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課題,并讓學生進行自行解答或將研究課題與具有競爭力的教學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4]。
6 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有效進行中職機械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6.1 引進信息化教學模式,合理實施網絡教學
隨著中職院校的教改,課程的授課時長越來越少,而隨著機械課程的發展,課程的學習也越來越豐富。過去,老師們畫的是靜止的畫面,沒有立體的感覺,有不完整的缺點,且由于機械課程這門學科的本質,注定了它在學習過程中是枯燥乏味的,而且有些機械部件的外形和圖案比較繁復,老師很難用言語表達,讓人很難掌握,長期下去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信息化資源如動畫則能將極為繁復的機械部件與結構圖象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合理利用動畫、視頻、PPT等多媒體資料進行授課,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了解。
6.2 合理改進課程體系
為了更好的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中職機械課程教學改革,應注重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使整個課程體系包含更多的創新創業教育元素,并將其與不同的專業課程內容相結合,以提高創新創業的比重,并與課程設計相結合,以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升。另外,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應注重靈活多變的特征,并根據機械課程教學的具體情況,構建更多的有特色的創新創業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6.3 構建靈活多變的教學評價體系
在中職院校機械課程教學中其對理論課程的設置較為看重,實踐課程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因此,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應從實踐、應用和創新三個方面進行。同時,要根據課程的內容,對各個單元的比例進行調整,從而對每個學生進行正確、全面的評價,并且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引導他們進行學習。中職院校在充分發揮校內實習基地的作用的同時,也要與校外的企業建立起聯系,建立校外的創新實習平臺,由企業出資資助,學生的創意作品可以申請專業,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學生可以在學校工程培訓中心里進行實習,學生們可以利用工程培訓中心的各種配件和器材,自己動手制作新的機械,另外,學生們還可以利用這些廢棄的金屬廢料,開發出新的機器,讓學生們在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創意和創造能力[5]。
7 結語
綜上所述,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大背景下,機械課程教學改革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創造出設計性、創新性的實驗活動,從而促使學生有效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而使得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強化。
參考文獻:
[1]孟獻秀,許輝.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中職機械課程教學改革[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21):38-40.
[2]朱艷.創新創業背景下高職"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5):50-54.
[3]李蕓.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9(4):131-134.
[4]陳倩倩.對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21(11):143-144.
[5]張宇.中職“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22,8(7):180-182.
作者簡介
黃蕓:(1984.12—),女,漢族,安徽滁州人,大學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