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成績之間擁有緊密的聯系,較強的學習動機能夠激勵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使學生長時間維持高效學習行為,提高學生的自制力,最終提升英語成績。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在日常英語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通過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源源不斷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學生的英語成績獲得提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對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價值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深入研究了學習動機和學生成績的內在關聯,以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為目的,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實踐策略。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只有學生在心理上具備“我要學”“我想學”的思想動機,才能不斷優化認知策略,逐步提升英語成績。當前,很多初中學生尚未形成自覺學習英語的意識,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無法對學習任務進行自主規劃,難以通過英語學習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存在學習動機不穩定、學習策略不科學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學生學習成績,限制學生的長遠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從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進,應用啟發式教學法,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維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1 學習動機的重要價值及其影響因素
1.1 學習動機的重要價值
學習動機是引發、維持學習行為的一種動力傾向,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具有較高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利用最短的時間獲取最高的學習成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學習動機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具備較強的英語學習動機,才能在英語學習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學習動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幫助學生客觀評價自身,緩解學生的身心壓力,使學生在學習當中找到樂趣。此外,學習動機還能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習慣,使學生有計劃、有節奏地開展學習,對學生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1.2 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
(1)學生的個體特征
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學生的個體特征主要體現在情緒情感、學習經歷、興趣愛好、健康情況、個人發展目標、性格特點等方面,這些因素都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影響。例如,部分學生喜歡觀看英文電影,對英語感興趣,這部分學生通常擁有更強的英語學習動機。相反,一些學生對英語語言不感興趣,容易在英語課堂上感到疲倦,學習動機就會削弱,這就是興趣愛好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2)社會的環境特征
人是社會的產物,社會環境會對個體的學習動機產生影響。對于初中英語學習而言,如果社會環境重視英語學習,人們在生活中接觸的英語較多,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加強。相反,如果社會環境不重視英語,學生就會認為英語可有可無,從而缺乏學習動機。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下,一些學生充分認識到了英語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樹立了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甚至還制訂了未來的職業規劃,這就體現了社會環境對個體學習動機的影響。
(3)學校的教學因素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校是學習和生活的場所,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教學設備,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習動機。在英語教學方面,學校對英語課程的設置、英語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計劃的開展、教學評價體系等都會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產生影響,如果學校對英語課程的設置比較科學,英語學科的師資力量良好,教學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激勵性,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提高英語學習動力,在英語方面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
(4)家長的教育期望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家長的教育期望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家庭是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家長的教育方法、價值觀念會影響學生的家庭環境,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通常情況下,如果家長重視孩子的英語學習,能夠做好課外輔導、課下監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適時對孩子進行鼓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得到加強。
2 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
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維持學生學習行為的重要心理因素,能夠指導學生改善學習策略,實現學習成績的提高。在初中階段,英語課程具有較強的系統化、復雜化特征,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語詞匯,靈活運用英語。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動機的作用更加顯著,較強的學習動機能夠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主動積累英語知識,自主制訂英語學習計劃,才能逐漸獲得英語成績的提升。為進一步掌握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研究人員選取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西鐵中學三個年級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開展研究,實施團體測試。在測試中,研究人員運用《學習動機量表》和《學習策略量表》兩套紙質問卷開展測試,獲得了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的準確數據,從中發現了學習動機、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成績之間的規律。通過開展調查,研究人員對學習策略、學習動機以及英語成績進行全面的統計分析,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成績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習動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重要影響,穩定的學習動機能夠讓學生長期維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指導學生定期完成英語學習任務,在提高課內學習效果的同時,廣泛涉獵課外英語學習資源,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成就期望,使學生更加努力,提高學業成就。為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全面加強對學生的調查和研究,從多個角度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分析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態,通過采取激勵措施、優化教學計劃、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
