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盛梅 孟翔文
近年由于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胃癌患者趨于年輕化,成為世界上第二大死因。我國目前胃癌的早期診斷率較低,手術是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其中根治性胃切除術是治療胃癌的首選方法,但其創傷較大[1]。且手術后通常會出現腸蠕動恢復緩慢,會導致術后難治性并發癥,包括術后腹脹、惡心、嘔吐、腹脹、腸粘連、腸梗阻等,影響患者胃腸功能的恢復,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其術后飲食,大大降低其生活質量,當術后腸梗阻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要延長住院時間,并進行二次手術[2,3]。基于此,本次研究將計劃性抬臀運動訓練結合咀嚼口香糖應用于胃癌術后患者中,探討其對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大連市友誼醫院60 例胃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 例。對照組患者男15 例,女15 例;年齡42~64 歲,平均年齡(53.10±4.87)歲。試驗組患者男14 例,女16 例;年齡42~65 歲,平均年齡(53.49±4.1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胃癌診斷標準的患者;年齡30~65 歲;經胃鏡及病理證實為胃癌;所有患者全部自愿參加研究,術前2 周未使用瀉藥、活性菌及抗生素;無幽門梗阻、上消化道穿孔等并發癥;無肺部和血液系統疾病;無肝腎衰竭。排除標準:有感染情況的患者;術前體溫>37.3℃的患者;伴有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有嚴重肝腎功能、心肺功能衰竭及存在其他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
1.3 方法 術后所有患者均遵循常規治療及康復方法,包括胃腸減壓、補液、維持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等治療措施,術后拔除胃管后待患者初步康復后下床活動。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訓練指導。試驗組在常規康復訓練基礎上采取計劃性抬臀運動訓練結合咀嚼口香糖指導,具體方法如下。患者采取仰臥位,雙腿彎曲,肩膀支撐平躺,上肢放于身體兩側,用腳掌和臀肌,并結合其骨盆肌肉,將其臀部抬離床5~7 cm,時間約3 s,進行抬臀運動訓練,之后持續放松運動節奏,進行呼氣、屏氣等循環動作及呼吸功能鍛煉,每2~4 小時進行1 次,直至其肛門排氣。同時,讓患者在床上進行抬臀練習,掌握要點,利用自制的抬臀運動計劃進行訓練。患者臥床狀態中要求其盡量抬起雙腿。術后第2 天開始,根據抬臀運動訓練指導其有計劃的完成康復訓練,臨床記錄患者每天提臀時間及提臀次數,做好記錄。患者在麻醉清醒后5 h 咀嚼箭牌木糖醇口香糖,以利于排氣,頻率為2 粒/次,5 次/d,患者夜間正常睡覺,不咀嚼。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腸鳴音恢復時間及疲勞指數、功能狀態得分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以術后5 h 時間記為開始時間,聽診患者右下腹腸鳴音,1 次/h,5 min/次,如果患者腸鳴音達到≥1 min/次視為腸鳴音恢復[4]。于術后第5 天評定患者疲勞指數和功能狀態,疲勞指數按克里斯疲勞指數得分,健康為0~3 分,輕度疲勞為4~6 分,嗜睡為7~8 分,疲勞為9~10 分,患者在進行測試當天,不能進行任何日常活動[5]。采用KPS 評分評價患者功能狀態,分值范圍0~100 分,一般認為KPS 評分>80 分為非依賴級,即生活自理級;50~80 分為半依賴級,即生活半自理;<50 分為依賴級,即生活需要別人幫助。
1.4.2 腹脹情況 Ⅰ度:患者無腹脹,腹部平坦、柔軟,腹式呼吸正常;Ⅱ度:患者輕度腹脹,腹部平坦,存在輕度壓痛,可以進行腹式呼吸;Ⅲ度:患者存在中度腹脹,腹部隆起,存在輕度壓痛,腹式呼吸減少;Ⅳ度:患者嚴重腹脹,腹部壓痛明顯,腹式呼吸明顯減弱[6]。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合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及疲勞指數、功能狀態得分比較 試驗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疲勞指數得分低于對照組,功能狀態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及疲勞指數、功能狀態得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及疲勞指數、功能狀態得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腹脹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腹脹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腹脹情況比較[n(%)]
胃癌根治術后由于麻醉、手術和腹腔感染的影響,會抑制患者的胃腸神經以及其胃腸平滑肌收縮,導致其會出現胃腸功能障礙等癥狀。臨床上患者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等是其胃腸功能恢復的標準。術后無腸梗阻等并發癥,小腸可在1 d 左右恢復,胃功能可在2~3 d 恢復,大腸功能可在3 d 內恢復[7]。如果胃腸功能恢復不及時,會影響傷口愈合,但超時間恢復被定義為麻痹性腸梗阻,其也可能發展成腸梗阻,其對患者危害性大,主要表現為嘔吐、腹脹、無肛門排氣,同時體內存在水電解質平衡紊亂等[8]。胃癌術后早期可通過運動康復訓練減改善其胃腸功能,其不僅有利于預后,且有利于血液循環,避免血栓形成。研究表明,計劃性抬臀運動訓練能改善胃癌術后患者胃腸功能,縮短患者首次進食時間,促進傷口愈合,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更好的基礎[9]。胃癌患者手術后會引起交感神經反射興奮,引起胃腸平滑肌收縮,降低術后胃動力,導致胃腸功能障礙,影響術后康復和生活質量[10]。咀嚼是一個復雜的神經反射活動過程,其是人類基本生理活動,其可減輕患者術后抑郁,并能刺激口腔,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并減少并發癥發生。咀嚼口香糖可促進腹腔血液循環,改善器官血液灌注和供氧,加速胃腸蠕動,緩解各種腸道不適癥狀,增強抵抗力,減少術后并發癥[11]。同時計劃性抬臀運動訓練能增加患者腸黏膜受體的興奮性,促進腸黏膜的生長,促進患者術后排氣,有助于改善患者術后腸道環境,以上綜合措施從不同方面避免對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可以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12]。
綜上所述,對胃癌術后患者采取計劃性抬臀運動訓練結合咀嚼口香糖指導,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