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婷

摘要:奮斗精神映射出中華民族幾千年自強不息的奮斗風貌,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寫照,更是新時代的中國走向勝利、走向富強的精神支柱。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培育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不僅關乎個人的未來發展,也關乎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本文立足于新時代的要求,闡述了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時代內涵以及培育的必要性,希望能為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必要性
一、奮斗精神的含義
奮斗精神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很早就有所體現。《易經》中對奮斗精神的表述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中對其解釋為“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奮圖強,永不停息;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而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自強不息的奮斗中,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在站起來的歷史征程中浴血奮斗,山河破碎、戰亂不已、備受奴役,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奮斗意志、不怕犧牲、前仆后繼;在富起來的歷史征程中艱苦奮斗,面對一窮二白、百廢俱興的局面,中國共產黨以奮斗精神凝聚黨心、鼓舞人心、自力更生;在變強的歷史征程中克服困難、不懈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 奮斗目標,胸懷“兩個大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攻堅克難。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拼搏,一代又一代的奮斗,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盡管奮斗精神隨著生活條件的變化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不同時代的人們有不同形式的奮斗精神的表現形式,但在本質上,它始終蘊含著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和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在開啟新征程中,會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必須要進一步弘揚偉大奮斗精神,一往無前、繼續前行。綜上所述,奮斗精神是指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堅定理想信念,在實踐活動中,具有頑強的毅力和強大的勇氣,始終保持一種拼搏向上的精神狀態。
二、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時代內涵
(一)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
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價值追求。文天祥曾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最有力地體現在其為國家和社會所做的貢獻。處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除了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有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為自己的全面發展做好鋪墊。作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主力軍,新時代大學生要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奉獻祖國,服務人民,勇擔責任,要有奮斗有我的精神,在奉獻國家中實現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志向。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都能體現出無私奉獻、胸懷天下的精神。不管在什么樣的崗位,做著什么樣的事情,盡自己的努力,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要清晰地認識到自私自利,一心只為自己打算的人終究要被時代所拋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只有在服務社會和奉獻國家的過程中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個人理想只有同國家與民族的理想緊密相連才能順利實現。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的關鍵時期,大量基層、西部以及偏遠地區正是人才緊缺的時候,廣大大學生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斷磨煉自己,使人生得到升華和錘煉,要不斷在艱苦環境中磨煉意志、鍛煉本領,時刻牢記使命和擔當,爭做奮斗精神的傳承者和踐行者,在奮斗中彰顯奉獻的價值追求。
(二)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的不懈追求的方向。開拓創新就是指說實話、辦實事,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并且要具有獨特的見解,與時俱進,堅定信念進行改革創新。創新是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時代要求,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1]當今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我國的創新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許多領域仍然存在著亟須解決的技術難題,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也還在等著去探索,創新使我們人類的文明不斷進步,而具有這種創新精神也是奮斗者不懈追求的方向。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創新的重要力量。大學生要增強奮勇爭先,追求進步的責任感;樹立敢于突破陳規,敢于質疑,敢于大膽探索嘗試的意識;要增強改革創新的能力本領,夯實創新基礎,培養創新思維,以開拓進取的銳氣投身改革創新實踐,做改革創新的實踐者和主力軍。
(三)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
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主題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奮斗要落到實處,體現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絕不能停留在喊口號階段。” 因此,奮斗精神的落腳點是具體的行為和實際行動,腳踏實地、踏實肯干,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正如水稻之父袁隆平,數十年在田野中,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去田里的路上,最終研究出了能夠解決中國糧食難題的雜交水稻。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放棄美國的優越待遇,毅然回國,帶領中國航天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因此,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是復興征程上凝結的寶貴經驗,同時也是當代大學生永葆青春活力的主題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志存高遠,把遠大理想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腳踏實地,勤奮刻苦,增強奮斗本領,找到理想的方向,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積累經驗。遇到難題和困惑的時候要及時請教,不能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將奮斗落到實處。
(四)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