3 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不足的表現
3.1 尚未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只有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英語,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制訂英語詞匯積累計劃以及語句練習計劃,才能逐漸提高英語成績。然而,從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都出現了英語學習動機不足的現象,沒有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學習狀態比較被動。例如,一些初中學生缺乏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習慣,不注重對英語詞匯、語法知識的積累,一邊學、一邊忘,這就是學習習慣不佳的表現。另外,在英語課堂上,很多學生存在“不會聽課”的現象,注意力不集中,抓不住聽課的重點,課堂筆記照搬照抄,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各類課堂活動中,回答問題不積極,這會影響聽課效果,不利于英語學習成績的提高。
3.2 學生的學習策略不夠科學
在初中階段,學生需要定期積累英語知識,包括英語詞匯、語法知識、文化常識等,另外還需要對大量的英語知識進行加工,靈活運用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認知策略、監督檢查策略、自我總結策略非常關鍵,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采取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才能提高英語成績。當前,很多學生未對英語學習方法進行深入思考,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英語,難以對知識進行深度加工,制訂的英語學習計劃與教師的教學計劃不適應,缺乏對英語知識的階段化總結,學習效率低下。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前提,如果學生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方法,付出再多努力也無濟于事,這樣的英語學習無異于南轅北轍。
3.3 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自信心
學習自信心與學習動機、學習成績之間擁有緊密關聯,強大的學習自信心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形成良性循環,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與之相反,如果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達不到自身的預期要求,成績長期得不到提升,就會喪失學習自信心,學習動機也會削弱。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一部分學生沒有在小學階段夯實基礎,學習阻礙較多,自信心受挫,在后期的學習中存在跟不上的情況,知識漏洞比較嚴重。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動機較強,渴望獲得較高的英語成績,卻無法將學習動機轉化為正確的學習策略,英語學習效率非常低下。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不足會直接造成成績下降,為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找到自信,提高學生學習行為的持久性、有效性。
3.4 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夠穩定
在初中階段,英語學科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這就要求學生制訂長期的學習計劃,不斷調整學習行為,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英語成績,更好地應用英語知識。在教學實踐中,一些初中學生在學習動機上不夠穩定,存在目光短淺、學習計劃模糊、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行為反復不定等問題,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英語學習方法很難奏效。例如,有些學生只在期中、期末考試之前臨陣磨槍,忽略日常的英語學習,對制訂的英語學習計劃保持“三分鐘熱度”,無法做到持之以恒,這是造成學生成績下滑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心理的了解,深入分析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例如上課走神、害怕老師點名、英語基礎較差等,為學生提出英語學習指導意見,調整學生的學習策略。
3.5 學生缺乏英語學習成就感
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教師需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方式,抓住學生一點一滴的進步,使學生受到激勵,強化正確的學習行為。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采取批評式的評價方法,以“挑毛病”為主,無法為學生提出有效的改正意見,忽略了對學生的表揚和激勵,學生容易出現自我懷疑,在英語學習中更加迷惑。良好的教學評價能夠對師生雙方進行量化考核,落后的教學評價只能產生消極作用。當前,一些教師采取的教學評價方式不夠完善,教學評價中缺乏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相評價,評價主體單一,難以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從學習動機的角度來說,學生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就會出現較多的負面情緒,學習動機也會逐漸削弱。
4 提高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的有效路徑
4.1 創設良好環境,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心理會受到自身意志品質、個性特征、客觀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從這個角度來說,外在環境會對學生的學習動機產生重要影響,教學環境是教育教學條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才能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思想、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觀點得到優化。初中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還不夠成熟,教師需要結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為學生創設出重視英語學習的教學環境,強化學生的學習行為。首先,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從校園環境出發,在樓道、走廊、教室內張貼校園名人畫像、學生勵志故事、學生進步事跡等,另外還可以利用櫥窗、黑板報等宣傳區域進行宣傳,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使學生主動改變學習行為,從思想上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其次,英語教師還需要從家庭環境入手,充分發揮家長教育期望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利用校訊通、微信群或者線下家長會等方法,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提高家長對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視力度,鼓勵家長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關心孩子的英語學習成績,引導家長利用閑暇時間對孩子的英語學習進行監督,改善學生的家庭教育氛圍,使學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美篇”軟件,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心得收集起來,制作為“美篇”,還可以制作成微信公眾號的圖文推送,利用網絡平臺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讓學生增強英語學習動機。
