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林
關鍵詞 線上線下 混合式教學 計算機網絡技術
1引言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教學模式也在不斷變革,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應時而生。20 世紀70年代,英國學者Martonu 就提出了多種教學手段融合的學習模式,我國直到21 世紀初才開始提出混合式教學模式。近年來,隨著MOOC 的興起,混合式教學模式又有了新的內涵。在疫情防控期間,面對全校停課或部分學生無法到校的情況,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綜合了線上教學的便利性、個體性與線下教學的互動性、深度性的新型教學模式,逐漸成為發展趨勢,成為“互聯網”時代下未來教育“新常態”。
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2.1混合式教學的含義
混合式教學是利用教育數字化手段將“線上”“線下”2 種教學模式的優勢結合起來,二者優勢互補,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1] 。其主要通過線上線下課程的建設,提升教師根據學生實際進行課程設計、教學引導和評價的能力,實現因材施教;推動基于信息化的形成性考核改革,并加強基于線上平臺和數字化的學生學情分析研究,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標準化、流程化、互聯網化,強化課堂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將線上和線下2 種模式有機融合,發揮“1+1>2”的效應,是未來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核心追求。
2.2混合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翻轉課堂的區別和聯系
混合式教學不是簡單取代傳統課堂,而是將線上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模式由“以課堂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學習者既可依據自身的基礎、目標、時間、空間、節奏進行個性化的線上學習,不被局限在實體教室里,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又可將線上學習得到的引申和思考通過線下學習與討論來解決,從而對知識獲得更深層的探究和理解。信息技術能夠將學習資料系統地記錄下來,教師可以對相關數據加以分析,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面授課堂的寶貴時間內有針對性地加以輔導,也可以根據學習數據重新制定更貼切學生需求的課程。研究顯示,對比傳統教學模式,采用混合式學習的學生的學習成效提高5% ~10%?;旌鲜浇虒W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更能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翻轉課堂則強調在面授課堂前,先完成一部分學習,騰出更多的教學時間給教師和學生,從而在課堂進行更多的互動和學習活動,它是混合式教學的一個發展方向。
3混合式教學的要點
3.1科學選擇優質課程資源
混合式教學要求基于MOOC 和SPOC 等在線開放課程開展,教師可以自主建設在線課程,也可以利用學銀在線、華文慕課、雨課堂、coursera 等國內外公認平臺引進優質課程。選擇的課程資源一要有利于實現教育理念和辦學宗旨,保證其正確的思想性、導向性和科學性,反映社會的發展需要和進步方向。二要與學生學習的內部條件相一致,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求。三要與教師教育教學修養的現實水平相適應。四要優先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具有決定意義的課程資源,同時要考慮特定學生對象的具體特殊情況。五要不危害國家安全,不侵犯他人權益。
3.2重構課程體系
為保證線上教學學時和效果,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線上學習情況的監控,重視和熟練掌握通過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將學生線上學習的討論、互動、考試等作為評價和評分依據,做到成績的評定有據可依、有據可查[2] ,切實打破傳統教學“以課堂為中心”的模式,并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線上教學不能以播放視頻代替教師講課,不能簡單復述線上課程內容,教師應通過解答問題、討論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點或重點做進一步分解和梳理,實現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升華,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同時,教師應對線上線下整個教學過程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應用,不斷優化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3.3科學制定教學進度計劃
教師應圍繞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和混合式教學的特點,科學制定教學進度計劃,科學合理分配線上與線下學時,包括線上線下學時分配、教學方式優化、教學內空調整等。鑒于中職學校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自律性的實際情況,線上學時應不超過課程計劃總學時的30%,線下課程應明確教學類型(大班講授、小組討論等),不能以“填鴨式”講授的形式出現。
3.4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教師要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以及上課方式、學習進度要求和方法,明確學習成績的評定標準和考核方式,讓學生知曉本課程在線學習時長、在線互動和在線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期末考試等在課程成績綜合評定中的占比,其中線上成績占整體成績比例不應高于40%。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體,實現過程性、形成性與測試性相結合,多維度動態化的考核評價模式。
4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混合式教學的實施過程由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總結3 部分組成[3] 。下文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為例,對這3 部分的具體實施過程進行說明。
4.1教學準備
筆者所授課班級學生手機持有率和聯網率100%,滿足混合式教學需求。
教師在辦公計算機上安裝雨課堂軟件,并創建教學課程和班級。然后,將課堂暗號或班級邀請碼發送給學生,學生通過微信掃一掃邀請碼或關注雨課堂公眾號后輸入課堂暗號簽到并加入班級。
