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邵珠峰 李艷 米靜霞
摘 ? 要: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對擴招后大學的教育教學有著積極影響。目前,地方院校的教育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整體認識和剖析。從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理論角度,分別從教學內容、提高素質和實踐能力剖析民辦高校影視專業教育教學課程模式,提出應對策略,建設民辦高校影視專業教育教學課程模式的“特色化”教育教學體系,實現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有用、可用、好用的接班人。
關鍵詞: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影視專業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8.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03-0030-03
20世紀上半葉中國知識界開始認識到中國國民教育的重要性,以教育為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進而推動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知識界在推行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進行了多種嘗試,將理論付諸實踐,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等。而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主張將教育作為社會改造和社會建設的直接手段,強調的是“平民”,主張“培養國民元氣、改善國民生活、鞏固國家基礎”,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廣泛影響。時至今日,對我國民辦高等院校的影視教學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對當代民辦高校影視教學改革的啟發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是囊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內容的大教育觀,晏陽初曾說:“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概念,不足以概括我的思想與事業。”晏陽初的這種大教育觀是把培養鄉村教師和鄉村骨干雙重能力的人才作為國民教育的首要任務。然而從當前我國民辦高校影視教學角度來說,教學的對象是民辦高校的影視專業學生,他們的入學成績普遍低于公辦高校的學生,因此,從理論意義上講,民辦高校的學生是屬于晏陽初平民教育理念中的“平民”概念。
影視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較高政治水平、文學修養和藝術創造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影視藝術專業培養的是影視藝術創造者,藝術創作過程中必然要融入文化、思想等教育內容,在影視教學中,一方面應注重對學生影視藝術創造專業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自身素質及影視藝術文化傳播方面的培養。然而,目前大部分民辦高校影視教學主要集中在對前者的培養之上,將培養的重點放在專業素質教育上,而忽視了對中國文化傳播體的打造。影視藝術創作中的中國文化,是中國形象的打造,中國文化底蘊及其審美是提升影視創作內涵的重要手段。晏陽初主張的以素質教育為內核的大教育觀強調教育要雙管齊下,注重培養雙能力的人才,這對當前我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發揮著引領作用,強調當下我國民辦高校影視專業要熔合培養影視藝術創造者與打造中國文化傳播體于一爐。
二、開發“腦礦”,培養“四力”新人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起源與歸宿便是開發“腦礦”,這也是晏陽初整個教育思想體系的核心。晏陽初開發“腦礦”的思想主要是為解決“無教”和“誤教”兩方面問題。實際上,解決變“無教”為“有教”的問題,就是要“除文盲”。晏陽初認為,由于“無教”,中國許多像林肯、愛迪生、杜威這樣的英雄豪杰被埋沒了。當今民辦高校影視專業也要解決“無教”的問題,影視專業在教學上的重心應當放在如何通過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激發學生全面發展。民辦高校由于在屬性上不同于公辦高校,使得民辦高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上出現了諸多問題,學生厭學、遲到、曠課、退學等現象時有發生,部分民辦高校不重視教學,進而使得民辦高校的學生面臨著“無教”的問題。民辦高校影視專業大學生要想進行影視創作,就必然要激發自身的創作靈感與創作熱情,因此,民辦高校要加大對教學的重視,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影視專業教學質量。