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奮斗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意志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2]在奮斗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復雜的情況,險惡的自然環境,復雜的社會環境,內部以及外部的各種干擾,都會成為積極奮斗的阻礙。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承擔著歷史重任的新時代的大學生應時刻堅持不服輸、不怕苦,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勇于直面問題、戰勝困難,只有奮力一搏,才能取得成功。正如郎平帶領的中國女排經歷一場場賽事,重回世界之巔的拼搏,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拼搏。要想夢想成真,到達成功的彼岸,就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用拼搏敲開幸福的大門,書寫燦爛的人生。因此,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具備不畏艱難、解決難題的能力,在重任面前不退縮,困難面前不低頭,挫折面前不氣餒,用持之以恒的毅力、鍥而不舍的鉆勁,敢于拼搏,做一名時代的強者。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會出現日趨復雜的新矛盾,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和新情況,越是這個時候,越不能氣餒,越要頑強拼搏,這樣才能彰顯新時代的奮斗精神。
三、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意義
“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3]任何時代奮斗精神都必須堅持弘揚和踐行。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成就都是奮斗得來的。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中堅力量,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是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有助于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關系著國家前途命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更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培育學生的價值觀,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追求遠大的理想,要樹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價值觀,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成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奮斗精神的精髓實質在于奮斗,是一種為實現個人偉大理想和遠大目標而努力拼搏的力量,是一種讓人奮進的精神力量。立德樹人,就是要培養有崇高理想、有高尚品德的人。因此,奮斗精神的培育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非常重要的一環,培養大學生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大學生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涵養,培養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四有青年”。同時,在奮斗精神培育的過程中所面臨的大學生價值觀的問題,也正是立德樹人培育工作中需要著重予以解決的現實問題,高校加強奮斗精神培育工作,不但可以育才還可育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進取觀。既豐富了高校的培育內容,也貫徹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有助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決不可拋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恰恰相反,我們要很好傳承和弘揚。”[4]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來源。在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接續奮斗的拼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士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些名句都是對奮斗精神的典型概括。奮斗精神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幫助大學生深刻理解奮斗精神的精髓,有利于繼承和弘揚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讓這種奮斗美德生生不息。同時,也有利于深化大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樹立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積極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奮斗精神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是中華兒女在克服重重困難的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品格,也是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進行偉大革命和建設當中所凝結出的寶貴財富。”[5]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要以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基礎,通過講述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講好不畏困難的奮斗史。“在彰顯奮斗精神時代價值的同時,講好中國故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6]
(三)有助于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
“大學生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接班人和中堅力量,是中國發展的主力軍。”[7]必須從科學文化水平、思想道德修養、身心能力素質等方面保障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必然要求。而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有意志的堅定性、規劃的合理性、實踐的正確性以及飽滿的干勁來支撐,奮斗精神就是這些支撐的脊梁。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能夠給予新時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力量。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興起,使信息的獲取更具有時效性和廣泛性,享樂主義和錯誤的腐朽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好逸惡勞以及貪圖享樂等觀念在部分大學生的頭腦中滋生,影響了其整體素質的提升,而對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能夠激發他們奮斗的激情和熱情,增強他們積極奮斗的意志,使他們在工作、生活、學習的過程中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同時,在奮斗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誘惑,需要大學生用不妥協、不服輸的拼搏精神去戰勝。實現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通過教育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艱苦奮斗精神品質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使他們愿意接受艱苦奮斗的培育,從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進而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在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成的這一關鍵時期,對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夠促進新時代的大學生成長成才,同時也能夠促進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的發展。通過理論和實踐等多方面培育,促進新時代的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奮勇向前的精神,擁有不服輸、不認輸的堅強毅力,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讓奮斗精神繼續傳承與發揚,從而推動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N].光明日報,2019-11-13(03).
[2] 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9-05-01(02).
[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40.
[4]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
[5] 王寶鑫.新時代大學生愛國奮斗精神的培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4):126.
[6] 趙海燕.新時代青年奮斗精神價值意蘊與賡續弘揚[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5):146.
[7] 徐曉寧,任嵩.習近平奮斗幸福觀的科學內涵及其對大學生奮斗精神養成的啟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