雨課堂軟件安裝好后,會自動關聯PPT 或WPS軟件,并插入“雨課堂”功能按鈕,教師可使用雨課堂的“投票”功能設計調查問卷。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準備教學任務清單、微視頻、PPT 課件、課堂測試等教學資源。然后,通過雨課堂將教學資源和預習任務要求上傳至手機,推送到學生微信端。教師可設置調查問卷提交和預習截止時間,在節點前沒有提交問卷和預習的學生將會收到信息提醒。筆者講授“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前,先通過“雨課堂”設計調查問卷,對所授課的班級學生情況進行網上調查。調查數據顯示,能較好主動學習的學生僅占15.3%,能較好進行課前預習的學生僅占5.2%,52.6%的學生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和行為,喜歡動手操作的學生占99%,喜歡將一個學習任務分解成多個小項目進行講解的學生占80.5%。通過統計數據得出,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整體較差,喜歡實操不喜歡“滿堂灌”,喜歡由易到難的授課方式。
教師根據學情分析結果來設定教學目標及學習任務,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設計和完善教學資源。課前,教師將完善后的教學資源上傳到雨課堂教學平臺,并明確學習任務和考核要求。例如,設計“共享上網”實訓項目,項目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是學生很感興趣的技能,學生學會這項技能后可以幫助同學、朋友、家庭解決共享上網問題,極大地獲得了成就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通過VLAN 劃分,實現公司部門內數據共享和部門間認證訪問的企業實際案例,加深學生對路由器、交換機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提高設置能力,提高其技能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匹配度。
4.2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根據學生反饋信息確定教學難點。學生收到任務后,及時開展線上視頻學習,完成課堂測試,并將學習后存在的疑惑和問題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反饋給教師,教師及時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有針對性地回復和答疑。為充分了解學生預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和個性難點,教師可通過教學平臺統計學生對每個知識點是否理解,以確定教學的難點,并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式。比如,筆者在講解子網劃分前,通過學生在課前預習提交的“已懂”或“不懂”統計結果,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子網掩碼相與運算無法理解。因此,確定子網掩碼相與運算是本節內容的難點。
課中,學生合作探究,教師歸納總結。課中教師通過設計一些引導性問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分析總結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通過重點啟發、引導式精講,輔以分組任務,小組討論,隨堂測試,教師剖析等使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例如,在講授路由器的配置課程中,利用“雨課堂”平臺將教學內容分為“建立路由?Swith0s 配置?PC機IP 設置?檢驗”等模塊。部分學生不理解這些抽象的內容,教師利用“雨課堂”在線直播功能,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相關操作,進而模仿教師的操作。為了解決子網掩碼相與運算的教學難點,利用雨課堂平臺發布“設計一種區分主機號和子網號的方法?”小組討論任務,并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討論結果,在活動停止前,各小組間不能互查看對方的答案。然后,各小組代表分別講解本組的方案,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教師最后對每個小組方案進行總結評價,并引出子網掩碼有關知識點,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為了監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平臺發布課堂測驗活動,教師通過平臺分析學生測驗完成情況,指導學生查找不足并改進學習,同時教師也能及時發現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并改進教學。
4.3教學總結
課后,教師可遴選出優秀的作品、心得體會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進行展示和交流。教師發布與批改作業,線上線下師生互動交流,答疑解惑,總結反思與科學評價。例如,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有許多在實訓中無法觀察到的實操要點和與之相對應的抽象理論,如光纖熔接實訓,在觀摩教師操作示范后,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但由于光纖如頭發絲一樣纖細,無法觀察到光纖熔接過程中其結構的變化,學生無法在原理和結構層面上理解這一抽象性過程。經過反思,筆者利用動畫軟件制作熔接動畫,通過軟件將微小的光纖結構放大,并將熔接過程中光纖的接口變化動態展示出來。實踐證明,這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對于學生的評價,筆者對學生參與調查問卷、預習情況、課堂討論參與度、實踐能力、考試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價。
5線上教學存的不足和解決建議
線上教學最大的優點就是時間靈活,但也有許多不足。(1)線上教學最大的不足就是師生缺少互動,不利于師生情感溝通。(2)互動性不夠,導致學生的自律性堪憂。(3)教師對學生的監管不到位,導致教學的效果不好。(4)學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容易沉迷,有害身心健康。教師可嘗試應用多種方式提升線上教學質量,如課堂上全程開啟攝像頭,不但便于課堂管理,更重要的是教師可通過學生的身體語言捕捉相關信息,從而及時調整上課節奏和內容。同時,加大平時成績比重,將學生在課堂上的有效互動計入平時成績,提高互動有效性。另外,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實踐操作的真實性等。
6結束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將線上線下2 種教學模式進行有機融合,打破學習空間限制,注重師生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的交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團隊合作精神,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互動性、積極性,優化了教學效果,提升了教學質量,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是一種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同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處于發展中的新事物,還有許多不足,仍待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