4.2 改進學習策略,有效轉化學習動機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將英語學習等同于背單詞和記語法,只能采取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方式,學習動機有所削弱。在教師的引導下,雖然一部分學生能夠提高英語學習動機,但這種學習動機難以長期延續,學生無法將學習動機轉化為科學的英語學習策略,英語成績得不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實踐教學中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正確的英語學習策略下,增強學習行為的有效性。針對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而言,閱讀理解讓很多學生感到頭疼,讀不懂、不會做題等問題限制著學生。面對這些問題,英語教師需要從英語閱讀的具體教學內容出發,將英語閱讀教學作為突破口,在閱讀當中穿插詞匯教學,通過英語閱讀來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在學習策略規劃上,教師需要追根溯源,找到學生閱讀理解出錯的原因,然后再幫助學生制訂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在實踐中,教師需要劃分出閱讀教學的五個要求:分別是“單詞儲備”“句型分析”“段落理解”“細節思考”“脈絡總結”,從這五個方面開展閱讀理解教學,實施有計劃、有步驟的訓練,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引導學生開展閱讀訓練,教師可以制訂“每日閱讀計劃”,從英語課外書、歷年中考試卷、網絡渠道中搜集閱讀資料,設計不同類型的英語閱讀題,要求學生開展每日閱讀訓練,并完成英語單詞記憶卡片。另外,教師還可以將每日閱讀訓練的內容劃分為不同的主題,例如“生態保護”“傳統節日”“校園生活”等,引導學生結合不同主題開展詞匯積累,使學生的英語詞匯量不斷增長。
4.3 組織校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制訂長期化的學習動機培養計劃,一方面,要在課堂教學中持續滲透與學生學習動機相關的內容,另一方面,還要定期組織英語活動,讓學生在不同類型的英語活動中展現自己的英語語言水平,使學生充分運用英語,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從而保持穩定的英語學習動機。當前,很多學生都存在口語表達能力不足的問題,學生只能閱讀、寫作,難以進行英語聽說,無法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形成了“啞巴英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聯合學校的學生組織、英語教研組,在校園內舉辦“英語短劇表演比賽”“英語演講比賽”等,要求各班級學生利用周末和其他的課余時間開展練習,共同編排英語短劇,設計英語劇本,使學生參與到各類校園比賽當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通過組織多樣化的校園活動,參與比賽的學生能夠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訓練,不斷提高自身的發音標準程度,找到正確的口語訓練方法,強化英語學習動機。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經過了長時間的訓練,能夠在舞臺上展現出自身的英語功底,用標準的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將英語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結合起來,展現出英語語言的獨特魅力,營造出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在完成校園比賽之后,未參加比賽的學生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都能得到加強。
4.4 塑造學習榜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很多學生都喜歡模仿自己的偶像,具有較強的模仿、學習欲望,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塑造學習榜樣,使學生受到榜樣的影響,朝著榜樣的方向努力,不斷調整學習方法,實現自主學習。榜樣能夠對學生起到帶動作用,當學生找準了自身的學習榜樣,就能在日常學習中觀察榜樣的學習方法,在內心中與榜樣比拼,加強自我監督,提高學習動力。為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從學生當中塑造榜樣,讓學生向同齡人學習,接受同齡人的建議,改正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錯誤,解決英語學習的問題。在實踐當中,英語教師可以在各班挑選“英語學習楷模”,選取學生當中的先進人物,以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進步情況、學習成績作為評選方法,確定出每個班的“榜樣”。在選定了“英語學習楷模”之后,教師可以制作人物紀錄片,在紀錄片中展現榜樣的學習方法、學習進步情況,把榜樣的英語筆記、英語錯題本呈現出來,要求榜樣在紀錄片當中講述自身的學習心得,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榜樣的輻射帶動作用,讓更多學生受到榜樣的感召,提高英語學習動力。為持續發揮榜樣的作用,教師需要定期更新榜樣,加強對學生的觀察,持續擴大榜樣群體,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更多學生進入到榜樣的隊列當中。
4.5 優化激勵機制,完善教學評價策略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評價機制,教師需要在教學評價中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幫助學生解決困惑,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教師的鼓勵能夠讓學生獲得更高的學習成就感,強化英語學習的專注力。在實踐當中,教師需要改進日常教學的激勵用語,并第一時間表揚學生的進步情況。例如,很多初中學生不敢開口說英語,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足,為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更多問題,教師可以用“Don't worry”“You can do it”等語句來引導學生開口回答問題,當學生做出了正確的回答后,教師可以用“Wonderful”“You can speak pretty good English”“This is the best answer”等語句來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全方位地評價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學生提出更多科學有效的指導意見。當前,很多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引入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實施團體化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運用多元化的英語課堂評價策略,制訂學生自我評價量表、小組評價量表,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強化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總而言之,改革教學評價是提高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教師需要在教學評價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感受,加強對學生的激勵,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5 結束語
初中生的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之間存在密切關聯,較強的英語學習動機能夠幫助學生維持長期、穩定的學習行為,使學生不斷調整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而提高英語成績。針對初中學生而言,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包括學生的個人興趣、教師的教學方法、家長的教育期待等。作為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體驗,深入分析學生學習動機的變化情況,通過多種渠道維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使學生持續優化學習策略,提高英語成績。
(作者單位:蘭州市第十一中學)