“誤教”也是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重要課題,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教育方式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不平衡,舊的教育被推翻,而新的教育尚未產生,一些所謂的“新教育”也不過是簡單地挪用他國的教育方式,并不適用于當時的中國。因此,晏陽初針對“誤教”的問題提出了“今后新教育的途徑是:不要再模仿別人,要自尊自信,自己創造”,以開發蘊藏在中國同胞中豐富無比的“腦礦”資源。結合當下我國民辦高校影視教學的現狀,民辦高校應從中受到啟發,影視教學要滿足當下市場發展的需要,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要。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一方面會導致大學生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失業;另一方面會使國家和社會陷入人才缺額的恐慌中。影視工業網拍片學院運營總監陳了了調研發現,目前影視制作公司在人才招聘上最大的窘境是影視專業畢業生難以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且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教授、實踐教學中心主任秦瑜明的認同。容藝教育創始人李霞調查了98家影視企業,其中有17家公司直接表示因應屆畢業生的專業技能無法勝任具體工作而不會考慮應屆畢業生。這些數據直接反應了當前民辦院校影視專業教育與行業實際需求存在著巨大落差。當前,我國影視行業人才缺口巨大,特別是一些新技術崗位,如燈光師、后期調色、特效制作、特效化妝、視頻剪輯、欄目包裝等。影視行業的變化與媒介技術的發展是互相影響的,如今媒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影視行業發展迅猛,為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滿足學生對就業的需求,就需要影視專業教育教學緊跟時代與行業的發展步伐,及時做出合理的調整。
晏陽初提出的自我創建、不仿古、不仿歐,并結合中國國情創建的適用于中國的平民教育體系,這一過程是對舊的平民教育不斷改造和完善的過程,為開發中國學生的“腦礦”提供了最簡單、最適用、最有效的路徑。
三、 以“四大教育”“三大方式”連鎖進行影視教學的策略
晏陽初提出的“四大教育”指的是文藝教育、生計教育、文化科學知識教育、衛生教育、公民教育,“四大教育”是連鎖的,不是孤立的,目的是實現對農村和農民的整體教育與改造。這一教育和改造需要通過“三大方式”,即大力改革學校式教育、積極推行社會式教育、逐步完善家庭式教育,共同作用,最終通過教育的作用來改造社會,挽救國家。
影視藝術人才的培養需要綜合影視理論素養、影視策劃和影視實踐創作能力三個方面,這三方面能力的培養必然要綜合多種教育方式。影視藝術是綜合性極強的藝術門類,學生在具備理論基礎、藝術創造內驅力的同時,還要具備實踐創作的綜合能力,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有形的課堂教學,也需要無形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現如今的大學生生活過于“安逸”,被大學這個象牙塔過度保護,甚至部分大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特別是民辦高校“維穩”心態嚴重,很多大學生對社會、人情、時事、世界的感知極為有限,最終導致部分大學生缺乏個人主張和想法,寫出不好的劇本、策劃,創作不出富有思想的影視作品。因此,當前民辦高校應借鑒晏陽初的“四大教育”“三大方式”,讓學生充分接觸社會、感受生活,建立以聯環連鎖并行為特征的社會化影視教學范式,改革民辦高校影視教學的模式。
四、以培養影視人才為目標的社會實踐教學原則
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主張鄉村改造工作者必須具備能力、創造力、奉獻精神和品行,確保鄉村改造者至少有一種才能,又有跳出書本發現民眾潛力并發揮出來的能力,還要具有能長期扎根于基層并與平民打成一片,“與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誠信學習”的精神,以此同時,還要具備高尚的品行,以身作則,不為利誘,不為威屈,不為富貴動心。
根據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我國民辦高校總數達到27071所,民辦高校本科生在校本專科學生人數已達到7913376人次,民辦高校在我國教育系統里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如此龐大的教育體量,要保證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對民辦高校的教育教學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影視藝術本身屬于傳播面極廣的傳播媒介,因此,重視影視專業人才四個C即能力(Competence)、創造力(Creativity)、奉獻精神(Commitment)、品行(Character)的培養至關重要。為此,在影視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堅持以培養影視專業人才四個C為目標的社會實踐教學原則,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有用、可用、好用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曾昭偉.論晏陽初教育思想的時代意義[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3).
[2]劉一彬,翁 ? 靜.晏陽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特色與歷史價值[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8).
[3]馬秋帆,熊明安.晏陽初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晏鴻國.晏陽初傳略[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