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堯
【摘要】《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的講授方式要實踐”。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教學資源和手段,使化學課堂更加豐富有趣,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增加實用性,還要重視化學實驗的作用,充分發揮化學學科的優勢,同時適當地豐富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課堂學習。本文就高中化學多元化教學問題開展了深入研討,以期通過改良和豐富教學模式顯著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 實踐教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1-0094-03
一、現階段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首先,教育方式陳舊。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常常太過單一,課堂上忽略了學生的科學思考能力。在課堂上,老師始終是教學的主體,無論學生是否愿意,都要向他們灌輸知識。老師不愿從學生的觀點來思考問題,只會盲目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對化學課失去了興趣,從而影響了他們的自主探索能力。其次,深度學習欠缺。在化學教學中,老師一般都是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并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匯報。由于缺乏探究和創新,缺乏對學生的正確觀察、啟發和引導,忽略了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性,從而使他們的求知欲難以被激發,更無法進行深度探索和學習。最后,學生缺乏實踐操作的機會。由于沿襲傳統的實驗授課方式,一些老師先講解原理,再示范實驗加以驗證,在此過程中,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觀念指導下,或因學校缺乏資源等原因,課堂成了學生們的學習主陣地,習慣性地把老師的主體性作為主導,忽視對學生實踐性的培養。這種情況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難以深入、透徹,從而影響了化學教學質量。
二、實踐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1.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化學教學成效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大方向,多年來,教育信息化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化學知識較為龐雜,且抽象難懂。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其中的概念和一些抽象的事物是無法理解的,因此,這就需要老師用某種方法把這些概念和抽象的事物表達出來,從而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印象。逼真生動的影像或清晰明了的動畫片,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很好地吸收相關知識。完成這項工作,當然就需要教師熟練地掌握各種計算機軟件,并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對補充性知識有深刻的認識,確保這些知識能被學生所理解。
例如,在硫轉化部分,講解硫酸知識時,教師可導入一些與之相關的化工生產知識。在往昔課堂中,教師通過實物、圖標或模型等方式,結合學習要求來演示化學反應的過程,該方式使學生感到枯燥。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可有效改變此情況,為教學注入生機,它能夠將知識以形象生動的形態展現,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促進教學的有效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對知識難點的理解與認識也會得到很大的促進。
2.以循循善誘方式,實現深度學習
新課改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而探究性學習思維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培養思路上,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改善學生受傳統教育形成的固化思維模式,同時也能有效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實驗步驟,以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新知,進而加深對實驗內容的理解與認知,最終實現深度學習。
例如,以“氯水的性質”一課為例,首先,筆者提出問題:“假設氯水與酚酞混合,大家猜會發生什么現象?誰能告訴我發生該現象的原因?”不少學生不假思索答道:“變紅。”此時,筆者將酚酞試劑滴入溶液中,學生發現溶液在逐漸變紅,隨后,筆者向溶液中滴入氯水溶液,學生吃驚地發現紅色溶液逐漸褪色。筆者讓學生合作共同探討發生該現象的原因。此時,學習氛圍濃郁,學生踴躍發言,說出自己的意見,還有的學生表示發生褪色現象是由于氯水中的酸和溶液中的堿反應。也有學生認為可能是氯水中含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就發生褪色。最后,筆者以學生的假設開展驗證活動:向溶液中滴入試劑,讓學生觀察溶液是否會變紅,如果是因為漂白褪色,那么無論是加入多少溶液都將無法使溶液恢復紅色;如果是因為酸堿中和,那么增加堿性溶液,則會恢復顏色。通過該方式很好地使學生學習了氯水的性質:溶液褪色是因為氯水中含有強氧化性的分子,從而使得紅色溶液褪色。該實驗以循循善誘的方式,開啟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索,在促進其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的同時,實現高效的深度學習。
3.鏈接生活實踐,促進學生的深入探究
化學是一門依靠實驗驗證知識的學科,很多化學理論都是要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重視起化學課程中的實驗模塊教學,并結合實驗開展課外拓展活動,用實操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例如,在學習“溶液pH值測量”這一節的時候,在完成系統的探究試驗后,老師可以將pH測量方法引入到土地質量檢測、家庭用品選擇上,讓學生使用學過的方法拓展測定身邊物質的pH值。例如通過查閱資料,在自然環境的情況下人頭發的pH值范圍在4.5~5.5之間,頭發光澤度高,但是,如果使用的洗發水酸性太低,會使頭發變脆弱,容易受損。可以讓學生應用課堂上所學方法測量市場上幾種洗發水的pH值,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洗護用品。通過這樣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拓展活動提升學生自身的探索技能,繼而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技能,促進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成效。
4.通過親身實踐觀察,加深對化學的理解與認識
由于沿襲傳統的實驗授課方式,一些老師先講解原理,再示范實驗加以驗證,在此過程中,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學生缺乏親身實踐觀察和體會,難以加深對化學的理解與認識,影響了學習效果。
例如,教學“原電池”相關知識時,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親身實踐,并仔細地觀察整個實驗過程。在進行試驗前,筆者拋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把一塊鐵片和一塊鋅片分別放在一種稀硫酸里,兩頭接在導線上,會產生什么現象?”同學們大膽猜測,比起鐵,鋅的化學性質要活躍得多,稀硫酸不會被氧化,所以,鋅的體積會越來越小,而鐵片則會出現氣泡。在此基礎上,筆者讓學生親自完成實驗。實驗發現,隨著鋅片的體積越來越小,鐵片周圍總是會有氣體生成,從而在反應過程中形成電流。在兩種金屬中,僅鋅片溶解率降低,而鐵片的大小未發生改變。我給學生詳細地解釋了這個實驗:因為鋅比鐵有更強的化學活性,所以首先與稀硫酸發生反應,負極電極反應式是-2e-=Zn2+,然后被還原為氫,2H++2e-=H2↑。通過實驗,使學生在加深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獲得了良好的實踐體驗。因此,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親自觀察實驗,加深對化學的理解與認識。
5.運用微課手段導學,引導學生探索
微課是新興的教學輔助方法,在開展化學課程的時候,可以采用微課手段對學生進行預習活動的指導,使學生的預習過程更具條理性。在使用微課進行預習導學時,老師需要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框架梳理,幫助學生抓住學習的思路,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預習工作,進而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技能。
比如,在學習“元素周期表”這一部分的內容時,老師首先得明確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包含“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質以及原子的結構、核素”三個模塊的內容,其中元素周期表是這一小節的重點,老師可以從元素周期表的編排規則和其周期的特征、分類、元素種數等內容一一進行展示,引導學生逐步學習,讓學生跟隨著微課的引導逐個展示自己完成的預習任務,有根據性地了解本節內容的重點,系統地學習本節的知識,提高學生預習階段的效果,促進個人學習能力的提高與發展。
6.運用電子白板演示實驗,打造形象化課堂環境
化學是一門較為嚴謹的課程,許多的化學知識都是通過多次的探索與實驗產生的成果,化學的教學過程離不開實驗活動。但是高中時期化學學習內容中有很多的實驗難以在課堂上進行,這就對化學教學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和阻礙,學生在講解模式中難以理解教學的內容,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就可以使用交互電子白板進行相關的實驗演示,通過動態的視頻為學生展示實驗的過程,讓學生能夠通過視頻觀察到實驗的具體操作和現象,完善以往教學中產生的不足,提高高中時期化學教學活動的成效。
比如,老師在教學“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的時候,由于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濃硫酸,實驗危險性較大,老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通過短片視頻的方式演示整個實驗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視頻對實驗過程進行觀察,在保障學生實驗安全的基礎之上對學生形成直觀的教學。讓學生能夠清晰地看到整個實驗的過程與現象,從而提高高中時期化學教學的成效。
7.豐富化學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高效課堂構建繞不開的一個重要元素,學生沒有學習興趣便很難產生學習動力,從而影響到高效課堂的構建。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多種多樣,高中化學教師便可以通過豐富化學教學資源來實現這一目標,讓學生認識到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做好基礎準備。
高中化學教師在豐富化學教學資源時,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個方面便是利用信息技術。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可以根據課本教學內容來利用信息技術搜索相關的教學資源,將類似的課件、視頻等網絡資源引入到課堂當中,讓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課件、視頻更直觀地理解化學概念。豐富多樣的資源形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是豐富高中化學教學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第二個方面便是引入生活資源。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知識,高中化學教師只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來聯系生活實際,便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概念。除此之外,生活資源與學生的日常息息相關,所以會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以及學習興趣,這也是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因此,合理地豐富化學教學資源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以及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
8.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很多高中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陷入困境,因為化學知識復雜多變,所以很多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比較困難。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死記硬背以及大量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但是這樣做的效果不佳。在如今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要學會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來改變這一現狀,將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難度降低,從而實現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高中化學教學當中,實驗教學便是很多學生最不愿意面對的學習內容之一。很多學生甚至連化學反應的方程式都沒有理解,只能夠單純地觀看教師示范,繼而一味地進行模仿制作。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化學實驗,也影響到了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通過使用當下比較流行的化學實驗模擬的相關軟件,讓學生能夠在軟件當中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進行實驗方程式的探索和配比,教師可以在一旁進行相應的引導,讓學生逐步發現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核心,從而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學生深入掌握實驗教學內容。相比較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這種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實驗的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也合理節約了教學資源,有助于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信息技術除了能夠模擬實驗之外,高中化學教師也可以將其作為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有效工具,例如高中化學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預習微課、復習微課,讓學生在家中自己觀看相關的微課視頻,進行知識鞏固以及預習,這對于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完善學生知識體系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推動了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
總而言之,目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著一些比較明顯的教學問題,如化學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缺乏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等,導致了目前高中化學教學實效性不強。因此,在化學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轉變以往的單一教學方式,要主動領會新課改的思想,不斷地改進和探索新的教學方式,使原來僵硬的課堂呈現新的活力,增強教學有效性。文章結合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化學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進行了探討,以期為中學化學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推動中學化學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威.實踐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中華少年,2019(4):1.
[2]計桂菊.高中化學多元化教學研究[J].好日子,2021(14):1.
[3]范麗華.高中化學多元化教學策略探究[A].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